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老人獨居風水寶地參悟天機,獨居深山之中,看現在活成啥樣了

2020-12-21 趙趙的期待

中國的風水文化術起源古老,源遠流長。在唐代以前,風水只是封建帝王的專利,民間鮮見流傳。

風水術,自古擁有「帝王之術」的稱號。風水術的普及於魏晉南北朝,五代兩宋為風水術的成熟時期。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的根,水是宇宙間生命流動。

《周易》曰「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在大地上,氣下降而凝結為水,水流是氣的載體,氣之來必借水而導之,氣之上必有水以屆之,故無風則氣聚,得水則氣融,宇宙之生氣全憑水的相助而融在一起的。

88歲老人獨居風水寶地參悟天機,獨居深山之中,看現在活成啥樣了

大爺今年88歲高齡了,他叫張宏錄。雖然有88歲高齡,但大爺的神態健康,腿腳也很靈活,平時也是精氣神十足。

張大爺小時候被奶奶送給了現在這村子張姓人家,12歲外出闖蕩,16歲進入五臺山的寺廟跟著師傅學習陰陽八卦,奇門遁甲,40多歲才回到農村生活,和老伴生有2兒1女,現在兒子都在外工作,女兒已經成家。

大爺對周易的迷戀不只是平常人的看看就可以了,而是十分的痴迷,他用周易的理論給自己在公路旁邊選擇了一塊「風水寶地」,一住就是6年

張大爺平常沒事的時候,就會研究《易經》,張大爺說自己最擅長的就是相面和看手相以及風水

在五臺山的時候就是廟裡的師傅,當張大爺回到老家的時候,這一本領慢慢的被傳開了,前來上門的人也就越來越多。

說起周易相面的事情,張大爺說是1974年跟著一個同學的父親學會的,到現在已經有45年了,平生就喜歡看周易、黃曆、相面和看風水的書籍。

這本周易方面的書伴隨了他幾十年,都老舊的不行,粘貼了好多次。他說《周易》是門「科學」,也是一種「人學」,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深不可測。

張大爺說,生活在這裡的每一天都很踏實,很快樂,也很充實,感覺自己真是找到了理想之地

《易經》有多神奇

最早的《易經》並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周易》,易經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

周易是後來人根據前期存在的《易經》改的,這個前期其實也是經過了上千年的演變,中間不停地加入了人們的「主觀內容」。

比如有人用一年四季的太陽光光影繪製陰陽魚,另外山西陶寺出土的4000多年前的天象臺很像陰陽魚。

這個很自然的,自從誕生了抽象思維能力的遠古人類出現在地球上以後,他們就對夜晚的星空和太陽有著自然的著迷。

現在還有幾萬年前人刻畫在骨頭上的星空圖。7000年前的玉琮據李政道分析,很可能是觀測星空的「設備」。

馬雲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很有幫助」。

《易經》中的六十四卦,就是陰陽兩個符號的排列組合,但是這兩個非常簡單的符號,卻組合出了很多的卦象。

《易經》是寶典,寶典就像字典一樣,是供人查的,看久了、用多了,不必刻意去背也就記住了,記住多少算多少,這才叫自然。

讀懂《周易》,讀任何國學經典都可以心領神會;而後無論學中醫、學謀略、觀星相、學藝術,都能觸類旁通,事半功倍

《周易》是上古典籍,用詞古奧,句意艱深,給初學者造成極高的門檻。

很多人讀不懂,其實是沒選對方法。看圖讀《周易》就是最快了解這本「天書」的好方法。

而對於《周易》中晦澀的卦辭,書裡會用白話文逐字逐句翻譯。

《圖解易經》就是用圖解、白話文翻譯、注釋以及講歷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把抽象的道理變得通俗、淺顯、接地氣。

只需要56元,讀《圖解易經》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運,對於生活中的瑣事我們也能看到更開一些,自己的內心也會更加的豁達。

這本《圖解易經》圖文並茂,使讀者更加容易理解卦象中的含義,家長讀給孩子聽也是輕鬆應答的。

點擊下面卡片,即可購買正品:

相關焦點

  • 上海88歲獨居老人把300萬房產送給「陌生人」有感
    前些時日,我看到不少有關上海88歲獨居老人把300萬房產送給「陌生人」的新聞,主要內容如下:上海88歲獨居老人馬先生,他原本在上海本地及海南有5個親姐妹,目前在世4人。2012年老人的老伴去世後,他和患有精神疾病的獨生子相依為命。
  • 那些獨居在家的老人:怕自己孤獨地死去而無人知曉
    家住岐山居民區的86歲張奶奶,提起社區幫忙安裝智能水錶的舉動,她是打心眼裡高興。「國家能想到我們這些獨居老人,我是非常感謝的!」她說水錶,這只是「四件套」裡其中之一。除了「智能讀水錶儀」之外,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這3樣智能設備,也一起進了街道1200戶獨居老人的家裡。
  • 這個社區民警有「板眼」 幫82歲獨居老人理髮有模有樣
    在武漢市江岸區大智先鋒社區發生了一件新鮮事,社區民警拿起理髮工具給一位82歲獨居老人理髮,有板有眼,有模有樣,社區居民大呼新鮮,紛紛拿起手機拍照。老人十分感謝民警幫助,對民警的手藝也非常滿意。原來是一位兩鬢白髮的老社區民警正在給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理髮,民警手中拿著理髮工具——舊推子正在忙碌著,有板有眼,還蠻像一位理髮師。由於社區民警經常為居民跑上跑下,下沉幹部一眼就認出了他。這位社區民警就是武漢市公安局江岸區分局大智街派出所59歲的社區民警趙勇。
  • 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
    隨著中國老齡化進程的加速,獨居老人,尤其是年歲非常大的獨居老人,在家裡如果出現了意外,安全如何保障?智能水錶、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上海正在探索一個什麼樣的老年人服務網絡?上海江蘇路街道城運中心工作人員 王碩:看到這個案件之後,他就會到老人的家裡面去,看一下老人的具體情況,然後給我們回復上來,比如說老人是出去旅遊了,那麼就是說是家門鎖上了,沒有事情的,會跟他們家屬對接一下。如果這個老人在家,只不過是他24小時沒有開門,他也會回復上來。
  • 寵物—獨居老人的精神安慰劑
    寵物貓讓老人有了「被需要」的感覺「人老了,身邊不經常有人,養一隻貓讓我覺得自己是「被需要」的。」一位快90歲的老奶奶喃喃自語道,她時而清醒時而糊塗,覺得小貓咪既給了她陪伴,也是最懂她的。老奶奶一邊平靜地說道,一邊滿眼寵溺地望向她的寵物貓。
  • 88歲獨居老人贈送水果攤主遭質疑
    近日,上海一位88歲的獨居老人成為輿論焦點。這位老人的兒子和老婆都已離世,作為家族的獨子,他還有4個姐妹。老人成為獨居老人後,每天喜歡在小區內轉悠,尤其喜歡一個小姑娘,正是樓下水果攤攤主的女人,自此,水果攤主時不時去看望老人,還有了他家的鑰匙。這位水果攤主姓遊,35歲,幾年前從河南來到上海,做起了水果攤,一家人則坐在水果攤旁邊的簡易帳篷裡。
  • 80多歲老人迷上周易45年,一個人住在風水寶地參悟天機,如今啥樣
    據了解,大爺今年88歲高齡了,他叫張宏錄。雖然有88歲高齡,但大爺的神態健康,腿腳也很靈活,平時也是精氣神十足。這位大爺被大家稱之為「奇人」!不是因為大爺身體健康才有的這個稱呼,而是大爺會看面相,觀手相。
  • 凝聚真情暖人心,建德志願者為獨居老人手工編織溫暖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楊利娟 黃燕芳 文/攝近日,家住浙江省建德市橫山社區的88歲抗戰老兵二等功臣黃老和他的夫人,收到了壽昌鎮志願隊志願者送來的特殊禮物:毛線棉鞋、襪子、圍巾、手套、帽子老人家試穿後,大小合適,感慨地握著志願者的手說:「感謝你們大家,一直惦記著我們!」這些愛心禮物都是由志願者一針一針織成的。與黃老夫婦一樣收到特殊禮物的,還有95歲的汪師傅和30多位高齡獨居老人。這個冬天,因為這份惦念,老人們感到格外溫暖。這項給高齡老人送愛心棉鞋的活動源於2019年冬天。
  • 獨居老人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是什麼心態?60歲女人說內心實話
    導語:有些60歲的獨居老人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她們是什麼心態呢?張女士:60歲。女人活到多少歲都要打扮,這是對自己負責的一種表現,是好好生活的表現。我年輕時就很愛化妝很愛打扮,我覺得打扮是對自己負責的一種表現,是尊重自己的一個表現,一個女人要活得有模有樣,首先外形上就要給人一種「你不虧待自己」的感覺。我雖然已經60歲了,但只要活著一天就要好好生活,要好好對自己,不要虧待自己。
  • 83歲老人公共浴池洗澡被拒!如何解決獨居老人養老困境?
    △圖片來源:看看新聞獨居老人連洗澡都成了問題?針對這一群體的生存困境,上海精細化智慧養老的小舉措,對獨居老人而言可謂是莫大的安慰。前不久,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給一些獨居老人的家裡,安裝了「會報警」的智能水錶。
  • 上海88歲獨居老人,300萬房產贈水果店主:老年最大的絕症是孤獨
    01獨居老人300萬房產贈水果店主最近,很多人都被上海88歲獨居老人將300萬房產贈送給水果攤店主的事震驚到了。實際上小遊並不知道老先生會將房產贈與自己,只是純粹地想為老人盡點心。從老先生的談吐和舉止能看出來,他思維敏捷邏輯清晰,有很強的防禦心理,不會輕易相信他人。老先生不僅將300萬房產以意定監護的方式贈予小遊,還把自己的存摺、銀行卡以及兒子的遺物全部交給小遊,並且把小遊名字報到單位。以後喪葬費由小遊領取、身後事由小遊處理。
  • 上海推「智慧養老」新舉措,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報警
    為獨居老人安裝的智能水錶。來源:長寧區江蘇社區發布 江蘇路居委會介紹,江蘇路街道是高度老齡化的社區,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約有兩萬人,佔戶籍總數的39.88%。安裝智能水錶,是為了讓獨居老人們多一份保障。 87歲獨居老人張奶奶安裝智能水錶後很歡喜,「就怕有意外發生,裝這個對我們有好處。」社區結對志願者曾兩天沒見到張奶奶,擔心她出什麼意外,後來到居委會查看老人的用水情況,確認張奶奶在家才放心。
  • 無人陪伴,獨居老人看病有多難?
    只要在搜尋引擎上輸入「獨居老人」,就有數萬條令人觸目驚心的熱點新聞:「獨居老人家中摔倒」,「保姆毆打獨居老人」,「獨居老人患病無人照料」,「獨居老人突發心臟病去世,兩個星期後屍體才被發現」······ 與「獨居老人」相關的新聞事件總是引發全社會的關注
  • 獨居老人陽臺裸身呼救4晝夜:比死亡更可怕的,是遺忘
    鄰居走近一看,一名老人竟全身赤裸,倒在陽臺,吃力地敲打著臉盆。前些天準備拿臉盆洗澡時,不小心摔倒在地,整個人動彈不得。消防人員趕來時,只見老人光著身子躺在地上,身體非常虛弱。被救後,四天滴水未進的老人一口氣喝下了滿滿一瓶礦泉水,讓人看了心疼不已。不敢想像,如果鄰居沒有聽到敲盆聲,會是怎樣一個後果。都說養兒防老,可當老人命懸一線時,救命的卻不是最親的兒女。
  • 破解獨居老人冬季洗澡難,這個胡同志願者上門「助浴」
    前兩天,一位95歲的阿姨在保姆陪同下坐著輪椅來洗澡。」董春燕說。「住在胡同的大雜院裡,沒有獨立的衛生間。夏天一盆水一條毛巾,在家裡就能洗了。冬天太冷了,只能到公共浴池,可現在價格在二三十元的大眾洗浴池越來越少了。」剛剛進門的吳大爺說,之前在胡同周邊大概有三家類似的便民浴池,現在就剩下這一家了,而那些動輒一兩百元的洗浴中心,我們老年人可消費不起。
  • 一個人獨居久了,是什麼感覺?
    在網路的搜尋引擎打上「獨居」二字,出現的是「獨居老人被鈍器敲擊而死」、「82歲獨居老教授上吊自殺」,更多的是獨居老人死亡多日後才被發現的新聞。而另一類的獨居訊息,就是提供獨居女性的居家安全守則,包括在門口放男鞋、曬衣場掛男性襯衫等,似乎只要有男性在家,就可免去罪惡。
  • 63歲獨居老人突然去世,屋內滲水才被發現,網友:子女去哪兒了?
    幼兒時期的學習、老人的照料、疾病的治療、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都會體現在這些方面,但是隨著我國年齡結構的變化,幼子化、老齡化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近年來獨居老人越來越多,近日昆明一位63歲的獨居老人臥床不歸,廚房水龍頭未關,一直滲漏到樓下鄰居才發現老人出事。
  • 沒有老人會享受孤獨 獨居只是各有各的苦衷
    不少老人提到,隨著身體機能的減退,自己對人生越來越沒有信心,也很缺乏安全感。「沒有老人會享受孤獨,老年人獨居,都有不得已的苦衷。」82歲的張爺爺說。喪偶式孤獨:老伴過世 我成了一個人在受訪老人裡,有6位是因為老伴過世而獨居。他們中,夫妻感情越深的,在一方離世後受到的打擊越大,也越不容易從悲傷中走出來。
  • 「自動報警」式智慧養老,讓獨居老人「居有所安」
    如何解決獨居老人的養老問題?上海給出了屬於自己的答案,「智慧養老」。日前,「上海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儀」引起大家熱議。如此利用信息化技術服務獨居老人,實現了傳統型養老和技能型養老的有機結合,不僅讓獨居老人「老有所依」「居有所安」,還切實能夠減輕屬地基層服務部門的壓力,真可謂為養老做「加法」,也是為公共服務部門「減負」。關鍵是,結合獨居老人家庭特點,多措並舉,全面服務老人,讓養老工作既有「智商」又有「情商」,民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安全感,哪怕就是成本高、投入大也值得。
  • 社區為45戶獨居老人安裝智能煙霧報警器
    荊楚網客戶端一荊楚網消息(記者陳泉 通訊員曹青)記者12月16日獲悉,武漢經開區小軍山社區用短短3天時間,為45戶獨居老人家中免費按上了煙感報警器。此舉讓轄區老人感到貼心至極,也解決了其兒女們的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