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建設「細胞工廠」,讓藍藻變身細胞「打工人」 | 電訊人物

2022-01-05 新華每日電訊

收錄於話題 #成風化人 212個

首發:4月13日《新華每日電訊》成風化人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周琳、董雪

你見過「細胞工廠」嗎?在這裡,生產線上忙碌工作的不是「打工人」,而是一顆顆通過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的細胞,它們不吃飯也不睡覺,只要有陽光和空氣,就能生產出一系列人們需要的高價值天然產物。

上海交大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倪俊在實驗室。(受訪者供圖)

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倪俊將這樣神奇的「細胞工廠」變為現實,他使用基因編輯等合成生物技術對藍藻進行改造,通過引入其他植物的天然產物「生產線」,讓繁殖速度快、光合效率高的藍藻也能生產出相應的高附加值物質。

以天然活性抗氧化成分白藜蘆醇為例,葡萄、花生等植物中的白藜蘆醇含量通常不足萬分之一。使用「藍藻工廠」後,每生產一噸白藜蘆醇,可以相應縮短生產周期240倍,節約土地72750畝,同時吸收二氧化碳超過兩千噸。

這是一瓶瓶經過不同改造的藍藻,在這裡經過初步培養後,研究人員將對這些藍藻進行篩選。受訪者提供

拓荒:改造「植物祖先」藍藻

「你可以隨心所欲改造藍藻,引入不同植物的代謝途徑,就相當於把藍藻變成『人參』『葡萄』等植物。」倪俊說,「理論上來說,只要是自然界植物能產生的物質,都能用『藍藻工廠』來生產。」

憑藉在合成生物學領域取得的成果以及對環境保護做出的貢獻,倪俊成為2019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區得主。

2013年前後,將大腸桿菌、酵母菌改造為「細胞工廠」的生物合成技術正在蓬勃發展。在科學家們的努力下,「細胞工廠」可以利用葡萄糖為原料,大量生產特定的有機物。

但是,葡萄糖依舊是一筆不小的成本,稱不上真正的「綠色合成」,能不能直接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用二氧化碳做原料?當時正在上海交通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倪俊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有著「植物祖先」之稱的單細胞生物藍藻能表達幾乎所有植物源的基因,而且內部結構非常簡單便於改造,還可以直接利用太陽能驅動二氧化碳來合成產物,非常適合用作植物天然化合物的生產平臺。

「我一開始簡單地想把植物的代謝途徑放進藍藻細胞內,但是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之後又做了很多探索優化,用一年多時間才完成對藍藻的定向改造。」倪俊說。

2015年,倪俊首次將光合微生物直接用於轉化太陽能和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生產一系列高值天然產物,成為光碟機動合成生物學領域名副其實的拓荒者。他通過完善光合微生物的改造方式,使得光合效率提高近70%,還揭示出光合部分關鍵機制,為植物光合效率進一步提高和人工光合自養體系設計奠定了基礎。

這是實驗室內的5L平行發酵罐,可以同時對多個改造後的細胞進行性能的測試和優化。受訪者提供

革新:將科研搬進工廠造福於民

發論文更重要?還是應用更重要?在技術不斷突破的同時,倪俊對科研的意義也有了新的認識。

「當學生的時候,希望通過發論文來得到認可,但是我現在更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有用。有很多技術的價值不在於發篇論文來體現學科上的創新性,而是應用效果更好、產量更高,能通過大規模生產造福於民。」倪俊說。

倪俊1987年出生於江蘇揚州,學習生物學是他從小的理想。當時,國內學界曾掀起一場生物學浪潮,「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在許多年輕人心中埋下理想的種子。倪俊也深受感染,讀高中時就開始參加生物競賽,高考報志願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生物學,立志成為一名生物學領域的科學家。

倪俊回憶,他本科期間的導師從事環境生物修復研究,用微生物降解農藥殘留,修復土壤環境。儘管年過花甲的導師付出了很多心血,但由於市場動力不足等原因,技術未能成功應用,這件事一直鞭策著他。

倪俊在取得技術突破後,專注於將藍藻「細胞工廠」真正地搬進工廠,而不是局限於實驗室。目前,他開發出磷源替代方法,使藍藻養殖實現不滅菌的敞開式培養,擺脫髮酵罐的設備成本和滅菌的能耗成本。而且讓產物存在於細胞裡,避免了從藍藻中提取純化的成本,不用把細胞弄破就可以直接使用。

「生產很多化合物不再需要大型的工廠和農場,用罐子或池子就行,就像傳統的養藻一樣簡單方便。」倪俊說。

「香料之王」香蘭素、天然活性抗氧化成分白藜蘆醇、生物基可降解塑料聚乳酸、具有保溼等功效的1,3-丙二醇……倪俊用技術手段直接顛覆了一些領域化工生產或大規模種植作物後提取特定產物的生產方式,受到市場歡迎,在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對緩解氣候變化也起到積極的作用,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新解。

這是種子罐(左)和300L發酵罐(右),細胞工廠在這裡進入中試環節,完成後才能進入工廠的規模化生產。受訪者提供

挑戰:加速中國合成生物學產業的發展

倪俊有一個擔憂:一個生物體中起功能的基因有數千個,起到調控作用的元件也有很多,整個代謝網絡非常複雜。怎麼做到引入一個代謝途徑,能夠與微生物自身的代謝網絡完美合併?刪去哪些基因,又怎樣添加新的基因,才能讓微生物最大化地產生想要的產物?答案是:藉助自動化設備大量做實驗,不需要科研人員自己動手,高通量的、準確的數據會修正科研人員使用的代謝模型。

「如果有一天自動化設備能用這樣的方式將代謝模型改進到非常準確的程度,現在醫藥、化工領域的很多產業將不復存在。現在還沒有大規模取代,是因為在大多數領域生物法的效率還沒有超越化學法或植物提取的效率。」倪俊說。

倪俊表示,合成生物學發軔於2000年左右,快速發展的時間還不到10年。從科研端來看,國內外合成生物學的科研水平相差不大,甚至中國在一些技術上領先於國外。比如,第一個將釀酒酵母的16條染色體重新設計並人工合成1條的技術就是出自中國團隊。但是,在自動化設備方面,在人工智慧與合成生物學交叉的領域,我們還有一些欠缺。

「歐美的學科交叉發展得更好,有很多合成生物學的平臺型應用型企業,但目前,中國還缺少這種平臺企業將合成生物學的各個環節整合起來,提高可實際應用合成生物技術的開發速度。」倪俊說,這是中國在合成生物學產業上跟國外差距很大的原因。

「將科研與企業相融合,促進人工智慧、自動化技術與合成生物學交叉發展,著力發展新型的合成生物平臺公司,才能加速中國合成生物學產業的落地與發展。」倪俊說。


相關焦點

  • 藍藻細胞的結構簡述
    沒有細胞核,但細胞中央含有核物質,通常呈顆粒狀或網狀,染色質和色素均勻地分布在細胞質中。該核物質沒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故稱其為原核(或擬核)。在藍藻中還有一種環狀DNA——質粒,在基因工程中擔當了運載體的作用。藍藻不具備葉綠體、線粒體、高爾基體、中心體、內質網和液泡等細胞器,唯一的細胞器是核糖體(原核生物特性)。
  • 藍藻細胞的分裂繁殖具有哪些特性
    藍藻細胞分裂時,細胞中部會向內生長出新的橫隔壁,將中心質和原生質分為兩半。一般情況下,兩個子細胞在一個公共的膠質鞘包圍下保持在一起,並且不斷地分裂而形成絲狀、片狀等多細胞的群體。
  • 「細胞工廠」 裡的「大經濟」
    創建「細胞工廠」  每1噸塑料需要消耗3噸石油,而我國每年消耗的塑料高達4000萬噸。當化石能源走到盡頭,人類何以為繼?  從籌建伊始,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創建「細胞工廠」,轉變經濟發展對石化資源的過度依賴,便成為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的夢想。「創建細胞工廠,發展生物經濟」,中科院院長白春禮也對此作出明確指示。
  • 細胞生物:光合作用的先驅藍藻,改變地球生命進程的「幕後綠手」
    苟且偷生的真細菌逃離「黑煙囪」的LUVA後代中,除了古菌還有另外一類細胞生物——真細菌,在它們還沒有想好怎麼利用光能的時候,古菌就已經開始通過視黃醇利用硫化氫和二氧化碳等製造有機物,並且獲得能量,而視黃醇會強烈吸收太陽光中的綠光,所以古菌很可能是紫色的。
  • 工業生物技術:細胞工廠創造綠色世界
    科學家們有一個宏偉的構想:讓生物來提供今天人類所必需的一切—我們可以用秸稈、雜草來生產藥品、溶劑、汽車、塑料;我們可以提取廢水、廢氣,甚至空氣中的有機質、碳元素來轉化為柴油、汽油、燃氣、電力;我們可以通過大型發酵罐來獲得食品、飲料、衣物、鞋帽……這,就是工業生物技術。
  • 【2019年10期】黑麴黴作為分泌蛋白細胞工廠的研究進展
    本文圍繞黑麴黴生產同源和異源分泌蛋白,闡述黑麴黴作為分泌蛋白細胞工廠的巨大潛力。首先,通過總結黑麴黴表達系統的優越性,確定了黑麴黴作為分泌蛋白細胞工廠的開發前景。隨後,介紹了初步構建黑麴黴分泌蛋白細胞工廠的一般流程。接著,總結了近十年來黑麴黴作為同源分泌酶細胞工廠的研究進展,提出在黑麴黴中定向表達分泌酶是深入研究黑麴黴自身分泌酶性質、功能和結構的理想策略。
  • 歡迎來到全年無休的「 細胞工廠」 !
    此刻你正在看手機,眼睛順利捕捉手機上的文字,大腦迅速處理數據信息,手指協調地滑動屏幕,這些全靠細胞們天衣無縫的配合和協作,每一次呼吸心跳都是他們在竭盡全力地工作。讓小中帶大家認識一下我們體內的細胞吧!殺傷性T細胞
  • 【常識積累】植物器官、植物細胞
    2.細胞核——由核膜、染色質、核仁、核基質等組成。細胞核是細胞內遺傳信息的儲存、複製和轉錄的主要場所,內部含有細胞中大多數的遺傳物質——DNA(脫氧核糖核酸,DNA+蛋白質=染色質,而染色質在細胞分裂時,會濃縮形成染色體,其中所含的所有基因合稱為核基因)。
  • 病了,是細胞在喊救命!
    身體像一座最奧妙的化學工廠,但多數人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工廠做些什麼,甚至,還常常「虐待」她說:人在高興時,細胞很圓潤,就像十八歲的年輕人,人生氣時,細胞就像八十歲的老頭,皺皺縮縮的。而且,好細胞和生病的細胞完全不一樣,「癌細胞就是扭扭曲曲,亂七八糟的樣子。」她說,越了解細胞,越為自己過去糟蹋細胞而感到慚愧,直到學會「尊重細胞」,身體才開始好轉。因為她與癌症共存、「賺到三十年」的經驗,不少人會找他分享經驗。
  • 治理太湖藍藻有了新突破
    本報訊(記者蘇雁 通訊員胡秋辰)西交利物浦大學研究人員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太湖藍藻治理除了減氮控磷,還需控銅。該研究已發表於環境科學與生態學水資源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水研究》,這一成果對於太湖治理將有重要參考意義。
  • 深圳先進院致力於構建釀酒酵母的細胞工廠
    于濤在專題報告中介紹,從進化角度分析,細胞的代謝已經被最優化為繁殖自身,其最適化的範圍涉及各個代謝功能模塊,也包括了細胞的能量代謝模式。「最終將有助於我們設計並構建出服務於細胞工廠的全新的人工能量系統。」
  • 盤點《工作細胞》中的細胞,突然好想和自己的細胞戀愛...
    【 工 作 細 胞 】請你們照顧下主人的感受不要在我的身體裡撒狗糧隨著擬人化作品越來越多,現在連人體中的人物也不被放過啦!是的!就是現在正在熱播的《工作細胞》!講述了在我們的身體內為了維持生命運作而不停工作的細胞們的故事。
  • 跟著動漫學科學之《工作細胞》06
    本集一開始,就是我們女主角紅細胞姐姐登場,她居然又迷路了,但這次她來到了血細胞的故鄉—紅骨髓(人體具有造血功能的骨髓,由於骨髓內含有大量的紅細胞,呈紅色,所以叫紅骨髓),紅骨髓是血細胞出生的地方,血細胞在這裡渡過幼年及少年期,並在此成長並發育成熟,在這裡紅細胞姐姐發生了什麼驚險而難忘的事呢?看劇前,我們先來認識下今天將要登場的兩位小可愛和一位重量級的人物。
  • 初始T細胞的瞬間活性變身後··· ···
    》大熱,眾人紛紛被其中一群可愛的血小板吸引,但看到第四集的時候,初始T細胞活性化變身後,看得人熱血沸騰。配音:一隻Ao初始T細胞的瞬間活性變身繼成年後四年,畢業兩年。這一瞬間,仿佛一下從初始T細胞活性變身,突然驚覺:自己,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
  • 校長特別獎|築夢細胞工廠,傳承報國情懷
    基於上述的研究成果,武耀康團隊也在合成生物學旗艦期刊上發表了綜述文章,系統總結並展望了CRISPR系統在細胞工廠重編程中的應用,該文章也入選了當期封面論文。    利用上述工具策略,武耀康團隊最終也構建了高效的枯草芽孢桿菌細胞工廠並且實現了氨糖的綠色生物製造,基於上述成果其團隊獲得了2020年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基於此技術,應用單位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汙染也大大減輕,而且也使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可利用全生物法製造氨糖的國家。
  • 盤點《工作細胞》所有出場細胞!突然好想和自己的細胞戀愛...
    工作任務主要是辨識抗原同時引導免疫型細胞消滅細菌。作為細胞中司令官般的存在,他的性格認真嚴謹,但是卻又很天然蠢萌。工作任務主要是等到抗原刺激後,經過增殖,分化形成的細胞,具有釋放淋巴因子的功能。作為T細胞的其中一員,初始T細胞還尚未成熟,膽小如鼠的他暫時無法起殺菌作用。
  • 藍藻是如何殺死300頭大象的?
    △圖源:文獻1以微囊藻毒素為例,這是一個環狀七肽化合物,在被釋放到水體之後,動物喝了這些水,會進入體內與細胞內的蛋白磷酸酶結合,抑制酶的活性,細胞內就不能正常地開展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簡單來說,就是細胞失去活性,不能正常工作了。接下來,肝臟會充血腫大,臟器會被破壞、出血、甚至死亡。毒性發作慢的話,可能形成腫瘤,誘發肝癌。
  • 細胞核、原核細胞 基礎知識講義
    核被膜上有核孔複合體,是蛋白質、RNA等大分子出入細胞核的通道。②染色質:是細胞核中或粗或細的長絲,由DNA、蛋白質和少量RNA組成。(2)功能:是遺傳物質貯存和複製的場所,是細胞代謝和遺傳性狀的控制中心。(3)分布:真核細胞都有細胞核,並且大多數細胞只有一個核。
  • 藍藻危機破局者 德林海登陸A股
    藍藻是一種最簡單、最原始的單細胞原核生物,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廣、適應性最強的光合生物,細胞大多呈藍綠色,廣泛分布在陸地和水中,在地球上已有30多億年的生存歷史。它喜高溫、強光、多靜止的淡水水體,尤其是在水體有機質豐富、底質富營養化時容易快速繁衍。在正常情況下,藍藻的存在不會對水體產生不利影響。
  • 藍藻對寵物的危害
    然而,有一種很大危險隱藏在水中,可能會造成你的寵物的生命的危險,往往這是你意識不到的,這就是我們熟悉的藍藻。藍藻,通常被稱為藍綠藻,在全球的池塘、河流、湖泊中生長旺盛。這些細菌被稱為藍藻,因為藍藻細胞分解和死亡時通常會釋放出藍綠色的色素。在某些特定的環境條件下,藻類的過度生長,也被稱為藻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