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工談《價值》:「靜靜的」護城河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靜靜的」護城河——談《價值》

周健工

「我們總是短期高估技術的收益,而長期低估技術的影響。」 這句話被稱為阿瑪拉定律(Amara’s Law),在技術與創新界,50多年來是被援引最多的預測法則之一。

我認為這句話還隱含了科技領域的價值投資道理。投資科技企業,最成功的案例,幾乎都是抓住了長期低估的機會。

我們往往以為,經典的價值投資方法,是看不上科技公司的。這些公司中許多長時間不盈利,價格非常高;因為技術和產品周期越來越短,科技公司短期內高估又短命,不適合進行長期投資。

但是,什麼是價值?什麼是企業的價值?如果一家科技公司,影響了成百上千萬,甚至上億的用戶,給他們帶來方便效率,產生美好體驗,是不是為用戶創造了價值?為用戶口創造價值的公司,是不是有價值?這些價值,是不是最終能從公司的市場估值反映出來?

尤其是在中國這樣的市場,是否適合進行價值投資,如何進行價值投資。把價值投資的一般原理與中國市場經濟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非常複雜,充滿爭議,又令人著迷。

我認為,那些能夠真正洞悉中國經濟崛起的具體情況,以及認識到中國在技術的全球擴散及創新中的歷史作用,這樣的投資者,是真正的價值投資者,也能取得成功,持續創造可觀的收益,並且達到國際一流的投資機構的水平。

最近收到了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的著作《價值》,周末快速翻閱一遍,書中最需要劃重點的部分,是對價值及價值投資的精闢分析。這些觀點與方法令人信服,因為作者總結了其個人和團隊在中國15年的成功投資實踐。書中透露,高瓴資本為其第一個出資方耶魯捐贈基金創造了24億美元的回報。目前,高瓴資本旗下管理資金達650億美元,是亞洲最大的投資基金之一。

張磊是個堅定的價值投資者,但他並不教條。對於價值投資的起源,基本原則與方法,結合不同的技術水平、不同的市場條件而產生的演變,張磊解讀得非常透徹。張磊認為,動態護城河可能是理解價值投資的最重要的門徑。護城河是一個來自美國工業時代的概念與方法,在中國,在信息科技、網際網路與人工智慧的時代,不能僵化地認識和實踐護城河理論。如果公司的創新是動態與開放的,護城河也應該是動態與開放的。

相比構成護城河的種種有形和無形的要素,唯有企業家才是無法替代的。「持續不斷瘋狂創造價值的企業家精神,才是永遠不會消失的護城河。」我想起與張磊在幾年前的一次交談中,他說出這句話時的那種堅定的語氣。對於張磊來說,收穫最大的複利機會,最有效的投資,並不是廣撒網,而是聚焦於優秀的企業和優秀的企業家,幫助其瘋狂地創造價值。

文章開頭提到的阿瑪拉定律,告訴了我們成功的科技企業存在長期價值低估的道理,其中蘊含了價值投資的哲學。而傳統的價值投資,往往只看到大量科技公司短期高估的一面。今天2萬多億美元市值的蘋果公司,在1萬億美元時,很少有人看到其價值依然被低估。巴菲特以往注重從公司價值的低估、護城河、長期複利中尋求價值空間,而這些方法,依然適用於對蘋果的投資,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已經賺取了數百億美元。

所有的價值投資者,都是公司研究者,在一個時間長河中看到公司的未來價值。高瓴是個極其注重研究的公司。投資之前,是否把時間蘊含的歷史信息和新增信息都研究透了?這筆投資能否隨著時間的推演而變得更加珍貴?這是股權投資者首先要回答的兩個「第一性」的問題,也是預測公司價值的貝葉斯思維方式。

「中國快速和多層次轉型「是張磊提煉出來的一個重要市場概念。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第一次到第三次工業革命,源於西方的歷次技術革命也在中國集中跨越式展開,張磊經歷了這個時代。美國未來學家託夫勒的著作《第三次浪潮》80年代在中國暢銷,預言信息技術讓窮國和富國站在同一起跑平線上,激勵了無數中國青年人的想像。隨著網際網路的出現,預言在中國變成了現實。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創新的擴散——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全面擁抱西方剛出現的新技術,並且正在將其推向新的廣度和深度。

中國是一個超大經濟體,可以同時容納不同的技術水平,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更是為新技術提供了巨大的應用場景。中國基礎設施發達,尤其是數位技術的基礎設施發達,創業者企業家們用數位技術在中國能夠實現遠大理想:顛覆創新、賦能各行各業、普惠社會大眾。優秀的企業層出不窮地湧現出來,那些真正能為用戶創造價值的科技公司,總是在完美地走完一個成長曲線後,又能不斷向第二曲線躍遷。

中國市場為資本提供了豐沛的機會。「這個無比沸騰的時代讓價值投資者對中國崛起抱有基於理性又超越理性的獨特期待。」 高瓴提出做全階段、跨地域的投資模式,做全天候、全生命周期的投資機構。這是價值投資理念在中國的大膽創新,除了公開市場的權益類投資,高瓴資本專注於各個階段的股權投資,包括風險投資、PE投資、併購等資產類別。從中也可以看到耶魯大學基金、丹納赫、3G資本的影子。

眼下,世界上的科技實力和資源,越來越集中於中國與美國;這兩個超級大國之間正在從競爭走向對抗。這是一個價值破壞的時代,還是一個機會孕育的時代,不管能否很快得出答案,所有的機構投資者都不能迴避思考這個問題。

人類所有的創新,市場的全球化繁榮,都來自樂觀主義者不停地折騰,他們既有啟蒙運動以來相信科學與技術、相信人類進步的理性精神,也具備了「創造性破壞」的企業家精神和資本市場上的動物精神。這種精神會超越國家間的衝突。我在2020年初寫過一篇文章《你好,被「低估」的2020年代》,認為中國到2030年的這十年,將會完成從應用到創新的跨越。

張磊在書中數次提到他從少年時期就喜歡的小說《靜靜的頓河》,成年之後他要時刻面對著一條動態的護城河。如果把價值投資看成一條河流,從源頭和上遊就開始投資,在考慮周期時,是追求小溪注入河流,還是追求大江匯入海洋?河流是寧靜的,還是奔騰的?

逝者如斯,不舍晝夜。

2020年9月14日20:00,高瓴資本創始人、執行長張磊與奇績創壇創始人、執行長陸奇,海底撈董事長張勇,斑馬資產聯合創始人及合伙人莊辰超,國儀量子執行長賀羽聊聊《價值》。

相關焦點

  • 巴菲特:價值投資,是買有護城河的企業!
    他的價值投資理論因而成型。他曾經開玩笑地說,是芒格讓他「從猩猩變成了人」。巴菲特新價值投資理論的一個核心,是投資有護城河的企業。巴菲特說,他認定可口可樂、美國捷運、吉列擁有寬闊的「護城河」,所以他長期持有並獲取超額收益。但巴菲特從未公開,到底怎樣尋找投資護城河?直到帕特·多爾西的價值投資聖經——《巴菲特的護城河》面世,人們才得以一窺巴菲特價值投資的真實面貌。
  • 中泰資管田瑀:挖掘護城河企業,有定義還得有路徑
    很多人會想起巴菲特的選股思路:護城河越深的企業,越值得長期投資。哪些要素可以視為公司的護城河?護城河的寬度又如何辨識?本期老娘舅採訪的中泰資管基金經理田瑀,如是回答。基金經理 田瑀★田瑀,中泰開陽價值優選混合基金經理,現任中泰資管基金業務部總經理助理。復旦大學材料學學士,復旦大學物理學碩士。
  • 什麼是巴菲特的護城河理論
    巴菲特作為價值投資的成功典範,他所推崇的護城河選股原則被廣大投資者奉為圭臬。何謂「護城河」呢?從字面上理解,這是為防禦敵人進攻而修築的依靠河水的防禦工事。而一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護城河,又有哪些呢?這些都是可以看得到的有形「護城河」,想要擊垮這個龐然巨物,那麼就必須要戰勝其有形「護城河」,在流動資金,網點數量以及人才素質方面有一定比較優勢。即使是美國實力最為強大的摩根大通(2.6萬億美元市值)也很難在中國大陸挑戰工商銀行的龍頭地位。
  • 【賞析】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
    《靜靜的頓河》是肖洛霍夫的代表作。1930年,魯迅將這部作品的德文本交賀非翻譯,1931年上海神州國光社出版了《靜靜的頓河》(第一部)。魯迅為該譯本寫了「後記」,稱這部作品「風物既殊,人情復異,寫法又明朗簡潔,絕無舊文人描頭畫腳、婉轉抑揚的惡習,魏斯柯普夫說的『充滿著原動力的新文學』的大概,已灼然可以窺見。」這是中國最早評述這部作品的文字。此後,《靜靜的頓河》又有多種中譯本出現。
  • 如何尋找有優質「護城河」的公司?
    即使有真正有價值的專利,也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因為世界上有這麼一群律師就是專門找專利權的漏洞的,一旦專利被攻破,護城河也就消失了。所以不要找那種只有一兩種專利的,最好專利數量多,種類多的。當然回到最初的提醒,這些專利不能是自以為是的。
  • 平安科技:將專利的價值最大化,樹立企業軟實力護城河
    對此,平安科技立足實際,鞏固和加強在人工智慧方面的創新探索,同時做好在專利制度、管理、系統方面的建設,將專利的價值最大化,樹立企業軟實力護城河。在長期的運營實踐中,平安集團榮獲多項專利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其中,平安科技的一項名為《意圖獲取方法、電子裝置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就是基於語音識別技術,提出應用於智能客服機器人的創新解決方案。
  • 一內一外,海底撈築牢競爭壁壘的兩條「護城河」
    因此,管理方式不是護城河,也不可能塑造護城河。那麼,海底撈的護城河到底是什麼呢?品牌資產:看得見的外護城河所謂護城河,就是說企業要有持續的競爭優勢,它們就像城堡外寬闊的護城河,裡面還有遊弋的鱷魚,保護企業不受競爭的侵蝕。《巴菲特的護城河》一書認為,護城河是企業能夠長期保持競爭優勢的結構性特徵,是競爭對手難以複製的品質。
  • 西安城有一周水深壕寬的護城河,夜晚的護城河景色更美
    西安護城河,有600多年的歷史,建於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護城河亦稱護城壕,是城牆外圍環城一周的人工防護河,為阻止敵軍接近城牆、固守城防的重要城牆防禦工事。西安城有一周水深壕寬的護城河,其護城河工程在歷史上經歷了兩個發展時期。
  • 今夜,靜靜的想你
    今夜,靜靜的想你 2020-01-16 1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瓴張磊:世界上只有一條護城河,那就是瘋狂地創造長期價值
    來源:和君商學封面圖| 張磊(右二)和朋友們的對談現場張磊,高瓴創始人兼執行長。高瓴是亞洲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機構之一,投資名單中有騰訊、京東、美團、格力、滴滴、摩拜等對中國數位化生活影響力巨大的企業。
  • KIN 4 自我存在的黃種子:給長期主義為目標的種子找一個護城河
    今天早上讀到一篇文章,是講「京東 健康」的發展的,在文章裡,作者說:「劉強東對京東健康的第二個要求:初期可以不計投入,在劉強東看來,京東健康一定要堅持長期主義價值,可以不急於盈利,如何為用戶提供優質、便捷、可負擔的醫藥產品及醫療健康服務,才是更重要的。
  • 優衣庫的護城河是什麼?
    優衣庫的護城河效應優衣庫為何總能踩準節拍,有以下兩道護城河效應 。第一是規模效應。和名創優品一樣,通過提升銷售量,向供應鏈上方尋求成本的降低和原材料的優化,多快好省做到了多、好、省。
  • I Do × 張洹「愛」藝術項目正式開啟,恆信璽利珠寶護城河注入新活力
    作為珠寶行業龍頭企業之一,恆信璽利再次破界創新,通過頂級藝術家的藝術創作來呈現「愛的藝術」;通過藝術展覽活動進行「愛的分享」;通過藝術家店跨界珠寶放大「愛的形態」……在持續深化品牌情感性和藝術性的探索上,不斷顛覆大眾對商業和藝術跨界的固有認知,往企業護城河裡注入了新的活力。
  • 記者觀察:騰訊遊戲的護城河是什麼?或是持續打造爆款的能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記者觀察丨騰訊遊戲的護城河是什麼?在中國遊戲市場,騰訊的地位無需多言。頭部玩家中,除了個別廠商,其他多數都與騰訊建立了合作關係。面對這些挑戰,騰訊遊戲的護城河究竟是什麼?有人說是研發能力、有人說是渠道能力,就這個問題,我更傾向於之前與一位業內人士討論的結果:騰訊遊戲的護城河是持續打造爆款的能力。而這,其實也是衡量一個遊戲廠商是否真正強大的重要標準。
  • 巴菲特:投資者該如何尋找有護城河的公司?這張圖一定要收藏
    儘管在這個領域易於尋找護城河,但還是要當心品牌價值稍縱即逝的企業,如肯尼思 科爾(Kenneth Cole)和湯米 希爾費格之類的時裝品牌;私人貼牌產品隨時發起挑戰的領域,如卡夫和德爾蒙(Del Monte Foods )等食品公司;低成本勞動力可能會永久性改變行業格局,如伊桑艾倫(Ethan Allen )和
  • I Do再開珠寶藝術空間 恆信璽利深耕藝術戰略擴展企業護城河
    我們希望顧客在I Do珠寶藝術概念店裡,能感受到藝術、時尚、愛等多種元素的結合,能獲得珠寶以外更多價值。也希望通過藝術提升品牌體驗的同時,拓展品牌邊界,拓寬企業護城河。」如果說無形資產是企業發展最大的護城河,品牌資產,則是重中之重。可口可樂、蘋果、LV、蒂芙尼等世界級著名品牌,都有著超出其公司市值數倍的品牌價值和巨大的影響力。消費者可能不知道這些品牌背後的企業,不了解它們的品牌創始人,但認識品牌名或者品牌標識,這便是品牌資產的力量。
  • 楊德龍:巴菲特談價值投資者賣股票的三個條件
    楊德龍 | 立方大家談專欄作者 10月21日周三,滬深兩市繼續震蕩調整,創業板指數跌幅較大,白馬股表現相對抗跌我一直建議大家跟著巴菲特去學價值投資,巴菲特選擇一支好股票,可能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看公司的財務報表,去看公司的管理層是否優秀,他一旦選中了一隻長期持有的股票,他不會輕易賣掉,巴菲特本人也說,我選出一支好公司不容易,我不會因為短期市場的波動把它賣掉。很多投資者都問我,做價值投資,什麼時候應該賣出這些股票? 巴菲特給我們答案了,他提出賣出股票的三個條件。
  • 都說35歲中年危機,那什麼樣的職業能力自帶「護城河」?
    更有大廠說,我們只是把培養好的員工輸送到社會中,讓他們創造更大的價值。但,職場是個金字塔,能上管理層的畢竟是少數人。我們大多數,還是普通人。而在疫情中,當行業或者公司受到影響時,第一時間被「拋棄」的也是普通員工。34歲及以上員工在職場面試中受挫也是常事。那有沒有一種職業,自帶「護城河」?什麼是護城河?
  • 淡淡的,靜靜的,流光可轉!
    巷子裡靜靜的,淡淡的,就像你曾經的影子。迴轉流光,曾經的過往,都那麼美的讓人窒息嗎?是不是,時光自帶濾鏡?透過時光回望過往的一切,都淡了,都靜了,都變得安祥美好了?朋友說「世味煮成茶!」流去的時光會修剪看似繁華的當下,只把美好的,有價值的存儲進回憶,所以,淡雅的人,淡雅的心境才會收穫美好的人生。所以,這詞的最後兩句才格外的空靈,「空山人去遠,回首落梅花。」春日尚早,梅花也沒飄落吧?爬到坡頂,還有點涼,氣溫還沒升高到春天的樣子。
  • Slack的「護城河」堅固嗎?
    Slack的「護城河」Slack現在的任務是成為企業客戶的首選通信系統,途徑之一是顛覆電子郵件,後者分割了用戶信息,同時也限制了透明度。而Slack的消息傳遞系統可以將所有必要信息同時傳遞給多個接收者。其平臺的粘性,特別是隨著用戶數量的增長、網絡效應也使其服務價值上升,使得Slack擁有了發展「護城河」的初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