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菜文化圖書裡,論廚論材論原因,講飲講食講故事,當數《食經》(上下冊)的作者為第一人,他就是「特級校對(陳夢因)」,被江太史(江孔殷)的孫女江獻珠拜為老師,可見其功力非凡。內地也僅僅把握了一次的出版機會,印行「特級校對(陳夢因).食文化精品系列」簡體版圖書,珠三角一些嗅覺敏銳的食肆老闆和大廚以及極少數私房菜悄悄搶購,悉心鑽研,時不時拋出「撚手嘢」,亦與此書相關。
張學良的女婿陶鵬飛在《悼念美食家「特級校對」陳夢因先生》一文:「講起吃,中國近代的美食家如大千居士,最懂吃。梁實秋、梁寒操能說能寫;陳建民、彭長貴、盧海雲能炒能做,但是能說能講又能做的,恐怕「特級校對」是獨一無二。大千居士說:「有人精通某一個地方的菜,而夢因熟悉小國各地方的菜,並知道某一個菜的來龍去脈。至於既能動口又能動手,更是他人所不能。所以講起中國菜,夢因是難得的第一人!」
《食經》「編者的話」:
上世紀五十年代,有一人在香港《星島日報》撰寫「食經」專欄,經年不輟。當時香港食界無人不尊其為「前輩」和「食家」,社會賢達與名流也無人不識此公,讀者的求教信更是雪片般飛來。後來專欄文章結集為《食經》十冊,又是一再加印,其中文字有的已被譯成外文。他每天動筆之前,必到菜市場親察一番,「長衫佬」食家的身影,構成了當年中環街市的一景。
此公本名「陳夢因」,身為《星島日報》的總編,因每天要看「大樣」,便自嘲為「特級校對」。又索性以此為筆名,不料文名益盛,一般讀者只知「特級校對」,而不知其真名。
《食經》的可貴,首先在於講菜式,更講做菜的道理。作者曾言,不是講放幾匙油幾匙鹽,而是講為什麼放油放鹽。他熟悉廣州的四大名廚,更了解食界的行規與掌故,著名的家廚秘方,以至民間食譜,都有本事探來。
「特級校對」不但精通吃,也精於做。對食材性理與火候的掌握,均達化境。自創的原汁鮮鮑片、金銀肘子、三豉蒸三文頭腩、牛油果拌苦瓜、清湯魚翅瓜,等等,常為老饕津津樂道。
今再次推出《食經》,許多久已失傳的東西,讀者可以重尋。但畢竟時過境遷,一些詞語對於讀者,尤其是異地讀者,會感到非常陌生,特請吳瑞卿博士作注。
「特級校對(陳夢因)」,晚年移居美國後,寫作了《講食集(附《鼎鼐雜碎》精選等) 》和《粵菜溯源錄》。此書,彌補和拓展廣東當代本土文人作者對「大馬站菜」和「明火白粥」的淺見半解,皆因「特級校對」在外品鑑,回家下廚印證,江太史孫女江獻珠奉其為恩師。
《講食集》,是特級校對老年移居美國後出版的又一部有影響的食文化著作。書中所論,常常推陳出新,自成一家之言;掌故逸事,更是信手拈來,令今天的食界朋友大開眼界。正如其好友白門秋生所言,有根底的讀了可由此悟得大道。
【粵菜圖書館】《講食集》
https://mp.weixin.qq.com/s/eKCFniqYGmcN7gjg4CaYWw
特級校對晚年的另一部力作為《粵菜溯源錄》,書中梳理粵菜各系之源流,探討關連,頗能窺其堂奧;歷史掌故,民間習俗,行規內情,逸聞軼事,在老先生的筆下娓娓道來,令讀者手不釋卷。實為大家了解粵菜的必備之書。
【粵菜圖書館】《粵菜溯源錄》
https://mp.weixin.qq.com/s/JzmdYsaMfxuSu1WchhgfKA
百花文藝出版社於2008年在內地推出《講食集(附《鼎鼐雜碎》精選等) 》、《粵菜溯源錄》的簡體版,許多久已失傳的東西,讀者可以重尋。2009年1月,首版僅印了5000套的《食經》(上下冊),成為粵菜文化圖書的經典之作。
特級校對(陳夢因).食文化精品系列(簡體版):
《食經(上)》
《食經(下)》
《粵菜溯源錄》
《講食集(附《鼎鼐雜碎》精選等) 》
書名:《食經》(上下冊)
作者:特級校對(陳夢因)
分類:菜譜、文集
ISBN:978-7-5306-4896-4
出版:百花文藝出版社
年份:2009年
字數:57萬字
原價:78元人民幣
(註:書中記述的食材和烹法,為當時的資料。讀者在閱讀和學習時,應以遵守所在地區現行的法律法規和社會公認的道德標準為基本)
【粵菜圖書館】已發布的圖書目錄:
201,《食經》(上下冊)
200,《天下第一菜》
199,《功德林素菜譜》(延伸讀物21)
198,《魚頭菜(廣東風味)》
197,《粵菜》
196,《鰻魚的故事》
195,《第二屆全國分子廚藝烹飪大賽》(2016)
194,《美味廣東菜》
193,《不知道有多好吃—舊時光裡的南粵味道》
192,《杭州食神—漫畫杭幫菜》(延伸讀物20)
191,《潮州小食》
190,《潮州菜大全》
189,《廣府和味》(中英雙語)
188,《蛇王芬經典味道:優質食材》
187,《創新廣東菜(一)》
186,《大廚物語.美味:老鳳談吃》(延伸讀物19)
185,《精製廣東菜》
184,《首屆全國分子廚藝烹飪大賽作品集》(2015)
183,《名廚名菜潮州菜》
182,《大廚物語.滋味:食養拾慧錄》(延伸讀物18)
181,《中國粵菜故事》
180,《百吃豆食》
179,《時尚廣東菜》
178,《大廚物語.野味:蔬食齋隨筆別集》(延伸讀物17)
177,《民國味道—嶺南飲食的黃金時代》
176,《嶺南藥用植物圖志》(上下冊)(延伸讀物17)
175,《粵菜詩韻—何世晃作品》
174,《新潮廣東菜(二)》
173,《廣東省家畜家禽品種志》
172,《大廚物語.鮮味:蔬食齋隨筆續集》(延伸讀物16)
171,《2017第三屆全國分子廚藝烹飪大賽作品集》
170,《新潮廣東菜(一)》
169,《中國家鄉雞:中國嶺南雞種源研究及食肆的開發》
168,《巧制廣東菜》
167,《中國地方雞種種質特性》(延伸讀物15)
166,《中國米食》
165,《嶺南水果香》
164,《廣東優稀水果圖譜》
163,《草木甘涼—廣東涼茶》
162,《尋鄉問食—廣州特色農產品》
161,《葡萄酒寶典》
160,《廣東名點(二):廣州泮溪酒家保健、卡通點心》
159,《廣東名點(一):廣州泮溪酒家像型點心》
158,《大廚物語.土味:蔬食齋隨筆》(延伸讀物14)
157,《滿漢全席之進宮》(延伸讀物13)
156,《老池食譜》
155,《此味只應天上有—鍾潔玲快樂美食之旅》
154,《粵式酒樓名廚名菜》
153,《潮汕的原味時光》
152,《佛山飲食文化》
151,《粵菜萬花筒》
150,《中山特色菜》
149,《中國正宗潮菜第四冊:甜品菜餚類》
148,《中國正宗潮菜第三冊:果蔬素菜類》
147,《中國正宗潮菜第二冊:家禽家畜類》
146,《中國正宗潮菜第一冊:水產類》
145,《滿漢全席菜譜(師爺書法)》(延伸讀物12)
144,《順德名廚(第一輯)》
143,《廣州蔬菜品種志(2013)》
142,《廣東清潤糖水》
141,《漫話〈閒情偶寄〉》(延伸讀物11)
140,《鼎爺廚房2:懷舊風味撚手菜》
139,《鼎爺廚房1: 家傳粵式手工菜》
138,《種草吃》
137,《廣東滋補糖水》
136,《黃振華經典粵菜技法》
135,《廣東四季糖水》
134,《零副作用養生療法—佘自強療效植物手冊》(延伸讀物10)
133,《廣東名酒家特色菜:廣州泮溪酒家名牌菜(二)》
132,《廣東名酒家特色菜:廣州泮溪酒家名牌菜(一)》
131, 《大自然的食譜:米其林大廚的調味魔法》(延伸讀物9)
130,《蔡瀾食材字典續編》
129,《蔡瀾食材字典》
128,《四季飲食調理》
127,《羅坤點心選(1-4輯合訂本)》
126,《羅坤點心選》(第四輯:筵席點心)
125,《羅坤點心選》(第三輯:星期美點)
124,《羅坤點心選》(第二輯:四季點心)
123,《羅坤點心選》(第一輯:蔬果類點心)
122,《花花菜》
121,《粵菜海鮮大全》
120,《家有潤田—都市菜園栽培實用指導手冊》(延伸讀物8)
119,《潮菜心解—108種潮汕味道》
118,《漫話〈隨園食單〉》(延伸讀物7)
117,《北京飯店的廣東菜》
116,《廣州蔬菜品種志(1993)》
115,《萬家粵菜一本通》
114,《菜譜:中外海鮮四百味》
113,《筵席設計及菜單書法》
112,《粵菜精華(1999:水產禽鳥野生動物)》(許衡紀念周)
111, 《粵菜精華(1999:雞鵝鴨牛羊豬)》(許衡紀念周)
110,《粵菜精華(1999:分類菜譜)》(許衡紀念周)
109,《粵菜精華(1999:星期菜譜)》(許衡紀念周)
108,《粵菜精華(1994:名菜新篇)》(許衡紀念周)
107, 《粵菜精華(1993;續二:家庭菜譜)》(許衡紀念周)
106,《粵菜精華(1993;續一:食林隨筆)》(許衡紀念周)
105,《粵菜精華(1989)》(許衡紀念周)
104,《餚饌全書(1983)》(許衡紀念周)
103,《雜談飲食(1982)》(許衡紀念周)
102,《食譜叢談(1970、1980)》(許衡紀念周)
101,《粵菜存真(1963油印版)》(許衡紀念周)
100, 《舌尖上的素食養生-飲品、小炒、涼拌》
99,《舌尖上的素食養生-湯粥、蒸煮、燜燒》
98,《中藥活用圖典》(延伸讀物6)
97,《忠哥靚湯-24節氣養生靚湯》
96,《廣東特產風味指南》
95,《肚大能容》(延伸讀物5)
94,《越秀美食》
93,《廣州蔬菜品種志(1974)》
92,《廣東客家菜》
91,《順德菜精選》
90,《粵菜詩集-常見粵菜的製作方法和技巧》
89,《潮菜天下》(上下冊)
88,《粵菜之味》(《尋味廣東》叢書)
87,《尋味廣州》(《尋味廣東》叢書)
86,《靠海吃海》(《尋味廣東》叢書)
85,《靠山吃山》(《尋味廣東》叢書)
84,《粵菜傳奇》(《尋味廣東》叢書)
83,《百年老店》(《尋味廣東》叢書)
82,《廣式糕點(1984)》
81,《鮮入為煮》
80,《香港海味》
79,《南方甜品》
78,《耕餘話蔬》
77,《新荔枝灣食譜》
76,《餐桌上的世界史》(延伸讀物4)
75,《何世晃經典粵點技法》
74,《百變靚湯》
73,《廣東點心教材(1987)》
72,《廣東點心(1987中級技術教材)》
71,《中國小吃(廣東風味1985)》
70,《廣州點心技術培訓教材(1983)》
69,《粵菜薈萃》
68,《廣州點心教材(1979)》
67,《食帖.面的奧義》(延伸讀物3)
66,《廣州點心(1973)》
65,《廣東菜:烹調技法》
64,《廣東菜:料頭、汁和芡》
63,《風味人間》(延伸讀物2)
62,《廣州菜三百款》
61,《尋味順德.美味相傳》
60,《尋味順德.匠心獨運》
59,《尋味順德.鄉土之源》
58,《中國菜譜.廣東》(1976)
57,《廣東美食》
56,《蘭齋舊事與南海十三郎》
55,《廣東食材廣東味》
54,《品味容桂》
53,《廣東菜》(1980、1988、1990、1999版)
52,《粵菜烹調教材(1987上下冊)》
51,《品「味」隨筆—彭樹挺40年酒店餐飲拾零》
50,《白天鵝賓館廚藝經典》
49,《味的世界史》(延伸讀物1)
48,《西關風味趣聞》
47,《菜譜:雞280味》
46,《粵菜烹飪(1985中級技術教材)》
45,《鬥門味道》
44,《粵菜烹調初級技術教材(1987試用)》
43,《北京譚家菜》
42,《粵菜烹調技術培訓教材(1982)》
41,《粵菜烹調教材(1979)》
40,《臺山美食》
39,《食典尋源—順德名菜的美味故事》
38,《潮州菜譜》
37,《珠三角特色菜(廣東風味)》
36,《烹調、點心初級技術(試用教材1975)》
35,《飲和食德—老店老鋪》
34,《粵菜烹飪(1975澳門)》
33,《粵菜烹飪(1973)》
32,《嶺南酒文化與廣東石灣酒廠集團發展史》
31,《嶺南饕餮-廣東飲膳九章》
30,《現代潮菜-一代食俠林自然菜譜精選》
29,《開平食志》
28,《飲和食德-潮菜的傳承與堅持》
27,《美極順德-三天兩夜尋味攻略》
26,《廣式燒臘.柱侯菜譜》
25,《廣東吉祥菜》(正版)
24,《廣東燒滷》
23,《食在廣州》
22,《客家風味點心製作工藝》
21,《廣東吉祥菜》
20,《客家風味菜烹飪工藝》
19,《講食集》
18,《潮式風味點心製作工藝》
17,《塘魚百味》
16,《潮式滷味製作工藝》
15,《順德原生美食(下冊)》
14,《潮式風味菜烹飪工藝》
13,《順德原生美食(上冊)》
12,《廣式點心製作工藝》
11,《嶺南美食傳奇》
10,《廣東燒臘製作工藝》
9,《家鄉滋味-番禺鄉土美食漫談》
8,《粵菜師傅通用能力讀本》
7,《廚房佬的不敗哲學》
6,《廣府風味菜烹飪工藝》
5,《粵點詩集八十首》
4,《粵菜溯源錄》
3,《廣東省「粵菜師傅」工程培訓教材》
2,《食在廣州-嶺南飲食文化經典》
1,《美味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