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妙術(263):大便不通——按揉 上下巨虛、支溝穴

2021-02-22 臟腑機能調整

按揉上下巨虛穴、支溝穴排便

辦公室一族,運動量少、久坐少動、飲食結構偏於精細,腸道蠕動減弱;還有一些為了減肥,少食、節食;久而久之,這些不良習慣致使胃腸功能失調而導致便秘。


現代醫學認為便秘是指:三天或三天以上有一次排便;大便質地很硬,常伴隨肛裂或痔瘡出血。便秘的成因一般可分為器質性和神經心理性的。都市人便秘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可絕大多數都不認為這是病,所以就診治療的人不多,有的甚至認為這是難言之隱而羞於就醫。殊不知,便秘對人體的危害不可低估,是身體健康的隱形殺手。大便不通——按揉上下巨虛、支溝穴


1、點巨虛


上巨虛和下巨虛穴是治療便秘的穴位,點按可以,或是象前面介紹的通調胃經小腿部經脈也可以。


上巨虛穴和下巨虛穴屬於足陽明胃經穴。《靈樞·本輸》曰:「大腸小腸皆屬於胃」,大腸小腸稟脾胃之氣而能泌別清濁,排洩糟粕,腸腑的生理功能與胃有密切聯繫,故腸腑之病常取胃經穴位治療。從特定穴上來看,上巨虛為手陽明大腸的下合穴,下巨虛為手太陽小腸的下合穴,故大腸小腸腑病,常用上巨虛下巨虛調理腸腑。


1、 定位 《類經》曰:下三裡三寸為巨虛上廉,下上廉三寸為巨虛下廉。大腸屬上,小腸屬下,足陽明胃脈也。大腸小腸皆屬於胃,是足陽明也。現代解剖學定位為:上巨虛在小腿外側,當犢鼻下6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下巨虛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8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2、 治療原則 《黃帝內經》對針灸取穴原則有總的論述:「黃帝曰:滎輸與合,各有名乎?岐伯答曰:滎輸治外經,合治內府。黃帝曰:治內府奈何?岐伯曰:取之於合。黃帝曰:合各有名乎?岐伯答曰:胃合入於三裡,大腸合於巨虛上廉,小腸合入於巨虛下廉,三焦合入於委陽,膀胱合入於委中央,膽合入於陽陵泉。」此文提出「滎輸治外經,和治內府」的觀點,並指出,上巨虛為手陽明大腸的下合穴,下巨虛為手太陽小腸的下合穴。這對臨床選穴治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古今治療大腸小腸病,常選其下合穴。


3、主治 3.1主治病症的古代論述 《本輸篇》曰:「大腸屬上廉。此以邪在大腸故當刺巨虛上廉;若下文之邪在小腸者則當取巨虛下廉也。」《針灸甲乙經》:「大腸有熱,腸鳴腹滿,夾臍痛,食不化,喘,不能久立,巨虛上廉主之」,以及《神應經·腸痣大便部》均取上巨虛,下巨虛治療洩瀉症。《針灸甲乙經》:「乳癰驚痺,脛重,足跗不收,跟痛,巨虛下廉主之。」《針灸大成》:「(上巨虛)主髒氣不足,偏風腳氣,腰腿手足不仁,腳脛酸痛屈伸難,不久立,風水膝腫,骨髓冷痛,大腸冷,食不化,飧洩,勞瘵,夾腰腹兩脅痛,腸中切痛雷鳴,氣上衝胸,喘息不能行,不能久立,傷寒胃中熱。」 《針灸大成》:「(下巨虛)主小腸氣不足,面無顏色,偏風,腿痰足不履地,熱風冷痺不遂,風溼痺,喉痺,腳氣不足沉重,唇乾,涎出不覺、不得汗出,毛髮焦,肉脫,傷寒胃中熱,不嗜食,洩膿血,胸脅小腹控睪而痛,時窘之後,當耳前熱,若寒甚,若獨肩上熱甚及小指次指間熱痛,暴驚狂,言語非常,女子乳癰,足跗不收,跟痛。」


2、點支溝


背側橫紋上一掌(四指併攏為一掌),前臂兩骨(尺骨與橈骨)之正中就是支溝穴,反覆點按有助大便通暢。


個人微信號:zfjntz

公眾微信號:zangfutiaoli

相關焦點

  • 大便不通,這個位置一按就通!
    更為危險的是,便秘時往往蹲的時間很長,患者臉紅脖子粗,也解不出大便。可能會造成血壓升高,腦血管破裂、心肌梗死而導致突然死亡。因而,必須充分重視便秘對高血壓、心臟不適、血管硬化等的危害。很多人出現便秘的情況下,都會選擇放任不管,對於身體帶來很不利的影響,我們需要從根本上面去解決便秘的問題。
  • 支溝穴
    穴位配伍支溝穴配天樞穴治大便秘結;支溝穴配雙側支溝穴治急性腰扭傷、脅痛。支溝穴配章門穴、外關穴治脅肋痛。支溝穴配章門穴,有通絡止痛的作用,主治脅肋痛。支溝穴配足三裡穴、大橫穴透天樞穴治習慣性便秘。支溝穴配足三裡穴,有通調腑氣的作用,主治便秘。支溝穴配關衝穴治肩臂酸重。
  • 手臂部穴位——支溝穴
    穴位配伍支溝穴配天樞穴治大便秘結;支溝穴配雙側支溝穴治急性腰扭傷、脅痛。支溝穴配章門穴、外關穴治脅肋痛。支溝穴配章門穴,有通絡止痛的作用,主治脅肋痛。支溝穴配足三裡穴、大橫穴透天樞穴治習慣性便秘。支溝穴配足三裡穴,有通調腑氣的作用,主治便秘。支溝穴配關衝穴治肩臂酸重。支溝穴配陽池穴、八邪穴,有行氣活血,舒筋通絡的作用,主治手指震顫。刺灸法治法:寒則補之,熱則瀉針出氣。
  • 便秘難受,揉這5個地方再搭配清好清暢潤腸膠囊可以緩解
    便秘難受,日常可以試試揉這5個地方,再搭配清好清暢來緩解。 1.便秘難受,日常可以試試揉這5個地方,再搭配清好清暢來緩解。     1. 支溝穴     支溝穴是手少陽三焦經上的穴位,刺激這個穴位,可以通調腑氣,增強機體的排毒功能,緩解便秘症狀。日常便秘,每天用拇指點按支溝穴2-3分鐘,感覺到酸脹感就證明按壓穴位正確,堅持2-3分鐘就可以停止。
  • 【穴位】下巨虛
    《針灸穴名解》:本穴原名「巨虛下廉」,位於條口之下。為小腸之合,能治小腸諸疾。治闌尾炎,可取兩巨虛,或取條口。按此三穴,同在一條縫隙之中,其所治症,大同小異,上巨虛合於大腸,下巨虛合於小腸,條口居二巨虛之間,其與二腸有關,勢可知也。以形勢而論,三穴在腿,故其治溼痺脛痠,亦有功效也。
  • 揉這10個地方!
    拇指點按支溝穴2~3分鐘,以感覺酸脹為宜。支溝穴是手少陽三焦經上的穴位,是改善便秘的特效穴位,刺激此穴,可通調腑氣,增強機體的排毒功能,緩解便秘症狀。拇指按揉曲池穴1~3分鐘,以有酸脹感為宜。曲池穴為改善便秘的大腸經要穴,按摩此處能有效增強大腸蠕動,促進大便排出。
  • 中醫妙術(1668):經外奇穴之八十五——消除便秘的腸遺穴
    腸,大腸;遺,遺屎之遺,原意為棄去之物,此專指大便。本穴功能主治便秘,使腸中燥屎遺下,故名腸遺。 定位:在腹下部正中線,臍下4寸,左右旁開各2.5寸,即中極旁開2.5寸,左右計2穴。 主治:便秘、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睪丸炎、卵巢炎。
  • 這兩條「筋」一按就酸,但能「打通全身」!
    這個位置若深深按下去,似有一筋,連結在趾長伸肌外側和腓骨短肌之間。若用力按壓,會感覺到明顯酸痛的。這個地方,乃是豐隆穴所在之處。另一個,在胳膊上,前臂背側,腕部橫紋上3寸,這個位置你用力一按,也有一條筋,感覺十分酸痛。就解剖來看,在尺骨與橈骨之間,深部有小指伸肌、拇長伸肌和前臂骨間膜。這個地方,乃是支溝穴所在的位置。
  • 德叔醫古系列︱兩眼乾澀難忍 快來按揉這裡
    德叔分析:肝腎陰虛,目失濡養德叔認為黎阿姨是因為肝腎陰精虧虛,津液無以上榮,目不得滋潤,才導致眼睛乾澀、腫脹感等不適。治療上,應當以滋補肝腎為主,用女貞子、桑椹子、黃精滋補肝腎以養陰,金櫻子補益腎陽,白芍養血柔肝,浮小麥除虛熱以止汗。服中藥一周後,黎阿姨覺得眼睛舒服了許多。
  • 脾「胃」運,則百「病」消,按太白穴,養好脾,不得「病」!
    這個穴位是人體的健脾要穴,可用於調理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虛之證。 胃痛、腹脹、腸鳴、大便不通、腹瀉等,都可以通過刺激按摩太白穴來進行調理和緩解。另外,點揉太白穴,還可以起到調控血糖的作用,高者可降,低者可升。按摩太白穴時要注意控制力度,以穴位局部微微感到有脹痛感為度,沒有必要用太大的力氣按壓,每次按揉3~5分鐘就可以了。
  • 慢性咽炎,到底是哪裡虛?
    而且,原本虛的人用更要小心,一旦瀉錯了火,勢必更虛。。所以我就不講偏方了,講一些適應性更廣、更安全的穴位療法吧。 標準穴位圖上「孔最穴」在腕橫紋上7寸。但路新宇老師在實踐中探查肺經,發現多數人在腕橫紋上10寸有痛感。所以大家可以上下敲敲,找到孔最穴附近的最痛點。。。
  • 釐正按摩要術
    一、是書廣惠嬰孩,刊者將秘傳之術以公諸世,務期家置一編,按圖取穴,施治極易。庶於活人之術,不無小補云爾。一、是書以家藏秘傳之法,宣發闡明,醵貲刊刻,嗣後即有《痧喉正義》一卷,《痘疹辨證錄》四卷續出問世。一、首卷辨證,有說有圖,仿望、聞、問、切以分次序,所採群書,每條旁註姓氏,或著書名,以明來歷,每篇後系以案語。
  • 半月大便不通暢,口乾、口苦,中醫如何用方子和穴位快速解決便秘
    那「陽明病」其實就是大便不通,主要是陽明腑實證的時候就是大便不通,那這種她這個患者,既有這個口乾、口苦,又有大便不通,十多天都未解大便,同時還有脈弦緊。
  • 人體十二正經-手少陽三焦經不通的症狀
    揉關衝穴主要是一個方法問題,就要用手指的食指的指節來硌它,才好揉到這個穴位,在坐車的時候有暈車的人揉關衝穴也有防止暈車的效果。在小指與無名指縫隙交界處,在無名指這側骨縫當中,這叫液門。經常有很多人呢口乾舌燥,夜裡需要喝大量的水,有的人甚至喝完水以後還是不解渴,所謂中醫所說的陰液不足,這個液門呢就把人體的儲藏液體的庫府打開了,揉這個液門就可以增強津液,嘴裡的津液就會充足了。
  • 中醫妙術(641):降低眼壓按太衝穴
  • 大便乾結總是拉不出?中醫教你調理方法,改善便秘,排洩變順暢
    便秘發生時,大便很難排出,總會讓人坐立難安。關鍵是大便堵在身體裡,總是出不來就很難受,還會影響情緒,對身心健康都會產生影響。想要順暢排出大便,改善便秘問題很重要,也要找到背後原因,就能減少發生便秘,對健康有好處,身體也能輕鬆許多。便秘到底是怎麼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