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資本局|泡泡瑪特業績坐火箭,是後浪的錢太好賺,還是盲盒令人流連

2020-12-21 紅星新聞

紅星資本局:聚焦資本市場,專註上市公司,提供投資參考。歡迎關注「紅星資本局」公眾號

知道讓很多90後著迷的「泡泡瑪特」嗎?買過「盲盒」玩偶嗎?潮流玩具商泡泡瑪特日前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這家將盲盒生意做到極致的玩具公司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財務數據顯示,泡泡瑪特2017-2019年營收分別為1.58億元、5.15億元、16.8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無論營收還是淨利潤,如同火箭般的增速看了讓人為之一震。

泡泡瑪特最近三年業績有火箭般的增速

曾經連虧多年,卻是資本寵兒

雖然泡泡瑪特準備赴港上市,其實它在2017年就在新三板掛牌了,但時間並不長,到2019年8月就摘牌了。

招股書顯示,泡泡瑪特IPO前,創始人王寧持有56.33%股份,紅杉中國持有4.96%股份,此外還有一些機構投資者。王寧,出生於1987年,2010年也就是23歲時就創辦了泡泡瑪特,第二年就順利拿到了數百萬元的天使輪融資。

紅星資本局從天眼查發現,泡泡瑪特9年裡一共完成了8輪融資,幾乎每年都能拿到融資,足見一直是資本市場的寵兒。到今年4月29日,泡泡瑪特獲得IPO之前最後一筆戰略融資,已經達到1億美元。

不過在創業之初,泡泡瑪特也曾經連續虧損多年。數據顯示,僅2014年、2015年、2016年1-5月,公司就分別虧損了277萬元、1598萬元、2483萬元。直到2017年泡泡瑪特才扭虧為盈,並迎來爆發式增長,2017-2019年複合增長率均超過200%,利潤也猛增了幾百倍。

90後的錢有多好賺?2018年雙11當天,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賣出了超過2700萬元的盲盒;到2019年雙11,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銷售額高達8212萬元,甚至超過了樂高等世界知名玩具品牌。

年賺4億多,泡泡瑪特做了什麼?

那麼,泡泡瑪特的成長邏輯是什麼?其業績是否有可持續性?

泡泡瑪特與近年流行的盲盒銷售模式有直接關係,公司通過盲盒、隱藏款等銷售手段,不斷刺激消費者重複購買,類似集郵一樣。招股書中顯示,公司註冊會員的整體復購率高達58%。

所謂「盲盒」,這一概念起源於日本的「福袋」,近年來國內也有「扭蛋」等類似產品。包裝上不標註具體產品,只有打開後才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有賭運氣的成分。由於不知道裡面到底是什麼,反而容易激發消費者的好奇心理,打開後要麼驚喜,要麼沮喪,這已從購買物質轉化為購買心情。

不過,這種不確定性也容易加強重複決策,導致一些人衝動消費,只為開盒那一瞬間的刺激。紅星資本局從微博上看到,不少人稱自己為了抽到心儀的玩偶,甚至出現成箱成箱往家搬、一年買了上千個玩偶的現象。玩家之間還有個說法:「一入盲盒深似海,一盒接著一盒買。」

一對來自北京的夫婦玩家,4個月買盲盒花了20萬元;一位小學生為了集齊心儀的玩偶,竟然偷了家裡幾萬元錢……

除了自己玩以外,「炒盲盒」甚至跟炒鞋相提並論,一些玩家或者發燒友不但建群交流分享,還在閒魚等二手平臺上互通有無。二手交易平臺上,一些數量稀少的隱藏款和限量款,甚至會有幾十倍至幾百倍不等的驚人溢價。

目前泡泡瑪特在成都已經有數個門店,紅星資本局6月3日實地走訪發現,門店顧客並不多,但偶爾有路過的人們被稀奇可愛的小玩意吸引,不由自主進入店內閒逛。從消費對象看,雖然也有小孩子,但更多還是年輕人,且以女性居多。

一位盲盒愛好者的收藏

一位購買了玩偶的年輕女孩表示,單個盲盒其實就幾十塊錢,不算貴,也能承受。但如果缺乏自控力,為了追求某些稀有限量款,確實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多花了錢。

成都一家泡泡瑪特門店

過於依賴爆款產品,多數IP無疾而終

盲盒之所以受90後甚至00後等後浪的歡迎,除了抽獎一般的玩法帶來小驚喜外,背後也離不了爆款產品的支撐。泡泡瑪特就是在成功打造了幾款表情呆萌、設計時尚的玩偶產品之後,業績才得以爆發式增長。

根據招股書披露,泡泡瑪特依靠一款名叫Molly的知名IP,在去年就成功實現了4.56億元的營業收入,佔到總營收的27.1%。Molly是一個有著湖綠色眼睛和金黃色捲髮的小女孩形象,永遠都嘟著嘴、一幅不開心的模樣,卻萌翻了許多年輕人,並收穫了一大批為之著迷的粉絲。

此外,另一款名叫Pucky的IP也實現營業收入3.15億元,佔總營收的18.7%。兩款IP就貢獻了接近一半的營收。

不過知名IP的打造風險也很大,且極具偶然性。從泡泡瑪特的數據看,只有不足1/10的IP能夠成功商業化並貢獻收入,其餘大多數IP都無疾而終。

泡泡瑪特招股書顯示,目前公司運營有85個IP,除了高度依賴爆款的Molly和Pucky外,其他IP貢獻率都很分散。且51個IP並非獨家IP,這些供應商也可能與競爭對手合作,生產同類型商品。

如何開發出下款受歡迎的獨家、爆款產品?這是泡泡瑪特面臨的問題。

泡泡瑪特也在招股書中提示了這一風險,稱公司無法確保Molly的受歡迎程度能一直保持現有水平,如果Molly形象受損,或喪失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將面臨沒有替代品的困境。

此外,雖然在當前潮玩市場泡泡瑪特是頭部公司,但其他品牌也正在發力追趕。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9年泡泡瑪特是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佔潮流玩具市場份額的8.5%,排名第一;不過與第二名市場份額7.7%差距很小。同時,中國前五大潮玩運營商合計市場份額僅為23%,市場集中度並不高。

紅星新聞記者 李偉銘

編輯 鄧凌瑤

(本文來自紅星新聞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

相關焦點

  • 泡泡瑪特衝刺港股 是投資者的印鈔機還是盲盒?
    盲盒故事捲土重來,硬核玩家們的執念正撐起泡泡瑪特衝擊港股的雄心。6月1日晚間,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去年賺4.51億、拿過八輪融資、登陸新三板又摘牌,泡泡瑪特似乎「不差錢」。這一次衝擊港股,泡泡瑪特稱要發力IP研發。實際上,泡泡瑪特並非一出生就光環耀眼,2014年至2016年上半年,公司虧損程度不斷加大,直到2015年,泡泡瑪特引入了盲盒故事,才撬動了市場,收穫了一臺「印鈔機」。靠Molly逆襲後,泡泡瑪特「後浪」IP在哪裡,盲盒故事能走多遠?
  • 泡泡瑪特上市,盲盒是收割韭菜還是承載夢想?
    很多70後80後都記得在上學的時候吃過一款乾脆麵叫小浣熊,只有一包調料,把面捏碎之後把調料倒進去,嘎嘣嘎嘣的脆。乾脆麵味道好不好另當別論,對有的同學來說,他們更喜歡收集裡面的小卡片,有灌籃高手系列的,也有聖鬥士星矢系列。把每個系列的人物都收齊,也是一樁值得得意而且很快樂的事情再往前一點,70後的小時候還收集過火花(火柴盒上的貼花),收集過香菸殼。
  • 主題:泡泡瑪特上市,盲盒是收割韭菜還是承載夢想?
    很多70後80後都記得在上學的時候吃過一款乾脆麵叫小浣熊,只有一包調料,把面捏碎之後把調料倒進去,嘎嘣嘎嘣的脆。乾脆麵味道好不好另當別論,對有的同學來說,他們更喜歡收集裡面的小卡片,有灌籃高手系列的,也有聖鬥士星矢系列。把每個系列的人物都收齊,也是一樁值得得意而且很快樂的事情再往前一點,70後的小時候還收集過火花(火柴盒上的貼花),收集過香菸殼。
  • 太瘋狂!「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不吃飯可以,不買盲盒不行。」95後的愛好又催生了新的故事與風口,盲盒在95後00後年輕人中流行開來。12月11日,靠賣盲盒起家的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85後創業賣盲盒,1年淨利潤4.5億王寧值得一提的是,泡泡瑪特還是一家夫妻店。出生於1987年的創始人王寧及妻子楊濤持有泡泡瑪特近49.8%的股權,上市後這對夫婦身價將接近500億港元。華興資本、紅杉資本亦成為贏家。
  • 1000億的泡泡瑪特和盲盒裡的95後
    但在這天清晨6點的西單大悅城門外,卻有兩千多人排起了長龍,他們打算在寒風中再等4個小時,等大悅城一開門就衝進去買一款玩具:泡泡瑪特的新款公仔。這些來買玩具的人,不是需要哄孩子的父母,而是以95後、00後為主的年輕人。這種場面,對泡泡瑪特來說已經不算新鮮。在2018年4月,泡泡瑪特在上海舉辦展覽會,同樣是上千人提前足足4天4夜在會場外面排隊。
  • 泡泡瑪特的「盲盒故事」還能講多久?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是已經融資8輪的泡泡瑪特第二次向資本市場發起衝鋒。在過去的幾年裡,依靠「盲盒」,泡泡瑪特不僅扭虧為盈,還實現了利潤增長百倍的奇蹟,賺錢速度堪比印鈔機。然而,就在泡泡瑪特加速狂奔的同時,盲盒所帶來的新奇感也在部分愛好者之間逐漸消退,不少盲盒玩家開始「退坑」。
  • 【新經濟】1000億的泡泡瑪特和盲盒裡的95後
    【新經濟】1000億的泡泡瑪特和盲盒裡的95後 2018年12月21日,北京的冬天一如既往的寒冷。但在這天清晨6點的西單大悅城門外,卻有兩千多人排起了長龍,他們打算在寒風中再等4個小時,等大悅城一開門就衝進去買一款玩具:泡泡瑪特的新款公仔。
  • 泡泡瑪特IP搭上盲盒後瘋狂吸金 是「韭菜」盒子還是「寶藏」盒子
    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成立後的6年一直不溫不火,當時的資本市場還沒有發現這個企業的潛力,然而如今看來,泡泡瑪特已今非昔比。6月1日晚,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這是其繼2019年從新三板退市後,又一次向資本市場衝刺。而這次,泡泡瑪特是帶著年入16億營收的底氣衝擊資本市場,其快速的吸金能力和商業切入點也讓部分投資人直言:「跟不上節奏」。
  • 泡泡瑪特飛升,但盲盒不值錢
    」泡泡瑪特登陸港股,開盤後大漲100%,市值突破1000億。三哥(化名)抱著割韭菜的心衝進潮玩市場,半年後發現,自己就是那棵韭菜。2019年,盲盒忽然風靡,「學生抽盲盒,月砸數萬」「炒盲盒溢價40倍」的報導鋪天蓋地。緊盯年輕消費市場的炒家,迅速被撩撥起鬥志,甚至還沒弄清盲盒背後的消費心理,就揣上錢去聯繫製作工廠,生怕錯過風口。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創始人火了
    導讀:「不吃飯可以,不買盲盒不行。」95後的愛好又催生了新的故事與風口,盲盒在95後00後年輕人中流行開來。12月11日,靠賣盲盒起家的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依據公開信息,泡泡瑪特發行價為38.5港元/股,上市首日開盤漲幅100.26%,市值一度超1100億港元。
  • 盲盒火熱!是泡泡瑪特還是「泡沫」馬特?
    「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11日在港交所上市,上市僅2個交易日,市值便達到了1029億港元(約合868.06億元人民幣),其創始人王寧及其妻子楊濤持有近49.8%股權,身家因此增加432億元人民幣。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其業務核心為IP運營,早期主要銷售第三方玩具、家居、數碼產品,還沒做成現在的「網紅」。在2017年1月,泡泡瑪特於新三板掛牌,但2019年4月從新三板退市,當時估值僅20億元人民幣。盲盒文化起源於美國,興於日本,在日本街頭巷尾都能看見扭蛋機,這是比較早期流行的盲盒形式。
  • 泡泡瑪特都融資一億了,炒家手上的盲盒公仔能「解套」嗎?
    有網友戲說,正是大量的年輕玩家,用拆盲盒的方式將泡泡瑪特「送」上市。隨著泡泡瑪特成為了資本追捧的「香餑餑」,收集「未知」玩法更是讓年輕玩家欲罷不能。那麼,泡泡瑪特的融資消息以及上市傳聞,會讓平臺運營的盲盒玩具繼續爆發式增長嗎?那些為盲盒「傾家蕩產」的「搶帽子者」,是否有望解套呢?
  • 我被泡泡瑪特「支配」的盲盒人生
    泡泡瑪特持續推新(來源於泡泡瑪特官微截圖)很快,錢包開始捉襟見肘。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我就強迫自己記帳,希望能夠看著不斷攀升的數字能克制住自己。結果還是管不住這手啊,每次去買盒盲盒,都告訴自己,這是這個月最後一個了。然而,最後一個之外還有最最後一個和最最最後一個,無窮盡也。
  • 吸乾後浪錢包的泡泡瑪特上市,盤盤讓資本著迷的潮玩
    點擊藍字關注月月克金融萬眾期待的泡泡瑪特終於開啟了招股,旁邊經常讓我幫忙抽鞋的95後同事說他開港股帳戶就是為了打新泡泡瑪特。可惜泡泡的上市節奏有點快,他還沒來得及開好帳戶,他還給我分析了一頓泡泡瑪特有多麼牛逼,多麼使人上癮。
  • 1000億的泡泡瑪特和盲盒裡的95後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但在這天清晨6點的西單大悅城門外,卻有兩千多人排起了長龍,他們打算在寒風中再等4個小時,等大悅城一開門就衝進去買一款玩具:泡泡瑪特的新款公仔。 這些來買玩具的人,不是需要哄孩子的父母,而是以95後、00後為主的年輕人。 這種場面,對泡泡瑪特來說已經不算新鮮。在2018年4月,泡泡瑪特在上海舉辦展覽會,同樣是上千人提前足足4天4夜在會場外面排隊。
  • 靠賣盲盒一年賺了4.5億 不差錢的泡泡瑪特如何破解IP後遺症
    成立10年的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在挺過了疫情後的夏天,迎來自己第二次資本市場之旅。6月1日,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據招股書,泡泡瑪特近三年的營收、淨利持續攀升。雖然泡泡瑪特方面將盈利能力歸結為搭建了一個IP開發與運營、藝術家發掘、線上線下全渠道營銷和潮玩文化推廣構成的全產業鏈平臺,成於IP的泡泡瑪特如今卻也因正在經歷著IP帶來的雙刃效應。
  • 賣盲盒的泡泡瑪特被捧上市了:IP之路能走多遠?
    盲盒生意賺到飛起的泡泡瑪特,也在打造著更大的版圖:IP矩陣的開發、打造自有電商、舉辦潮玩展會等。然而,IP發展遭遇瓶頸、綜合零售商加入導致的競爭加劇、消費者的喜好瞬息萬變,都將成為未來可能制約泡泡瑪特成長的難題。本文主要探尋以下幾個問題:1.盲盒為何會成潮玩市場新寵?2.二手交易市場火爆,''盲盒''是玩還是炒?
  • 泡泡瑪特,不只是盲盒
    從2015年開始,泡泡瑪有意從代理轉為自主開發,向上遊蔓延。 泡泡瑪特在2016年買斷香港設計師王信明的Molly後,結合此前的零售積累,以「營銷+渠道+銷售」,完成Molly從感知市場到引領市場的轉變。
  • 泡泡瑪特:收割「後浪」的暴利生意 還能做多久
    泡泡瑪特上市後,投資人對王寧的評價是:喜怒不形於色,沉穩,偏執,較真,具有消費行業賽道創業者的優秀品質。  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股市場,發行價38.5港元,開盤後股價一度漲超100%,飆升至81.75港元,市值突破千億港元。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及其妻子持有近49.8%的股權,這對85後夫妻的身價也於今日早間突破500億港元。
  • 盲盒上市來了:泡泡瑪特1年狂賺4.5億 兩年淨利激增近300倍
    剛剛,盲盒上市來了!1年狂賺4.5億,兩年淨利激增近300倍!中國基金報記者文景因「盲盒」而聲名大噪的泡泡瑪特向IPO衝刺。11月22日晚間,港交所文件顯示,泡泡瑪特已通過港交所聆訊,並披露聆訊後資料集。摩根史坦利、中信證券為聯席保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