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擲沙包是小學技能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這是一項體現了學生力量、協調、爆發力、靈敏和快速用力能力的綜合素質項目。但是,在初步學習時,學生的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易擴散,不易集中,表現在動作不協調,僵硬、伴有多餘的動作,因此,我們認真分析這些動作產生的根源,並找到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對提高教學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學生常見的錯誤動作有如下幾種:
一、出手點過高
動作分析:決定沙包飛行的距離遠近取決勝於兩個要素,一是出手的速度,二是出手的角度。出手的速度除了與投擲的動作有關外,更重要的是來自於個人的素質,比如力量、靈敏素質,而投擲的角度,主要是受技術因素的影響。理論上出手時的最佳角度是保35度到45度之間。出手角度過高就是當手臂揮到最高點時,即將沙包投出,這時候飛出的沙包往往是只有高度而沒有遠度。
糾正方法:
對牆投擲法:讓學生面對牆壁5到6米處,在牆壁的3米左右的高度上標上一個畫一個長50釐米的正方形方框,讓學生投擲時沙包的落點一定在方框中,這樣,培養學生正確的出手角度。
二、出手過底
動作分析:出手過底就是當揮臂到35度到45度時沒有將沙包投擲,這時候手臂繼續前揮,出手的時間越晚,出手角度越小,如果超過水平面仍沒有將沙包投出,甚至會出現負的投擲角度,用我們的話是沙包砸到腳尖了,這種現象在體育課中並不少見。
糾正方法:
1.投過一定高度的彩繩:在投擲線的前方2米左右的距離處設置一高3米左右的彩繩,要求學生投擲時沙包必須從彩繩上飛過。由於學生目視到彩繩的高度,因此,投擲時就會給他們一種何時出手的正確判斷,從而修正了沙包出手的時間。
2.託肘練習法:練習者做好預備的動作後,投擲臂用力後引,另一臂輕託投擲臂肘下部,投擲臂向後引伸,投擲時,重心向後移動,肘關節不外展。這個動作由於另一臂託在投擲臂的肘下部,強制性限制了投擲角度,從而改變了過小的缺點。
三、倒肩
動作分析:所謂倒肩就是當學生沙包出手時身體向異側傾倒。倒肩會帶動整個身體向一邊傾斜,這就容易造成沙包偏離正確的方向。另一個方面,由於身體是向一邊偏離,大大的削弱了向前投擲的力量,從而降低了投擲的遠度。
糾正方法:
牽引法:預備姿勢準備好之後,擺臂於體後,曲肘、手心向上,兩腳前後開立,這時,找一位同學輕託其擺動手,當投擲者揮臂投擲時,牽引者順勢將其擺動臂向斜下方牽引,投擲者注意主動配合做後蹬腿的前方邁進,糾正了倒肩動作。牽引的同學需要注意的是,不可用力太大,只起到索引的作用即可。
四、曲肘
動作分析:投擲時學生沒有將投擲臂向側後方向引伸,而是曲臂於腦後,這就造成了揮臂時工作距離過短,投出的距離就會過近。
糾正方法:
背對牆投擲法:讓學生背對牆站立,距離牆約1米左右的距離,投擲時學生可臂向上向後引伸,將沙包觸牆後迅速投出。這個動作不僅能夠糾正學生的揮臂動作,更重要的是可能讓學生充分「拉滿弓」,使投擲的動作更具有動力。
五、順拐
動作分析:投擲地,練習者面對投擲文向,兩腳前後開立,右腳在前,右手持沙包屈肘於肩上投擲。這種投擲的方法最大的缺點是難以發揮身體的全部力量,只能夠用上手臂的力量投沙包,因此,沙包的投擲遠度嚴重的受到了限制。
糾正方法:
規範動作法:面對投擲文向,兩腳前後開立,左(右)腳在前。右(左)手持沙包屈肘於肩上,肘關節向前,眼看前方;接著後腳蹬地,向前自然揮臂,將沙包朝前上方遠處擲出。需要注意的是,投擲時不要用太大的力量,當掌握了動作後,再逐漸加大力量效果會更好。
六、向上跳起
動作分析:投擲時,當揮臂到最高點時,學生將身體向上方跳起,同時將沙包投出。這個動作由於是向上跳起,分解了部分向前的力量,從而降低了投擲沙包的遠度。
糾正方法:
上步練習法:練習者面對投擲方向,兩腳前後開立,(以右手投擲為例)左腳在前,右手持沙包屈肘於肩上,肘關節向前。投擲時,右腳蹬地,向前自然揮臂,將沙包朝前方擲出的同時,右腳向前一步,左腳保持位置不動,然後保持身體的平衡,
七、只用臂力
動作分析:學生在投擲的時即沒有將投擲臂後引,也沒有充分利用後腿的蹬伸力量,加速投擲臂快速向前上方投擲,只是手有向前一揮,把沙包投出。
糾正方法:
後位牽引法:投擲者手握一橡皮筋製作的皮條一頭,臂曲肘後伸,手心向上,兩腳前後開立,另一頭由其同伴在背後拉住,投擲的同學做好預備的姿勢後,投擲臂後引,然後做背後過肩、向前揮臂的投擲動作。如果這時投擲者還是僅僅是用胳臂的力量,將很難完成動作,因此,強制性的要加上後腿蹬地,加上腰腹的力量才能力完成揮臂動作,從而幫助學生很好的體驗了揮臂、蹬地、腰腹在投擲時的用力感受。
總之,投擲沙包是一種具有順暢感的完整技術,無論那一環節出現問題,都會破壞技術的協調性與連貫性,因此,我們強調要注意學生的思想,不可為了求遠,將技術動作變形,只有紮實的掌握了完美的技術,才是提高投擲成績的最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