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細胞核的結構與功能(b)
(1)結構:細胞核由核被膜、染色質、核仁、核基質等部分組成。
①核被膜:兩層單位膜構成。外層與粗面內質網膜相連。核被膜上有核孔複合體,是蛋白質、RNA等大分子出入細胞核的通道。
②染色質:是細胞核中或粗或細的長絲,由DNA、蛋白質和少量RNA組成。染色質和染色體成分相同,只是凝聚程度不同,是細胞分裂不同時期形狀各異的同一種物質,其中染色體可在光學顯微鏡下看到。
③核仁:呈圓形或橢圓形,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2)功能:是遺傳物質貯存和複製的場所,是細胞代謝和遺傳性狀的控制中心。
(3)分布:真核細胞都有細胞核,並且大多數細胞只有一個核。只有少數細胞有多個核,如橫紋肌細胞;極少數真核細胞的核消失了,如哺乳動物血液中的紅細胞、維管植物的篩管細胞。
判斷:
(1)通過核孔進行的物質交換不具有選擇性。(×)
(2)核孔是大分子出入細胞核的通道,小分子無法進出( × )
(2)每個細胞均具有一個細胞核。(×)
(3)葉綠體和線粒體中也存在少量的染色質。(×)
(4)原核細胞不含染色質。(√)
2.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異同(b)
(1)沒有葉綠體的細胞一定不是植物細胞。(×)
(2)具有中心體的細胞一定不是植物細胞。(×)
(3)植物細胞沒有溶酶體(×)
1.真、原核細胞結構的異同(b)
(1)結構:與真核細胞相比,原核細胞無核膜包被的細胞核,且僅具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原核細胞具有擬核(或稱擬核區),DNA存在於該區域。DNA與周圍的核糖體直接接觸,並通過RNA傳遞信息,由核糖體合成所需的多肽。意即:原核基因可邊轉錄邊翻譯,而真核基因轉錄出的mRNA需要在細胞核中加工後,再進入細胞質進行翻譯。
(2)大小:通常直徑為2-8μm,大小約為典型真核細胞的十分之一。
(3)其他結構:原核細胞通常具有細胞壁,成分與植物細胞壁不(相/不)同,起著保護細胞並維持細胞形狀的作用。細胞壁外面有時還有一層莢膜;有些細菌還有鞭毛結構,是細菌的運動器官。
(4)功能:原核細胞無線粒體,質膜就是原核細胞進行呼吸的場所。藍細菌質膜向內摺疊好幾層,含有光合色素,是藍細菌的光合膜。
(5)病毒、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比較:
判斷:
(1)原核細胞無線粒體,只能進行厭氧呼吸。(×)
(2)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不一定具有葉綠體。(√)
(3)原核細胞的DNA可直接與核糖體接觸。(√)
(4)噬菌體與酵母菌的本質區別在於是否具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
(5)原核生物通常為單細胞生物,故原核細胞一般比真核細胞大(×)
(6)藍藻、綠藻和黑藻等生物無葉綠體,但也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以上內容是苗老師辛辛苦苦親手碼出來的,版權所有,歡迎圍觀和使用,嚴禁其他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