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生原因與防治措施

2020-12-26 吉山花瑤

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生原因與防治措施

王萌紅

1 發生原因

1.1 氣象條件。馬鈴薯晚疫病是一種單年流行性病害,其發生期多在植株開花早期,是一種氣傳病害。因此,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生與氣象條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一般來說,當天氣潮溼陰沉,早晚多霧多露水時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在出現中心病株後,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囊會藉助風雨的傳播進行再侵染,發病後 10 ~ 14 d 就可造成大規模的發病。[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

1.2 馬鈴薯自身抗病性。不同的馬鈴薯品種具有的抗病性也有所不同,相對於抗病品種來說,感病品種上發生晚疫病後的孢子囊繁殖速度快,容易侵染造成發病。且對於同一品種來說,隨著馬鈴薯植株的生長,在花蕾期時植株抗病能力下降,此時極易發生病害。

1.3 菌源基數。帶菌種薯作為初侵染源與晚疫病的擴散發生有重要關係。馬鈴薯晚疫病常年發生會導致病原菌在土壤和病殘體中過冬,再者,不規範的管理以及農事操作都會使病原菌進一步的擴散,從而造成晚疫病的發生與流行。

2 危害症狀

馬鈴薯晚疫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柄以及塊莖。在葉片部發病時,一般先在葉尖和葉緣處出現病斑,初為水漬狀褪綠斑,後逐漸擴大為圓形暗綠色斑,在溼度大時,病斑擴大速度變快,擴展後為暗褐色病斑,病斑邊緣不明顯,背部常出現白色的黴層。地上莖部發病時常形成長短不一的褐色病斑,環境潮溼時,有時也會有白色稀疏黴層出現,塊莖發病時,會形成淡褐色或紫褐色的不規則小斑點,稍凹陷。病斑下的薯肉有不同程度的褐色壞死,最後造成帶病薯腐爛。

3 防治措施

3.1 選擇無病種薯。帶病種薯是馬鈴薯晚疫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為了選用不帶病菌的種薯,我們可以建立無病留種地,注意在建立時要與大田相距 2.5 km 以上,防止病菌的傳播侵染。播種前再一次對種薯進行挑選,把種薯先統一堆放在室內,放置 5 ~ 6 d 後進行晾種,將有病的種薯剔除。在種薯切塊時用 75%酒精、3%來蘇兒、0.5%高錳酸鉀溶液浸泡切刀 5 ~10 min 進行消毒,可以多把切刀輪換使用。

3.2 選擇抗病品種。不同的馬鈴薯品種擁有不同的抗病性,選用抗病性強的品種可以有效防治晚疫病的發生。在實際操作時,可根據種植田的土壤條件以及氣候等因素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進行播種,一般選用具有水平抗性的品種,其抗性與具有垂直抗性的品種相比較為持久。

3.3 加強栽培管理。馬鈴薯種植田應儘量選擇地勢高、沙性強、排水能力好的地段。因溼度對晚疫病的發生具有重要影響,所以在田間管理時應注意合理進行施肥以及灌溉,避免大水澆灌,在雨後要注意及時排除雨水,防止田地積水,結薯後增加培土成高壟。合理密植,適時早播,不宜過密,如果種植密度過大,不僅會影響田間的通風與透光,使多餘的溼氣無法排出,給病菌的侵染發生提供適宜條件,也會使植株之間爭奪養分,影響植株的生長發育。合理施用氮肥,增施鉀肥。在馬鈴薯生長期間,隨時觀察馬鈴薯的生長情況,如發現中心病株要及時進行清除,勤除雜草,疏通土壤,減少病菌侵染的機會。

3.4 化學防治。一般前期在未發病時噴施保護性殺菌劑,如代森鋅錳,而後期(7 ~ 8 月)雨季來臨後或發病後主要噴施內吸性治療劑或保護兼治療劑。在防治時常用藥劑有 58%甲霜·錳鋅可溼性粉劑 500 倍液,或40%烯醯·嘧菌酯懸浮劑 800 倍液,或 40%烯醯·氟啶胺懸浮劑 1 000 倍液,或 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懸浮劑 4 000 倍液或 68.75%氟菌·霜黴威懸浮劑 60~ 75 ml/ 畝(銀法利)。根據當地的氣象條件進行施藥,一般在發病前進行初次施藥,如果當地雨水較多,後續每間隔 7 ~ 10 d 進行 1 次施藥,全年噴施 6 ~ 9 次;如雨水較少,後續每隔 10 ~ 15 d 進行 1 次施藥,全年噴施 4 ~ 6 次。注意多種藥劑輪換使用,防止出現抗藥性,影響防治效果。

3.5 預測預報。預測預報對於防治馬鈴薯晚疫病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目前,我國運行的馬鈴薯預警系統有中國馬鈴薯晚疫病監測預警系統和馬鈴薯晚疫病數位化監測預警系統。

馬鈴薯晚疫病作為一種世界性病害,在各個種植地區均有發生。其最好的防治時期在發病初期,如果我們在初期將其控制住,將會減少很多損失。在防治過程中要牢固樹立「以防為主,以控為輔」的綜合防控理念,從而達到「防病不見病」的良好效果。

相關焦點

  • 馬鈴薯晚疫病的危害、發病條件和防治措施大全,快來學習!
    在我國所有馬鈴薯產區,幾乎都發生過馬鈴薯晚疫病,雖然程度不一,但是總結馬鈴薯晚疫病規律發現,它大多會在多雨、潮溼的季節發生。由於該病蔓延速度快,危害大,甚至帶有毀滅性。一般情況下,馬鈴薯晚疫病發生區減產10%~40%,不抗病的品種減產30%~40%,嚴重時甚至絕產。
  • 丁真最愛吃的馬鈴薯是如何長成的?(後附馬鈴薯晚疫病防治秘籍喲)
    >這是得了晚疫病要知道,這種病不及時防治可造成嚴重欠收甚至「苗死豆亡」小夥伴很捉急一路跟隨防治專家李洪浩的腳步到現場查看10月22日>其實馬鈴薯晚疫病可防可治,不可怕,預防大於治療,如果出現病情,一定要及時處理。
  • 馬鈴薯常見病害防治分析,種植栽培要點,值得一看!
    環腐病會影響馬鈴薯種植的整個過程,即使存儲起來的馬鈴薯在存儲期間存在發病點也會繼續為害塊莖,嚴重時引起爛窖。1.2 環腐病的防治對策對於環腐病的防治,應採取檢疫、杜絕菌源和應用無病種薯為中心的多種方式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①對馬鈴薯的種薯進行檢疫。
  • 馬鈴薯病毒病出現的原因,以及相應的防治措施
    本期主題:馬鈴薯病毒病出現的原因,以及相應的防治措施三農導語:馬鈴薯,又名土豆,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在我國有著廣泛種植,產量居世界第一。可在種植過程中病害的侵害嚴重影響了馬鈴薯的正常生長,病毒病就是常見的馬鈴薯病害之一,如何應對馬鈴薯病毒病是很多農戶頭疼的問題,下面小編就來講一講馬鈴薯病毒病的防治措施。一,病毒病的症狀馬鈴薯病毒病的種類複雜,症狀表現不一,通常主要有花葉型、卷葉型和束頂型三個類型。1.
  • 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技術,如何預防病蟲害,技術員的首要任務!
    1、馬鈴薯病害及防治技術1.1 真菌性病害及防治技術真菌性病害主要包括晚疫病和早疫病。晚疫病的症狀是葉片上出現不規則斑點,並逐漸擴大。一旦氣候潮溼,葉片會軟化腐敗,蔓延較快,還會在葉片的背面出現白色黴層或黴輪。馬鈴薯出現晚疫病時,切面出現紅褐色,變色的範圍根據晚疫病的不同程度蔓延。
  • 馬鈴薯在種植過程中有哪些病害?掌握以下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關鍵
    所以種植馬鈴薯是有很好的經濟效益的,那麼馬鈴薯種植過程中的主要病害和防治方法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晚疫病病害特徵:晚疫病又叫火風,是真菌性病害。主要發生在葉、葉柄、莖和塊莖上,病斑由葉尖的暗褐色大斑擴散至全葉,並侵入到葉柄及莖部,導致整個植株呈溼腐狀。
  • 馬鈴薯高產種植技術管理要點,提升馬鈴薯的產量
    3.病蟲害防治 3.1早疫病防治 受到早疫病的影響,馬鈴薯容易出現質量問題,或者影響產量。在發病早期,馬鈴薯表面會出現不規則形狀的斑點,隨著病情的逐步發展,馬鈴薯會慢慢枯萎。發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在施肥期,種植人員的工作疏忽,或者馬鈴薯的生長區域溫度過高及長期缺水所導致。為了對早疫病進行有效防治,種植戶可以搭訕臨時的遮陽棚,防止陽光直射,而使土壤溫度升高。此外,也可以制訂一個科學完善的灌溉施肥計劃,結合馬鈴薯生長各階段所需水分與肥料情況,合理施加氮磷鉀肥或者採取澆水作業。
  • 都是晚疫病惹的禍,提早預防很關鍵
    通過這些症狀,再結合最近的天氣狀況,農學博士可以判斷這是馬鈴薯晚疫病惹的禍。晚疫病是土豆種植中常見的病害,在各大產區都有大面積爆發的歷史,危害性極大。那麼,在土豆的生長發育期,我們應該如何防治土豆的晚疫病呢?
  • 馬鈴薯病毒病的防治方法,以及發病的原因
    本期主題:馬鈴薯病毒病的防治方法,以及發病的原因三農導語:在栽種馬鈴薯的過程中,種植戶們最害怕的就是遇到病害問題,因為如果稍不留神沒有及時的控制,出現蔓延的情況不僅僅造成減產甚至還會停產。而馬鈴薯病毒病是目前種植馬鈴薯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頻繁出現這種疾病,那麼出現這種疾病種植戶們應該採取什麼措施呢?下面就由小編來為大家介紹馬鈴薯病毒病發病的原因以及防治的措施吧。一,馬鈴薯病毒病發病的原因據研究表明,病毒感染是導致馬鈴薯發生病毒病的主要原因,病毒侵染的主要途徑有接觸傳播,通過昆蟲媒介傳播,土壤的傳播幾種類型。
  • 馬鈴薯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以下這幾點,輕鬆增產增收
    馬鈴薯栽培過程中要選擇合適品種,做好種子處理等工作,及時防控馬鈴薯的病蟲害,達成提高馬鈴薯產量與質量的目的,大幅度提升馬鈴薯種植效益,改善種植戶的經濟條件。文中聯繫實際情況,探討做好馬鈴薯栽培及病蟲害防治的措施。
  • 馬鈴薯冬種防凍災技術措施
    2020年11月26日,武宣縣農業農村局成功調運回來121噸,可以種植1000畝的馬鈴薯種子。武宣縣東鄉鎮莫村、祿良村、華樂村等村委都有多年冬種馬鈴薯的成功經驗。今年,武宣縣農業農村局繼續免費將馬鈴薯種子送給這些村委的群眾,鼓勵大家冬種馬鈴薯。
  • 馬鈴薯
    收穫前一周左右,將馬鈴薯田機械割秧或化學滅秧,並將莖葉清理出地塊。起收時挖掘深度要合理,防止丟薯和破皮傷薯。裝運時應輕拿輕放,運輸和貯藏時防止日曬、雨淋和凍害。馬鈴薯晚疫病俗稱「火風」,是馬鈴薯生產上的一種重要病害,在我國馬鈴薯產區普遍發生,流行的年份常造成2~4成減產。晚疫病可發生在葉、葉柄、莖和塊莖上。
  • 馬鈴薯病害預報
    欽州市農作物病蟲情報欽州市植物保護站第202015期2020年12月10日 馬鈴薯病害預報一、馬鈴薯病害發生及預測。我站近日於浦北縣對早種馬鈴薯病害進行田間調查,發現當前馬鈴薯發生的主要病害為馬鈴薯早疫病和馬鈴薯青枯病,其中馬鈴薯早疫病的田間發病株率為4.0%-9.1%;馬鈴薯青枯病的田間發病株率為2.3%-3.6%,未發現馬鈴薯晚疫病發生。
  • 抓好馬鈴薯田間管護促快長保高產
    如果缺水,要及時在溝內灌跑馬水或小半溝淺水,以便滿足馬鈴薯正常生長、結薯和薯塊膨大的需水要求,促進高產穩產。(二)做好霜凍災害防護災前預防措施:一是在霜凍到來前1~2天放水進溝,保持土壤溼潤或溝底有水。二是在霜凍發生前,用農膜、稻草等遮蓋物覆蓋在幼苗上或搭建小拱棚,保溫抗凍防霜。
  • 北方春季種植馬鈴薯該注意什麼呢?以下方法教你種植與防治蟲害
    3 病蟲害防治3.1 病害防治3.1.1 早疫病馬鈴薯早疫病的症狀通常在植株處於逆境時期易發生,而這些逆境經常來自於缺肥(如缺氮及其他營養)氣溫偏高、植株缺水、生長衰弱。3.1.2 晚疫病馬鈴薯晚疫病的症狀在不同地區及氣候條件下各不相同,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最初的症狀是暗綠色圓形浸水的小斑點,經常出現在較底層的植株葉片上以及圍繞在葉尖和葉緣上,然後再向整個葉面擴散。
  • 想要馬鈴薯產質好,這些病蟲害防治一定要做好,一起來看看
    一年四季分明、縣內年平均氣溫17.3℃,年均積溫6314.5℃,年平均降水量1154.3毫米,無霜期290天,利於馬鈴薯各種病蟲害發生。作為農業結構調整重要農作物的馬鈴薯在我縣常年種植面積在22萬畝,病蟲害情況的發生嚴重影響馬鈴薯產量及質量。一、馬鈴薯主要病蟲發生特點1.馬鈴薯晚疫病。
  • 馬鈴薯黑脛病致缺苗斷壟、塊莖腐爛,減產30%-50%,如何有效防治
    馬鈴薯是糧菜兼用的高產作物,對產量影響最大的病害主要有晚疫病、黑脛病、病毒病等。晚疫病在前面文章已經講述,這次說一下黑脛病。馬鈴薯黑脛病又稱黑腳病,是一種細菌性土傳病害,因莖基部變黑的症狀而得名,從馬鈴薯發芽到後期都可發病,具有發病早、發病快、死亡率高、防治困難等特點,是危害馬鈴薯生產的一種重要病害。
  • 馬鈴薯得了粉痂病不要怕!先來學學正確的防治對策
    種植馬鈴薯的農民朋友們都知道,它是易重茬作物,並且在粗放式的種植管理模式下產量和品質都不高。危及馬鈴薯的土傳病害太多了,像馬鈴薯的早疫病、晚疫病、瘡痂病、軟腐病等都比較常見。其實還有一種馬鈴薯還有一種病害也常見,但易於馬鈴薯瘡痂病混淆,它就是馬鈴薯粉痂病,這種病害或是被當做瘡痂病去治療或不被我們重視,但其實它有更大的潛性危害,如任其發展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 我國高原馬鈴薯種薯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
    病蟲害常年高發,有效防控措施缺乏,嚴重影響種薯質量的提升雲貴高原持續高溼陰雨致使馬鈴薯早疫病和晚疫病年均發生面積佔總種植面積的 40% 以上。由於缺乏高效、低成本的防控技術,馬鈴薯病害防治率不到 10%,減產 20%—80%,每年導致直接經濟損失 3 億元以上。陝甘寧馬鈴薯繁種區晚疫病發生率也高達 20%—50%。
  • 很全面的馬鈴薯種植方案,建議收藏
    曬芽主要是為了防止幼苗旺長造成在定植的時候容易掰斷;曬芽可以促進馬鈴薯提前發育;還可以抑制頂芽的生長,促進側芽的生長;還可以殺死表面的細菌和真菌,防治進入種薯內。六、病蟲害防治病毒病。可以使用300倍的2%寧南黴素,或者使用抗病毒一號進行噴霧進行防治。晚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