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環成都經濟圈、川南和川東北經濟區形成省經濟副中心

2020-12-16 澎湃新聞

四川:在環成都經濟圈、川南和川東北經濟區形成省經濟副中心

熊筱偉 歐陽傑/微信公眾號「四川日報」

2020-12-04 18:35

12月3日至4日,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簡稱全會)在成都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中共四川省委關於制定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在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四川準備怎麼幹?四川日報記者進行了梳理。

信號一:探索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四川路徑

全會提出,要厚植支撐國內大循環的經濟腹地優勢,提升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門戶樞紐功能。

德陽旌陽區北公園。

這引發與會代表的廣泛關注。不僅因為「經濟腹地優勢」等新提法,更重要的是其中蘊含著四川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考量。全會提出,找準四川在新發展格局中的角色定位和融入路徑,事關全省發展大局。德陽市委副書記、羅江區委書記劉會英注意到,上述表述一「內」一「外」,為四川積極探索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提供了現實指引。

積極探索融入新發展格局,四川有責任也有條件。多位與會代表談到,黨中央把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進一步提升了四川在全局中的戰略位勢;此外四川人口多、經濟總量大,具有擴大內需的市場腹地、協同開放的區位優勢、成鏈集群的產業基礎。

信號二:促進全省發展主幹由成都拓展為成都都市圈

全會明確,將深化拓展「一幹多支、五區協同」戰略部署。

這本身並不讓人意外。多位與會代表談到,如今大環境發生了新變化——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賦予了四川新的重要使命。四川有必要從實施國家戰略的高度、以更大空間尺度進一步審視全省區域經濟布局,深化拓展「一幹多支」發展戰略。

讓人好奇的,是究竟會如何拓展?全會透露將重點從3個方面入手:做強成都主幹和極核功能、建設區域中心城市、促進區域協同。

成都天府軟體園與歐洲中心。

圍繞做強成都主幹和極核功能,全會提出將加快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促進全省發展主幹由成都拓展為成都都市圈。同時將發展都市圈衛星城市,建設都市圈功能協作基地,促進成都平原經濟區內圈同城化、全域一體化。

多位代表認為,這在提升成都發展能級同時也將增強成都輻射帶動能力,為成都都市圈成員帶來新機遇。德陽市委書記靳磊表示,將把落實成德眉資同城化作為引領全市發展未來一個時期的總要求、總戰略,「『十四五』是戰略機遇落地期、蓄勢突破的窗口期,走好了,就能開創新局面。」

信號三:「在哪兒建、建什麼樣的」全省經濟副中心,有了更明晰的答案

建設區域中心城市,就離不開「全省經濟副中心」。如今圍繞「在哪兒建、建什麼樣的」全省經濟副中心,全會給出了更明晰的答案—— 

俯瞰南充城市美景。

全會提出,在環成都經濟圈、川南和川東北經濟區分別形成全省經濟副中心

;與此同時全會明確了「一高三強」的內在要求,即經濟總量佔比高、綜合承載能力強、創新發展動能強、區域帶動作用強。

多位與會代表認為,這一部署讓培育全省經濟副中心在空間區域和內涵要求上都更為明晰,同時它也蘊含著省委激勵各地爭先競強、跳起摸高、競相發展的導向。

南充市委書記宋朝華表示,全會吹響了奮進的衝鋒號,南充市將聚力抓謀劃,瞄準重大項目、重點任務,全力爭創川東北經濟副中心。

信號四:構建「一軸兩翼三帶」區域經濟布局

除了做強「主幹」和「副中心」,在促進區域協同方面四川也有新部署。

全會透露,要構建「一軸兩翼三帶」區域經濟布局,即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一體化發展,強化成渝主軸支撐引領;加快川南和川東北經濟區跨越發展,強化兩翼帶動;加快建設成德綿樂(雅)廣攀、成南達、攀(樂)宜瀘重要經濟帶。

瀘州納溪區白鶴林立交互通。

在與會代表們看來,這有利於更好發揮各個地區比較優勢、促進成渝地區分工協作。瀘州市委書記劉強特別提到川南經濟區各市對此倍感振奮,將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優勢互補、公共設施共建共享、生態環保聯防聯控等,共同推動川南經濟區一體化融入「一軸兩翼三帶」區域經濟布局、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信號五: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圍繞經濟發展目標,全會提出要塑造經濟發展新優勢。

這涉及到一系列部署,其中有一點引起與會代表特別關注——全會提出必須堅持以數字經濟為重要引擎,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與會代表們認為,數字經濟是未來發展制高點,具有強滲透性和高融合性,已成為推動生產生活方式變革的核心力量。而且發展數字經濟,各地總體在同一起跑線上,四川完全有望在發展競爭中脫穎而出。省旅遊投資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任丁建議,將加強數字文旅建設作為四川推動數字經濟的重要突破口來抓,實現四川文旅產業的轉型發展和「換道超車」。

具體該從何入手?不少與會代表建議可著眼於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四川傳統產業基礎很好、門類很全,但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比較低,我們能不能利用新一輪傳統產業升級節點,賦能數位化,把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為先進位造業?」 省政府副秘書長邢濤的觀點得到與會代表們的贊同。

(原題為《「十四五」四川怎麼幹?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傳遞出這些新信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經濟副中心,四川,成都,川南,川東北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十四五」四川怎麼幹?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傳遞出這些新信號
    全會提出,在環成都經濟圈、川南和川東北經濟區分別形成全省經濟副中心;與此同時全會明確了「一高三強」的內在要求,即經濟總量佔比高、綜合承載能力強、創新發展動能強、區域帶動作用強。 多位與會代表認為,這一部署讓培育全省經濟副中心在空間區域和內涵要求上都更為明晰,同時它也蘊含著省委激勵各地爭先競強、跳起摸高、競相發展的導向。南充市委書記宋朝華表示,全會吹響了奮進的衝鋒號,南充市將聚力抓謀劃,瞄準重大項目、重點任務,全力爭創川東北經濟副中心。
  • 首席觀察|省級新區「上新」,四「新」耀巴蜀,四川開新篇
    省委、省政府決定重點在經濟發展水平和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的區域中心城市,根據實際需要,適度有序布局省級新區,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增長極和動力源。這是事關四川發展長遠和全局的重大戰略部署,有利於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紮實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入實施「一幹多支、五區協同」戰略部署,加快打造現代化新城和全省經濟副中心;有利於建設高水平開發開放平臺,加快打造科技創新中心和內陸開放經濟高地,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有利於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促進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人口與產業協同集聚
  • 四川省級新區臨江新區落子南充
    建設臨江新區,是南充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入貫徹落實四川省委「一幹多支」發展戰略,進一步提升區域中心城市能級,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力源,積極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推動川東北經濟區振興發展,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次極核」的重要舉措。
  • 未來五年,四川重慶要一起幹這些大事
    01在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全局上,未來四川要:積極參與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全面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
  • 四川人口第二大城市,正在衝擊經濟副中心,綿陽會有影響嗎?
    毫無疑問,成都是四川最大的城市,成都是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是省內一市,經濟遠高於第二大城市綿陽,但是今天我們說的是四川另一個人口最多的四川城市,那就是南充,四川地級市南充是四川第二人口大城市,登記人口760多萬,城市人口150多萬,南充也是成都向東,重慶向北的主要交通路線,目前南充在四川經濟排名第五
  • 彭清華:​關於《中共四川省委制定四川省發展十四五規劃建議》的...
    ,對省情實際和未來發展進行再認識再審視,省領導牽頭重大問題研究,省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專題調研,省政協廣泛開展協商議政,各民主黨派積極建言獻策,省直有關部門分領域形成系列課題研究成果,為起草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撐。
  • 四川33條高速公路公開招商
    (四)G93線宜賓至瀘州高速公路擴容項目建設對於提高G93宜賓至瀘州段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助力宜賓、瀘州兩市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推動川南經濟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五)G93線瀘州至重慶(四川境)高速公路擴容項目建設對於提高G93瀘州至川渝界段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助力瀘州市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推動川南經濟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四川正打造一條客運專線,推動川南地區進步,瀘州等城市獲機遇
    ,成都平原經濟區等多個經濟帶都實現了快速的發展,而當地的基礎設施也日漸完善,交通作為影響一個省份發展的重要因素,就受到了四川省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交通幹線都投入運營。  現在,四川省有一條被稱為川南城間鐵路的旅客專用線,全線旅客200公裡,內瀘區間的正線全長130.96公裡,預計2020年前後通車,蓉昆高鐵一段正線82.4公裡,預計2022年前後通車,線路的開通,在建設後促進了川南地區經濟的進步
  • 四川「鯉魚翻身」的城市,機場高鐵港口一應俱全,未來僅次於成都
    現在,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最近壓力很大,人們在休閒時間喜歡旅行,通過旅行可以解除生活的壓力,體驗到不同的人生,四川「鯉魚翻身」的城市,機場高鐵港口一應俱全,未來僅次於成都。
  • 四川第二大城市,也是川東北經濟中心,它就是南充市
    南充市,四川省地級市,位於四川省東北部, 現在轄三區五縣,託管一縣級市,常住人口630多萬,是四川省第二人口大市,南充歷史悠久,解放初期是川北行警區駐地,現在有四川第二大城市(城區人口110萬左右,比綿陽市略高)、川北東北經濟中心,西華師範大學(原四川師範學院)、川北醫學院等高校,
  • 四川這三座城市「有盼頭了」喜獲780億高鐵鼎立相助,成大贏家!
    成貴客運專線在成都連接西成高鐵、貴陽連接貴廣高鐵、滬昆高鐵,與貴廣高鐵一起構成蓉粵高鐵,形成通向四川至西北地區珠三角、長三角等沿海發達地區的快速大通道,2013年12月25日日成貴客運專線正式開始建設,預計根據合同建築工期6年於2020年底開通,成貴高鐵建成後,沿線將有3600多萬人口受益,總結了眉山、樂山和宜賓,這三個城市將是最大的贏家。
  • 網傳成都將啟用川G汽車牌照,可川A到川Z你知道分別代表哪兒嗎?
    很有意思的是,成都的機動車保有量遠遠超過了上海、深圳、廣州、天津等城建面積、經濟體量均大於成都的城市。這得益於成都寬鬆的機動車上牌政策、並不完善的城市交通,另一個原因是成都人豁達的心態,寶馬、大奔買得,五菱、長安小面也不嫌棄,街頭甚至都還能看到老款的奧拓車。細數川A到川Z都代表哪裡?歡迎川內同胞對號入座!
  • 「川觀新聞」全會建議誕生記:100天如何擘畫出5年、15年這篇「大...
    走下去,到綿陽、阿壩、成都,到中央駐川單位、高校、企業;走出去,到上海、江蘇,讓「它山之石」內化為四川方案。過程中,「借」字當頭。另一方面,深刻領會和把握我國即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重大判斷,深入分析研究我省「十四五」發展面臨的形勢任務和機遇挑戰、現實基礎和比較優勢,找準四川未來發展的主攻方向和著力重點。以「一幹多支」發展戰略為例,《建議》就從三個方面深化拓展「一幹多支、五區協同」戰略部署:做強成都主幹和極核功能、建設區域中心城市、促進區域協同。
  • 四川搶抓「十四五」發展新機遇 金融機構履行社會責任新擔當
    12月18日,「新責任 新機遇 新趨勢——2020脫貧攻堅與社會責任金融論壇暨第四屆四川金融新銳榜」在成都隆重舉行,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教授李後強,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四川省扶貧外資項目管理中心原主任王思鐵,四川省社科院教授、西部研究院財金商貿研究中心主任王小琪,四川省保險業協會副秘書長陳鶯,以及多家銀行、保險、信託等金融機構人士齊聚活動現場
  • 成都都市圈破土新生:5年「增值」1萬億 壯大四川「主幹」
    在近期公布的地方「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四川表示,要加快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促進全省發展主幹由成都拓展為成都都市圈;成都也表示,要推動形成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新格局,實現由行政區視角下的「一城獨大」演進至都市圈視野下的一體發展。方向既定,關鍵在實施。雙城經濟圈西側究竟將如何構建一個更具分量的「極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