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正是因為我們有著獨一無二的文字,因此,我們的文化才能歷經千年傳承而沒有消失,如果說中華文字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遭遇到毀滅性打擊的話,那麼,這對於整個中國社會的發展而言,都是一種滅頂之災。
曾經,在近代社會中,中國在一場苦難中差點失去了傳承已久的漢字,而在保護漢字的過程中,漢語拼音的發明就發揮出了巨大作用。那麼,這位發明漢語拼音的人究竟是誰?他又是怎樣發明出漢語拼音的呢?
正文
這位發明出漢語拼音的人就是周有光,他出生於1906年。由於他的曾祖父曾是清朝重要官員,因此,整個周家在過去的社會中都有著顯赫的家世。然而,隨著清朝的覆滅,周家家道中落,後來,周有光的父親也淪為了一個社會底層的教書先生,但是,這樣的日子並沒有讓周有光放棄生活的希望,在學習的過程中,他也始終保持著認真的態度。
在周有光讀書的時候,學校裡已經開始要求學生學習白話文了,但老師和學生之間也仍然保持著用文言文交流的習慣。這件事情也讓周有光開始對文字研究產生了興趣,在此後的學習生活中,周有光一直十分努力,最終,他也成功考入了當時的名校,上海聖約翰大學。隨著在這裡學習的日子越來越長,周有光逐漸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在聖約翰大學中,明明老師和學生都是中國人,大家卻都在用英語交流。
在經過調查了解後,周有光發現,原來,大家選用英文交流、教學的原因就是學生和老師都來自於全國各地,如果說大家都用方言進行交流的話,教學活動是很難開展的。在這件事情發生以後,周有光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他認為,中國的文字一定要進行一場改革,他想讓所有的中國人在自己的國家內都能夠使用中國話進行交流。
然而,正當他打算進行文字革命的時候,國內卻爆發了抗日戰爭,就這樣,文字改革的事情也只能暫時擱置下來了。而在抗日戰爭勝利後,周有光也在國內的新華銀行入職了,在一次外派的過程中,周有光來到了華爾街工作,而在這期間,周有光也認識了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後來,兩個人也成為了很好的朋友。曾經,在兩人的一次聊天中,愛因斯坦的一番話讓周有光堅定了文字改革的決心。
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周有光立刻辭去了美國的高薪工作,毅然決然回到了祖國,在周有光的不斷努力之下,1955年時,他也受邀成為了中國文字改革事業的領導者。雖然說在這個時候,周有光已經步入中年了,但他卻依然奮戰在文字改革的一線工作上。最終,周有光的努力也沒有被辜負,在他的帶領之下,漢語拼音系統在1958年時正式出現,從此以後,中國人的語言也變得規範和統一化了。在這之後的許多年間,周有光也始終在為文字改革工作做著貢獻。而基於漢語拼音的出現,周有光也被眾人稱為是「漢語拼音之父」。
在周有光退休之後,他依然不願意享受安穩的生活,後來的他也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到了學習上面,而在漢語拼音被發明出來以後,周有光還出版了許多關於文字學習的圖書。可以說,在中國文學教育領域內,周有光的貢獻也是非常大的。而在2018年時,這位愛因斯坦的好朋友,已經活了112歲的漢語拼音之父也離開了人世。
結語
雖然說周有光本人已經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為整個中華文化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卻是無法被忘記的。如果說沒有漢語拼音的出現,恐怕中國的漢字在傳承的過程中也會受到一定的阻礙。
參考資料:《漢語拼音之父》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