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有一幫「不務正業」的設計師,他們發起了一項「美感教科書」計劃

2021-01-13 設計夾

本文主要內容來自網站www.ad518.com

編輯校對:曉黑


如何壯大中國的設計?

那就得從培養孩子的美感抓起

從最基本的教科書下刀

 ...


在臺灣

有一幫「不務正業」的設計師

他們發起了一項「美感教科書」計劃

 

 

生活中,他們發現

太晚缺乏美感

並不是因為臺灣沒有好的設計師

而是因為不重視美感教育而導致的!


由於不重視美感教育

導致了大眾沒有鑑賞美能力

設計師也無法發揮實力

生活中充斥著大量粗製濫造的設計品

 

如此循環

導致了現在惡劣的環境⋯

 

 

於是他們決定

從臺灣孩子都必須長期接觸的媒介──課本開始

發起一場美感的革命:

通過改造課本

讓這些孩子在長大之後

能有更深厚、更豐富的美學涵養

去改變更多的事物

這就是「美感教科書」計劃

 

 

這個計劃從 2014 年開始

在超過3年與超過 30 位設計師合作中

除了重新設計視覺上的美感外

也包含了課本功能性的再造

  

 

最後

帶著設計好的美感教科書

他們開始了環島發書之旅

 

 

在這趟旅程中

有超過 1900 位的孩子

使用了重新設計過的美感教科書

⋯ 

 

 

跑遍臺灣島

不同地區、不同年級

他們臉上都掛著同樣的笑容

  

 

今天

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看看重新設計過的《國語》課本

 

動物的尾巴

設計師:陳則鳴(花枝)

  

  


 

 

小城連作

設計師:無疑亭

  

 

 

 

熊與鮭魚

設計師:雙人徐


 

 

 

空城計

設計師:陳盈蓁


  

  

 

 

山豬學校,飛鼠大學

設計師:Gajiao Liu

 

 

 

 

 

 

從從容容,穩穩噹噹

設計師:林佩萱 


 

 


 

火星人你好嗎

設計師:雙人徐

 

 

  

 

溪谷間的野鳥

設計師:蘇勻


  


 

 

果真如此嗎

設計師:Peitzu Lee

 

  

 

 

湖光山色

設計師:王佳渝


 

 

出師表

設計師:陳瑋姿


 

 

  

 

 

怎麼樣?心動了沒有?

也許當課本真真切切地擺在你桌子上

你會更有感覺的

然而——

  

美感教科書

不只是美感

 

【小小的折口設計,省下更多上課時間】

 

 

課本右側這看似簡單的折口設計

卻獲得了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這個設計,源自於設計師的一個觀察-他發現到:

孩子們常常會忘記上次老師教到了哪一頁

導致每次上課時,老師總要浪費許多時間

讓全班翻到正確的頁數;

因此做出了這個全新的設計,

希望能減少這些時間的浪費。

 

參與第一季計劃的老師告訴我們:

光是這個設計,就可以讓他

省下 5~10% 左右的上課時間,

讓大家能直接進入正題,開始上課。

 

【讓封面成為自我創作與互動媒介】

 

 

封面,有沒有可能也是個「提升孩子自我創造力」

「讓老師更容易進行互動式教學的媒介」

 

在這本課本的設計中,設計師將封面設計的創造權

交給孩子們,讓大家可以自由地拼貼文字筆劃的貼紙。

透過筆劃貼紙的附件設計,

孩子們更能了解文字的結構與組成,

也讓大家能在互動的遊戲中輕鬆地學習。

 

以下是圖文結合的詳細註解:

 

 

   

設計:Dyin、官官

插畫:郭、林子、ZUZU、Misy

客戶經理:Queena  

 

 

這一幫青年設計師說:

 

「美感教科書計畫,是期望透過課本的再造,來帶動美學教育的計畫。

 

雖然「透過重新設計課本就能啟發美感」⋯⋯聽起來是有點遙遠沒錯

「但如果『美感』是跟著孩子、老師們的需求一起實現的話,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呢?」

 

在設計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團隊就做了這樣的討論。


所以,大家除了分頭去訪談身邊的老師朋友和國小孩子之外,也回顧了自己過去當學生的經驗,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擬定這次的製作目標:


我們希望,這本課本能拉近與孩子的距離,降低吸收知識的門檻,甚至讓他們在放空時也能找到樂趣。而且,長得蠻好看的。


也因此,我們最後在課本中設計了許多能引發同學思考與互動的段落:我們規劃了許多空白的部分,期望這些空白能讓同學投入閱讀、打開觀察的雙眼,並忍不住動動腦寫上自己的看法。讓這本課本最後能因為孩子們的使用與思考而變得更加完整、獨一無二。


對圖文不符來說,「社會」並不只是所謂的背科,更是與群體生活的知識。

因此,我們也試著在這次的課本設計中,將社會課想傳遞的精神和設計結合在一起。或許還不是很成熟,但我們期望這些想法能帶給孩子們一些「什麼」。

 

而最後,也抱著「希望這樣的想法,能帶給大家一些『什麼』」的心情,做出了這份整理了設計思考的作品介紹。


如果能在這份作品中,讓你感受到了我們的想法的話,那就太好了呢:)」

 

 

計劃還在繼續,

美感教科書第二季正在推出...


美感教科書第二季還在繼續推進

共包括數學、國語、英文、自然與生活科技、社會五冊:

 

 

 

美感教科書第二季數學課本

設計:方序中

 

 


美感教科書第二季國語課本

設計:馮宇

  

 

美感教科書第二季英文課本

設計:陳永基

  

 

美感教科書第二季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

設計:王艾莉

 

  

美感教科書第二季社會課本

設計:圖文不符

...


最後,小編我想說

什麼時候,國內能夠全面普及這種教科書?

我會手舞足蹈,一定來個尬舞慶祝下



-往期好文推薦-

國外最優質的設計資源&工具完整清單

•••

-回復關鍵詞看免費課程-

(綠色加粗的為關鍵詞)

「DRD」→互動設計文檔該怎麼寫?

「Ai」→Illustrate cc 基礎入門教程

「XD」→Adobe XD 全面通關學習

「規範→iOS&Android的界面設計規範解讀及實踐「MD」→Android Material Design基礎規範剖析


•••


-課程發布問題請聯繫商務-

微信號:cosun1987


-投稿請聯繫設計夾小編曉黑-

微信號:sezign01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設計在線課堂

相關焦點

  • 當年教科書設計成這樣,我至少考清華!
    那就得從培養孩子的美感抓起從最基本的教科書下刀 ...在臺灣有一幫「不務正業」的設計師他們發起了一項「美感教科書」計劃  生活中,他們發現太晚缺乏美感並不是因為臺灣沒有好的設計師而是因為不重視美感教育而導致
  • 「美感細胞」的教科書再造計劃:給我一本課本,我們給孩子一座美術館
    臺灣明明有世界頂級的設計專業,有非常優秀的設計師,為什麼沒有體現在大眾生活中?這讓陳慕天很納悶,後來他發現「這其實不是因為臺灣沒有好的設計師,而是因為全民不重視美感教育所致。」最終他們選擇了最直接、觸及最多人的教科書改造,提出了「 美感細胞——教科書再造計劃 」。
  • 道威爾分享 | 美感教科書
    美感教科書的設計師團隊起名為「美感細胞」,是由設計師陳慕天於2013年發起的。他的靈感來源於當時在歐洲的學習生活中,他眼中的歐洲從厚重的建築到各類物品的包裝,都十分重視設計與生活的融合,這樣處處充滿巧思的生活環境引發他的思考:臺灣美感教育,究竟有沒有可能?回到臺灣的設計師們將自己的構思付諸實踐,開始組建團隊,最開始的成員是陳慕天、林宗諺和張柏韋這三個理工科男生。
  • 臺灣教科書設計簡直是教科書一樣的設計啊....
    獲獎的《美感教科書》課本2013 年時,美感細胞開始推動教科書再造計畫,至今邁入第6 年,當年由三位國立臺灣交通大學的畢業生發起。從爆紅到實踐的幾年時間過去,美感教科書團隊去了TEDx Taipei演講,也從最初的第一季計劃完成到了去年的第二季,更推動了臺灣地區教育部的印製規格改革。參與計劃的設計師更數不勝數,比如知名設計師聶永真、馮宇、王艾莉等。
  • 【微資源】什麼是真正的美感教育? 看臺灣「美感教育課程推廣計劃」
    很多人可能會有這樣的誤解:美感是玩藝術的才要接觸的。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每個人天生就有對於美的認知。不是看得懂名畫、會做一些設計,就擁有美感;美感從來不只存在於藝術作品中,而要透過感官去感受美好的事物,才便是一種美感!
  • 教科書也能設計的這麼美?!
    中國臺灣最美教科書第三季 這是由中國臺灣美感細胞團隊 發起的《美感教科書第三季》募資計劃 這次教科書設計,美感細胞團隊 邀請五大設計團隊聯手 我們來看看「別人家系列」的教科書!
  • 他們把小學課本改成了繪本!
    一群熱血交大生發起「美感細胞-教科書改造計畫」,以國小五年級國語課本為改造主角,希望從小形塑孩子的美感,第一站以新竹市香山區大湖國小為實驗基地。24歲的陳慕天,畢業於臺灣交大機械系,是臺灣美感計劃的發起人,不想被社會框架限制的他,在大四那年因為校外參訪,發現國外與臺灣的美感落差極大,回臺灣後發起美感計劃,透過設計美感教科書,讓臺灣的學童們,從小就培養出美感細胞。
  • Case Study | 課本裡「藏」著美術館,臺灣美學教育實踐(第2期)
    3人於2013年創辦了美感細胞協會,在一次採訪中,他們解釋了名稱的含義——「美感細胞,美感簡單易懂,我們希望把美感帶到每一個角落裡面去,更希望這個美感元素可以像細胞一樣慢慢地分裂,從一分到二,二分到四。每個人都像那個細胞一樣,把美感元素分裂到其他人身上去,填滿臺灣的每個空間。」
  • 9所學校獲Good Design大獎,網友:這才是真正的美感教育!
    大家還記得小趣曾經講過的「教科書改造計劃」嗎?點擊查看如果教科書是孩子遇見的第一座美術館,它應該是什麼樣的?我們從小接觸的教科書,其實就是美感教育方式之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計算過自己與教科書的相處時間呢?
  • 臺灣設計師周視覺形象
    臺灣設計師周(TWDW)是由民間力量所發起的設計活動。自2007年,由一群工業設計師發起的第一屆臺灣設計師周「Let’s Talk」於臺北信義誠品成功舉辦,獲得超過200位設計師的共襄盛舉。八年來,臺灣設計師周憑藉一大群充滿熱誠的設計師、以及喜愛設計的工作者們組成的「臺灣設計師連線」,投注莫大的熱情、精力與時間,辦起每一屆活動。
  • 看似不務正業,理察米勒卻比大多數瑞表優秀得多!
    看似不務正業,理察米勒卻比大多數瑞表優秀得多!  就如同半路殺出的程咬金一般,在不到20年間,理察米勒就躋身於世界頂級腕錶品牌的行列,這也歸功於其純手工的打制和實打實的創新設計。  明明內部是飽含傳統瑞士制表技術的精華,卻受到廣大流行文化發燒友的喜愛。
  • 臺灣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讓美感深植孩子心裡​
    常感慨,「美」這個東西啊,叫美學也好,美感也好,是要從小培養的。讓娃去學學繪畫,並不是要走什麼藝術院校,只是希望Ta能長大了有個起碼的對「美」的感知。不要一心只認錢,足矣.以下為轉載正文👇為了更進一步推動美感教育,由臺灣教育部發起、臺灣設計研究院所執行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從2020年起已經完成9間校園改造,今年更是挑戰25所學校的美感變身工程;繼去年12月發表第1波改造結果後,近日再度公布翻轉校園的8個新案例!
  • 這個90後臺灣學生被清華學子震撼,回去後竟把語文課本變成了……
    讓臺灣的教科書設計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是年僅24歲的臺灣交通大學的陳慕天。帶著這些強烈的感觸,回到臺灣的他,立即聯繫了曾同在歐洲作交換生的2個夥伴。一聊,才發現,大家都有類似的感受,三人都覺得「我們應該做點什麼,至少能讓臺灣的設計發生改變。」
  • 英、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攜手發起可持續口罩設計活動
    不久前,英國時裝協會(The British Fashion Council)與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The Council of Fashion Designers of America)就攜手發起了「Great Global
  • 全國工商聯聯手百家銀行發起一項助微計劃
    3月5日,為進一步幫助全國小微企業、個體經營者及農戶有序復工復產,全國工商聯會同多家行業協會,與網商銀行等共同發起「無接觸貸款」助微計劃。該計劃提出,在半年內全力支持全國約1000萬家小微企業、個體經營者及農戶有序復工復產及疫情之後的擴大生產。無接觸貸款,顧名思義就是在線申請、無需人工接觸的數字貸款方式。
  • 李敖之子批評臺灣教科書與歷史不符 圖
    臺灣作家李敖之子李戡處女作《李戡戡亂記》日前由三聯書店引進出版,該書痛揭深批臺灣教科書、聯考和學校這三個方面的諸多痼疾。17歲的李戡目前正在北京大學讀書。他昨天接受採訪時說,因為出版《李戡戡亂記》,他幾乎成了臺灣同學的公敵,但他跟他們不是一類人,所以也並不在乎。
  • 這幾個臺灣的年輕人想改變街頭販賣的商品,和販賣者的生活
    比起空蕩蕩的家,他們更喜歡走出門,找一群差不多的夥伴。不時也能看到有人露宿街頭,或是向民眾販賣籃子裡的商品。這些東西常常包括隨處可見的飛壘口香糖、日用品或是玉蘭花,街賣者多是身障者和老人。街頭幾乎歡迎所有人,但還是有些人期望改造那裡的樣貌,讓它看起來更有活力。臺灣知名設計師聶永真最近加入了一項「臺北街角遇見設計」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