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看不到一個垃圾桶,安吉這個村的垃圾去哪了?

2021-01-14 浙江在線

△「蛹工坊」裡的「藝術品」。 拍友 夏鵬飛 攝

進了孝豐鎮橫溪塢村的地界,便再看不見垃圾——整個村莊沒有一個公共垃圾桶!這裡的垃圾去哪兒了?記者到達時已是早上8時多,一見面,我們便請村黨支部書記裘松偉做嚮導,開始「找」垃圾。

在村裡漫步,穿村而過的公路旁,一座青磚黛瓦的文化牆上嵌滿了舊手機、錄音機等電子垃圾,草坪上和花壇邊隨處可見廢棄舊物製作的各種工藝景觀,製作簡單,卻充滿巧思。

「這些工藝品是村民自己做的嗎?」裘松偉沒有接話,而是把記者領到村口一處叫作「蛹工坊」的建築外。走進去,只見裡面陳列著一件件「藝術品」:廢棄電飯煲製成的花盆,塑料瓶底粘貼起來的吊燈……原來,這是村裡專門設立的垃圾處理區,空閒時,村民會拿著家裡廢舊的垃圾,在專業人士指導下製作。

這一番參觀已經讓記者大開眼,但疑問仍然待解。

從「蛹工坊」出來走到大路上,一輛載著幾個大垃圾桶的小車停下來。「老朱,今天怎麼樣?」 裘松偉上前打招呼。「蠻好,蠻好。」老朱叫朱柏榮,是村裡的垃圾收集員,每天早上六七時就開車上路,村民聽到音樂聲,就拎上自家的垃圾桶,等候在門前。

記者走上前,打開一個綠色大垃圾桶的蓋子,只見裡面是菜葉、果皮一類的廚餘垃圾。

而另一個紅色大垃圾桶裡幾乎是空的。「我們整個村,每天要外運的垃圾現在是100公斤,之前要900公斤。」裘松偉說。

垃圾減量是怎麼發生的?原來,去年7月,安吉推行「垃圾不出村」,橫溪塢村成為首個試點。對村裡的垃圾進行調查分析後發現,大量秸稈、樹葉等被混入「不可回收」垃圾,重量佔了外運垃圾一半以上。為此,村裡組織了環保志願者團隊上門宣傳,指導村民進一步做好分類和處理:秸稈、樹葉等可作為肥料回歸竹林田園;廚餘垃圾投放到位,集中收集進行沼氣發酵;可回收垃圾按材質盛放,清洗加工後可製作成工藝品。

這麼「麻煩」的分法,村民做得到嗎?記者提出去村民家看看。村民唐雪蓮的家挨著整潔寬敞的村道,院子裡種滿各種花草,湊近一看,花盆由破陶罐、舊輪胎和塑料瓶等垃圾回收製作而成。

「村裡給每戶發了兩個垃圾桶和一個小木筐。綠色垃圾桶放廚餘垃圾,黑色的放不可回收垃圾,木筐則用來收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唐雪蓮指著門前的垃圾桶和木筐告訴記者。在廚房,我們發現,廚餘垃圾桶旁還掛著一個垃圾袋。「塑膠袋等食品包裝外殼不能混進廚餘垃圾裡,我就另外找了個垃圾袋專門區分開。」唐雪蓮說。

從唐雪蓮家出來,記者又隨機走進幾戶人家,所見大致不差。「從前丟垃圾那麼方便,現在要這麼精細去分類,你們習慣嗎?」對記者的這個問題,村民的答案差不多:一開始是彆扭,也做不好,但有人幫著糾正,反反覆覆,沒過多長時間,垃圾分類就成了農戶的新習慣。

「垃圾分類這件事,不是一下子做成的。」裘松偉介紹,自全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開展以來,橫溪塢村就在「垃圾革命」的道路上不斷前行。2003年,該村對全村垃圾進行了集中處理;2014年,垃圾分類工作讓廚餘垃圾有了新去處;2017年,「垃圾不落地」工作全面鋪開,村民們養成了定點定時倒垃圾的好習慣。2018年7月,「垃圾不出村」開始試點……

對這段歷史,安吉縣農辦美麗鄉村長效管理辦公室主任喻凱有一個生動的總結:安吉農村,以前是沒有垃圾桶——垃圾隨地亂丟,後來有了一個垃圾桶——垃圾集中收集,再後來有了四個垃圾桶——垃圾分類開始,現在又回到了沒有垃圾桶。

很多大城市都難以實行的垃圾分類,在安吉的廣大農村卻非常普遍,這是怎麼做到的?裘松偉的一席話讓記者分外感慨,他說:「村莊是村裡人的村莊,他們才是主體。政府再強大,也不能替他們過日子。村莊面貌的改變,依靠的是群眾。能走多遠,要相信群眾。」

垃圾分類是一件小事,也是一件大事。在裘松偉看來,垃圾分類的最終目的是倡導綠色環保的生活新方式。這幾年,藉助綠色生態的品牌優勢,橫溪塢村以綠色有機農產品和鄉村旅遊為主導產業,先後成立白茶加工企業、創辦毛竹合作社,並引進多家精品民宿和養老機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增加100萬元。垃圾分類帶來的綠色變革,正助推橫溪塢村的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

感言

湖州市委常委、安吉縣委書記沈銘權:

可以說,「千萬工程」拉開了安吉垃圾分類的序幕。近年來,在「兩山」理念的指引下,安吉縣將垃圾分類貫穿美麗鄉村建設之中,促進垃圾處置「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目標,建立起完善的分類模式和長效機制。

接下來,安吉縣以打造中國最美縣域為目標,將在全縣域推行垃圾分類智慧管理,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打造更加便捷的收集流程、更加科學的處理方式,實行精準化垃圾分類、精細化長效管理。讓鄉村更美、讓遊客更多、讓百姓更富,持之以恆護美「綠水青山」,堅定不移做大「金山銀山」,堅決扛起「兩山」理念誕生地的時代擔當。

(記者 劉樂平 葉詩蕾 縣委報導組 李佳)

相關焦點

  • 垃圾分類,這個村的妙招多~
    讓張有元感受頗深的是,今年,隨著村裡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他們村實現了令人欣喜的轉變,原先村裡臭烘烘的垃圾桶、蚊蠅亂飛等情況,轉為了垃圾規範有序管理,也從垃圾四處可見轉為村貌風景如畫。推行垃圾分類半年多以來,綠色環保、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村民們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參與垃圾分類工作。
  • 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 分類四年,垃圾減量八成
    過去來採摘的市民也許還記得,草莓大棚內外垃圾隨意堆放,想拍張有美感的照片都很困難。如今再來這裡,走遍全村也見不到一個塑膠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以前的生活垃圾、樹枝雜草都去哪了?事情還要從4年前說起。李志水見狀,二話不說,沒戴手套一件一件把垃圾分了類,讓在場的老魏大為觸動,從此再沒提一個「不」字。垃圾分類實施後,村裡還專門找了處空地建成垃圾分類站,集中放置每天收集回來的分類垃圾桶以及可回收物。村民家中放置廚餘垃圾桶、其他垃圾桶,自備可回收物箱、有毒有害物箱。
  • 因地制宜,自治監督……看看寶山這個村是如何做到「定時定點」投放的
    因地制宜,自治監督……看看寶山這個村是如何做到「定時定點」投放的 2020-10-15 16: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發放分類垃圾桶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村民領取分類垃圾桶新時代新市場四川訊(通訊員 肖倩 )為讓生活垃圾分類理念走進每家每戶,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近日,青神縣南城鎮蘭溝村購入1300多對分類垃圾桶,免費發放給村民,從源頭上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
  • 到處宣傳垃圾分類,房山這個小區卻連個垃圾桶都沒有!
    去年開始,北京市正式開啟「垃圾分類時代」。在全民垃圾分類的大環境下,咱們房山卻有這樣一個小區,這個小區連個垃圾桶都沒有!小編覺得……早上7點半,我們就來到了拱辰街道南廣陽城村,正巧看到村民老王拎著一灰一綠兩個垃圾袋,來到停放在社區一號樓至三號樓西側主路上的移動垃圾車旁,經過環衛工人確認無誤後,將垃圾投放進了車上相應的垃圾桶內。「小區裡沒有戶外垃圾桶,大家都是先把垃圾分好類,然後定時定點扔。
  • 垃圾分類從「不習慣」到「好習慣」,奉城這個村經歷了啥?
    一直以來,八字村認真貫徹區、鎮決策部署,把垃圾分類工作作為村重點工作來抓,努力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提升村民的獲得感。 ,組建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村委書記擔當領導小組組長,衛生幹部為副組長,村核心成員、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為小組成員。
  • 台州上王葛村:一戶一桶 垃圾無蹤
    台州上王葛村:一戶一桶 垃圾無蹤 2013-06-14 08:33:45來源:台州日報作者:王 榜 陳鈺淼   「諾諾,過來幫奶奶把這袋垃圾扔到門口的紅桶裡去。」
  • 後進村→明星村→全國文明村!金華這個村的「秘訣」是……
    「只要正確分類,垃圾就是資源。這些景觀告訴村民,讓垃圾各歸其所、各盡其用。」六角塘村黨支部書記吳紹寅說。因為垃圾分類工作,六角塘村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網紅村」。2020年,村子再添金字招牌——全國文明村。參觀垃圾分類藝術館 李建林 攝治髒治亂換新顏走進六角塘村,乾淨、整潔是直觀感受。
  • 一個「空殼村」的文明進步之路
    西區格裡坪鎮莊上村面貌煥然一新。莊上,位於西區格裡坪鎮南部與川滇交界處的一個少數民族社區村。11月19日,莊上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給全村幹部群眾注入了新的動力。老支書李明武說:「我們村歷來沒有集體經濟收入,大家幹事都喊不動,一定要抓住這個時機繼續發展集體經濟。」……參會的17名黨員、22位村民代表積極發言,踴躍表態。經過認真商討,大家一致贊同繼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並都按了手印。這是全村3個村民小組257戶1190人的新希望。
  • 昌平興壽鎮辛莊村垃圾減量率達60%
    本報訊(記者李澤偉)5月1日起,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本市多地已提前探索。昌平區興壽鎮2016年開始在辛莊村探索農村垃圾分類,形成了一套接地氣、可操作、易推廣的模式,在全鎮20個村得到有效推廣,垃圾同比減少5000餘噸,垃圾減量率達60%,村民參與率、知曉率達95%。辛莊村位於昌平區興壽鎮中部,村民基本以種植草莓為主要經濟來源。
  • 跟著垃圾去「旅行」 分類後垃圾去哪了?一起來「追蹤」吧!
    交道口經過垃圾分類的「洗禮」 街道、胡同變得越來越整潔 不少小夥伴開始發出了「靈魂問題」按分類要求投放垃圾後 這些垃圾都去了哪裡呢? 我們會不會白費工夫了呢?今天 讓我們跟著生活垃圾的軌跡 一起去「旅行」 看一看分類後的垃圾到底去哪了第1步:源頭分類 讓垃圾分類成為習慣每戶交道口轄區居民可自行準備兩個垃圾桶,一個放置廚餘垃圾,一個放置其他垃圾,包裝紙箱、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則單獨裝在一個袋子裡。
  • 浙報整版丨美麗經濟一路生長 安吉鄉村振興繪就新圖景
    臨近歲末,浙北小城湖州安吉喜訊連連:上榜2020年全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再次獲評「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杭垓鎮松坑村等6個村列入2021年省級美麗宜居示範村創建名單……安吉,取《詩經》「安且吉兮」之名,承載著「詩意棲居」的夢想,這裡群山疊翠、綠水相間、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
  • 廣州這個村垃圾分類收集點全配備洗手液和紙巾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來到洛浦街桔樹村採訪垃圾分類工作進展情況,與很多城中村不一樣,桔樹村垃圾分類工作有個特點——每個垃圾收集點都設置了「黨員示範崗」,一名黨員負責守好一個收集點,黨建引領成為洛浦街垃圾分類工作的鮮明特色
  • 生態美 產業興 鄉風淳 安吉:以綠鋪底 綻放融合之美
    浙江日報「嗚嗚嗚——」金秋時節,置身安吉遞鋪街道魯家村,清脆的鳴笛聲不時傳來,「阿魯阿家」號觀光小火車滿載著遊客又開動了……今年以來,魯家村接待各地考察團和遊客5萬餘人次,旅遊收入290餘萬元,農旅融合發展效益持續放大。從落後小山村一躍成為「中國十佳小康村」,魯家村的蝶變是美麗鄉村發展的生動實踐。
  • 崇明新村鄉新中村等上海5個村被評為新一批「全國生態文化村」
    受疫情影響,近期,上海市生態文化協會已陸續將「全國生態文化村」的牌匾送至各村。上海市生態文化協會將「全國生態文明村」牌匾送至新中村全國生態文化村是中國生態文化協會從2009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一項遴選命名活動,迄今為止,包括最新一批5個村在內,上海已經有29個村成為全國生態文化村。
  • 這個日本垃圾桶,扔得輕鬆、還能垃圾分類!
    和大多數中國家庭的廚房臺面齊平,自從有了它,小編做飯時,再也不用彎腰扔垃圾。它還能幫助你進行垃圾分類,廚餘垃圾,就可以直接扔上層。更重要的是,它還配有4個萬向輪,任意角度選擇,它都可以旋轉、移動、不垃圾桶蓋子的開合是手動的,加蓋的設計,也讓垃圾不容易跑味。
  • 田村路街道生活垃圾桶站規範化達標率100%
    自9月開始,田村路街道為實現「生活垃圾桶站規範化達標率100%」的目標,全面推進居民區生活垃圾桶站設施的規範達標建設工作,截至11月16日,街道共完成改造提升317個,完成率100%。田村路街道高度重視垃圾分類工作,多次主持召開街道垃圾分類聯席會議、黨建協調委員會討論研究相關問題。
  • 「小睿,小睿」「我在~」,安吉垃圾分類智慧機器人「小睿」上崗啦!
    2020-09-17 10:24 |安吉發布
  • 「五個一」讓垃圾分類成為全村新時尚!
    杭州市桐廬縣富春江鎮芝廈村,與建德交界,被稱為桐廬的西大門,交通便利,村內流動人口比常住人口還要多,這樣一個村,若想實現垃圾分類,尤其是整村實現垃圾分類,難度可想而知。自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富春江鎮婦聯、芝廈村婦聯積極主動作為,充分發揮婦女半邊天作用,全村廣大婦女積極響應,熱情參與,廣泛宣傳,積極助推垃圾分類工作。
  • @安吉人,口罩去哪買?如何網上預購?請戳文!
    近日來,隨著安吉市民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意識增強,口罩等用具需求明顯增大。口罩去哪裡買?價格如何?能否在網上預購?重點如何在網上實名預購口罩?◆口罩網上實名預購時間:2月4日起◆網上實名預購時間:每日9:00—12:00(網上平臺根據預購位次和次日配發量,通知客戶線下領取口罩日期)◆口罩領取時間:每日13:00—16:30◆網上預購方式:市民憑身份證在「愛安吉」APP、「安吉發布」和「健康安吉」微信公眾號網絡平臺上實名預購(領取時請攜帶預購人的身份證和手機到預購的門店核驗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