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國院士就任中科院院長

2020-12-21 瀟湘晨報

中國科學院官網最新信息顯示,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侯建國院士已就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成為繼郭沫若、方毅、盧嘉錫、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之後中科院第七任院長。

中科院官網截圖

據中科院官網介紹,侯建國,男,漢族,1959 年 10 月生於福建省,研究領域包括納米材料與結構、單分子物理與化學、掃描隧道顯微學。

共產黨員網公開資料顯示,侯建國 1978 — 1989 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習,獲凝聚態物理專業博士學位。

1988 年至 1995 年,先後在前蘇聯科學院結晶學研究所電鏡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美國加州大學 Berkeley 分校、美國 Oregon 州立大學化學系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1995 年起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先後任中國科學院結構分析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中心主任。

2000 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

2001 年 9 月起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總會會長。

2003 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4 年 8 月起兼任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常務副主任。

2004 年 11 月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05 年 9 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

2008 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 ( 副部長級 ) 。

2015 年任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2016 年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

2017 年任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黨組書記、副局長。

2018 年任中科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 ( 正部長級 ) 。

侯建國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科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先後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中科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中科院傑出科技成就獎、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獎、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何梁何利獎、陳嘉庚化學獎、中國分析測試協會 CAIA 獎特等獎、海外華人物理學會 " 亞洲成就獎 " 等多個重要科技獎項。

中科院官網更新信息還顯示,陰和俊出任中科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 ( 正部長級 ) 。

據了解,作為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諮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中科院自 1949 年 11 月建院以來,人才輩出、碩果纍纍,為中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來源:中國新聞社、共產黨員網

編輯 周歡 / 編審 李楓 / 籤發 黃震

【來源:ZAKER貴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侯建國就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原標題:侯建國就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侯建國就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官網最新信息顯示,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侯建國院士已就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成為繼郭沫若、方毅、盧嘉錫、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之後中科院第七任院長。
  • 侯建國院士就任中國科學院新一任院長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電 中國科學院官網最新信息顯示,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侯建國院士已就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成為繼郭沫若、方毅、盧嘉錫、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之後中科院第七任院長。   據中科院官網介紹,侯建國,男,漢族,1959年10月生於福建省,研究領域包括納米材料與結構、單分子物理與化學、掃描隧道顯微學。
  • 中科院新院長低調上任!本碩博全由中科大培養,史上首位
    其中,院長一職變更為侯建國院士。這是中科院官方第一次披露侯建國上任院長的消息。為什麼說是「悄然」呢?沒有正式新聞稿、也沒通過其他渠道放出消息。保持傳統「一肩挑」說侯建國院士履新中科院院長有「前兆」,是因為就在不久前,11月25日,中科院官網通過一則新聞,第一次公開侯建國任中科院黨組書記的消息。此前,侯建國的職位是中科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
  • 中科院舉行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接收活動
    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院士將國家航天局移交的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正式交接給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並向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院士頒發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責任狀。圖為裝有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的容器在儀式現場展示。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本文轉自【中新網】; 圖為工作人員將裝有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的容器取出在儀式現場展示。
  • 侯建國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陰和俊任副院長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2月7日電 (任佳暉)近日,中國科學院網站院領導欄目更新,顯示侯建國已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陰和俊已任副院長、黨組副書記(正部長級)。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0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副部長級),2015年任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黨組成員,2016年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2017年任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黨組書記、副局長,2018年任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正部長級)。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 中科院院士張明傑,任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首任院長
    「我校黨委副書記李鳳亮宣讀學院成立及院長任命文件。隨後,邱宣,于洋,郭雨蓉,薛其坤,陳十一,李鳳亮,南科大副校長兼教務長張東曉,中國科學院院士、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明傑共同為生命科學學院成立揭牌」。上述消息意味著,中科院院士張明傑已出任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首任院長。
  • 中科院領導班子再度調整
    中科院領導班子再度調整 2020-12-06 2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科院領導班子再度調整:47歲於英傑任副秘書長
    澎湃新聞早前報導提到,現年47歲的於英傑此前已躋身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並繼續兼任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局長。於英傑,男,1973年10月出生,內蒙古赤峰人,博士,1995年7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他曾任高技術局副局長,重大科技任務局副局長,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主任。於英傑於2018年5月出任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局長。
  • 中科院院士蘇國輝教授應邀到醫學部作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12月21日上午,醫學部邀請中科院院士蘇國輝教授作題目為《抗抑鬱非藥物的研發/從基礎到臨床》學術報告。青島大學原副校長,腦科學與疾病研究院院長謝俊霞教授主持報告會,醫學部部長姜宏、科研管理與國際合作辦公室主任王胤和學部師生100餘人聆聽了報告。
  • 顏寧為何落選院士?並非中科院不愛才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我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但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制度其實相當於是一個很年輕的小夥,從成立至今不過才26個年頭。1994年6月3日至8日,由學部委員會大會改稱的中科院第七次院士大會舉行,標誌著中科院院士制度的建立。
  • 於英傑已任中科院副秘書長
    據官方簡歷,於英傑出生於1973年10月,內蒙古赤峰人,博士,1995年參加工作後,曾任中科院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處長、副局長,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主任、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院長,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副局長、局長等職。
  • 中科院院長立場要把美國「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清單
    中國科學院大學在雁棲湖校區舉行2020級新生研究生開學典禮時,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院士在致辭時說,「此時此刻,同學們站上了學業再出發的起跑線。這裡,將成為你們人生嶄新的起點!」在開學典禮的現場,巨幅紅色標語「國有疑難可問誰?強國一代有我在!」
  • 中科院接收月球「土特產」後,如何處理?現場視頻揭秘!
    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將國家航天局移交的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正式交接給國家天文臺。到達天文臺後,科研人員如何處理這些珍貴的樣品呢?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提供了一段現場視頻。裝有月球樣品的轉運箱首先被送至樣品製備室,然後科研人員操作開始。
  • ...網】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姚期智教授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
    【光明網】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姚期智教授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 來源:光明網   時間:2020-08-12  瀏覽:
  • 他官至副國級,海歸博士,42歲的中科院院士,勵志典型,今年67歲
    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衛生部部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的陳竺,是海歸博士和中科院當年最年輕的院士,現在67歲的他擔任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等職,被稱為「從赤腳醫生到政界要人」。
  • 中科院院士殷鴻福為長興金釘子院士林栽下第一棵樹
    >begin--> 近日,在長興金釘子新落成的院士林中,中科院殷鴻福院士、長興縣自然資源和規劃(林業)局副局長豆樹康、長興縣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柏劍平及副主席黎清松一同栽種下院士林的第一棵樹,並邀請殷鴻福為院士林題詞。
  • 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姚期智教授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
    8月11日,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教授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受聘儀式在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舉行,校黨委書記方守恩、校長陳杰等校領導出席。方守恩為姚期智院士頒發同濟大學名譽教授聘書,佩戴同濟大學校徽;陳杰致辭並介紹姚期智院士的學術簡歷。受聘儀式後,姚期智院士作了題為「人工智慧淺談」的學術報告。在報告中,他闡述了人工智慧的科學基礎,介紹了作為神經網絡研究新視角的神經拓撲結構、隱私保護學習以及可控的超級人工智慧三個新方向。
  • 中科院倡議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恪守「科學守門人」
    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28日發布消息說,該院27日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會議,會上發布題為《不忘職業初心 耕耘科技期刊事業》的倡議書,中科院副院長高鴻鈞院士等12位院士專家聯合向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發出恪守「科學守門人」職業初心等倡議。
  • 中科院建築設計_2020年中科院建築設計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多位建築師從建築設計傳統的繼承與再生的角度與來自全國的建築師、相關領域的知名學者、甲方和政府官員等,共同探討中國建築的創作之道。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朱小地提出傳統的東西一定有它本身的特點,不可能任意的被建築師的工作所支配。所謂的新中式,在於延續中國傳統建築在軸線、院落及層次三個方面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