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快過年了,彤彤看著自己的大姑姐往家裡寄了很多給公公婆婆的禮物,彤彤就想也買一點新年禮物給自己的父母和公公婆婆,選定給父母的禮物以後,彤彤跑去跟老公商量,過年送公公婆婆什麼禮物,本以為自己事先挑的幾件總有合適的,可誰知,彤彤的老公卻說:「不用給我爸媽買禮物。咱們回去過年,隨便帶點東西就行。」
彤彤對於老公的做法有些不太理解,鬱悶之下,在網上看到一個老人說了這麼一句話:「過年閨女買點小煙小酒小禮物都是應該的,畢竟把她養到那麼大。不過她現在已經跟別人過了,過年不能每次都回來。相反,我的兒子幾乎每年都回家,所以買不買禮物無所謂,能回來陪我們就是最好的新年禮物。」
為什麼過年女兒送禮物是應該的,兒子送不送都行?3點原因,太現實了
1,女兒是別人家的,兒子是自己家的很多老人都有這樣一個想法:女兒出嫁後就不是自己家的人了,她要為「別人」生兒育女,成為別人家的人。但自己辛辛苦苦把女兒帶大,女兒長大後卻要跟別人一起過,因此為了彌補損失,逢年過節送點禮物是應該的。
相反,不管兒子結沒結婚,成沒成家,老人都認為兒子依然是自己家的人,以後他們還要指望兒子給他們養老,跟兒子一起住,因此,兒子送不送禮物都沒有關係,畢竟是「自家人」,不用那麼「計較」。
2、比起女兒女婿,老人更「心疼」兒子過年送禮多多少少肯定是要花錢的,而女兒已經嫁給「別人」,即使她掙的錢再多也要先顧及自己的小家。另外,女婿把自己辛苦養大的女兒帶走了,逢年過節收點禮也是應該的。再有就是,將來即使父母老了,他們也不會指望女兒女婿來給自己養老,因此逢年過節花點他們的錢就會覺得沒什麼了。
而大部分兒子沒結婚前父母有時還要給他零花,即使兒子已經結婚,父母也希望兒子不要「亂花」錢,畢竟掙錢不容易,而且老人以後還指望著兒子給他們養老呢,不存點錢怎麼能行?
其實對於老人來說,兒子只要自己能過好,不伸手問父母要錢,他們就已經很知足了,哪裡還會「奢望」兒子給他們買新年禮物呢?
3、逢年過節,兒子基本都能回來,而女兒卻不一定一般女兒嫁人以後,基本就算是別人家的人了,逢年過節要去別人家,回娘家的次數變得越來越少,尤其是一些遠嫁的女兒,她們有的可能幾年都沒有回娘家過過年了。在父母心裡,這個女兒就像「丟」了一樣,為了彌補父母對女兒的思念之情,送點禮物自然也是應該的。
而相比女兒,兒子回家的次數肯定要多一些。另外,對於老人來說,他們可能並不指望兒女能多有出息,給他們多少錢,多少禮物,他們只希望子女能多回家陪陪他們,即使什麼都不帶,人能回來,他們就十分高興了。
結語
其實不管是女兒還是兒子,老人在意的並不是那份禮物,而是子女對老人的孝順,對老人的關心。另外,比起送不送禮,老人更希望子女能多回家陪陪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