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清朝也是世界主要強國,英國憑什麼敢向清朝宣戰?

2020-12-21 大王在說史

英國為什麼敢對清帝國開戰

相信大家對於第一次鴉片戰爭都有所了解吧,這是中國近百年屈辱歷史的開始。而中國和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以當時的清政府失敗而宣告告終,清政府也被迫籤署了中英南京條約。直到現,在這段屈辱的歷史依舊是很多國人心中永遠的痛。其實當時戰爭爆發之初的大清帝國國力還較為強盛,雖說康乾盛世正在逐漸遠去,但是多年盛世積累之下的整體財富,依舊是十分可觀的,這是有著一個巨大潛能的古老帝國,而且當時的歐洲社會對這個東方帝國還是充滿尊敬的。那麼,英國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敢對這個古老的帝國發動挑戰呢?

兩國的貿易地位決定了戰爭近乎是無法避免的

首先要理解英國為什麼會對清帝國宣戰,為什麼敢對清帝國宣戰,就要首先了解到兩國之間在貿易地位上就存在著嚴重的不平等。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前,兩國的貿易地位還是以清政府佔據絕對主導權為主,當時的滿清王朝每年都會在和英國的貿易中獲得巨大的利潤,這主要是因為西方國家嚴重依賴於來自於中國的瓷器,茶葉等用品,這些用品已經深入到了西方國家社會的方方面面。

但是當時的清王朝依舊是一個封建的小農經濟王朝,執行的是自給自足的經濟制度。所以清王朝在世界貿易領域上是佔據了絕對主導地位的,因為別的國家都需要從清王朝這裡進口必須的生活用品,但是清王朝對這些外國卻基本上沒有任何商品需求。所以在鴉片戰爭之前,在清王朝和英國之間的貿易中,清王朝是佔據了巨大的貿易順差的,而這對於英國來說卻是無法接受的。

當時的英國已經初步完成了工業化,它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滿足自己的綜合國力發展,但是它每年都需要向當時的清王朝進口大量的商品,這導致英國積攢的財富每年都以一個驚人的速度不斷的流失。雖然英國也試圖在和清王朝的貿易中進行談判,將自己的商品推銷到這個古老的東方帝國中,但是這種努力所起到的效果卻是微乎其微的。

所以英國只能想要通過一些不公正的手段來挽回自己的資金,鴉片貿易也就應運而生了。英國依靠向東方帝國大量出口鴉片來抹平自己在與清王朝貿易中的龐大貿易逆差,而當時清政府也意識到了鴉片對於整個國家的威脅性有多大,清政府開始嘗試禁止鴉片,但這本身對英國的整體貿易是有著巨大影響的,英國無法容忍自己每年從殖民地掠奪的大量財富,都最後流入了東方帝國。對於英國來說,發動戰爭是唯一的手段,一旦戰爭勝利,那麼英國就可以把東方帝國變成自己的半殖民地和貨品經銷市場。就算失敗,英國所付出的也只不過是一支遠徵軍罷了,畢竟英國和東方帝國的距離太過遙遠。

英國對當時的清王朝有著足夠的了解

同樣的,當時的英國其實對清王朝是有著足夠了解的。早在1793年,英國就曾經派出過使團訪問過清王朝,當時的歐洲社會認為東方帝國是一個富饒的古老帝國,但是英國使團卻看到了是一個愚昧,甚至逐漸腐朽的國家。整個國家正在腐敗的影響之下,逐漸衰退,而且整個帝國基本上沒有一點工業化的痕跡。而當時的英國和整個歐洲社會正在如火如荼的邁入工業化時代。

英國使團領袖馬戛爾尼回到英國之後,寫下一本回憶錄。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清帝國是一個古老腐朽的帝國,它直到現在還能維持,是因為龐大的體量和強大的基礎國力,但是其腐朽的政治體制和政府卻沒有辦法將這份力量用到應有的地方上。自此之後,英國加強了對於清政府的了解,而且在多年的貿易中,英國也對清政府有了越來越深刻的了解。在鴉片戰爭之前,英國就知道以清王朝的軍事力量想要對抗他們強大的軍隊,是沒有任何希望的。

而且英國在戰爭爆發之初就制定了一個十分有效的戰略原則。英國並不想要對清王朝進行大規模的入侵戰爭,英國只是想進行一次有限的威懾行動,讓清王朝放棄自己的禁菸運動。但是在戰爭中,清朝的軍隊竟然發生了令英國人都沒有想到的大崩潰,清王朝也幾乎懦弱的答應了當時英帝國絕大部分的屈辱條約條款。

其實英帝國對當時的滿清開戰是意料之中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容忍自己在和其他國家的貿易中長期處於逆差地位。而且當時的英國又對清王朝有著足夠的了解,英國人知道這個盛世國家的背後究竟隱藏著多少的黑暗,所以英國才敢在1840年對中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

相關焦點

  • 18世紀的清朝當時也算是世界強國,英國又為什麼敢向清朝宣戰呢?
    之所以英國敢向清朝宣戰,最主要的還是經濟方面的利益,因為之前有過幾次派遣使者想要通過和平手段來和清政府談判,但毫無例外都沒有結果。1840年左右,英國的大機器生產已經基本取代了手工業,用機器製造機器的產業也建立起來,英國工業革命也基本完成。當時英國工業生產佔世界工業生產總額的47%,商品出口總額佔世界總額的21%,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英國艦船噸位位居世界第一,正所謂「國家利益所至,艦艇航跡必達」,英國殖民地數量眾多,分布廣泛,橫跨地球經緯,是繼西班牙之後的新的「日不落帝國」。
  • 英國和印度的勾結,清朝和民國的綏靖!
    英國與印度的勾結拉達克地區落入印度之手,最大的幫兇當屬英國。在當時,拉達克地區是英國與亞洲腹地交涉的一個重要樞紐地帶,英國對這個地方也是虎視眈眈。1834年,"森巴人"錫克王國查謨土邦突襲拉達克,英國作為最強後援,幫助錫克王國查謨土邦一舉拿下了拉達克大部分地區。
  • 同樣是西方入侵,為什麼明朝無人敢惹,清朝卻如此不堪一擊呢?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給華夏人民帶來災難最深的一個王朝,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晚清的大門,強迫清政府籤訂了無數喪權辱國的條約,這讓中國的社會性質也徹底轉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人民生活更加雪上加霜,民生凋敝到了可怕的程度,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大明朝可以做到西方國家無人敢惹
  •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向全世界宣戰的人竟是來自中國,還是個女皇帝
    清朝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上第三個掌握國家大權的女皇帝,也是三個女皇帝中最為無能的一個,在世界列強頻頻侵略中國主權時,不僅不主張積備戰還大言不慚:「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當八國聯軍漸漸攻佔北京時,她為了維護她的皇帝權力,在1900年6月21時,慈禧太后做了一件空前絕後的大事。
  • 英國送給乾隆3個「壽禮」,如果乾隆不當成垃圾,中國早就成為強國
    道光年間的清朝已經遠遠落後世界,這也是戰敗的原因之一。其實鴉片戰爭本可以打贏的,清朝也本可以成為世界強國,只是改變清朝國運的機會被乾隆白白浪費了。 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英國主動和清朝交往,英國使者以給乾隆賀壽為名出使清朝。
  • 如果馬戛爾尼訪華失敗後,英國人立刻對清廷宣戰,乾隆能打贏嗎
    馬戛爾尼訪華失敗的消息傳到英國國內之後,實際上是在英國議會中給了主戰派發動戰爭的藉口,主戰派的聲音開始愈發變得強硬,那麼如果當時英國議會通過了對清廷宣戰的議案,「千古一帝」的乾隆會做出什麼反應,他會比50年後他的孫子道光皇帝做得更好嗎?清朝能打贏這一仗嗎?下面我們主要從軍備方面來分析對比一下兩國的情況。
  • 飽食終日,推諉塞責:一個英國外交官眼中的清朝官場
    1841年,一個叫威妥瑪的英國人乘坐英國軍艦來到中國,從此就在中國居住下來。到1883年返回英國為止,威妥瑪在中國一共居住了42年,見證了中國從封建社會,一步步滑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深淵。42年間,威妥瑪做過香港最高法院廣東話翻譯、上海副領事、上海海關稅務司。
  • 鴉片又髒又臭,為何清朝人還熱衷吸食,英國人的手段太高明
    尤其是在清朝末期的時候,鴉片更是將當時的百姓搞的苦不堪言,社會也是被鴉片搞的烏煙瘴氣,正是因為鴉片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所以才有了後來的虎門銷煙事件。 從古代到清朝末期,中國一直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對於西方國家來說是非常的神秘和令人憧憬的。
  • 百年前曾被清朝力保不失,現已成為世界貨物吞吐量第一大港
    但實際上,在當時人口稀少且寒冷的西伯利亞地區對於入侵者的吸引力大大不如中國各大貿易港口。因為,一旦控制住了中國的關鍵性貿易港口,那也就控制住了中國的經濟命脈,將會有源源不斷的財富流入列強的口袋。100多年前,全世界屬於大航海時代,而優良的港口是當時世界上最珍貴的資源。首先,因為港口通常位置優越,可以控制一大片地區的經濟咽喉。
  • 清朝官員很有智慧,反覆折騰一張名片,就為證明自己高英國人一等
    受近代屈辱歷史的影響,人們對於清朝官員的印象往往都是「愚昧」、「腐朽」、「僵化」,但實際上清朝官員是非常有智慧的,至少在乾隆時期是如此,在英國使團馬戛爾尼的訪華過程中,清朝官員的這種智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 清朝與沙俄的貿易:從仇敵到貿易夥伴,清朝為何要與沙俄貿易?
    而清朝向西方開放中,最注重與沙俄的貿易,只因沙俄帶來的威脅最大,他是與清朝陸地接壤的西方國家,從多個方面影響到清朝的戰略地緣。自從兩國劃定邊界後,就開始有貿易往來,這些貿易往來,主要來自東北和西北兩大地區。從這也看到,清朝無法抵制沙俄的影響,仇恨也無法改變與沙俄的關係。
  • 清朝人的「辮子」到底有多髒?英國傳教士記錄下令人作嘔的畫面
    清朝人的「辮子」到底有多髒?英國傳教士記錄下令人作嘔的畫面 眾所周知,清朝人的髮型特點十分明顯,往往能夠令人一眼就無法忘記,這主要是因當時的髮型都是頭前半部為光頭,後半部卻留有長長的頭髮,最終紮成一個長辮。許多人認為清朝人留有如此長的頭髮難道不難打理嗎?並且清朝人的辮子究竟有多髒呢?
  • 清朝人辮子令英國人噁心?滿清去入關之後,華夏禮儀之風盡喪失!
    朝末年的時候,有一個英國女人到北京旅遊。這一天她在街上溜達,看到有一個清朝男子在那裡洗辮子,這個女人非常好奇,湊了過去看,於是,她就有了一段難忘的回憶。這個英國女人後來回憶說,當那個清朝男人的辮子被拆開的時候,剛一拆開她就聞到了一股惡臭撲鼻而來,非常的噁心,一下子就差點把自己給燻的吐出來。她忍住惡臭繼續去看,發現從那個清朝男人的辮子裡爬出來了許許多多的蟲子,還掉下來很多黑黑的汙垢。看到這裡,那個英國女人再也看不下去了,回去之後她一連幾天都吃不下飯。
  • 美國的華盛頓紀念碑上,為何會刻有一段來自清朝的漢字?
    有朋友會問了,咋回事龍大姐,你說的這個人,歷史選擇題裡都沒有他的姓名,憑什麼就是「第一人」了?現在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瀛寰」這個詞,在當時,這可是最新潮的流行語,剛把「天下」「四海」等老詞從語言體系中PK掉,代表「世界」。
  • 清朝中期,閉關鎖國真是乾隆狂妄無知嗎?不!他是被列強給嚇到了
    英國為何要給乾隆祝壽?不要說英國有多麼好心,其實他們來祝壽也是黃鼠狼給雞拜年。首先,18世紀末的英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霸主。那時候,英國戰勝了荷蘭,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各地都擁有大量的殖民地,也基本確定了它世界霸主的地位。
  • 清朝的實力是日本的幾十倍,為何清朝的改革失敗了?只因這一點
    同在亞洲,同一時期,同一種文化,同樣面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清朝的綜合實力是日本的幾十倍,日本卻能通過維新改革成為亞洲唯一的世界列強,而清朝為什麼卻滅亡了呢?·清朝改革失敗的真正原因很多人分析歷史只喜歡看眼前,那是非常短視的。
  • 清朝和日本幕府都是閉關鎖國,為何日本被西方警醒了,清朝卻沒?
    在面臨到西方列強入侵時,清朝和日本兩者最大的不同是一個能夠認識到客觀情況,一個仍然沉迷於大國的身份當中,不能夠客觀的認清事實的本質。一個能夠在認識到本身的問題後,能夠客觀地進行改革,把提升自己的實力放在第一。
  • 為什麼說清朝奠定中國的版圖?看清朝如何打下1316萬平方公裡江山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王朝,也是中國古代疆域最大的王朝。從皇太極建立開始,歷經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共五代皇帝,東到朝鮮,西到巴爾喀什湖、北到外興安嶺,南到南海,為中國打下了1300萬平方公裡的江山。環視整個亞歐大陸,俄羅斯興起於北方,英國和法國殖民於印度、西班牙、荷蘭爭奪於東南亞,中國的國際環境可謂危咦。當時明朝僅擁有不到400萬平方公裡的漢地,風雨飄搖。
  • 看了明朝人畫的世界地圖,才明白,清朝統治者是有多愚昧
    其實在那個朝代的人,所能知道的地方皆在眼底,假若身在先秦,可能連歐洲大陸都未曾想過,很多古人都以為中國的西方乃一片荒漠,再往後或許就是世界的盡頭。其實遠在東漢末年,我國的造船技術已經逐漸成熟,到了元末明初時,已經具備打造大型航海船隻的技術。當年朱元璋在南方的幾次主要戰役,靠的都是水軍取勝,所以明朝建國後,對造船技術也尤為重視。
  • 清朝太子屬於當時什麼等級?
    清朝唯一的皇太子是愛新覺羅·胤礽。康熙皇帝皇二子,同時也是嫡長子。康熙一生為胤礽操碎了心,兩次廢立,最終還是沒有選擇這位不成器的太子。自康熙始,清朝開始實行另一種全新的立儲制度——秘密立儲制度。秘密立儲制度,就是皇帝選定中意的接班人,隨後寫兩份詔書。一份留在皇帝身邊,另一份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之後。需要注意的是,秘密立儲制度是在康熙朝初次使用,雍正朝正式設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