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其坤將任南科大校長!曾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

2020-12-15 電子工程專輯

清華大學官網顯示,薛其坤,男,漢族,1963年12月生,山東蒙陰人,中共黨員,博士,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光學系雷射專業,1994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1992年至1999年先後在日本東北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和美國北卡萊羅納州立大學物理系學習和工作。1999年至2005年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99年至2005年任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05年起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同年11月被增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0年至2013年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物理系主任,2011年至2016年任低維量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3年5月起任清華大學分管科研的副校長,2017年12月起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


薛其坤是國際著名的實驗物理學家,其主要研究方向為掃描隧道顯微學、表面物理、自旋電子學、拓撲絕緣量子態和高溫超導電性等。曾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求是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陳嘉庚科學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和菲列茲﹒倫敦紀念獎等獎勵與榮譽。


相關焦點

  • 清華副校長將擔任南科大校長!曾考研3次讀博7年,獲100萬美金獎金|...
    本文轉載自:科研大匠11月19日,據澎湃新聞記者從數個獨立信源處確認,現年57歲的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薛其坤將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以下簡稱「南科大」)。南科大官網顯示,現任校長為64歲的中科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的陳十一。
  • 原清華副校長任南科大校長:考研三次,讀博七年,想做科研人偶像
    從放牛娃到清華副校長再到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他是考研三次,讀博七年,想做科研人偶像的薛其坤。當薛其坤遇上南科大,他會帶領這所十歲的高校創造新的輝煌嗎?考研三次,讀博七年從放牛娃到校長,他厚積薄發!1962年,薛其坤出生於蒙陰農村,小時候家裡窮,農忙時不上課,父母平時都忙著下地種田,哪有時間管你讀不讀書?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1980年,18歲的薛其坤還是順利考進了山東大學。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曲師大物理系,一心想報考哈工大的研究生,結果高等數學只考了39分。
  • 山東男孩考研3次讀博7年,卻發表物理論文330篇,如今又有新突破
    山東就曾有這樣一個男孩,名叫薛其坤,他經歷了考研3次讀博7年,才最終有結果,至今發表物理相關論文330多篇,如今又有新突破。就在今年的2月,薛其坤因為在實驗上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而成為2020年度菲列茲·倫敦獎的獲得者。
  • 中科院院士張明傑,任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首任院長
    南方科技大學12月4日消息:當天,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舉行成立儀式,深圳市科創委黨組書記、副主任邱宣,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于洋,南科大黨委書記郭雨蓉、校長薛其坤,南科大前校長陳十一,李蓬、程和平、饒子和、王亞東、吳雲東、段樹民、孫勇奎、陸林、隋森芳等院士及400餘位嘉賓、師生出席。
  • 博士六年未畢業或將影響網際網路銀行貸款信用?這是什麼神仙操作
    網際網路銀行將會對其信用扣分,將影響其貸款額度。拋開一些主觀因素,造成博士延期畢業的客觀原因往往也是舉足輕重,例如:一些研究領域的課題存在難度,導致實驗時間過長或反覆實驗;一些高校將高質量期刊文章的發表納入畢業要求,但是部分高影響因子期刊的論文審核發表周期長、難度大等情況,都將會在無形中延長博士畢業的時間,這些都不是個人能控制的。
  • 薛其坤:儘量少問優秀科學家「你的研究成果有什麼用」
    在昨天舉行的「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上,今年的獲獎者之一、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直言:過於關注科學研究的「現實之用」,會影響基礎科學研究的發展,從長遠來看是對科學研究的傷害。「絕大多數時候,沒人知道該如何實現從0到1的突破,但這就是科學家的工作,也是所有關鍵技術突破的基礎,更是最優秀的科學家之所以優秀的原因。」
  • 廣東這所高校僅用10年就被稱為「最強雙非」!實力是它唯一的故事!
    2007年,深圳市政府開始籌備建設一所高起點、高水平大學,於2010年12月正式獲批籌建。成立僅5年,這所大學就設立了研究生院,它就是南方科技大學。
  • 10年了,8歲上高中,10歲以566分上南科大的山東男孩,現狀如何
    相信大多數人被問住了,心裡嘀咕著拿筆和草稿,從1加2加3開始,一直加到100……然而,山東有一個才7歲的小男孩不假思索答道:5050。這是他剛進初中時,王校長即興考他的一道題。當天,他還詳細解釋了是怎麼算出來的,告訴校長這個問題用等差數列的原理就可以輕鬆答出來。
  • 南科大用10年演繹深圳高校發展奇蹟
    12月20日,南方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南科大」)舉行建校十周年慶祝大會。記者從南科大獲悉,慶祝大會設1個主會場和9個分會場。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作校慶講話時明確了南科大未來分三步走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特色學科達到先進水平,建成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力爭進入國家一流高校建設行列;到2035年,建成與創新型國家、先行示範區相匹配的創新型大學,努力躋身中國高校第一方陣;到2049年,成為紮根中國大地、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
  • 南科大校長朱清時:中國教育需堂吉訶德式人物
    南科大自比「小崗生產隊」  坦言中國教育需要「堂吉訶德」   朱清時來濟南宣講攬學生,希望屆滿後有人接班   如果沒擔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現在也許不會這麼疲憊。自從2009年9月接過南科大校長的聘書以來,朱清時便把自己和這所學校綁定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毀俱毀。朱清時說,中國教育需要「堂吉訶德」式的人物。他希望自己五年任期屆滿後,有更年輕、更能幹的人把南科大的擔子挑起來。  招管理人員有困難,多數人還是喜歡行政級別  南科大在籌建之初,吸引公眾關注的一個焦點就是去行政化。
  • 畢業兩年後我才悟到的讀博奧秘:致準博士生
    小學時,校長告訴我們要努力學習考到鎮上的重點初中。到了重點初中,老師告訴我們要努力學習考到重點高中。到了重點高中,還分A,B,C班,要努力到A班,才能考上一本。經歷的越多,會越來越不在意外界的評論,而更多地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上。3.不要誤以為導師決定你的人生,選不對也沒關係都說選對導師很重要,選不對好像就跟倒了八輩子黴一樣,其實沒什麼。越來越多的際遇告訴我,無論你遇到了什麼人,總能從其身上學到一些東西。
  • 2049年建成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
    中科院院士、南科大校長薛其坤總結稱,十年辦學,南科大在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等八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未來,南科大將分三個階段實現建設「紮根中國大地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的辦學目標。據介紹,南科大打造了一支國際化、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佔比約60%,境外和國外教師佔比接近1/3,引進、培育院士45人,其中全職院士23人。
  • 同樣是研究生,讀2年和3年有什麼區別?想考研的學生應該了解
    想考研的學生一般都會提前了解考研的相關政策,包括就業前景,招生院校以及專業等等,但是很多人都會忽略一個問題,就是考研也分時間,有2年制也有3年制。關於考研的問題,個人在大學的時候也是做過了解,因為當時打算考研,但是後來因為不能跨專業報考,結果放棄了。
  • 讀博7年沒能畢業,卻以一篇Science驚豔眾人,這位學霸女神火了
    從十八歲的花季少女到三十而立的科研女神,她把最好的青春年華留在了蘭州大學的實驗室裡;從7年讀博還未能畢業的"老師姐",到以一作發Science驚豔眾人的女學霸。這一路走來,唯一不變的是她對科研實驗的熱愛。
  • 讀博只是為了將來當大學老師?博導:萬萬使不得!
    但是,我們總能看到,有的同學並不是發自內心的渴望讀博深造,而只是因為一些外界因素而選擇繼續讀博,其中,想成為一名體面的大學老師就是最常見理由。當然,這並不能說不好,但是相對於那些發自內心渴望研究的人,這些只是為了謀求一份體面工作的同學在做出讀博決定前需要更加深思熟慮。毫不誇張地說,如果僅有這一個理由來支撐自己讀博,那你接下來的四、五年將會異常痛苦。
  • 我,斯坦福讀博,5年5篇頂會論文,卻依然覺得研究生涯充滿挫折
    一位斯坦福博士,從2015年至今已經發表了5篇高質量論文,被CoRL、WACV、IROS等機器人、計算機視覺領域的頂級會議收錄,其中3篇是一作,而且是在李飛飛丈夫Silvio Savarese麾下讀博。
  • 讀博士被開除3次,16年後斬獲300萬科學大獎
    2020年11月14日,由馬化騰聯合楊振寧、施一公等科學家共同發起的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舉行。50位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五年內,獲得300萬元的獎金。誰又能想到,其中一位科學家在讀博期間,曾經被開除過三次?
  • 讀博媽媽的兩難選擇:博士帽與尿不溼
    《2016年教育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女博士生人數為132132,佔博士生總數的38.63%。女性讀博的年紀在26~30歲,而最理想的懷孕年齡在25~29歲,這表明,攻讀博士的年齡和生育年齡恰好重合;女性在讀博期間生娃,將要面臨極大的壓力,甚至有「家庭」「學業」雙耽誤的困境。
  • 他讀博期間被開除過三次,被導師認為不適合讀博,如今斬獲科學探索獎
    誰能想到,臺上這位每年全國僅50位的「科學探索獎」獲得者王鑽開,在讀博期間被開除過三次? 十六年前,當他被第二任博士導師開除、在凌晨四點孤身從波士頓大學狼狽走回家、內心無數次哀嘆命運的不公時,他只期望有個博士學位,而如今,他是國際仿生工程學會「傑出青年獎」的獲得者,連續兩年榮獲城大校長嘉許獎,是世界文化理事會嘉許的九位年輕優秀研究員之一,他的研究打破了吉尼斯世界記錄,或是發表在最權威的科學雜誌《自然》上,被國內外多家媒體寄予「應對未來全人類能源危機」的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