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老化嚴重,俄羅斯有意自己單幹,與中國合作或是良策

2020-12-17 深藍航跡

在人類探索外太空的進程中,國際空間站承擔著至關重要的地位。作為國際空間站項目的創始國之一和中流砥柱,俄羅斯的作用無需贅言。然而,自2014年以來,俄羅斯就多次揚言要退出國際空間站項目。不久前,俄羅斯赫魯尼切夫科研生產聯合體副總裁弗拉基米爾·索洛夫耶夫更是提到了2024年這個時間節點。按照他的說法,由於目前的國際空間站日益老化、故障頻發,俄羅斯有意在2024年後另起爐灶,打造俄羅斯自己的空間站。

之所以說國際空間站意義非凡,就是因為它具備「太空科研」和「探索星級移民」的雙重作用。一方面,包括航天、燃料和生物科學等眾多領域的科研項目,在地球上無法進行實驗和探索。另一方面,國際空間站的持續穩定運營,為人類提供了大量寶貴的資料和參數,為未來人類大規模星際移民奠定了堅實基礎。當然,耗資巨大的國際空間站之所以能夠運營到今天,主要就是來自於國際化合作。

特別是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NASA的空間站計劃因為受到預算削減的影響而處處受制。為此,美國不得不改變對戰鬥民族的敵視態度,並在蘇聯解體後攜手俄羅斯一起開啟了國際空間站項目建設。儘管說,俄羅斯為此付出了太空站技術、科研人員外流的代價,但卻可以極大降低成本。此後,隨著日本、加拿大及歐洲各國加入其中共同分攤費用,國際空間站終於形成了規模。客觀來說,國際空間站成立至今,始終還是迴避利益糾葛問題。以美國來說,自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事件」發生以後,美國宇航局一度停飛所有太空梭。這也導致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國際空間站的人員物資運輸全部由俄羅斯「聯盟」 號飛船完成。當然,戰鬥民族也會精打細算。據媒體爆料,美國為了說服俄羅斯運送美國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曾經付出了高達39億美元的「座位費」。

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層利益關係存在,近年來俄羅斯也屢次把退出國際空間站作為要挾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籌碼。特別是自2014年以來,美國等北約國家借「烏克蘭問題」頻頻向俄羅斯施壓,導致美俄關係降至冰點。作為反制手段,俄羅斯再次祭出了「退群大招」,並且向美國禁運火箭發動機。這一連串的表態和舉動,其實已經反映出俄羅斯無意繼續參與國際空間站項目的決心。

另一方面,國際空間站日益老化,維修成本過高,也是俄羅斯考慮退出的重要原因。按照索洛夫耶夫的說法,目前國際空間站的很多核心構件已經嚴重老化或受損,這是近年來空間站屢屢發生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由於其中一些構件根本無法進行更換,重新建造的成本代價過大,俄羅斯並不想繼續分攤費用。與此同時,俄羅斯國家軌道站項目也已經完成了項目籌備。據悉,這個軌道站將由3-7個艙段組成,駐守太空人人數為2-4名。由於艙段可實現更換,並不存在安全隱患,因此在使用壽命上大大延長。按照俄羅斯的計劃,這個國家軌道站會在2024年開始部署。

一旦俄羅斯退出國際空間站,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美國等西方國家。要知道,目前 俄羅斯是唯一擁有長期運行大型組合式空間站經驗的國家。當然,考慮到獨自建造空間站需要耗費大量資金,以目前俄羅斯的財政狀況 而言,尋找新的合作夥伴更為明智,很顯然,中國就是最好的選擇。

隨著「天宮」和「神舟」項目持續推進,我國在航天領域已經躋身一線領跑國家行列。按照計劃,我國的「天宮」空間站將在2022年完工。與此同時,我國已經明確表態,在空間站未來的探索應用方面將繼續保持開放合作的態度。當然,「天宮」空間站長期駐留的位置僅有3個,除了我國之外,其他國家想要參與其中,就必須表現出足夠的誠意了。(舍娃)

相關焦點

  • 俄放狠話要撤出國際空間站單幹?最後可能還得合作,不過是和中國
    自從2014年克裡米亞事件導致俄羅斯和西方關係惡化之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傳出「俄羅斯要退出國際空間站」的消息。例如在2014年5月16日,俄羅斯就威脅要在2020年撤出國際空間站,並且向美國禁運火箭發動機;2015年3月1日,俄羅斯威脅要在2024年之後撤出國際空間站……2020年3月,俄羅斯再次提出,2024年之後要離開國際空間站合作機制,自己單幹。
  • 中國空間站2022年建成!2年後成為唯一 國際空間站漏氣大事不好
    國際空間站上的俄羅斯艙段漏氣嚴重全球都在熱切關注,國際空間站表層出現「小孔」,這讓人懷疑將其使用期限延長到2024年以後的可能性。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向媒體表示,:「如果國際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不是國際空間站的某些大型部件出現故障,而是小問題。舊車擁有者熟悉這種情況,這叫做開始散架。」他補充道:「無論說什麼,從原則上講,很明顯的是,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國際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俄媒:漏氣威脅讓國際空間站「老態畢露」
    【環球時報記者 柳玉鵬】「已持續數月的氧氣洩漏可能威脅到國際空間站的安全。」俄羅斯《消息報》11日稱,從8月開始,國際空間站一直在與氧氣洩漏現象作鬥爭,但仍未能徹底解決。報導稱,這個問題的久拖不決,更為國際空間站的未來蒙上一層陰影。
  • 關鍵時刻國際空間站告急,萬能膠帶並不管用!太空人還有何招數?
    就在中國的嫦娥5號平安歸來,中國科技界正喜氣洋洋分享嫦娥工程成功帶來階段性成功喜悅的關鍵時刻,國際空間站再次告急:萬能膠帶不萬能,它並不管用!現在太空人應對這種情況,到底還有什麼招數?據俄通社12月19日消息,俄航天集團執行經理克裡卡廖夫最近披露,太空人正在早前出現過漏氣情況的俄羅斯「星辰」號服務艙,用膠帶再次尋找漏氣孔,消息一傳出, 對國際空間站未來命運但有的一些科技人士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國際空間站難道真的是「垂垂老矣」了嗎?
  • 美國開始急了,中國空間站進入倒計時,俄羅斯也宣布一項新計劃
    在航天事業的發展中,中國和美國近些年來已經把別的國家甩得很遠了,就算是同為大國的俄羅斯,在該領域也落後於中美兩國,前段時間中國的嫦娥五號登月採樣,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最新的航空實力,在快速前行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基礎的重要性。
  • 俄羅斯航天局表態可隨時向國際空間站運輸更多的氧氣
    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繼續在與氧氣洩漏作鬥爭,這種洩漏正在將可呼吸的氣體排入太空。俄羅斯航天局總經理德米特裡·羅戈津表示,氧氣洩漏問題已得到控制。 不過,俄羅斯航天組織還是準備在2月份向空間站加送氧氣,如果有必要的話。
  • 中國空間站是如何製造氧氣和消除二氧化碳的?
    最近關於國際空間站的壞消息非常多。首先,它漏氣非常嚴重,每天洩露的空氣量達到2.7千克。其次,俄羅斯艙製造氧氣的設備出現了故障。美國宇航局宣布,國際空間站老化嚴重,將在2024年停止對它的支持。不過,預計在2022年,中國天宮空間站就將在軌道上組裝完成。
  • 俄羅斯欲打造自己的空間站,能成功嗎?俄媒:可加入中國的項目
    然而,由於國際空間站使用年限過長,因此,國際空間站在近年來出現了各種大大小小的故障,並且,這些故障仍然在持續不斷地增加。為此,美國、俄羅斯不得不耗費大量的資金用於維護國際空間站,以此來增加它的使用壽命。 然而,美國方面為了節約成本開始拒絕承擔維護國際空間站的資金。並且,美國正在開發屬於自己的近月軌道站項目。
  • 「美國並沒能把中國束縛在地球上」
    明年,中國計劃發射本國模塊化空間站的核心單元,該空間站將在完成10次任務後於2022年建成。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成績是在與美國完全脫鉤的情況下取得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俄羅斯有成功的太空合作,但對中國避而遠之。美俄(蘇)之間的聯合太空任務始於1975年,當時兩國是冷戰的敵人。國際空間站正是這種合作的巔峰。但美國將中國擋在國際空間站之外。
  • 俄羅斯喊話美國:還有中國標準,關鍵時刻只有中俄拯救美國人
    但是隨著美俄關係的進一步惡化,美國人威脅對俄羅斯太空計劃進行制裁,並決定不再採購俄羅斯RD-180火箭發動機及後續型號,讓美俄在近月空間站的合作蒙上了陰影。當然,2017年國際宇航大會是美國人主導,中國被排除在外,同樣,美國的近月空間站也不可能有中國人的身影。●為何要組建近月空間站?
  • 義大利科學家3D列印國際空間站紫外望遠鏡
    未來三年內,義大利航天局(ASI)和俄羅斯航天局(Roscosmos)將利用3D列印的Mini-EUSO望遠鏡分析國際空間站的紫外線輻射。該項目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宇宙射線,並為未來的空間站任務打下技術基礎。
  • 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要來了!2022前後建成開展科研任務,和ISS相比...
    今年,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拉開序幕,近期更傳出了空間站即將建成的消息。不過,此前主導ISS國際空間站的美國卻因項目未達標被拒之門外,一下子引起網友熱議。那麼,中國即將落成的空間站和已投用22年的國際空間站(ISS)區別在哪?中國要建設自己的空間站,可是晚了這麼多年,能比得上國際空間站嗎?
  • 俄專家:我們沒有選擇了,與中國合作吧
    國際空間站 近年來,各航天強國都在積極開展自己的衛星發射項目。眾所周知,美國和俄羅斯都是經驗非常豐富的航天強國。為此,俄羅斯媒體向大眾解釋了俄羅斯退出國際空間站項目的原因。
  • 中國向世界宣布後,俄羅斯主動申請加入,美國卻被拒之門外
    而在太空領域,美國所掌握的技術也是非常的先進,在美國當時準備建造國際空間站的時候,邀請了很多國家一起參與。而這個機會對於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可以學習到很多先進的技術,但沒想卻被美國給排除到了外邊。在看到這樣的情況之後,我們也是知道不能再依靠別人,只有走自己的研發之路,才能徹底擺脫被別人「卡脖子」的狀況。
  • 如何在太空生活:我們從國際空間站學到了什麼?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1日消息,11月2日是第一批太空人登上國際空間站(ISS) 20周年的紀念日。從那時起,這座近地軌道上運行的人造設施就一直有人類居住。在太空環境下連續運行20年,使國際空間站成為了解地球以外人類如何生活的理想「自然實驗室」。
  • 俄羅斯:我們成功申請進入中國空間站,美國專家:為何不讓我們進
    近日來的中國成功地發射了嫦娥五號探月探測器,表面上,這是中國航天事業和科技的發展,其實啊,每個國家想要對月球等一些外太空星球進行探索的原因,都是因為想要獲取更多的礦產資源,國際社會一直本著誰先發現誰先開發和利用,巨大的利益下也是導致了各個國家爭先研究。
  • 雙語:國際空間站三名太空人返航後發現地球變了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兩名太空人和一名俄羅斯太空人於4月17日從國際空間站安全返回,卻發現地球已經被新冠肺炎疫情改變。摩根自去年7月以來一直在國際空間站工作,邁爾和斯克裡波奇卡於去年9月抵達。"TOUCHDOWN! Welcome home, Oleg Skripochka, Andrew Morgan and Jessica Meir!" Russia's Roscosmos space agency wrote on Twitter.
  • 中國這次又火了!國際空間站建設已敲定,美國:能帶我一起嗎?
    中國在去年一年的時間裡完成了很多令人震撼的航天大項目,首先肯定就是我們的嫦娥五號回歸地球,順利採樣成功,第二個大項目就是天問一號此事正在前往火星的路上,第三個自然就是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全面布局。中國這次又火了!國際空間站建設已敲定,美國:能帶我一起嗎?
  • 阿迪達斯和國際空間站合作,運動鞋將迎首次太空測試
    11月5日,阿迪達斯宣布與國際空間站(ISS)美國國家實驗室進行長期合作。這家運動品牌在公開聲明中表示,此舉是為了「探索產品創新、人類運動表現及可持續性方面的突破」。作為雙方合作的主要項目,阿迪達斯將會把自家的鞋類產品送入太空,以求在沒有重力幹擾或極端環境下進行技術測試。公司預計,最早將於2020年初開始這一項目。
  • 俄費奧多爾機器人開發者否認機器人牽扯國際空間站漏氣中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消息 俄羅斯機器人「費奧多爾」研發單位「人形機器人技術」科學生產聯合公司執行董事葉甫蓋尼杜多羅夫向衛星通訊社表示,「費奧多爾」在國際空間站的移動不會導致隨後發現裂縫的艙室受損,因為太空人與該機器人的所有互協作問題都已預先在地球上獲得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