山海經|不同的山神,古人用不同的儀式祭祀

2021-01-10 星語愛讀書

《山海經》讀到今天,西次二經就讀完了。西次二經中共記錄了十七座山的山形,它們的地貌以及這些山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生活在山上的動物和植物,還有那豐富的礦產資源。

今天讀西次二經中的最後一篇文章,祭祀山神的儀式。

凡西次二經之首,自鈐山至於萊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裡。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馬身。其七神皆人面而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飛獸之神。其祠之:毛用少牢,白菅為席。其十輩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雞,鈐而不糈,毛採。

西次二經中記載的十七座山,從鈐山開始到萊山結束,全長四千一百四十裡,合計兩千公裡多那麼一點點,相當於從蘭州到上海的距離,想想也真夠遠的。

這十七座山的每一座山裡都住著一個山神,其中有十座山的山神長著人的臉面,長著馬的身子;另外七座山的山神卻長著人的臉面,長著牛的身子,長著四隻腳,還有一隻手臂,手裡還拿著拐杖行走,行走時快步如飛,被稱為飛獸之神。

對於不同的山神,古人選擇的祭祀方法也不一樣。

祭祀人面牛身的七位飛獸之神的時候,古人用的是少牢儀式,也就是只用羊和豬作為祭品,再用白茅草鋪成山神的座席。

這種祭祀的方式是不是有點熟悉?還記得有一種祭祀山種的儀式叫太牢嗎?對,祭祀華山山神的時候,古人用的就是太牢之禮。這神儀式就是用牛、羊、豬三種動物作為祭品,這是一種大祭 祀,是比較隆重的祭祀,古人在祭祀天地的時候就常常用太牢之禮祭祀。

少牢的儀式與太牢相比,少了用牛作為祭品,但想想也應該是相當隆重的一種祭祀,只是不能稱之為大祭祀了。少牢的少,在這裡讀四聲,少年的少,不是多少的少。

祭祀人面馬身的十位山神的時候,古人也不用祭祀用的精米,只是把身上長有雜色羽毛的雄雞鎖在籠子裡,需要注意的是,這雄雞必須是長有雜色羽毛的。至於為什麼必須用雜色羽毛的雄雞,而不用純色羽毛的雄雞,不得而知。

我不知道古人用不同的方式祭祀不同山神的時候,山神們會不會發現自己的祭品和別的山神的不一樣,如果發現了,會不會怪罪古人沒有統一對待?

也許不會。山神們知道自己的作用。自己是大神還是小毛神,每個山神自己心裡都很清楚。自己有多大的能耐,就接愛他人多大的崇拜,否則消受不起。我們為人處事也是一樣,沒有那個金剛鑽,就別那個攬瓷器活。你的能力要配得上別人對你的崇拜不是嗎?

為什麼要祭祀山神呢?我想這大概與我們現在祭祀灶神、門神一樣,古人也希望通過祭祀山神的儀式,希望山神們保佑天下風調雨順,護佑蒼生平安健康幸福快樂吧。

祭祀也是一種信仰,是一種敬畏。是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對大自然的敬畏。

相關焦點

  • 山海經|讓人震撼的山神祭祀之禮
    今天來看看西山一經中記載的山神和祭祀山神的禮儀。從錢來山到騩山,也就是從錢來山到青海的日月山,《山海經》西山一經中一共記載了十九座山,全長兩千二百五十七裡。這些山中最大的山神就住在華山之上。哈哈,扯遠了,趕緊來看祭祀華山神的禮儀吧:祭祀華山神用的是太牢之禮。什麼是太牢呢?太牢就是祭祀的時候把牛、羊、豬三種祭祀的動物都備齊,是比較隆重的大祭。華山的山神是大山神,所以要用太牢之禮。我還見過一家祭祀祖先的禮儀,供桌上擺放著牛頭、羊頭、豬頭,還有各種饅頭和水果,也是大祭祀,比較隆重的儀式。
  • 從《山海經》中的山神形象與祭祀文化,看《山海經》的杜撰性
    讀《山海經》給人印象最深的有兩點,一是奇形怪狀的動物很多,每個山上都有山神,二每個山系講完後,必講到祭祀山神的方法。看來,山神很厲害,祭祀很重要。山神的作用應是統管山上的動物,而《山海經》中諸山上不乏奇異怪誕的動物,這些動物還不乏神奇的能力。出則大旱,大水,大疫等諸災害,也有出則帶來大豐收的。
  • 山海經西方山系的山神都是用什麼來祭祀的?
    山海經中也有記載著對山神的祭祀,而且比較詳細,祭祀所需物品、方式等都有說明,各山山神的祭祀方式,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凡《西山經》之首,自錢來之山至於隗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裡。華山冢也,其祠之禮:太牢。羭山神也,祠之用燭,齋百日以百犧,瘞用百瑜,湯其酒百樽,嬰以百珪百璧。其餘十七山之屬,皆毛牷,用一羊祠之。燭者百草之未灰,白席採等純之。
  • 《山海經》:諸觀山海,如是神說
    燒香的細節就不用贅述,印象比較深的是,我擠在燒香的大部隊中問老媽拜的到底是什麼神,老媽卻笑著說她怎麼知道,反正只要神知道有這麼一家人向他祈福就行。我抬頭望著幾個菩薩,分不清到底有什麼不同。燒香回來的第二天,我年前心心念念的山海經終於到了,撕開包裝,硬皮彩頁,書很好,看著就很舒心。
  • 《山海經》中南方三大山系描述的山神都是什麼形態?
    《山海經·南山經》:「凡鵲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裡,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山海經·南山經》:「凡南次二山之首,自櫃山至於漆吳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裡。其神狀皆龍身而鳥首。」
  • 山海經,西山山系第二山系,山神竟是牛頭馬面的原型?
    西山山系第二山系,一共有十七座山,這十七座山上的異獸不多。 在女床山上有鸞鳥,鸞鳥長的像野雞,身上長著五彩斑斕的羽毛,鸞鳥是一種祥瑞,只有天下太平的時候才會出現。
  • 魯迅愛不釋手的《山海經》是誰寫的?是人、是神還是外星人?
    其中《山經》五卷、《海外經》四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五卷,其中記載了一百多個邦國,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條水道以及諸多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信息。對於擾攘喧囂的現代社會,《山海經》的世界仿佛一片淨土。透過那些詭異文字和繪畫,我們依稀可以想像那些或已絕跡的遠古生命,了解我們祖先幾千年前的生活和思想,感悟那天、地、人、神、鳥、獸的無窮奧妙。
  • 趣聊《山海經》|南禺山——志向高潔的象徵鵷雛,竟也是鳳凰之一?
    南禺山 從禺槀山往東五百八十裡就到了南禺山,這座山是南方第三列山系最東邊的一座山。 之前筆者講到丹穴山的時候已經詳細聊過了鳳凰。趣聊《山海經》|丹穴山——鳳凰非梧桐不棲,還能知天下治亂興衰?
  • 鵲山凡九山,綿延三千裡,《山海經》之山經,鵲山系完美收官
    昨天,我們遊歷了《山海經》鵲山山系的箕尾山。至此,我們對鵲山山系的招搖山、堂庭山、猨翼山、杻陽山、柢山、亶爰山、基山、青丘山、箕尾山等九座山已經全部探遊完畢。回看此鵲山山系,其走勢乃自西向東鋪開而去,其山大致分布於廣西、廣東、福建境內,綿延共2950裡。首當其衝系招搖山,壓陣於尾系箕尾山。在招搖山,我們認識了長著一雙白色耳朵的模樣很像獼猴的狌狌,還有長著山韭的葉子,卻開著綠色小花的青草祝餘,以及花朵光芒四射的迷榖樹。
  • 山神集體後來逐漸消亡了
    作為華夏文明瑰寶的《山海經》,有著極高的文獻參考價值,涉及到歷史、地理、文化、民族等多方面。書中「山經」一卷應是最神秘的部分,這部分相比於後面的「海經」和「大荒經」,只記載有山神、異獸和礦產等,而沒有人類社會,似乎屬於一方人跡罕至的區域。
  • 《山海經》丨九尾狐、吉量、獨角獸的背後,反映出古人的圖騰崇拜
    或許是認為祖先有著獨特的權力的觀念,從古代時期起人們就會對祖先具有濃厚的崇拜和祭祀的行為。他們每隔一段的時間段就會祭祀祖先,供奉美食和水果以獻媚討好祖先的神靈,盡力把自己的訴求、願望和虔誠的態度讓祖先的神靈稟告上帝,讓上帝為自己和家人降幅消災。
  • 趣聊《山海經》,西皇山的麋已成為瀕危物種,萊山的羅羅鳥會食人
    從春秋戰國時期至清朝,古人對麋鹿的記述不絕於書。麋鹿因其獨特的外貌,使得它不僅是古人狩獵的對象,也是宗教儀式中的重要祭物。漢朝時期,野生麋鹿數量日益減少,在漢朝末年已經近乎絕種。元朝建立以後,善長騎射的皇族把野生麋鹿從黃海灘涂捕運到大都,即現在的北京,供皇族子孫們騎馬射殺。
  • 《山海經》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神戰力排名揭秘,你覺得哪只最強?
    但其實在《山海經》中還描述了四季之神——春神句芒、夏神祝融、秋神蓐收、冬神禺疆。四季神加上土神后土,這五位又分別具有五行屬性的能力,也逐漸被後世人稱為五行之神。 五行之神的存在在古代非常重要,每年都會受到古代人們的祭祀活動.這些五行之神分別是:東方木神句芒、南方火神祝融、西方金神蓐收、北方水神共工/玄冥、中央土神后土。
  • 眾多山神土地的由來
    中國人講究萬物皆有靈,從田螺姑娘到白蛇傳,不論什麼在我們國家都可以幻化成人,山川河流我們更是賦予其神的稱呼,自古以來有關於山神的傳說便源遠流長,早在《山海經》中便有山神的記載,到了今天還有不少地方保留著祭祀山神的習俗。山神是什麼?
  • 《山海經》純屬古人編造的神話?大量事實證明,很多記載都是真的
    晉人郭璞給《山海經》寫序,就說:「世之覽《山海經》者,皆以其閎誕迂誇,多奇怪俶儻之言,莫不疑焉。」然而,牆內開花牆外香。我們對自己老祖宗傳下的圖書寶籍不屑,一些歐美學者卻用認真嚴謹的態度來對待。殊不知,《山海經中次九經》記有:「岷山……其獸多犀象,多夔牛。」現在的成都平原沒有野象,並不等於遠古成都平原沒有野象!更令人驚奇的是,三星堆出土的人首鳥身青銅像,活脫脫就是《山海經中次八經》中的山神形象!由此看來,《山海經》裡關於地理的記述,更不應等閒視之。《山海經》中的《山經》部分包含《南山經》、《西山經》、《北山經》、《東山經》。
  • 《山海經》如何界定文化的基本特徵和精神的價值取向?
    《山海經》的話語結構是按照「南西北東」的順序在一個特殊的方向展開的,但他與現代地理學的觀點相反,是繼「上南下北」之後的神話宇宙圖式。因為《山海經》是以「祭祀王」和巫師等部落社會的禹,益為藉口製造的,所以必然會有「想像的」,「神話傳說」樣式。
  • 清代吉禮的祭祀對象們
    吉禮,是祭祀禮儀,古人以祭把祈求幸福吉祥,所以把它歸結為吉禮。國家把吉禮作為五禮之首,設有專門掌管吉禮的祭相機構.如明清時期的太常寺。吉禮在古代的五禮中項目最多.清代有123項,佔了五禮的將近一半.清代的祭祀之禮與往代的中原漢族王朝還有不同的特殊內容。按照所祭祀的對象、壇廟處所、儀式規格,大約分為三個等次:大祀。
  • 《山海經》中四大行為可疑的古神,一看就有秘密
    比如經過很多專家研究,發現《山海經》中的很多內容,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原型。但也有很多內容,讓人覺得過於離奇、荒誕,不明所以。今天就說一說,《山海經》中四大行為可疑的古神,一看就有秘密。據《山海經·海內經》記載。有神焉,人首蛇身,長如轅,左右有首,名曰延維,人主得而饗食之,伯天下。說這個延維蛇身,長著兩顆人頭,《山海經》中有大量人首蛇身的古神,但兩個頭的還是比較少見的。而最奇特的是,諸侯像延維祭祀食物,就可以稱霸天下。反過來說,就是延維可以幫助人打天下?不過應該是靠智力,畢竟兩顆頭。
  • 《山海經之南山經》——異獸篇
    《山海經》是我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莊》、《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 內容光怪陸離,朝鮮國號來自此書,《山海經》到底都寫了什麼?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而且也是唯一延續到現代的古文明,璀璨的文明史留給當今中國人一筆豐厚的遺產:我們能夠理解自己古人留下的文明遺產。最早記載山海經一詞的文獻,是在《史記》中:「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但司馬遷未提及作者是誰,有人認為是上古唐禹、伯益由治理洪水的緣故,至九州各處「命山川、類草木、別水土」,又紀「珍寶奇物異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獸昆蟲麟鳳之所止,禎祥之所隱,及四海之外絕域之國殊類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