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賢文》,這是一本文字淺顯而內容深刻的國學讀物,是由流行廣泛的民間俗語及古代詩文中深含寓意的流暢語句彙編而成。
「集韻增廣,多見多聞」,這是一部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和研讀的經典。比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話,也是出自《增廣賢文》中,一事無成的中年人,早點讀懂悟透《增廣賢文》中這10首金句,運氣不請自來,記得收藏。
1.平為福,有餘為害者,物莫不然,而財其甚者也
均平是福,有餘是害,凡物都是這樣,而財貨為害尤大。
天下事一得一失,有錢、有勢,有有錢、有勢的好處,有有錢、有勢的壞處;沒錢、沒勢,有沒錢、沒勢的壞處,也有沒錢、沒勢的好處。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多金之禍,盛名之累,都是人生難料的。
2.凡人心險於山川,難於知天;天猶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
人心比山水還要難以測度;春夏秋冬和日出日落尚有周期,但人卻有可能是面容誠懇敦厚,而胸中城府深藏。不可以表面觀人,而要注意險惡的人心;實際上也和孔子講的「聽其言,觀其行」是一個道理。
3.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始卒若環,莫得其倫,是謂天均
天下萬物,雖生死變化不息,但均為一氣之流轉,循環往復,處於自然均齊狀態這就是天然均平的道理。
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始卒若環,這是很正常的,如果萬物有生而無死,我們會是成了怎麼樣的世界呢?而且如果有生而無死,後們又怎麼會珍惜生存的可貴,把握當下存活的價值呢?
4.自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於仁義,是非以仁義易其性與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從上古時期的堯舜開始以仁義統治天下,天下的人都在標榜仁義,為了仁義奔波勞碌,如果是非對錯都用仁義來評定的話,那不是跟人的本性相去甚遠嗎?仁義構成了每個人普遍的社會共同價值觀,那與仁義相對的人性就會被急劇地弱化,從而使人喪失本我,道家的側重點在人類自我個性的品格上面,每個人的品性不同,人類是應該剔除掉各種社會化規定的個體。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己
人的一生是可以看到邊際的,對認知的對象卻看不到邊際。用能看到邊際的人生去追隨看不到邊際的認知對象,危險將要臨近;危險將要臨近了還去追隨看不到邊際的認知對象,危險已經臨身了。
6.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人尚志,聖人貴精
普通大眾以財利為重,廉潔之士以名譽為重,賢能之人以志向為崇尚對象,聖明之人最重視自然樸素的精神。
7.絕跡易,無行地難;為人使,易以偽;為天使,難以偽
人不走路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是要走路,必然會留下痕跡。受欲望趨勢就會作偽,順應自然就不容易作偽。
人一旦被欲望所驅使就會做出違背自己良心的事。就會患得患失。為迎合他人,容易利用虛偽手段來達到目的,然而對自己的天性卻很難以虛偽面對。
8.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遊者也
才華出眾的人,會為才華所累,自然比別人多付出很多辛勞;有智慧的人,由於懂得許多宇宙人生的道理,便會思慮過多,每日殫精竭慮,憂愁苦思。而無能者呢,因為無所希求,故飽食終日,閒而遨遊,無所羈絆,如一艘不系之舟,逍遙自在,空虛而任意逍遙。
9.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
道理不明確,思路阻滯不通暢,天下人多追求其所好,並把偏執的看法當作完美的方法和論述。內聖外王之道昏暗而不明朗,鬱悶而不發揮,天下的人們都有著各自的欲望,各自使用著方術。
10.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天地具有偉大的美卻不需要言語來宣揚,四時運行具有明顯的規律不需要再去討論,萬物的變化具有現成的規定不需要議論。這句話是歌頌天地萬物無私之辭,意在強調人類應該取法於天地萬物,學習其無私的品德。
《增廣賢文》講的是為人處世,一部處世哲學,追求時尚瀟灑的人似乎覺得人太世故不夠意思。但人生在世,處在這樣的環境裡,無法生活在真空中,一點世故都不懂肯定不行,甚至會吃虧、碰壁。所以人不可以「太世故」,也不可以一點世故都不懂,讀一讀《增廣賢文》,有益無害。
這本書有注釋,並且還是古代兒童的啟蒙書,連兒童都能理解的書,其他年齡段的人也一定能理解,完全不用擔心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