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靜靜的」護城河——談《價值》
周健工
「我們總是短期高估技術的收益,而長期低估技術的影響。」 這句話被稱為阿瑪拉定律(Amara’s Law),在技術與創新界,50多年來是被援引最多的預測法則之一。
我認為這句話還隱含了科技領域的價值投資道理。投資科技企業,最成功的案例,幾乎都是抓住了長期低估的機會。
我們往往以為,經典的價值投資方法,是看不上科技公司的。這些公司中許多長時間不盈利,價格非常高;因為技術和產品周期越來越短,科技公司短期內高估又短命,不適合進行長期投資。
但是,什麼是價值?什麼是企業的價值?如果一家科技公司,影響了成百上千萬,甚至上億的用戶,給他們帶來方便效率,產生美好體驗,是不是為用戶創造了價值?為用戶口創造價值的公司,是不是有價值?這些價值,是不是最終能從公司的市場估值反映出來?
尤其是在中國這樣的市場,是否適合進行價值投資,如何進行價值投資。把價值投資的一般原理與中國市場經濟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非常複雜,充滿爭議,又令人著迷。
我認為,那些能夠真正洞悉中國經濟崛起的具體情況,以及認識到中國在技術的全球擴散及創新中的歷史作用,這樣的投資者,是真正的價值投資者,也能取得成功,持續創造可觀的收益,並且達到國際一流的投資機構的水平。
最近收到了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的著作《價值》,周末快速翻閱一遍,書中最需要劃重點的部分,是對價值及價值投資的精闢分析。這些觀點與方法令人信服,因為作者總結了其個人和團隊在中國15年的成功投資實踐。書中透露,高瓴資本為其第一個出資方耶魯捐贈基金創造了24億美元的回報。目前,高瓴資本旗下管理資金達650億美元,是亞洲最大的投資基金之一。
張磊是個堅定的價值投資者,但他並不教條。對於價值投資的起源,基本原則與方法,結合不同的技術水平、不同的市場條件而產生的演變,張磊解讀得非常透徹。張磊認為,動態護城河可能是理解價值投資的最重要的門徑。護城河是一個來自美國工業時代的概念與方法,在中國,在信息科技、網際網路與人工智慧的時代,不能僵化地認識和實踐護城河理論。如果公司的創新是動態與開放的,護城河也應該是動態與開放的。
相比構成護城河的種種有形和無形的要素,唯有企業家才是無法替代的。「持續不斷瘋狂創造價值的企業家精神,才是永遠不會消失的護城河。」我想起與張磊在幾年前的一次交談中,他說出這句話時的那種堅定的語氣。對於張磊來說,收穫最大的複利機會,最有效的投資,並不是廣撒網,而是聚焦於優秀的企業和優秀的企業家,幫助其瘋狂地創造價值。
文章開頭提到的阿瑪拉定律,告訴了我們成功的科技企業存在長期價值低估的道理,其中蘊含了價值投資的哲學。而傳統的價值投資,往往只看到大量科技公司短期高估的一面。今天2萬多億美元市值的蘋果公司,在1萬億美元時,很少有人看到其價值依然被低估。巴菲特以往注重從公司價值的低估、護城河、長期複利中尋求價值空間,而這些方法,依然適用於對蘋果的投資,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已經賺取了數百億美元。
所有的價值投資者,都是公司研究者,在一個時間長河中看到公司的未來價值。高瓴是個極其注重研究的公司。投資之前,是否把時間蘊含的歷史信息和新增信息都研究透了?這筆投資能否隨著時間的推演而變得更加珍貴?這是股權投資者首先要回答的兩個「第一性」的問題,也是預測公司價值的貝葉斯思維方式。
「中國快速和多層次轉型「是張磊提煉出來的一個重要市場概念。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第一次到第三次工業革命,源於西方的歷次技術革命也在中國集中跨越式展開,張磊經歷了這個時代。美國未來學家託夫勒的著作《第三次浪潮》80年代在中國暢銷,預言信息技術讓窮國和富國站在同一起跑平線上,激勵了無數中國青年人的想像。隨著網際網路的出現,預言在中國變成了現實。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創新的擴散——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全面擁抱西方剛出現的新技術,並且正在將其推向新的廣度和深度。
中國是一個超大經濟體,可以同時容納不同的技術水平,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更是為新技術提供了巨大的應用場景。中國基礎設施發達,尤其是數位技術的基礎設施發達,創業者企業家們用數位技術在中國能夠實現遠大理想:顛覆創新、賦能各行各業、普惠社會大眾。優秀的企業層出不窮地湧現出來,那些真正能為用戶創造價值的科技公司,總是在完美地走完一個成長曲線後,又能不斷向第二曲線躍遷。
中國市場為資本提供了豐沛的機會。「這個無比沸騰的時代讓價值投資者對中國崛起抱有基於理性又超越理性的獨特期待。」 高瓴提出做全階段、跨地域的投資模式,做全天候、全生命周期的投資機構。這是價值投資理念在中國的大膽創新,除了公開市場的權益類投資,高瓴資本專注於各個階段的股權投資,包括風險投資、PE投資、併購等資產類別。從中也可以看到耶魯大學基金、丹納赫、3G資本的影子。
眼下,世界上的科技實力和資源,越來越集中於中國與美國;這兩個超級大國之間正在從競爭走向對抗。這是一個價值破壞的時代,還是一個機會孕育的時代,不管能否很快得出答案,所有的機構投資者都不能迴避思考這個問題。
人類所有的創新,市場的全球化繁榮,都來自樂觀主義者不停地折騰,他們既有啟蒙運動以來相信科學與技術、相信人類進步的理性精神,也具備了「創造性破壞」的企業家精神和資本市場上的動物精神。這種精神會超越國家間的衝突。我在2020年初寫過一篇文章《你好,被「低估」的2020年代》,認為中國到2030年的這十年,將會完成從應用到創新的跨越。
張磊在書中數次提到他從少年時期就喜歡的小說《靜靜的頓河》,成年之後他要時刻面對著一條動態的護城河。如果把價值投資看成一條河流,從源頭和上遊就開始投資,在考慮周期時,是追求小溪注入河流,還是追求大江匯入海洋?河流是寧靜的,還是奔騰的?
逝者如斯,不舍晝夜。
2020年9月14日20:00,高瓴資本創始人、執行長張磊與奇績創壇創始人、執行長陸奇,海底撈董事長張勇,斑馬資產聯合創始人及合伙人莊辰超,國儀量子執行長賀羽聊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