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網織紅細胞(reticulocyte)是介於晚幼紅細胞和成熟紅細胞之間尚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因其質內尚存留多少不等的嗜鹼物質,RNA,經煌焦油藍,新亞甲藍活體染色法染色後,嗜鹼物質凝聚成顆粒,其顆粒又可聯綴成線,而構成網織狀,此種紅細胞即網織紅細胞。
網織紅細胞(reticulocyte,RC)是介於晚幼紅細胞和成熟紅細胞之間尚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因其質內尚存留多少不等的嗜鹼物質,RNA,經煌焦油藍,新亞甲藍活體染色法染色後,嗜鹼物質凝聚成顆粒,其顆粒又可聯綴成線,而構成網織狀,此種紅細胞即網織紅細胞,仍於骨髓內停留一定時間,然後再釋放入血流。因此骨髓中的網織紅細胞數,不但比外周血約高3倍。而且亦較幼稚。網狀結構愈多,表示該細胞越幼稚,有人將其分成一、二、三、和四級。即當紅細胞內幾乎被網織物充滿者為一級,而紅細胞內含網織物極少(上個或幾個顆粒)者為四級。
網織紅細胞體積略大於成熟紅細胞,直徑8.0-9.5μm,其核糖核酸以彌散的膠體狀態存在。一般的血細胞染色方法(如Wright染色)因在塗片及染色過程中對細胞進行了固定,使網織紅細胞的核酸物質即使著色也難於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被識別。除非經螢光染色後,採用流式細胞術進行檢測,常規實驗室必須經手工活體染色後才可在顯微鏡下對網織紅細胞進行辨認和計數。
最新血細胞分析儀的應用,為網織紅細胞計數提供了更進的測試手段。這類儀器採用螢光染色和雷射測量的原理,不但能客觀地測量大量網織紅細胞,而且還能將其分為高螢光強度、中螢光強度、低螢光強度三類,這種分類法對估計化療後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復及骨髓移植效果有較重要的意義。
網織紅細胞的檢測方法有手工顯微鏡法(簡稱手工法)、自動血液分析儀法和流式細胞術。
由於玻片法容易使混合血液中的水分蒸發,染色時間偏短,因此結果偏低。試管法容易掌握,重複性效好,必要時還可以從混合血液中再取標本重新塗片複查,避免再次給被檢者穿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被列為手工法網織紅細胞計數的方法。近年來,國內使用米勒窺盤進行計數,規範了計算區域,減少了實驗誤差,使結果準確性有所提高。
目前,國外逐步使用網織紅細胞儀器法測定大致有流式細胞儀法,網織紅細胞計數儀法和多參數血液分析儀法。流式細胞儀法是將紅細胞染色後使含RNA網織紅細胞可被計數,進而得出網織紅細胞的百分比和絕對值,此法是只能計數網織紅細胞當選目,不能分析其成熟程度,網只紅細胞計數儀是專門進行網織紅細胞測定的儀器操作簡單,只需將抗凝血液吸入儀器內,儀器可自動染色、自動分析,自動找印各階段網織紅細胞的分布圖。結果準確。儀器法的優點是測量細胞多,避免主觀因素,方法易於標準化。但儀器價格昂貴,尚難以廣泛應用。 檢驗地帶網
[參考值] 成人:0.008-0.02或(25-75)×10 9/L,初生兒:0.02-0.06
[臨床意義]
1.網織紅細胞計數可以判斷骨髓紅細胞系統造血情況。溶血性貧血時由於大量網織紅細胞進入血循環,可使網織紅細胞高達0.20或更高。急性失血後5-10天,網織紅細胞達高峰。2周後恢復正常。典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例。網織紅細胞百分比常0.005。網織紅細胞數低於5×109/L為診斷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標準之一。 www.labdd.com
2.網織紅細胞可作為療效觀察指標。凡是骨髓增生功能良好的病人,在給予有關抗貧血藥物後,其網織紅細胞在1周左右可百家高峰,貧血嚴重,網織紅細胞數升得越高,而且其升高往往在紅細胞恢復之前。貧血病有在抗貧血治療過程中,如果網織紅細胞不見升高,說明該種治療無效或骨髓造血功能障礙。因此網織紅細胞計數是對貧血病有人經常隨訪檢查的項目之一。
3.有人認為僅用網織紅細胞百分比或者絕對值表達嚴寒不夠確切,若貧血時骨髓生成紅細胞增加,大量尚未成熟細胞釋放入血,這些網織紅細胞在外周血中成熟時間需2天。而正常生理情況下骨髓釋放到外周血的網織紅細胞,在血流中1天後其胞質中的RNA即消失。為此Finch提出在貧血時最好計處網織紅細胞生成指數(reticulocyte productionindex,RPI)。它代表網織紅細胞的生成相當於正常人的多少倍。 www.labdd.com
RPI=網織紅細胞比值×100/2×病人紅細胞比積/正常人紅細胞比積
「2」為網織紅細胞成熟時間(天),正常人紅細胞比積,男性為0.45,女性為0.40。如紅細胞比積正常時,網織紅細胞成熟時間應為1天。網織紅細胞比值即大油鏡下選擇紅細胞分布均勻、網織紅細胞染色好的部分計數1000個紅細胞中的網織紅細胞數,除以1000即為網織紅細胞比值。 檢驗地帶網
也可用網織紅細胞校正值(corrected reticulocyte count)報告(見下式)
網織紅細胞校正值=網織紅細胞比值×病人紅細胞比積/正常人紅細胞比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