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生產100億包方便麵,這品牌僅次於康師傅,逆襲成為行業黑馬

2021-01-08 柳先說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購買力有所提高,方便麵作為大眾的最常吃的食品之一,目前品牌和品種也隨之出現多樣化,市場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據媒體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方便麵市場於未來可能會保持平穩增長。國內方便麵市場零售額將在2021年達到900億左右。

在國內比較知名的方便麵品牌有康師傅、日清、統一、白象、今麥郎等等。方便麵市場主流產品有:紅燒牛肉麵是康師傅特色、老壇酸菜是統一主推的品牌、大骨面是白象提出來的概念。現在在市場上,紅燒牛肉麵第一,老壇酸菜面第二,精燉大骨面第三。

今天要介紹的白象牌方便麵,在國內一直很有影響力,也是國內最早的方便麵品牌之一。資料顯示:截止目前,日產可達三千萬包,年產量達到100億包方便麵。

白象食品背後的掌舵者姚忠良出生於河南一個小縣城裡普通家庭,父母都在糧店工作,可以說他對糧食的熱愛是與生俱來。高中畢業出來工作後,他輾轉到了一個糧食廠,從此與方便麵結下不解之緣。

當年他進入這個瀕臨倒閉的糧食工廠,只有一條簡陋的方便麵生產線,虧損非常嚴重。六年時間換了6個高管,但姚忠良堅信方便麵在市場仍有巨大的發展前景。他親自帶著年輕的銷售隊伍外出實踐,當時他們騎著三輪車到各個地方一路沿街叫賣,為了分析競爭對手他經常吃別人家品牌的方便麵當做自己的晚餐。

正是在姚忠良的帶動下,白象方便麵開始讓外界知道,不僅打開了市場銷量還節節攀升,在短短的四年的時間裡,銷售額達到6個億,事實證明,他是極富有遠見之人。

其實有段時間,很多消費者認為方便麵沒有營養,令整個行業銷量下滑不少。這時白象選擇從營養方面出發,與五穀道場的口號「非油炸」不同的是,他們沒有從面的加工工藝上出發,而是選擇從湯料上宣傳自己。當年定位於湯料,是所有很多同業沒有想到的一個賣點。由於抓住了行業轉型升級向營養發展的契機,同時把有著廣泛群眾基礎的骨湯有機融合進來,白象迅速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成為行業內的大黑馬。

而在價格方面,當時國內低端的方面便價格在8毛左右,而行業老大康師傅將價格定在2.5元左右,白象把自己定價為1元這一空白價格帶,因為價格實惠加上口味好,他們成功在眾多方便麵品牌脫穎而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銷量僅次於康師傅排全國第二。

後來,姚忠良去了不少國際上的名校,像哈佛、牛津、劍橋、耶魯等大學都去學習過。他清楚地認識到:「西方的管理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它對我們的運營、制度、商業模式和流程是很有幫助的。」

美好食物成就美好家庭,是白象最新提出家庭面的概念。創新的出發點就是讓家庭主婦幸福起來,減少她們的勞動量,讓她們有更多的時間提升自己,陪伴家人,讓家庭可以幸福。根據最新的行業報告顯示:康師傅、統一、今麥郎、白象、日清這五家方便麵巨頭,目前佔據著國內八成以上的市場份額。

相關焦點

  • 方便麵巨頭崛起,一年賣出15億包,網友:康師傅和統一有壓力了
    而在眾多的速食產品中,只用等到幾分鐘的方便麵,則成為了市場的寵兒,銷量也節節攀升。在方便麵市場中,最受歡迎的方便麵品牌,莫過於康師傅和統一。作為行業巨頭的它們,陪伴了很多人的青春。不過,市場是不斷處於變化中的。現如今方便麵市場中,出現了一匹「黑馬」。今年的銷售額增長速度極為顯著,一度達到20%,連康師傅和統一都比不上它。這個如同「黑馬」一樣的品牌,就是今麥郎。
  • 康師傅紅燒牛肉麵一年要用幾頭牛?答案正式確認,望大家相互告知
    在上個世紀臺灣的一對兄弟來大陸,因為不喜歡吃火車盒飯,就將自己帶來的康師傅方便麵拿出來,不過在大陸這個東西還是個稀罕玩意,當時泡好面之後,車上的很多乘客都過來圍觀,這對兄弟嗅到了商機,認為賺錢的機會來了,就在天津開始建立工廠生產,1992年方便麵正式在大陸售賣,老闆就是魏應州兄弟,從此方便麵也開始火熱。
  • 康師傅統一方便麵被曝含重金屬 是否超標未判定
    周刊隨即在市面購買深受臺人喜愛的「維力炸醬麵醬料罐」及「康師傅香辣牛肉麵」,送SGS臺北食品實驗室檢驗後發現,泡麵油包居然含有鉛、砷、銅、汞等重金屬。為求謹慎周刊再採買了「統一肉燥」等10款罐裝調味醬,以及「韓國辛拉麵」等6款泡麵各40包。
  • 康師傅一年只用一頭牛?方便麵一哥被質疑後,動物學碩士給出答案
    方便麵現在是人們生活中十分常見的消費品,而在中國的諸多方便麵品牌中,康師傅可以說是最為人熟知的品牌了,不僅是因為其是中國最早的方便麵品牌之一,更因為康師傅的方便麵深受消費者喜愛。根據市場調研機構尼爾森的數據顯示,2019年康師傅方便麵的市場銷量和市場銷售額佔比分別為43.3%、46.6%,幾乎佔據了方便麵行業的半壁江山。因此,康師傅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國內的「方便麵一哥」。
  • 康師傅牛肉麵究竟有沒有牛肉?還真有人去檢測,打消很多人的疑問
    這一句話前半句後半句字面上看好像都一樣,實際上表達的意思前後不一樣,小時候是沒有錢去買泡麵吃,長大了沒錢所以只能吃泡麵。這句話說明一個事實,那就是方便麵曾經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種不算便宜的食物,而現在方便麵已經是一種十分低廉的食物。
  • 康師傅解散不賣方便麵了?傳言背後的真相是這樣
    頂新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過去業務僅是進口生產設備,並出租給味全委託生產,2015年爆發油品事件後,臺灣已不再生產銷售康師傅方便麵,因此,基本上已無任何實質營運業務。當年10月26日,康師傅在其官網發布消息稱,公司已於2014年10月13日終止對臺灣味全公司的康師傅商標的品牌授權,臺灣味全公司不得再以「康師傅」為品牌在臺灣生產與銷售方便麵產品。彼時康師傅新聞發言人陳功儒對媒體介紹,臺灣地區的方便麵業務收入計入味全公司,康師傅只是收取品牌授權費,所以臺灣方便麵業務的暫停並不會對康師傅本身有太大的影響。
  • 康師傅真的變了:一年方便麵銷售額超250億,牛肉麵終於放大塊肉
    不過隨著外賣性價比優勢減弱,方便麵企業進行了相應的創新、升級,以多規格、多口味的產品滿足消費者更高品質與營養需求。市場出現了回暖,去年整體銷量同比增長1.5%,銷售額同比上漲7.2%。儘管市面上品牌琳琅滿目,但康師傅是當之無愧的行業霸主。
  • 在康師傅之前的方便麵冠軍,如今已掉到行業第13名
    目前,國內方便麵市場規模在千億左右,根據機構預計未來幾年行業增速有望保持在6%左右。該市場主要被康師傅、統一、今麥郎等品牌佔據著。不過在20多年前,真正的「方便麵之王」並不是這些品牌。昔日的方便麵冠軍:華豐方便麵出現於上世紀80年代,是最早的一批方便麵企業。華豐集團可以說是方便麵行業的開創者,生產的產品包括有三鮮伊面、華豐2000、魔法士乾脆麵等等。可惜的是,隨著康師傅、統一等品牌迅速崛起,華豐逐步走向沒落。雖然近兩年經營狀況有所好轉,但無論是品牌知名度還是營收規模都比不上一線品牌。
  • 中國的方便麵之王,多年來穩坐行業頭把交椅,一年賺走606個億
    小時候能吃到一袋方便麵,那真的是非常開心!90年代中後期,有了康師傅,後來的方便麵行業巨頭,那個時候方便麵價格也比較貴,我記得好像是0.8元到2.5元之間,現在看來如此便宜,但在那個年代很多人卻買不起。
  • 中國方便麵市場25年暗戰:康師傅慘勝,統一不玩了
    雖然食品行業的江湖環境儼然不如從前,但雙方依然鬥志昂揚。一碗方便麵引發的暗戰在第一季度報中,康師傅稱,今年正值紅燒牛肉麵誕生25周年。康師傅與統一的大陸市場角逐戰,正好就是以這碗牛肉麵為起跑線的。統一成立於1967年,是中國非碳酸飲料及方便麵的主要臺資製造商之一,在臺灣算得上是老大哥品牌。
  • 康師傅方便麵與李子柒螺螄粉,方便食品30年的變與不變_詳細解讀...
    康師傅方便麵:方便麵→品牌→品類創新 1959年,魏德和在臺灣彰化鄉村辦起了一家小油坊,起名「鼎新」,這就是康師傅所屬的鼎新集團的起點。經過30年的發展,鼎新從一個小油坊發展到了中型企業,為了尋找下一個機會,1989年,魏德和的第四個兒子魏應行身負家人重託,準備在大陸尋找機會,他從香港轉道來到大陸。
  • 中國方便麵迎逆襲!這家企業去年淨賺22億,銷量佔據行業半壁江山
    曾幾何時,方便麵銷量在中國曾連續1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在7年前,更創下年銷量462億包的輝煌戰績。後來,隨著網絡訂餐規模的迅速擴張,方便麵開始被各種外賣所代替,銷量遭遇滑鐵盧現象,行業開始走下坡路。
  • 被疫情紅利翻牌的「康師傅們」,真的要「復寵」了?
    因為出其不意,多數行業措手不及,誰的基因與這一生態自然匹配,誰就能迅速佔領市場。毫無疑問,方便麵高度契合。2遠未結束的PK戰方便麵的逆襲之所以受關注,是因為它曾經充滿傳奇又跌下神壇。中國大陸的方便麵生產始於1964年,當時北京食品總廠用手工操作曾用鴨油生產油炸方便麵。
  • 統一方便麵去年收入85億元僅為康師傅1/3 高端面拉動行業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統一和康師傅在收入上有較大差距,但二者對於方便麵業務的布局方向卻高度一致,即越來越高端化。對此,業內人士指出,疫情之後,除高端化外,營養化也將成為方便麵行業的一大發展趨勢。而在渠道深度方面,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五六線城市等,我們都能看到康師傅的身影,而這一塊統一還不能完全做到。」朱丹蓬表示。高端面受歡迎,成行業增長新引擎儘管統一和康師傅在收入上有較大差距,但二者對於方便麵業務的布局方向卻高度一致,即越來越高端化。
  • 盤點2020 方便麵行業:天道酬新,唯創新者贏
    在危難面前「生命重於泰山,民生就是責任,疫情就是命令」,方便麵行業體現出深厚的家國情懷,率先復工復產,第一時間全力生產,積極用行動踐行三保行動「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在保障市場供應穩定民心的同時,爭分奪秒逆行捐贈到抗疫一線,從為人民群眾暖胃,到為抗疫戰士護航,主動擔當成為戰「疫」中的「逆行者」。用行動彰顯方便麵行業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強大可靠的暖心力量。
  • 康師傅方便麵營收253億,包裝水下滑明顯……
    來源:《經理人》3月23日,康師傅控股(HK:00322)發布截至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業績。作為國內食品飲料行業的巨頭,康師傅兩大主營業務——方便麵和飲品在2019年的業績喜憂參半:走高端路線的方便麵業務繼續增長,成為營收的主要來源;而包裝水卻同比下滑28.99%。
  • 康師傅兄弟超過富士康郭臺銘成為臺灣首富,方便麵市場有多賺錢?
    康師傅集團創始人四兄弟首登臺灣富豪榜首富,顯示了大陸消費市場對臺灣企業的重要性。在臺灣名不見經傳的康師傅,依靠大陸市場的開拓就讓其創始人成為臺灣首富。一、康師傅藉助大陸市場超越統一魏家兄弟的頂新集團,旗下包括了康師傅、德克士、福滿多、味全、全家等大陸家喻戶曉的品牌。魏應州是四兄弟的老大,是康師傅的創始人。1992年8月,魏氏兄弟投資800萬美元在天津成立生產方便麵食品的頂益國際食品有限公司。
  • 力挺航天科普 方便麵巨頭康師傅跨界航天的奧秘究竟何在?
    原標題:力挺航天科普,方便麵巨頭跨界航天的奧秘究竟何在? 來源:江瀚視野觀察2020年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年,面對著席捲全球的黑天鵝事件,各家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卻有企業在逆市上漲,並且大力發展科普宣傳,這家方便麵巨頭究竟想要做什麼呢?
  • 國民泡麵品牌康師傅,首次推出純素方便麵!【重磅!】
    截圖來自康師傅天貓旗艦店據康師傅介紹,此款純素方便麵,有番茄鮮蔬和什錦菌菇兩種口味。在泡麵領域深耕這些年的康師傅嚴格把控原料,保證100%植物基,不含五辛及蛋奶製品。僅僅十天,該款方便麵已銷售超過500箱,累積約超1萬個方便麵在當前的消費升級環境下,康師傅這次推出首款植物性方便麵不僅是自身大膽的一次嘗試,更是行業的一次升級。
  • 康師傅牛肉麵一年「消耗」多少牛?網友說一頭不到,統計結果出爐
    而一些工作壓力更大的人,平時只能靠吃方便麵填報肚子了,方便麵成了很多人奮鬥時期的「回憶」了,一想起來可謂是愛恨交加。說起方便麵,第一個衝進腦海的就是康師傅紅燒牛肉麵了,但是細想之下卻發現,雖然這款方便麵名氣裡帶有「牛肉」二字,但是似乎沒有人吃過真正擁有大塊牛肉的泡麵,作為泡麵界的巨頭企業,康師傅沒能達成大家的「心願」,更別提其他的品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