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獨居在家的老人:怕自己孤獨地死去而無人知曉

2020-12-17 光環見聞

來源:撒鹽少年

你有沒有想過,

垂垂老矣之際,

你將會如何跟這個世界告別?

是在家人的簇擁下,不舍地告別,

還是一個人無聲無息地離開?

沒錯,「孤獨」是人活著,就必須直面和對抗的東西。

可真正孤獨的滋味,有一群人對此卻更有話語權。

因為他們正面對著「孤獨」最大的關卡:

獨自終老、獨自死去……

前兩天,「上海長寧區為獨居老人裝智能水錶的消息衝上了熱搜,

據社區工作人員介紹,

12小時內,智能水錶的讀數一旦低於0.01立方米,

「一網統管」平臺就會及時,將信息反饋給街道和居委會,

居委會則會在第一時間,上門探望老人。

在我們感慨「科技改變生活」的同時,

獨居老人的困境,

或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被更多人看見……

1

「你不用水,肯定家裡沒有人了,

還是出去了,還是老人睡在家裡不能動了對吧。」

家住岐山居民區的86歲張奶奶,

提起社區幫忙安裝智能水錶的舉動,她是打心眼裡高興。

「國家能想到我們這些獨居老人,我是非常感謝的!」

她說水錶,這只是「四件套」裡其中之一。

除了「智能讀水錶儀」之外,

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

這3樣智能設備,也一起進了街道1200戶獨居老人的家裡。

對此,張奶奶笑得合不攏嘴:

「本來,街道裡與我結對的志願者,就經常上門陪我聊天。

現在安裝了『四件套』,也是為了我的安全著想嘛……」

上海長寧區以智能服務的方式,

一舉解決了轄區內,獨居老人的「安全監測雲管理」問題。

引得網友連連讚嘆:

「真的建議全國推廣!」「很人性化,緊貼老人生命實際!」

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強烈呼籲,在全國內大規模推開此舉?

因為據全國老齡委公布報告顯示,

目前中國城市老人獨居率已經接近50%,

農村老人獨居率也達到了38.3%!

還有一個更加驚人消息是:

在中國,每天有2萬餘人步入老年,60歲以上老人已近2.5億!

在這一龐大的數據背後,

有多少人老無可依,身邊再沒個照料的人;

又有多少人在家中撒手人寰,直至屍體發臭才被發現……

前段時間上海寶山,

一則「78歲獨居老人去世兩月,沒人發現」的新聞,就刺痛了無數人。

家住4樓一位住戶說,

周一樓道裡就傳來了陣陣臭味,當時自己也沒特別在意。

沒想到第二天,

屋頂的血水滲漏直接滴到了自家床單上,還伴著一股惡臭!

嚇得這名住戶趕快報警,警察到樓上檢查後,發現了令人震驚的一幕:

上的獨居老人早已去世,房間滿是血水和腐臭……

更令人唏噓的是,

老人明明有兩個兒子都住在上海,但兩個多月時間,

沒有探望不說,甚至連一個電話都沒打過!

人生極致的悽涼,也莫過於此了。

2

提起「孤獨」,

林語堂先生曾對這個詞,有過以下的解讀:

「孤獨兩字拆開來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蠅,

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

人情味十足,孩童水果,貓狗飛蠅當然熱鬧,

可都與你無關,所以就叫孤獨。「

與「自己有關的熱鬧」,

遺憾的是,這對很多老人而言,都顯得過於「奢侈」了。

甚至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

現實中,獨居老人大多走得悄無聲息……

三年前,一則遺書在朋友圈裡熱傳:

「小青,我於昨夜去世,走時心如止水」。這世道無論達官貴人與無名小卒,均相互爾虞我詐令人可怕,好在這大千世界很公正。人,都是匆匆過客,無一倖免。當你接到通知來辦喪事,首先將床頭櫃中鑰匙放在身上,再讓小根放水拖乾淨地面浮灰,而後用溼抹布擦去桌椅凳上的灰塵,開窗通風才不會染病。最後再打開櫥櫃和抽屜整理東西。遺體速火化,一切從儉。」

寫下這封遺書的,是南京一位81歲老人,

她雖有兒有女,卻已一個人獨居超過7年。

風燭殘年,病痛加身,預感將要離世的她,留下了對這個世界最後的囑咐。

那天,剛好是闔家團圓的中秋節。

老人本以為第二天,自己就會被人發現,

可她的遺體就同這份遺書一樣,

被孤零零地丟在家中,寂寥兩月,無聲無息……

最後,兒女還是才從鄰居的口中,才得知母親的死訊。

生前無人守候,死後無人知曉。

為何一個膝下有兒有女的老人,最後竟會落得這副蒼涼田地?

新華社曾經報導過一組數據:

「在中國,老年人每年跌倒2500萬次,

曾有60%的老年人意外跌倒發生在家中。」

一旦意外發生,

家中的老人又未被及時發現的話,

其實很容易就會釀成,難以挽回的悲劇……

就在前幾天,安徽有戶居民樓傳來了異樣的敲擊聲。

鄰居走近一看,一名老人竟全身赤裸,倒在陽臺,吃力地敲打著臉盆。

原來是他在準備拿臉盆洗澡時,

不小心摔倒在地,整個人動彈不得。

足足4天4夜,老人滴水未進!

只有一下下敲盆的「哐當」聲,在樓道裡孤獨的迴響。

等到消防隊員趕來,只見一名骨瘦嶙峋的老人,躺在地上痛苦地哀鳴,

已有20多天沒來探望的同城子女,在被通知後,這才匆匆趕來。

不敢想像,要是鄰居沒聽到敲盆聲,等待老人的會是什麼……

在這則新聞底下,一位網友的留言讓人唏噓不已:

「養大那麼多子女,居然不如一個盆。」

3

劉亮程在《一個人的村莊》中,

曾寫過這樣一句話:

「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

現代人或許對這句話格外感同身受,

明明生活在車水馬龍的世界,眼前是摩肩接踵的人群,

但當我們推開房門,一切的熱鬧都煙消雲散,只剩下空虛的冷。

如今,太多的年輕人遠離故鄉和親人,獨自在大城市打拼,

不婚、丁克、社恐等諸多因素,

正在讓越來越多的人逐漸喪失血緣、地緣、社緣。

可當80、90、甚至00後,

都迫不及待地在社交媒體上,大喊擔心自己會孤獨終老,

甚至豆瓣「孤寡人士中老年送醫收屍互助」小組裡,

已有兩萬多年輕人等著被收屍之際,

最先面對「孤獨死」的,卻仍是我們的父輩和祖輩……

「孤獨死」一詞,其實源於日本,

指死的時候,沒有親朋好友在身邊,過世後隔一段時間才被發現。

有人把「孤獨死」,稱之為日本社會的「癌症」,

因為在日本每4個高齡男性中,就有一人遭遇「孤獨死」。

但顯然,這個癌細胞並非是日本的獨創,

在任何老齡化不斷攀升的社會中,「孤獨死」的情況都在持續惡化……

在以「孤獨死」為主題的紀錄片《無人知曉》中,

裡邊有個85歲的獨居老人小澤先生,

他年輕時就買了一棟價值700萬人民幣、且擁有6個臥室的別墅。

小澤先生的兒子如今在一所大學教書,一年能見上3次面,

如今小澤先生衣食無憂,但他最擔心的還是,

自己會在這個偌大的房子裡,獨自死去。

想到這,老人一下子愣住了,緩了半天才說:

「我不就是為了晚年有著落,才努力工作的?」

「現狀這樣,也是沒辦法的吧。」

多少老人在年輕時,拼命死幹,

忙著給孩子蓋房、娶媳婦、看孩子……

可一旦完成「人生任務」,喪失勞動能力,

無論是物質上或情感上,他們能夠得到的反饋其實少得可憐。

一旦突發狀況甚至意外,不幸發生,

老人們自己一個人,其實真的毫無招架之力,只能默默等死……

從某種程度而言,「孤獨死」,更像是一種「雙重死亡」,

獨居老人們似乎正面臨著:

不僅要孤獨地活著,還要死得不被牽掛的窘境!

有人不懂為何從1991年以來,

日本監獄裡60歲以上的犯人數量,就一直在不斷增加。

其實很多老人不惜犯罪,也要進監獄的原因,

不過是,在監獄他們至少有人看管照料,不會落得個「死而不知」的結局。

在不久前,國務院出臺的一個「十三五規劃」中,就曾指出:

到2020年,我家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

電視劇《老無所依》有句臺詞:

「總以為父母像家裡的老房子,

你不去關心,不去想它,它就風裡雨裡的在那兒,

只要你想回去,它就在那兒隨時迎接你。

但是我們需要直面的是,總有一天,老房子也會塌的啊……

我們不知道,日本現在的「孤獨死」現狀,

會不會成為中國,未來幾十年間的預演。

但就像上海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

這是一個好的表率,但我們顯然不能止步於此!

沒有一個老人一輩子勤勞責己、生兒養女,

最後該落得一個被人遺忘、無聲無息離開的結局!

死亡是人的最後一站,

「終老之痛」關係到一個人最後的體面和尊嚴。

雖然遠離父母,有時候是身不由己,

但我們身為子女,

包括教會老人用手機、多噓寒問暖,抽空常回去陪陪他們……

能夠做的,和需要做的,其實還有好多好多!

別總以為時間經得起浪費,

因為明天和意外,我們真不知道,哪個會先來……

相關焦點

  • 81歲老人死亡兩周無人知曉:人到晚年,不怕生病,不怕沒錢,就怕……
    「雖然兒孫滿堂還是獨居,人生孤獨啊」 「每個人眼裡都是自己的兒孫,多少人從不回頭看看身後的父母」 …… 是啊,都說「養兒防老」,可如今的現實卻:明明兒女雙全,自己卻只能活成一座孤島。
  • 獨居老人在家去世無人知,2年後才被發現……
    獨居老人,一個繞不過的社會問題獨居老人養老難問題越來越嚴重,是世界各國都面臨的難題,獨居老人在沒有任何人照顧的情況下,在自己的住所因為跌打或疾病等原因過世,直到很長時間之後屍體才被發現。生前只有愛犬死後無人送終11月23日,一名80歲的羅姓老婦,在加東一帶安珀路The Shore Residences公寓9樓的一間單位裡被發現時已經去世多年,只剩一堆白骨。
  • 老戲骨夏萍:晚年獨居,跌倒無人知曉,81歲在養老院悽涼離世
    晚年獨居,跌倒無人知曉夏萍經歷過兩段婚姻,第一段婚姻她和前夫生了一兒一女,最後兩人因為性格不和而離婚,兩個孩子也跟隨父親一起生活,夏萍和他們的聯絡越來越少,最後幾乎已經不再聯絡了。其實當媽媽的怎麼會不想念自己的孩子,但常年不生活在一起,孩子就會生分了,夏萍再怎麼努力也換不來兒女的喜歡,慢慢的她也就心灰意冷,不再主動去聯絡了。再婚後夏萍的老公張雲於1991年去世了,54歲的夏萍開始了獨居的生活。
  • 《無人知曉》真實故事改編,母親拋棄四個孩子,去追求自己的愛情
    在《無人知曉》中,他將鏡頭對準那些被父母遺棄的孩子;在《比海更深》中他將鏡頭對準老無所依的獨居老人;在《小偷家族》中,他又將鏡頭對準那些在社會邊緣掙扎生存的底層人物。他的關注點始終在孩子,老人身上,他用電影為那些弱勢群體和底層人物發聲。
  • 無人知曉的死亡:我在日本清掃「孤獨死」現場|故事FM
    「孤獨死」這個概念來自日語,它最早出現在 1970 年代的日本新聞中,指的就是獨居者因為疾病或者意外等原因在家中死亡而且無人知曉的情況。根據日本 NHK 電視臺 2010 年的統計數據,在日本每年會有大約 32,000 人「孤獨死」,其中大部分是獨居的老人,而且往往要等到死亡幾天甚至幾個月之後屍體才被人發現。
  • 沒有老人會享受孤獨 獨居只是各有各的苦衷
    老人無人贍養並不僅指金錢上缺乏支持,更多的是生活中無人陪伴,倍感孤獨無助。記者採訪20位獨居老人,其中奶奶14位、爺爺6位。在交流中發現,這些老人渴望與人溝通,對陪伴方面的需求都很強烈。不少老人提到,隨著身體機能的減退,自己對人生越來越沒有信心,也很缺乏安全感。「沒有老人會享受孤獨,老年人獨居,都有不得已的苦衷。」82歲的張爺爺說。喪偶式孤獨:老伴過世 我成了一個人在受訪老人裡,有6位是因為老伴過世而獨居。他們中,夫妻感情越深的,在一方離世後受到的打擊越大,也越不容易從悲傷中走出來。
  • 「成年人的崩潰時刻,無人知曉」
    「你孤獨嗎?」 前不久,有一位36歲的公眾人物,在家裡洗澡時不小心摔倒,因為是獨居,所以沒有人及時發現,而離世。 看到這個新聞,我發呆了很久,因為我就是獨居。 我回憶了一圈身邊的人,給那些獨處的人發了消息,叮囑他們當心,照顧好自己。
  • 無人陪伴,獨居老人看病有多難?
    只要在搜尋引擎上輸入「獨居老人」,就有數萬條令人觸目驚心的熱點新聞:「獨居老人家中摔倒」,「保姆毆打獨居老人」,「獨居老人患病無人照料」,「獨居老人突發心臟病去世,兩個星期後屍體才被發現」······ 與「獨居老人」相關的新聞事件總是引發全社會的關注
  • 「自動報警」式智慧養老,讓獨居老人「居有所安」
    如何解決獨居老人的養老問題?上海給出了屬於自己的答案,「智慧養老」。日前,「上海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儀」引起大家熱議。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約2.54億人,其中不乏獨居老人。可以說獨居老人是一個特殊又龐大的群體,由於獨自,不僅面臨精神關懷缺位,害怕孤獨寂寞,還面臨生病陪護、突發疾病無人照管等大問題,很是令人揪心。
  • 獨居青年:你的孤獨等級表是幾級?
    作為一人戶的主力軍,獨居青年正在用行動刷出自己的「存在感」。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艾裡克克裡南伯格在《單身社會》一書中認為,這正代表著自嬰兒潮以來最重大的社會變革。但也有人認為,獨居並非是好事,無論對社會還是對個人而言。在獨居的趨勢之下,那些身在其中的青年們,他們又過得怎麼樣?資料圖:獨居青年 中新網記者李駿 攝 圖文無關我為啥選擇獨居?
  • 寵物—獨居老人的精神安慰劑
    生活中,一些空巢老人缺乏陪伴,無事可做,為消除孤獨感,許多老人開始養起了寵物。那些寵物也成為了老人很好的生活伴侶,幫助老人調節心理健康,給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光芒。寵物貓讓老人有了「被需要」的感覺「人老了,身邊不經常有人,養一隻貓讓我覺得自己是「被需要」的。」一位快90歲的老奶奶喃喃自語道,她時而清醒時而糊塗,覺得小貓咪既給了她陪伴,也是最懂她的。老奶奶一邊平靜地說道,一邊滿眼寵溺地望向她的寵物貓。
  • 獨居老人:五十四種孤獨,沒有一種生活
    這些老人大都和社會失去連接,走到生命的盡頭,孤單地死去。沒有人在乎他們的消失,甚至沒有人願意領走他們的遺物。小島美羽作為一名清潔員,每年要清掃370間以上孤獨死死者的房間,並整理其遺物。工作兩年後,小島美羽將觀察到的社會現象製作成微縮模型,並出版《時間靜止的房間》一書,呼籲大家關注孤獨死。
  • 老人病死家中無人知,臉被老鼠啃!子女無力照顧農村老人怎麼辦?
    本來一切都象徵著美好,但是在農村,有一位空巢老人,卻並沒有迎來新的希望。在吉林省農安縣的一個村莊裡,這位老人因常年獨居生活,平時又很少和別人來往,所以當他在家裡突發疾病時,並無人知曉。一個人病死家中數天之後才被他人發現,當他它被別人發現時,已經有半邊臉被老鼠啃食。
  • 韓國頂流男星獨居生活曝光:原來獨居是會上癮的
    節目組邀請到了韓國頂流男星劉亞仁,幾乎不上綜藝的他,這次居然首次曝光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居住環境,這瞬間就引爆了全網人的好奇心。更讓人興奮的是,這麼一個大咖位明星居然是獨自一人生活。其實在娛樂圈中,獨居的明星有很多,一屋一人,三餐四季,看著好像很孤獨寂寞,而事實是獨居是會上癮的。
  • 上海88歲獨居老人,300萬房產贈水果店主:老年最大的絕症是孤獨
    01獨居老人300萬房產贈水果店主最近,很多人都被上海88歲獨居老人將300萬房產贈送給水果攤店主的事震驚到了。實際上成為獨居老人後馬先生家門庭若市,不是有同小區的老太太找上門,就是有親戚頻繁來探望。可惜,這些人沒有一個是安了好心的。前者想住進老先生家裡狠狠撈錢,撈到滿意了就走人。後者只想著哄他寫遺囑,把財產留給自己。老先生嚴詞拒絕了不懷好意的老太太,也跟沒有半點溫情的親戚斷絕了來往。
  • 獨居青年超7700萬,「空巢生活」究竟是孤獨還是自由?
    據人民智庫發布的數據顯示,絕大多數「空巢青年」是主動選擇獨居,其中,因「想有自己的隱私空間」而選擇獨居的佔比47.5%,因「自己的生活作息和別人不同,不想受到他人影響」而獨居的佔比39.2%。選擇「一個人生活很方便」和「沒什麼特別的原因,單純地想體驗獨自生活」的「空巢青年」分別佔比33.5%和32.2%。
  • 破解獨居老人冬季洗澡難,這個胡同志願者上門「助浴」
    又到了數九寒天,住在平房院、老舊社區裡的高齡老人為洗澡這件小事兒犯愁了。記者調查中發現,有的社區已在探索破解獨居老人冬季洗澡難題,免費助浴空間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他們生活中的問題。夏天一盆水一條毛巾,在家裡就能洗了。冬天太冷了,只能到公共浴池,可現在價格在二三十元的大眾洗浴池越來越少了。」剛剛進門的吳大爺說,之前在胡同周邊大概有三家類似的便民浴池,現在就剩下這一家了,而那些動輒一兩百元的洗浴中心,我們老年人可消費不起。所以,扎堆擠到這家來能不排隊嗎?
  • 獨居青年:你一個人住的房間裡,裝著孤獨還是自由?
    作為一人戶的主力軍,獨居青年正在用行動刷出自己的「存在感」。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艾裡克•克裡南伯格在《單身社會》一書中認為,這正代表著自嬰兒潮以來最重大的社會變革。但也有人認為,獨居並非是好事,無論對社會還是對個人而言。在獨居的趨勢之下,那些身在其中的青年們,他們又過得怎麼樣?
  • 「無人知曉的田馥甄」,是什麼樣的?
    聽見一個『無人知曉』的田馥甄 找到一個『無人知曉』的你自己 ▲戳圖收聽田馥甄五專《無人知曉》 今天上午11點,Hebe田馥甄的第五張個人錄音室專輯《無人知曉》正式在QQ
  • 獨居生活與孤獨體驗
    而學會如何愉悅地單身,似乎是獲得幸福感的終極奧義。 從「一個人逛超市」到「一個人去醫院」的孤獨等級量表、人至中年家庭美滿兒女繞膝卻仍然感到空虛和無意義、行至暮年享受著兒女回報,卻因缺乏陪伴在人生的終點線前愈發感到了無生趣,孤獨作為一種隱性的「病症」正在向各個年齡段發起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