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無數人眼中的「香餑餑」,現在卻迎來「倒閉潮」?

2020-12-13 痴經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鋪傳三代」這樣的說法,不過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網絡上各種電商平臺的出現,使得商鋪不再有原來的吸引力。大街上隨處可見旺鋪轉讓的招牌,許多局外人看不懂這是什麼情況,心裡還在納悶做生意不是比打工更加賺錢,為什麼越來越少的人選擇開店,甚至商鋪還出現了「退租潮」呢?

多數人都認為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是由於電商的出現,大部分的實體店主也覺得生意不景氣是由於電商出現造成的。認為如果電商不出現的話,自己的實體店再發展個十年八年都不是問題,也絕不可能出現現在這種租不出去、賣不掉情況。商鋪淪為「傷鋪」和電商肯定是有一定的關係的,但如果只將原因歸咎於電商的誕生顯然是有點無理取鬧了。歸根結底,造成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還是以下三點。

其一,電商

上面我們已經提到了,電商的出現對於實體店來說確實是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卻不在於此。畢竟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電商的出現是必然的,不過是時間上的早晚罷了。再加上電商比起實體店具有很大的優勢,畢竟電商不需要支付高昂的店面租金,價格上優勢非常明顯。

不過實體店也有自己的優勢是無可替代的,隨著電商的發展壯大,入住的商家越來越多,肯定會存在部分商家為了賺錢忽略產品的質量,導致平臺內商品質量參差不齊,給顧客帶來不好的購物體驗。而實體店店面就在那,產品質量不好隨時可以再回去反饋,退貨、換貨什麼的也更加的方便。不過近年來許多的實體店放棄了這個優勢,眼裡面只有錢,不在乎顧客的購物體驗,生意不好做是必然的。

其二,客流分散

房地產行業的高速發展帶來的是越來越多的房子平地而起,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曾經外行眼中的「香餑餑」商鋪,現在已經可以說是「爛大街」了。從前的商鋪屬於稀缺資產,大部分人花大價錢都搶不到。而現在哪個小區會沒有商鋪?不僅如此,商場、商業街也是越發展越多,不經意間商鋪就淪為了「危險資產」。

商鋪是越建越多,但是消費的人群卻是有限的,隨著商鋪的增多,客流也只會越來越分散,客流量都下降了,生意自然也就不好做了。尤其是對於地理位置不佳的商鋪來說,或許一天都見不到幾個人,最終的結果也只能走向倒閉。商鋪也就這樣迎來了「倒閉潮」,滿大街旺鋪轉租的牌子也隨處可見。

其三,消費力降低

房價一直上漲使得現在大部分年輕人背上了房貸,消費力最強的年輕人,每月的工資剛發下來就要還出去一大部分,消費力自然也就降低了不少。還完房貸手裡的錢已經所剩無幾,再購物的話也就更加傾向於網上的商品,畢竟網上的商品更加的便宜。手裡的流動資金減少,也就不會再大手大腳的去消費,商鋪生意也因此受到了影響。

雖然電商的誕生對實體店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大部分的實體店生意受到影響,出現了下降的趨勢,但是新零售的出現也是給實體店帶來了一絲曙光。相信抓住這次機遇的話,未來的生意也不會太難做!

相關焦點

  • 咖啡店迎來「倒閉潮」,多家咖啡店縮減規模,咖啡沒人喝了?
    說到咖啡品牌,很多人還是比較熟悉漫咖啡這個連鎖品牌的,它曾經是咖啡行業的領頭羊,然而如今也逐漸走向了落寞,已經有6成以上的北京門店停止營業,其它城市也陸續出現了關店浪潮。
  • 河南的城中村,曾經是人們的「眼中釘」,今後或將成為「香餑餑」
    文/匯潮旅遊說 (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人生不要猶豫,想去哪就去哪在河南,有這樣一個城市,名叫焦作。這裡雖然說只是河南的一個小小地級市,但是,這裡蘊藏的能量是無限大的。這裡的無限發展潛能,也讓很多的人來到這裡找工作。這裡雖然說發展的不錯,但是,難免還是會有一些城中村的存在。有些城中村非常的亂,很多人都不喜歡,還一度成為人們的「眼中釘」。這就是永興屯村。
  • 超市將迎來一波倒閉潮?最大「敵手」來了!差距已經很明顯了
    超市可以說是現在很多家庭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消費場所,尤其是在電商沒有普及之前,家庭內的各種生活用品、瓜果蔬菜都會到超市買。但是在網購普及之後,人們的消費習慣逐漸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以致於近幾年超市的生意變得越來越差了。
  • 曾經的「香餑餑」變「燙手山芋」,租不出也賣不掉,誰在作祟?
    時間推到沒有智慧型手機,電商也不發達的從前,對於想要掙到更多錢的普通人來說,商鋪就成為了許多行業的香餑餑,不管是做超市生意,還是做餐飲生意,或者是做服裝生意,這些遍布在全國各個角落的商鋪儼然就成了很多人眼中的「聚寶盆」,特別是一些找到不錯地段,租金還不高的一些個體戶,基本開商鋪就等於穩賺不賠
  • 這類人被「坑慘」?迎來「倒閉潮」,上千萬人被套牢,損失慘重
    對於手中有點資金的朋友而言,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那麼,昔日人們眼中的「香餑餑」商鋪,現如今投資回報率怎麼樣呢?縱觀國內商鋪市場,投資商鋪還是挺有「前途」的,尤其是在國內商業市場剛剛起步的時候,由於商鋪比較好,人們的需求比較高,很多商鋪的持有者幾乎都賺得「盆滿缽滿」。
  • 人們眼中「躺賺」的行業,去年超3000家門店倒閉,暴富美夢該停了
    如今,雖然說在電商的衝擊下,實體店的生意越來越差,甚至陷入了「關店潮」,但是我們在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奶茶店出現在大街小巷中,並且還會出現排隊購買的情況,生意十分火爆。因此,奶茶店也成為很多創業者的首選。
  • 實體店迎來倒閉潮,為何手機店卻不見關門?
    ,很多實體店剛開張沒多久,不到三個月就倒閉了,倒閉之後下一個老闆繼續「接盤」,裝修、換門面,但沒想到不用多久又倒閉了,連裝修的錢都沒掙回來。每一件事物的衰落,總能找到「替罪羊」,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實體店陷入倒閉潮?究其背後原因有很多,包括租金、行業競爭、電商等,而很多人認為電商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實體店生意的競爭本就激烈,電商的出現猶如火上澆油。
  • 漁民新村臨江店停業了 疫情過後餐飲業可能迎來「倒閉潮」
    此前,由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和紅餐網聯合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餐飲企業影響情況調研報告》,其中有37.8%的餐企表示,如果找不到資金來源,在3月份可能會因為資金斷裂面臨倒閉危機。而現金能夠撐到1-3個月的餐企也只有47.6%,足以支撐3個月以上的僅為14.6%。
  • 重慶李子壩,是遊客眼中的一塊香餑餑,而實際情況卻說明了一切
    根據最新消息,將在李子壩火車站單獨建設一處旅遊服務中心(軌道站大樓一層),為遊客提供更多方便,在火車站建設一處旅遊服務中心,聽起來令人難以置信,然而,與一路走來的變化相比,李子壩的變化其實根本不算什麼,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重慶李子壩,它在遊客眼裡是個香餑餑,但實際情況卻說明了一切。
  • 曾在農村興起的暴利行業,今面臨「關門潮」,內行揭露倒閉真相
    畢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人在網購這方面花的錢也不少。 當然除了農村電商之外,近兩年來農村最火的一個項目就要屬「農家樂」了。在農村旅遊業的帶動下,不少城裡人開車去鄉下,就是為了體驗純正的農家樂。根據數據顯示,2020年1至8月,中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接待人數達到12.07億人。
  • 半年關閉上萬家,又一行業陷入倒閉潮,一代人的回憶就此結束?
    然而,網吧這個曾火了二十年的行業,在近些年竟然不知覺間便逐漸沒落了,尤其是今年疫情之時,更是掀起了一大批的倒閉潮,據統計,截止12月份,全國倒閉的網吧幾乎達到了3萬家。其實,網吧的大規模倒閉,並非僅僅受疫情影響,其實在八年前,就已有衰退的跡象,只不過在2016年實現了反彈。
  • 外行人眼中的「香餑餑」,變了?朝九晚五的體面活,為何總在加班
    而現在工廠工資開得再高,年輕人也不願意進廠,認為在廠裡上班「丟面子」。然而一月3千的文員工作,卻成為了大部分年輕人的選擇。當然文員這類型的工作,雖然看上去體面,但實際工資還是很低的。要說市場工資較高的行業,很多人自然會羨慕在銀行工作的人。畢竟說起銀行,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工資高、工作輕鬆這樣的標籤。但是離職老員工卻透露,這些其實都是外界對銀行的誤解。
  • 商鋪頻現「退租潮」,為何不再是香餑餑?原因有三,都很現實
    曾經就有這麼一句話說「一鋪養三代」,看來一點也不誇張。可是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商鋪業主卻發現,租出去的商鋪頻頻退租,將商鋪放租卻找不到租戶,即使降價出租也租不出去,更別提售賣了。許多業主手中的商鋪長時間空置,除了貸款外還有高額的物管費,經濟壓力十分大。商鋪的投資回報率大大下滑,從「一鋪養三代」變成了「三代養一鋪」。
  • 以前倒閉農家樂都比較遠,現在連市郊的農家樂都要倒閉,為什麼?
    農家樂前幾年著實紅火一陣子,因為人們的懷舊和嘗鮮心理,農家樂正好迎合了一部分人的心理。農村的土道邊和風景區都有很多的「農家樂」一擁而上,一時間去農家樂吃飯遊玩成了一種休閒的時尚。以前倒閉農家樂都比較遠,現在連市郊的農家樂都要倒閉,為什麼?一,農家樂的定位農家樂的定位就是農村的原生態,售賣的也應該是城裡不容易吃到的山野菜和農村自己養殖的,城裡人不容易吃到的笨雞、笨鴨這些原生態的食材。
  • 破產潮來襲?紐約25000家餐廳倒閉 等不到經濟重啟
    (原標題:等不到經濟重啟 紐約25000家餐廳倒閉)
  • 多維度測評,嘉實譚麗為何是「內行人」眼中的「香餑餑」?
    這個數據很難注意到,其實是選股成功率的一個佐證,嘗試性重倉少,也就降低了選股的頻率,而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這邊騰出一部分,就可以用在別的地方,反之亦然,這件事太花功夫,總是要擠掉在別的事情上的投入。
  • 崩壞3:曾經的版本之神現在過得如何了?山吹依舊是香餑餑!
    曾經的版本之神現在過得如何了?山吹依舊是香餑餑!說到曾經的版本之神肯定有很多人有著不同的看法,比較這麼多的版本,總有一些角色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大量實體店迎來「倒閉潮」,老百姓的日子不好過啊!
    走在城市的街道上,會時不時地看到一家家商場掛出閉店清倉大甩賣的牌子,然后里面的商家撤櫃,整個商場或改造或倒閉!我國的實體店生意是越來越不好做了,縱觀那些曾經在國內火得一塌糊塗的各種品牌服裝店,比如貴人鳥、德爾惠、真維斯、拉夏貝爾等等,都因為生意不景氣而深陷困境,如今已經物是人非。不知從何時起,很多實體店的老闆都抱怨,近年來的生意不好做了。
  • 「倒閉潮」席捲咖啡店,多個品牌大規模關店,人們不愛喝咖啡了?
    不難發現,疫情結束之後,國內不少行業都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尤其是一些線下行業,迎來了「倒閉潮」,而咖啡店也沒有「倖免於難」。今年國內倒閉了不少咖啡店,例如Costa在國內擁有400多家咖啡店,已經關了10%,而漫咖啡則關閉了北京近60%的店面,而連咖啡則轉型到線上,並關閉了所有的線下門店,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曾幾何時,咖啡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歡迎,前往咖啡店喝一杯咖啡也是一種「奢侈」的行為。
  • 又一暴利行業迎「關店潮」?門店紛紛倒閉,大多年輕人為此「掏空...
    但是現在隨著各類借貸平臺的出現,借貸的門檻變得越來越低,年輕人在花錢這方面也變得越來越沒有節制。有些時候一味追求名牌,盲目衝動消費,導致自己負債纍纍。 正是因為年輕人在各方面都十分捨得花錢,所以一些迎合年輕人的行業也隨之出現。以前在吃喝上,不少人都喜歡購買一些進口產品,包括進口飲料、進口零食等。而現在傳統的飲料早已被年輕人「拋棄」,備受年輕人歡迎的自然是奶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