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官至副國級,海歸博士,42歲的中科院院士,勵志典型,今年67歲

2020-12-22 檔案地理

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衛生部部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的陳竺,是海歸博士和中科院當年最年輕的院士,現在67歲的他擔任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等職,被稱為「從赤腳醫生到政界要人」。

公開資料顯示,陳竺,1953年8月出生,江蘇鎮江人。1975 年,22 歲的陳竺進入江西省上饒衛校讀書,1977年起任上饒衛校內科教研組教師,上海第二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科住院醫師。

1984年至1989年,陳竺在法國巴黎第七大學聖·路易醫院血液中心實驗室任外籍住院醫師給,獲博士學位。

1989年起,他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內科主治醫師,上海血液學研究所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主任、研究員,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1995年,42歲的陳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當時中國醫學界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

2005年起,陳竺任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院長,衛生部部長,中華醫學會會長,農工黨中央副主席、主席,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紅十字會會長等職。

2007年,陳竺擔任衛生部部長。他成為第二位非中共黨員出任國務院組成部門正職的人士。

國務院在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任命陳竺為衛生部部長的理由中這樣評價陳竺:「事業心和責任感強,有開拓創新意識和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作風正派、顧全大局」「善於合作共事」等。

陳竺主要從事血液學研究,在白血病治療方面有著重要貢獻,他還是亞洲血吸蟲病基因測序項目的帶頭人之一。

2018年12月,他入選「中國改革開放海歸40年40人」榜單,2019年12月18日入選「中國海歸70年70人」榜單。(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他官至副國級,37歲從政,父親是中共元老,女兒貌若天仙
    引言:他官至副國級,37歲從政,父親是中共元老,女兒貌若天仙他是中央領導人之後,官至副國級,畢業於國內頂尖大學
  • 中科院博士月薪9000辭職不幹,該罵他「向錢看」嗎?
    最近,中科院一個博士辭職下海的事情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引來了多方關注。不少人批評他只會向錢看,但如果你是他,你會如何選擇?工資9000留不下中科院博士這兩天,一個名為《中科院辭職人員口述》的視頻在網絡上火了起來。
  • 侯建國院士就任中科院院長
    中國科學院官網最新信息顯示,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侯建國院士已就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成為繼郭沫若、方毅、盧嘉錫、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之後中科院第七任院長。中科院官網截圖據中科院官網介紹,侯建國,男,漢族,1959 年 10 月生於福建省,研究領域包括納米材料與結構、單分子物理與化學、掃描隧道顯微學。共產黨員網公開資料顯示,侯建國 1978 — 1989 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習,獲凝聚態物理專業博士學位。
  • 95歲院士捐款超千萬 他的網絡購物車裡都有什麼?
    原標題:95歲院士捐款超千萬,他的網絡購物車裡都有什麼→拿出畢生積蓄,95歲的他捐款總額達千萬元,最初捐款原因是什麼?原本可以頤養天年的他,為何81歲時開始寫書?與時俱進,學會網購的他購物車中都有什麼?《面對面》專訪華中科技大學退休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崔崑(kūn)。
  • 95歲院士捐款超千萬,他的網絡購物車裡都有什麼→
    拿出畢生積蓄,95歲的他捐款總額達千萬元,最初捐款原因是什麼?原本可以頤養天年的他,為何81歲時開始寫書?與時俱進,學會網購的他購物車中都有什麼?《面對面》專訪華中科技大學退休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崔崑(kūn)。
  • 當年西遊記裡的紅孩兒,現在成了中科院博士
    一句「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時至今日還有年輕人用它取笑玩梗,但當年調皮搗蛋好像是你看著長大的紅孩兒今年已經53歲了,而他飾演紅孩兒一角時只有八歲,許多人好奇當年的紅孩兒,自從《西遊記》之後就再沒有出現過,他去了那裡?現在又怎麼樣了?你絕對想不到,當年的紅孩兒現在已經是中科院博士,並在幫助千千萬萬的農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 一門走出八院士,錢學森曾多次通信!今年,蘭州大學111歲了!
    今年九月,在陽光明媚、迎接收穫的氛圍中,在歡迎來自五湖四海新同學的喜悅中,蘭州大學迎來了111歲的生日。111年,從甘肅法政學堂到蘭州大學,自強不息、獨樹一幟;111年,從治學大家到院士名儒,群賢畢至、英才輩出。111年,蘭州大學見證了中國教育的發展,也承載著無數學子的青春。
  • 「魔鏡」試英雄 海歸待報國
    「你好,我是你的AI面試官,請開始你的自我介紹。」求職者面對電腦裡的AI識別面試系統,語氣、語調、神態的細微變化都會被記錄考核。這款名為「魔鏡」的AI面試官亮相後,引來數以千計的海歸人才現場應聘。結合當前經濟發展的新態勢和海內外人才的新動向,院士專家共同為粵港澳大灣區持續釋放「人才引力波」建言獻策。求賢「黑科技」搭配線上線下招募擁有5年法國留學經驗的鐘振宇決定於今年回國發展。在父輩的推薦下,他來到了海交會的現場尋找合適就業崗位。
  • 顏寧為何落選院士?並非中科院不愛才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我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但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制度其實相當於是一個很年輕的小夥,從成立至今不過才26個年頭。1994年6月3日至8日,由學部委員會大會改稱的中科院第七次院士大會舉行,標誌著中科院院士制度的建立。
  • 中科院博士工作11年,工資9000,為高薪選擇跳槽海外,你怎麼看?
    這是一位中科院合肥研究所的中層幹部所透漏的信息,小郭不知道大家在看了這些信息之後是什麼感覺,小郭覺得很心酸,替所裡的科研人員感到心酸。研究所由500人減少到現在的100人,這是多麼可怕的人才流失,這些流失的人才大部分都是博士以及以上的高端人才,這些人才正是科研攻堅的關鍵力量。
  • 28年前,中科院院士突然失蹤,國家尋找他至今,他到底去哪了?
    可能很多人不熟悉陳彪院士,他出生於1922年,從事天文研究,新中國建立之後,中國在太陽研究領域還是一片空白,他為了讓我國能好好利用太陽資源,於是開創了太陽物理研究,可以說他大半生都花在了對太陽的研究上,他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名望,設計並製作了很多太陽觀測儀器,此外為人們了解太陽活動提供了不少寶貴的參考數據及資料。
  • 顏寧19歲入清華,30歲成清華教授,40歲成美國院士,為何仍單身?
    她是我國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之一,年近40歲就成就了院士,培養了很多優秀學生。雖然她的名聲很大,但是她卻是一位只有43歲的女科學家。顏寧為何會收到那麼多人的追捧呢讓我們一起開了解一下顏寧的傳奇人生吧!
  • 日本正式官宣了!中科院院士多次發聲,中國的5G、6G面臨雙重挑戰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日本正式官宣了!中科院院士多次發聲,中國5G、6G面臨雙重挑戰。而這就起源於中科院院士的多次發聲,在此前的國際信息通訊展覽會上,鄔賀銓院士更是直言不諱的說出了目前5G存在的三個問題,目前的5G網絡技術不成熟、運營成本過高,成本很難回來。
  • 中科院院士張明傑,任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首任院長
    隨後,邱宣,于洋,郭雨蓉,薛其坤,陳十一,李鳳亮,南科大副校長兼教務長張東曉,中國科學院院士、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明傑共同為生命科學學院成立揭牌」。上述消息意味著,中科院院士張明傑已出任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首任院長。在儀式上,張明傑表達了對生命科學學院未來發展的期望。
  • 從「植物智慧」講到「嫦娥工程」 院士和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團五年...
    原來,近五年來,在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西安分院的領導下,中科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巡講團西安分團專家,走遍陝西省各個地市和西部地區甘肅、新疆、西藏、寧夏的中小學做科普和農技培訓。圖為中科院院士徐宗本作成長立志報告翻山越嶺給山裡的孩子講「月球車」「嫦娥工程」科普巡講團西安分團專家翻山越嶺到一些偏僻的山村,如去紅色革命根據地照金小丘鎮中小學、照金工農紅軍小學、富平白廟學校
  • 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
    海歸人才質量優化,求職者呈現年輕化、高知化趨勢從整體求職海歸的年齡分布看,25-34歲群體佔比最高,達64.6%;16-24歲的海歸佔比較去年擴張4.5個百分點至27.9%;而35歲及以上的求職海歸在統計中不足一成。海歸學歷分布也體現出了人才結構的進一步優化。
  • 中科院領導班子再度調整:47歲於英傑任副秘書長
    澎湃新聞早前報導提到,現年47歲的於英傑此前已躋身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並繼續兼任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局長。於英傑,男,1973年10月出生,內蒙古赤峰人,博士,1995年7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他曾任高技術局副局長,重大科技任務局副局長,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主任。於英傑於2018年5月出任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局長。
  • 江蘇常熟六大名人:第一位是兩彈元勳、第二位是院士,江蘇的驕傲
    第一位:王淦昌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男,出生於江蘇常熟,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3年獲柏林大學博士學位。1964年,他獨立地提出了用雷射打靶實現核聚變的設想,是世界雷射慣性約束核聚變理論和研究的創始人之一。
  • 86歲科學家:從四川走出,與丈夫同為院士,成果屢次超越發達國家
    並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科院科技進步獎及中科院自然科學獎等多項。匡廷雲院士是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轉化的機理及其在農業中的應用"的首席科學家。1957年,匡廷雲進入南開大學生物系進修,成為留蘇預備研究生。在南開大學進修學習的時光,成為了她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之一。
  • 空間物理學家萬衛星院士逝世 享年62歲
    據中國科學院官方微博5月21日消息,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萬衛星,因病於2020年5月20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6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