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實上,熬夜傷的可不只是這些,還有男性的「丁丁」和女性的卵巢!
如果看完以下的內容今晚你還不早睡,那我敬你是個勇士。
顧名思義,也就是在清晨時,「丁丁」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出現的勃起。什麼是無意識呢?即不受動作、情景、思維等等性刺激的影響,是自然而然的,這跟看小電影、做春夢出現遺精所引起的勃起不同。大多數男性從青春期起就開始有晨勃,二三十歲時次數達到巔峰,而隨著年齡增長,晨勃會逐漸減少至無。
然而,很多人只知「陳伯」,卻不知「葉伯」——夜勃。
其實,男性在夜晚睡覺時,「丁丁」會經歷勃起-疲軟-再勃起-再疲軟的過程。這個過程大概有3~5次,每次持續15~60分鐘,這是睡眠狀態下的自然生理反應。
這是因為,白天清醒時,勃起中樞受大腦的控制,但夜晚睡眠時,大腦皮質處於抑制狀態,失去了對勃起中樞的控制,結果勃起中樞的興奮性得以自由發揮,導致多次勃起。
隨著夜深和睡眠的深沉,勃起的過程會逐漸延長,程度也不斷加強,兩次勃起的間隔時間則不斷減少。所以事實上,晨勃只是夜勃的延續。
有人可能會想:這大晚上的來來回回反覆折騰,累不累?恰恰相反。在這個過程中,身體會給「丁丁」灌注充足的血液,補充氧氣、營養物質,其實是有助於維護男性勃起功能的。也就是說,夜勃是在滋養和修復「丁丁」,相當於給它額外「補課」。俗話說得好:用進廢退。尤其對於單身人士來說,夜間的勃起更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在這個本該睡覺修復的階段,你卻常常熬著不睡,那就別怪「葉伯」不來找了。一晚上從5次,慢慢地減少到3次,再減少到1次,甚至乾脆不來了。
「丁丁」少了夜勃的修復和滋養,時間一長,局部血液循環勢必受到影響,勃起功能減弱。
很多男性在長期熬夜後,會感覺「小兄弟」不給力,正是這個原因。經常熬夜、缺覺,還會導致生精功能紊亂,使得精子數量減少、變懶(活力變差)、變醜(畸形率高)、DNA碎片率升高,最終容易造成男性不育、女性流產。人會老,卵巢也不例外。
要知道,女性卵巢裡有多少卵子,一出生就已經確定了——只有約400顆。隨著年齡增長,卵巢也在悄悄地衰老,卵巢內可募集的卵泡數減少。
卵泡是卵子的前身,成熟的卵泡可以生成卵子。年齡越大,卵巢內可募集的卵泡數越少。
如果用紅綠燈來表示卵巢內可以募集的卵泡數——
所以說,人的青春美好而短暫,卵巢的青春也如是啊!
正常來說,卵巢衰老的年齡為40歲以後。但偏偏現代很多女性卻出現了卵巢早衰的情況。花季少女、適齡婦女卵子受傷、甚至悄悄死去的大有人在。
卵巢早衰,指女性還沒到40歲,就出現了卵巢功能衰竭——卵巢產生成熟卵子的能力減弱,卵泡細胞質量下降,導致女性生育能力下降及性激素缺乏,常常會引起月經不調甚至閉經、不孕以及一些類似更年期的全身症狀。
其中,長期熬夜是最常見而又最被人忽略的誘因。
排卵這一過程受內分泌系統控制。長期熬夜,生物鐘遭到破壞,內分泌必然會發生紊亂,隨之而來是月經不調、臉上長痘、長斑、情緒不穩等等不良後果。
卵巢是一個比較脆弱的器官,它本來就是一種腺體,能分泌激素。隨著體內整體內分泌的失調,卵巢也很難倖免於難,如果不及時調整過來,就可能被卵巢早衰「盯」上了。
怕了怕了,我今晚一定一定一定不熬夜!
但……等等,那該幾點前睡才不算熬夜?
晚上11點後?還是12點?
其實,關於熬夜,並沒有具體的時間定義,泛指「因事通宵(整夜不睡),或至深夜忍困不眠」。用大白話講,就是已經很困了,卻還忍著不睡。
好的睡眠,無非是這兩個評判標準:有規律+睡得飽。
每個人所需要的睡眠時間是不同的,小孩子可能要睡足10小時以上,而多數成年人則需要睡夠7~9小時。
假設你需要的睡眠時間是8個小時,那麼:
晚上11點睡,早上7點起床,睡了8個小時,白天精神好,不會動不動想打盹,就不算熬夜;
凌晨1點睡,早上7點起床,睡了6個小時,幾個鬧鐘才叫得醒,白天分分鐘想躺下,這無疑算熬夜了。
但是,如果你習慣了1點睡,並且可以睡到第二天早上9點,醒了也不會覺得困,則算不上熬夜,只能說是「睡眠時相延遲症候群」(晚睡)。
當然,除非家裡有礦,否則對於一個第二天要準時上班上學的普通社畜而言,睡得晚,通常就意味著——睡不夠。
所以,對於家裡沒礦且不是一天只睡五六小時就滿血復活的朋友,建議還是11點前睡吧。
還有人問:
道理都懂,但是我做不到啊。
有沒有什麼辦法讓我天天熬夜卻不禿頭不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