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與《金匱要略》需要發揚,更需要傳承

2020-12-12 鄺軍偉

我們今天可以看到很多的機構培訓張仲景的經方。有的搞的是速成。很多 的學生就是這樣學成的傷寒論。2到3天就變成一個傷寒論高手。很是讓人瞠目結舌。你看現在的很多的機構也是這樣。比如育嬰,減肥,美容。也許是符合了現代人的口味。這類的機構在培訓時加入了很多的營銷理念在裡面。這樣出來的中醫能好嗎?我一直認為好的東西還是應該被少數人掌握。中醫要有悟性,是時間的沉澱。三兩天就會了,除非你是天才。

我看了一篇文章,他說的很有道理:《傷寒論》與《金匱要略》擔當的是指導初學者診病、用藥、處方的任務。用現在的話說,《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屬於那個時代的臨床學科。 在當今中醫臨床學科已經逐漸分化的情況下,《傷寒論》已經不再是臨床學科了。近20年來,把《傷寒論》、《金匱要略》和《溫病學》放在一起稱之為「臨床基礎學科」,這只是某些人一廂情願地仿照西醫的學科課程模式,是閉門造車的產物。於是臨床上就出現了一些不倫不類的醫生。很好笑的,內行人一看就知道,我曾經看過一個市醫院的中醫看病,中醫的理論很好,卻是西醫的看法,這也可能是因為體制的問題吧!

《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本身是一本書,後來分成是二本書, 《傷寒論》具有典範性、權威性,是經過歷史選擇出來的最有價值、最能表現中醫學術精髓的一部典藉,它是歷史文化寶藏。古今中外,每一個領域,不論是哲學、科學還是文化、藝術、宗教,都以擁有自己的經典而驕傲。 後人要當張仲景的徒弟,已經不可能耳提面命了,只能從仲景書中求索。由於中醫臨床學科日漸分化和傳統文化知識的斷層,所以今人學習《傷寒論》已經不再局限在具體的一病一證一方了,而是更突顯在醫學思想的薰陶、思維方法的培育、診療思路的訓練,形象地說就是跨越時空做張仲景的徒弟。

我們應該重視中醫思維方法的訓練,從較淺層面上可以模仿仲景的方法和用藥,在模仿中學習、提高;從較深層面上,是怎樣凝練、升華自己提出的「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症治之」的醫學思想和在整體觀指導下的辨證思路。 經典是示範的,經典是永恆的。但是,經典難讀。 儘管業內的人士都在說著《傷寒論》,但是未必都認真地讀過和讀懂《傷寒論》。 《傷寒論》是經典,《傷寒論》難讀。

因為《傷寒論》難讀,所以即使學習過的人,未必能成為高明的中醫生,而不學習的人,則肯定高明不了。 學習張仲景的學問,這就要首先掌握讀懂的方法。只有真正讀懂了,才能知道裡面都講了些什麼道理。如果不掌握讀懂它的正確方法,那麼,只能是誤讀、曲解。我們常常說的《傷寒論》疑難問題,其實多數問題卻並不是來自《傷寒論》本身,而是由於後世一代一代注家,其中也包括今人在內,往往不加證明地、「大膽地」把自己的臆測作為「獨到的見解」或「研究的新成果」而強加給張仲景。於是形成了一代一代人不是在研究《傷寒論》,而是在研究後世注家們「見解」的現象。

《傷寒論》與《金匱要略》需要發揚,更需要傳承!我們需要努力,不需要華而不實的東西,我們要不斷的實踐,去驗證張仲景的理論。把傷寒論返璞歸真!

相關焦點

  • 值得研究:傷寒與金匱中的脈象
    《金匱要略》中記載遲脈18次。屬虛寒者9次,屬實邪阻滯者7次(其中實熱2次,寒實4次,寒熱難定者1次),另有1次為虛實夾雜,1次為熱退身涼,虛寒證略於〈〈傷寒論〉〉,但未超過半數。五、弦脈,《傷寒論》中記載的弦脈只有8次。
  • 《金匱要略淺注》原裝10卷3厚冊一套全
    竹紙大開本《金匱要略淺注》原裝10卷3厚冊一套全,清.陳修園撰,清光緒三十三年巴蜀善成堂刊刻。尺寸:24.0*15.5《金匱要略淺注》是清代醫學家陳念祖所撰的醫學著作。共十卷,刊於嘉慶八年(1803年)。書中六卷,將張仲景《金匱要略》諸方組成、功能主治、藥物劑量及煎服方法等主要內容,用歌訣形式編寫出來,重點突出,簡明扼要。
  • 《金匱要略》:此方「解肌祛邪,潤燥養筋」,是筋脈失養的良劑
    瓜蔞桂枝湯是《金匱要略》中治療柔痙的方劑,以瓜蔞根加桂枝湯組成。柔痙是因外感風寒,過汗或誤下,耗傷津液,致筋脈失養所造成的。桂枝湯解肌祛邪,瓜蔞根(即天花粉)能滋養津液而潤燥養筋、舒緩筋脈,以治柔痙。關於痙證,是以項背強急,口噤不開,甚至角弓反張為主證的病證;《金匱要略》說:「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
  • 張仲景《金匱要略》論脾胃病的診治與方劑、中藥的註解
    《金匱要略》是張仲景另外一篇不朽的經典著作,也可以看做是《傷寒論》的雜病續集。所述病證以內科雜症為主,兼有外科、婦科及卒死急救、飲食禁忌等內容,是非常實用的一本醫學專著。《金匱要略》卷上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節選)漢·張仲景問(黃帝)曰:上工(大醫)治未病,何也?師(岐伯)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 《金匱要略》名方「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出處:《金匱要略出處:《傷寒論》附方出處:《傷寒論》化裁方之間的鑑別更可療心腎不固失眠證;而黃連阿膠湯主治心腎不交,水火失濟,以陰虛不調心腎為主要矛盾方面。又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治病證為精氣不固而妄動;黃連阿膠湯主治病證為神氣失藏而躁動,此乃二方之別。2.
  • 《傷寒論》中哪些經方可以療不寐?
    《傷寒論》、《金匱要略》、《內經》等中醫經典著作中所記載的藥方大多藥味較少 ,組織嚴謹 ,義理精深。
  • JT叔叔傷寒論慢慢教視頻13-98(1)
    金匱要略11.16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裡冷溼,久久得之
  • 《金匱要略》「一證二方」探微
    (《金匱要略·胸痺心痛短氣篇》五)本條論述胸痺虛實不同的證治。胸痺為胸陽不振,痰濁水飲上居胸位所致,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胸悶、短氣,或胸痛徹背,背痛徹心,或見心悸、喘咳,舌苔白膩,脈弦滑等症。胸痺偏實證可用「胸痺三方」:栝蔞薤白白酒湯為治療胸痺的基本方劑,其辨證使用的關鍵是胸背痛、短氣。栝蔞薤白半夏湯主治胸痺而痰飲壅盛,胸部閉塞較甚之症。
  • 《金匱要略》治療口渴12法
    在《金匱要略》中論及口渴的條文達50餘條,它不僅是後世治療渴證之典範,而且至今仍有效地指導著臨床實踐。」本文將《金匱要略》中治渴分為十二種方法,希望大家在治渴中有著更多的思路。試論《金匱要略》治渴12法口渴是臨床常見症狀之一。在《金匱要略》中論及口渴的條文達50餘條,它不僅是後世治療渴證之典範,而且至今仍有效地指導著臨床實踐。
  • 《金匱要略》烏頭湯
    烏頭湯方見於《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篇。原文:「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
  • 《傷寒論》的勸讀十則
    見原書文辭深奧,遂加以淺注,或編成歌訣,著《傷寒論淺注》、《長沙方歌括》傳世。「勸讀十則」載於《長沙方歌括》卷首,是陳修園對《傷寒論》辨證精神,及其方劑應用價值與臨床經驗的深入體會,寫成十條「勸讀」原則,告誡後人應熟讀與應用,繼承與發揚《傷寒論》。
  • 山東濰坊朱國 慶《金匱要略》「茯苓杏仁甘草湯」「橘枳薑湯」開通胸中堵得慌
    關於《金匱要略》茯苓杏仁甘草湯與橘枳薑湯:原文:胸痺,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薑湯亦主之。茯苓杏仁甘草湯組成:茯苓18克,杏仁12克,甘草6克。橘枳薑湯組成:陳皮30克,枳實15克,生薑15克。茯苓杏仁甘草湯與橘枳薑湯的特徵:胸脹悶,上不來氣。
  • 從《傷寒論》的經方,到時方,中藥的配伍,有4點需要注意
    從《傷寒論》的經方,到時方,中藥的配伍,有4點需要注意。我們都知道,中醫藥是我們民族的一塊瑰寶。數千年來,這個系統一直在為人們的身體健康起著保護作用。儘管時至今日,用現代科學的眼光來看,它也有這樣那樣的不足。
  • 王雪華講《金匱要略》第74講
    下面,我把這個問題提出,看怎麼看待這個問題,1.關於仲景用米粉的規律,有四條原文,《傷寒論》兩條,《金匱要略》兩條,正好我們《傷寒論》、《金匱要略》也都學完了,作為一種複習,《傷寒論》的兩見,(1),是《太陽病》篇的大青龍湯,[方後注]裡面寫「溫粉粉之」,成無己的版本,寫的是「溫粉撲之」,這就證明,他(仲景)是用粉來外用,因為汗出特別多,用米粉,而且要戒冷,所以,強調用「溫粉」撒上,起一個止汗的作用
  • 《金匱要略》的辨證方法和臨床應用
    我認為《金匱》的辨證方法就包括下面幾個:第一是整體觀的辨證方法,第二是臟腑經絡的辨證方法,第三是辨病和辨證相結合的辨證方法,第四是平脈辨證法,即以脈象來分析是什麼病的平脈辨證法,第五是鑑別診斷,《金匱》是很重視鑑別診斷的。
  • 《金匱要略》卷八,衄血
    論;黃師言,其原總由於土溼,又言悉由中氣之敗,是一定之理。這此是黃師總結出來的定理,依據這些定理,臨證會有辯證準則。從陰陽大論,又有總結出的定理,如火不敵水,陽不敵陰,又有陽貴陰賤,陽主陰從,陽易衰而陰易盛,還有陽明之燥永不敵太陰之溼,又有陽明腑實唯陽明傷寒有之,餘下皆陽明之陽虛,故中虛必溼寒,作為中醫的陰陽之定理,則傷寒辯證時,從陰陽大論,不在混亂,有理論可依,也就是這些病都是傷寒病,所以先師之經典之作以《傷寒》命名,我們最起碼知道這些都是傷寒病,也會對陽浮假熱有新的認識。
  • 與才叔死磕《金匱要略》08
    痙溼暍病脈證治第二03【與才叔死磕《金匱要略》08】
  • 代表心聲丨庹勤慧:救救中醫經方傳承!
    「但是,經方傳承的現狀並不樂觀。隨著老一輩經方家的逐漸謝世,經方派傳人漸少,經方醫學從主流中醫領域逐漸淡出。特別是上世紀末開始,一批《傷寒論》研究名家相繼去世,使得原本在中醫高校中就已經微弱的經方之聲更加寂寥。」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中醫藥大學教授庹勤慧說。全國兩會期間,她帶來了相關提案並鄭重呼籲,「救救中醫經方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