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為什麼敢對清帝國開戰
相信大家對於第一次鴉片戰爭都有所了解吧,這是中國近百年屈辱歷史的開始。而中國和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以當時的清政府失敗而宣告告終,清政府也被迫籤署了中英南京條約。直到現,在這段屈辱的歷史依舊是很多國人心中永遠的痛。其實當時戰爭爆發之初的大清帝國國力還較為強盛,雖說康乾盛世正在逐漸遠去,但是多年盛世積累之下的整體財富,依舊是十分可觀的,這是有著一個巨大潛能的古老帝國,而且當時的歐洲社會對這個東方帝國還是充滿尊敬的。那麼,英國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敢對這個古老的帝國發動挑戰呢?
兩國的貿易地位決定了戰爭近乎是無法避免的
首先要理解英國為什麼會對清帝國宣戰,為什麼敢對清帝國宣戰,就要首先了解到兩國之間在貿易地位上就存在著嚴重的不平等。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前,兩國的貿易地位還是以清政府佔據絕對主導權為主,當時的滿清王朝每年都會在和英國的貿易中獲得巨大的利潤,這主要是因為西方國家嚴重依賴於來自於中國的瓷器,茶葉等用品,這些用品已經深入到了西方國家社會的方方面面。
但是當時的清王朝依舊是一個封建的小農經濟王朝,執行的是自給自足的經濟制度。所以清王朝在世界貿易領域上是佔據了絕對主導地位的,因為別的國家都需要從清王朝這裡進口必須的生活用品,但是清王朝對這些外國卻基本上沒有任何商品需求。所以在鴉片戰爭之前,在清王朝和英國之間的貿易中,清王朝是佔據了巨大的貿易順差的,而這對於英國來說卻是無法接受的。
當時的英國已經初步完成了工業化,它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滿足自己的綜合國力發展,但是它每年都需要向當時的清王朝進口大量的商品,這導致英國積攢的財富每年都以一個驚人的速度不斷的流失。雖然英國也試圖在和清王朝的貿易中進行談判,將自己的商品推銷到這個古老的東方帝國中,但是這種努力所起到的效果卻是微乎其微的。
所以英國只能想要通過一些不公正的手段來挽回自己的資金,鴉片貿易也就應運而生了。英國依靠向東方帝國大量出口鴉片來抹平自己在與清王朝貿易中的龐大貿易逆差,而當時清政府也意識到了鴉片對於整個國家的威脅性有多大,清政府開始嘗試禁止鴉片,但這本身對英國的整體貿易是有著巨大影響的,英國無法容忍自己每年從殖民地掠奪的大量財富,都最後流入了東方帝國。對於英國來說,發動戰爭是唯一的手段,一旦戰爭勝利,那麼英國就可以把東方帝國變成自己的半殖民地和貨品經銷市場。就算失敗,英國所付出的也只不過是一支遠徵軍罷了,畢竟英國和東方帝國的距離太過遙遠。
英國對當時的清王朝有著足夠的了解
同樣的,當時的英國其實對清王朝是有著足夠了解的。早在1793年,英國就曾經派出過使團訪問過清王朝,當時的歐洲社會認為東方帝國是一個富饒的古老帝國,但是英國使團卻看到了是一個愚昧,甚至逐漸腐朽的國家。整個國家正在腐敗的影響之下,逐漸衰退,而且整個帝國基本上沒有一點工業化的痕跡。而當時的英國和整個歐洲社會正在如火如荼的邁入工業化時代。
英國使團領袖馬戛爾尼回到英國之後,寫下一本回憶錄。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清帝國是一個古老腐朽的帝國,它直到現在還能維持,是因為龐大的體量和強大的基礎國力,但是其腐朽的政治體制和政府卻沒有辦法將這份力量用到應有的地方上。自此之後,英國加強了對於清政府的了解,而且在多年的貿易中,英國也對清政府有了越來越深刻的了解。在鴉片戰爭之前,英國就知道以清王朝的軍事力量想要對抗他們強大的軍隊,是沒有任何希望的。
而且英國在戰爭爆發之初就制定了一個十分有效的戰略原則。英國並不想要對清王朝進行大規模的入侵戰爭,英國只是想進行一次有限的威懾行動,讓清王朝放棄自己的禁菸運動。但是在戰爭中,清朝的軍隊竟然發生了令英國人都沒有想到的大崩潰,清王朝也幾乎懦弱的答應了當時英帝國絕大部分的屈辱條約條款。
其實英帝國對當時的滿清開戰是意料之中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容忍自己在和其他國家的貿易中長期處於逆差地位。而且當時的英國又對清王朝有著足夠的了解,英國人知道這個盛世國家的背後究竟隱藏著多少的黑暗,所以英國才敢在1840年對中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