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聽到肌肉萎縮這個疾病,當肌肉萎縮的現象發生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四肢不能正常活動,這樣的症狀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這疾病隨著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的原因,疾病發展的機率也越來越高,那麼該怎麼預防肌肉繼續萎縮,如何進行鍛鍊才最有效呢?
肌肉萎縮會造成哪些影響?
1、肌肉體積
四肢變細,三角肌萎縮出現方肩,手部肌肉萎縮表現為手 掌變薄變平,骨骼形態突出等症狀。
2、肌肉力量下降
小腿肌肉萎縮特徵表現為蹲起、站立困難; 如果是細小肌肉萎縮先表現為精細運動的障礙,例如手部的骨間肌萎縮會出現寫字困難。
頭面部肌萎縮特徵表現為咀嚼無力、吞咽嗆咳、伸舌無力等表現;頸和四肢近端肌萎縮特徵表現為抬頭無力,肩胛骨向外突出,四肢抬起費力。
3、體重下降
當肌肉體積明顯降低,會出現較明顯的體重下降。肌肉萎縮還會出現呼吸功能衰退,或是消化功能減退。肌肉收縮功能實現人類活動。肌肉萎縮,將嚴重影響人類的活動和日常生活。例如,在進行性冷凍病病人中,肌肉萎縮後,由於肌肉無力和行走能力喪失,不能運動,如果進一步發展就會出現四肢癱瘓,嚴重影響吞咽功能。
肌肉萎縮神經源性與肌源性兩種類型
(1)神經源性肌肉萎縮:因神經系統病變導致相對應的肌纖維使用減少或無法使用,進而導致肌肉萎縮。病變包括脊髓神經外傷或局部受壓、脊髓性肌萎縮、肌萎縮側索硬化、脊髓灰質炎、脊髓空洞症等。
(2)肌源性肌肉萎縮:肌肉本身疾病導致的肌肉萎縮。如廢用性肌萎縮、肌營養不良、線粒體肌病、多發性肌炎等。
如何預防肌肉繼續萎縮,進行鍛鍊才最有效呢?
1.掌握好運動節奏
肌肉萎縮患者的鍛鍊,在時間間隔上有一定要求。肌肉有了足夠的休息時間,疲勞才能充分消除,消耗掉的營養物質也才能得到充分補償,並通過超量補償使肌肉逐漸肥大。反之,若鍛鍊過於頻繁,肌肉得不到充分休息,肌力也就不能增強。因此,鍛鍊要講究節奏,並非越多越好。
2.掌握好運動量
鍛鍊時,人們常選用啞鈴、沙袋和拉簧、拉橡皮條方法。那麼,應選擇多少重量的啞鈴、沙袋以及什麼樣的拉簧和橡皮條才合適呢?這應根據各人的肌力基礎而定,一般應超過本人最大肌力的2/3。
假如原來的肌力太弱,以致不能把患肢本身舉起,那麼鍛鍊時,除了患肢本身用力外,還需外力給以幫助。如一上肢患病,可採用雙手相握上舉的方法,用健肢帶動患肢運動。傷病的肢體在運動時,可能會出現疼痛,疼痛會反射性地使肌肉放鬆,使鍛鍊不能奏效。
3.選擇運動方式
鍛鍊的方法很多,但為了達到儘快增加肌肉的目的,須遵循一條共同的原則:鍛鍊時,在不增加運動次數和運動時間的前提下,逐漸增加運動量,使肌肉迅速感覺疲勞,達到鍛鍊肌肉的目的。每次鍛鍊以能連續做10下為準,如超過10下,就需增加器械的重量;或每次鍛鍊連續做二、三下,每下堅持6~10秒,超過者也需增加器械的重量。
科學的運動很重要,如果方法不對造成肌肉拉伸扭曲,反而加重萎縮的程度,運動節奏、時間等方面也很重要,當然,肌肉萎縮除了科學的運動、還需要多補充營養物質,更需要輔助復元奇方飲的治療,才能使肌肉萎縮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