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張明傑,任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首任院長

2020-12-23 政事兒

南方科技大學12月4日消息:當天,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舉行成立儀式,深圳市科創委黨組書記、副主任邱宣,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于洋,南科大黨委書記郭雨蓉、校長薛其坤,南科大前校長陳十一,李蓬、程和平、饒子和、王亞東、吳雲東、段樹民、孫勇奎、陸林、隋森芳等院士及400餘位嘉賓、師生出席。

「我校黨委副書記李鳳亮宣讀學院成立及院長任命文件。隨後,邱宣,于洋,郭雨蓉,薛其坤,陳十一,李鳳亮,南科大副校長兼教務長張東曉,中國科學院院士、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明傑共同為生命科學學院成立揭牌」。

上述消息意味著,中科院院士張明傑已出任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首任院長。

在儀式上,張明傑表達了對生命科學學院未來發展的期望。他表示,學院將努力創造一個自由、支持、包容、合作的文化環境,讓學院成為培養學生成長、成材的搖籃,為深圳、大灣區、乃至全國的生命科學及產業發展作出貢獻,為社會培養出具有獨立思考及創新能力的生力軍。

據中科院官網發布的簡介顯示:張明傑是結構生物學家,1966年9月生,浙江寧波人。198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1993年獲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博士學位。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為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

「系統研究了架構蛋白在構建神經信號轉導複合物中的功能及分子機理;提出了多結構域蛋白質中各結構域相互作用形成蛋白質超結構域的概念;發現PDZ結構域與細胞膜上磷脂相互作用,並闡明了這些相互作用的功能意義;對蛋白質-蛋白質,蛋白質-磷脂的相互作用在神經細胞極性形成,細胞不對稱性分裂,囊泡傳輸與融合,神經細胞信號轉導等神經生物學重要問題中所起的作用作了系統深入的研究;研究了一系列由於遺傳突變所導致的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病機理。2011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200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3年獲香港裘槎基金會優秀學者獎」。

官方信息顯示:張明傑2015年當選為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張明傑教授致力於神經信號傳導及對細胞極性起調控作用的蛋白的結構功能的研究。其研究拓展了對神經發育及信號傳導等基礎生物學問題的理解,對於許多神經系統疾病(如中風、神經系統紊亂疾病、遺傳性耳聾及失明)的發病機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香港科學院稱:張明傑在權威期刊發表過150篇高質量論文,其中包括多篇《Cell》、《Science》等頂級雜誌上發表,其研究在分子神經科學領域備受矚目。多次接受表彰,獲聘中科院海外評審專家,擔任多個國際刊物和學術組織的編輯、編委或理事,在2011被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明傑教授非常注重培養年輕一代科學家的成長,十多名其培育的學生已在世界各地擁有獨立科研隊伍」。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消息,2015年3月,張明傑受聘併兼任該校生命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創公益基金會發文稱:「據生命學院教授介紹:張明傑院士是一位『儒雅、謙遜、接地氣(Down to earth)的戰略科學家』。很多與張明傑有接觸的科大教授或校友學者認為,張明傑的氣質與中國科大十分匹配。」

接受《寧波日報》採訪時,張明傑曾如此解讀自己的專業:生命科學是一個充滿樂趣的研究領域,就神經細胞信號傳遞來說,人的感覺器官如何接收外部信號,如何傳遞、如何放大、如何轉化,其原理如同電視信號傳輸一樣,但要弄懂它,相當困難,但也樂趣無窮。為此,他一天有七八個小時在實驗室工作。

「中學老師改變了我的一生,因為我比較調皮,又特別喜歡打籃球,不是老師眼中傳統的好學生,但老師對我很寬容,給予我充分的個性發展空間,而且對每一個學生充滿關愛。因此,我當老師後也是這樣對待學生,把關愛學生的成長作為最高目標。」他說,他想對年輕人說,興趣和堅持是成功的關鍵,把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專心做下去,必有成就。

「政事兒」(xjbzse)撰稿/王姝

相關焦點

  • 力壓高福、饒毅,與舒紅兵同時當選院士的張明傑,有什麼來頭?
    中國善於挖掘人才,也樂於做伯樂,要說中國最出名的人才聚集地,那還要當屬中科院。中國科學院院士來自各個領域,都是數一數二的佼佼者,不過,中科院士只每兩年評選一次,其入選標準更是難上加難。所以每一位院士都是我們中國寶貴的「財富」。
  • 侯建國院士就任中科院院長
    中國科學院官網最新信息顯示,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侯建國院士已就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成為繼郭沫若、方毅、盧嘉錫、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之後中科院第七任院長。1988 年至 1995 年,先後在前蘇聯科學院結晶學研究所電鏡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美國加州大學 Berkeley 分校、美國 Oregon 州立大學化學系從事科學研究工作。1995 年起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先後任中國科學院結構分析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中心主任。
  • 侯建國院士就任中國科學院新一任院長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電 中國科學院官網最新信息顯示,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侯建國院士已就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成為繼郭沫若、方毅、盧嘉錫、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之後中科院第七任院長。   據中科院官網介紹,侯建國,男,漢族,1959年10月生於福建省,研究領域包括納米材料與結構、單分子物理與化學、掃描隧道顯微學。
  • 熊曉明任廣工微電子學院首任院長 將為中國芯研發提供支撐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熊曉明任廣工微電子學院首任院長,將為中國芯研發提供支撐廣東工業大學微電子學院揭牌儀式。,廣東工業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熊曉明共同為廣工微電子學院揭牌。廣工微電子學院首任院長熊曉明介紹,廣工與全志、 展訊、聯發科、電子五所等20多家企業、科研院所組建「跨單位、跨學院、跨專業」的特色班,聯合培養集 成電路領域的專業人才。 微電子學院前身IC 2+2本科創新班學生畢業後80%入職知名晶片公司,就業平均月薪超過9000元,已成為廣工教學改革的典型代表。
  • 原清華副校長任南科大校長:考研三次,讀博七年,想做科研人偶像
    據南方科技大學官網「現任領導」頁面更新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薛其坤教授已於2020年11月接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這是南方科技大學的第三任院士校長,此前的創校校長朱清時、2015年上任的陳十一也都是院士。
  • 中科院新院長低調上任!本碩博全由中科大培養,史上首位
    其中,院長一職變更為侯建國院士。這是中科院官方第一次披露侯建國上任院長的消息。為什麼說是「悄然」呢?沒有正式新聞稿、也沒通過其他渠道放出消息。保持傳統「一肩挑」說侯建國院士履新中科院院長有「前兆」,是因為就在不久前,11月25日,中科院官網通過一則新聞,第一次公開侯建國任中科院黨組書記的消息。此前,侯建國的職位是中科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
  • 顏寧為何落選院士?並非中科院不愛才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我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但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制度其實相當於是一個很年輕的小夥,從成立至今不過才26個年頭。1994年6月3日至8日,由學部委員會大會改稱的中科院第七次院士大會舉行,標誌著中科院院士制度的建立。
  • 中科院倡議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恪守「科學守門人」
    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28日發布消息說,該院27日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會議,會上發布題為《不忘職業初心 耕耘科技期刊事業》的倡議書,中科院副院長高鴻鈞院士等12位院士專家聯合向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發出恪守「科學守門人」職業初心等倡議。
  • 清華副校長將擔任南科大校長!曾考研3次讀博7年,獲100萬美金獎金|...
    本文轉載自:科研大匠11月19日,據澎湃新聞記者從數個獨立信源處確認,現年57歲的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薛其坤將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以下簡稱「南科大」)。南科大官網顯示,現任校長為64歲的中科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的陳十一。
  •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迎來新院長!金力同志任黨委副書記、院長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迎來新院長。近日,市委、市政府決定,任命金力同志為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中共黨員,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浩青」教授。 1985和1987年分獲復旦大學理學學士和碩士學位,1994年獲美國德克薩斯大學休斯頓健康科學中心生物醫學和遺傳學博士學位。1994-1996在史丹福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 南科大的兩篇科研成果登上《科學》《自然》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2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金洪竹 見習記者 梁榆其)連續兩天,南方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南科大」)喜訊連連。南科大教授的科研成果在《科學》《自然》連續發表,分別在離子型室溫熱電材料上、植物小RNA領域中獲得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
  • 中科院院士蘇國輝教授應邀到醫學部作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12月21日上午,醫學部邀請中科院院士蘇國輝教授作題目為《抗抑鬱非藥物的研發/從基礎到臨床》學術報告。青島大學原副校長,腦科學與疾病研究院院長謝俊霞教授主持報告會,醫學部部長姜宏、科研管理與國際合作辦公室主任王胤和學部師生100餘人聆聽了報告。
  • 於英傑已任中科院副秘書長
    在11月14日,於英傑已以中科院黨組成員的身份出席活動。據官方簡歷,於英傑出生於1973年10月,內蒙古赤峰人,博士,1995年參加工作後,曾任中科院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處長、副局長,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主任、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院長,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副局長、局長等職。
  • 2020深圳國際生物/生命健康產業展覽會 暨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
    大會共設一個主會場和十個平行論壇,主會場報告專家中包含四位著名大學的生命科學學院院長,以全球視野匯集新藥思想者的遠見卓識,為中國新藥未來十年發展提供方向性指引,為提升中國生物醫藥的創新發展貢獻力量。亮點二:匯聚權威嘉賓,鑄造高端盛會本屆大會吸引來自全球的生物醫藥業界領袖和知名人物逾130名,其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張興棟在內5位院士,以及北京中醫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常務副院長史淵源等20位科研院校專家學者。
  • 共促教育腦科學發展·共建全球教育新未來
    著名神經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楊雄裡,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醫學院教授、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蘇國輝,加拿大健康科學院院士、加拿大阿爾茨海默病首席研究員、溫州醫科大學學術副校長宋偉宏,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生命與健康學院首任院長、青島大學原神經再生與康復研究院首席教授、名譽院長王玉田,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
  • 「這真是一堂專業導航『金課』」——包振民院士遺傳學與生命科學...
    12月10日下午,第六節下課鈴聲剛落,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2020級生物科學類(1)班學生丁宜軒就來到嶗山校區四區2樓的教室,走到第二排中間的一個座位坐下,將目光投向講臺,滿懷期待地等著。第七節和第八節課,海洋生命學院院長包振民院士將為全院160餘名2020級本科生上生命科學導航課,講授「遺傳學與生命科學」。為什麼要研究生命科學、遺傳學在生命科學中的地位是這堂課的核心要義,也是講授重點。15時30分,上課鈴聲響起,已經站在講臺上的包振民院士開講。「每一個哈佛畢業生都應該受到廣博教育,並且應在專門的學科方面得到一定的培訓。」
  • ...薛其坤將任南科大校長!曾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
    清華大學官網顯示,薛其坤,男,漢族,1963年12月生,山東蒙陰人,中共黨員,博士,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光學系雷射專業,1994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
  • 中科院院長立場要把美國「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清單
    中國科學院大學在雁棲湖校區舉行2020級新生研究生開學典禮時,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院士在致辭時說,「此時此刻,同學們站上了學業再出發的起跑線。這裡,將成為你們人生嶄新的起點!」在開學典禮的現場,巨幅紅色標語「國有疑難可問誰?強國一代有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