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學校的時候,學校對面有一個餐館,餐館的桌子上面總是有一個小人形狀的盆栽,與其說盆栽,倒不如說是一個裝飾品,因為盆栽是塑料的。
有一次我跟朋友講起,她說,可能為了防止一個人吃飯的尷尬吧!一個人的話,把小人放在對面,多有意思。
我聽著好有趣,還讓她給我拍了張和小人的合影留作紀念。
怎麼講,一個人吃飯,真的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嗎?
回想我的大學,在沒有遇到泉哥之前,我總是一個人。加之我是轉專業過去,一個人也變得理所當然。
其實很容易能看得出來,班級裡面大多都是以舍友為隊,一個宿舍的人上課坐在一起,一個宿舍的人一起吃飯,一個宿舍的人一起做活動。
現在想來我都不知道為什麼要一個人,但就是覺得一個人好爽。拿「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做幌子,說起來有點自私,但我確實享受一個人的自由。
有一次我在餐廳買飯,我喜歡吃麻辣燙,可等的時間久一點,於是就喜歡環顧周圍。
我看到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在我的旁邊她耳朵裡面塞個耳機,就連和賣飯阿姨講話,都捨不得取下來。
後來手機屏幕在她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滅了。我猜興許是沒有電了吧,但她的耳機還是捨不得摘下來。
很巧買完飯,我們坐的位置離得不遠,我看到她低著頭,在說些什麼。
不知道的以為她在和旁邊的朋友講話,後來她的一個動作驚到了我,她拿起耳機的麥克風,在說:
「嗯...」
「好的...」
「我在吃飯...」
我一時覺得她真的好可愛,同時也假裝沒有看到她剛才手機沒電的尷尬。
一個人的孤獨大概就開始於他試圖隱藏和逃離這種表面的孤單吧。
其實我以前也覺得一個人吃飯好尷尬,沒有人講話,沒有人分享飯菜是酸甜苦辣。
不得已一個人的時候,從來都是打包帶回宿舍吃,可是我們都知道高溫的麵湯,用塑膠袋包裹著,吃下去對身體實在不好。
或者買一個麵包搪塞一下自己的胃。
直到我去兩個校級組織裡面,努力讓自己見到不一樣的男孩女孩,也會有同頻的,相對於我來說屬於過來人的大姐姐,去告訴你:
沒有關係啊,一個人吃飯,真的不影響一個人的熱鬧啊!
當我從刻意改變,變得享受一個人的時候。我發現,早起原來有另外一個世界;夜晚的圖書館,學習的人更多;和打掃食堂衛生的阿姨也能聊幾句。
怎麼講呢,我們總是很愛為自己「加戲」,把一件平常不過的事情變得苦大仇深起來。歸根結底還是並沒有適應,以及過於敏感於他人的看法。
我們常常把陪伴看得過於重要了,以至於忘記了,其實很多事情,並不是非要一群人做不可。
讓我寫下這篇文章的原因是,聽了一個學妹的大學生活。
很多事情不是要一群人才能完成的啊。比如你說想去圖書館學習,想晨跑或者去吃飯。
就 大學裡面的人,不能說魚龍混雜,但是確實是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啊,結伴而行真的太容易了。你隨便叫上班級一個人,都可以說:唉同學,我們一起吧!
那個人出於善良或好意,大多都不會拒絕,可是成群的你,快樂嗎?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熱鬧。
雖然我是三年制大學,但該參加的活動,都會參加,想參加的活動,更會努力爭取,各種感受體會個遍。同樣,因為是三年大學,我更能體會到那種壓力感的來臨。
其實大學裡面狂歡的時刻很多,參加某項活動,只要融進去,就能體會到那種群聚的時刻。但看起來是和大家一起,但有些人就是專門一起吃飯的,有些人就是專門一起逛街的,有些人是一起參加活動的,有些人是一起約著跑步的,但真的很少有人是陪你一起說說心裡話的,或者說很難交到幾個知心朋友。
大家都太忙了。
可能直到你畢業,你回頭一看,其實有些人根本不會再聯繫,即使你們曾經參加某個活動時覺得相見恨晚。
不同院系專業,不同格局認知,而那些只漂浮於表面的好感,隨著時間拉長,風一吹,沙子一埋,都會消逝的。
到最後發現,大學裡面可能成群結隊的,不是同一群人。就是這群人一起吃飯,那群人一起逛街,另一些人一起參加活動等等,可幾乎沒有人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聽你說上幾句最近學習上的壓力。
所以可以這樣理解,讓她們安心的不是和誰在一起,而是,有人和她在一起。所以一旦那些總是在身邊的人不見了,獨自走著總會覺得慌亂不安。
這大概就是一種叫做孤獨的東西吧,它總是潛伏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
我記得有一次,特別想吃學校西門的魚。於是我特意穿上漂亮的裙子,化個妝,自己走出宿舍。朋友以為我是要見男朋友,不是啊,我是想讓自己變得熱鬧一點。
孤獨是每個人的共性,只是有些人不願意承認罷了。有句話不是這麼講的嘛:你是否優秀,取決於你獨處的時間在做什麼。
最後啊,我想跟那個和我一樣大的學妹講:不要怕喔!不要因為一個人就隨便吃點東西搪塞自己,一個人也要有一個人的儀式感。照顧好自己的胃,按時吃飯,多加運動。把自己變得優秀一點,把時間分給愛你欣賞你的人,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糾結於哪個人在背後議論了你。
以上我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