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記者發現,崇文門的肯德基、真功夫和麥當勞3家大型快餐店的冰塊髒過馬桶水。央視記者從3家店中取回可食用冰塊進行抽樣檢測,並對比馬桶水。央視新聞報導稱,檢測結果發現,肯德基崇文門店、真功夫崇文門店的冰塊菌落數量高於國家標準,且高於馬桶水數倍。對於「肯德基、麥當勞、真功夫冰塊髒過馬桶水」,網友紛紛表示譴責,但也有網友為肯德基等快餐行業「洗地」,吐槽「央視記者能不能靠譜點」,直呼「馬桶水竟然如此乾淨,快達到飲用水標準哦親!」
央視財經《是真的嗎》曝光肯德基、真功夫、麥當勞食用冰塊細菌數含量超過馬桶水
以下為網友反駁央視報導「肯德基、麥當勞、真功夫冰塊髒過馬桶水」全文:
我是做食品監管工作的,日常工作中經常要去採樣,轄區內也有肯德基、麥當勞、德克士,冰塊是每次必定抽檢的項目,抽檢的過程要求非常嚴格,因為是涉及微生物項目,採樣過程中的汙染環節一定要控制好。
就這次的採樣來說,有幾個地方明顯有問題:
首先是冰塊的取樣過程,是在櫃檯取,這是低清潔區,採樣的時候應該儘量減少中間環節,直接在製冰機旁取冰是最好的,減少幹擾因素;
第二,冰塊是先裝到可樂杯裡面,過一會再倒入無菌採樣袋(暫認節目用的是無菌袋),中間極易產生汙染,可樂杯絕對不是無菌容器,決不能用來裝樣品,樣品中間再轉到無菌袋中的操作和環境都是有可能產生汙染的;
第三,樣品的移送,按我們的規定流程,在採樣過程中是要求被採樣單位的現場負責人陪同,並在採樣憑證上簽字,同時對樣品進行密封,貼上封條,雙方在封條上簽字,杜絕樣品調換的問題;節目中可能由於是暗訪,無法做到,這個可以理解;
第四,馬桶水的結果衛生好些,我覺得原因是馬桶水中含有餘氯,自來水中的餘氯是有下限要求的,能起到抑菌的作用,而節目中的記者採馬桶水的樣品時,估計是怕髒,不僅戴了手套,還用了採樣管採樣,歪打正著的比較符合採樣要求,如果冰塊採樣也是這麼採的話,估計出問題的機率不高;
第五,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的監管中也遇見過冰塊微生物超標的情況,一般我們會先對不合格的單位進行現場檢查,主要是製冰機的清潔記錄、濾芯更換記錄、設備維護記錄、消毒記錄還有員工操作和現場環境,問題主要就是這幾個環節,在大批量的採樣監測中,我們一般會使用完整未開封的採樣袋並同時採取自來水樣品作為對比平行樣,避免器具汙染等意外狀況的發生(可能性極低);
第六、從檢測結果來看,主要是菌落總數超標,大腸菌群是正常的,說明極有可能是在採樣過程中造成的汙染,一般製冰機中的冰塊是不可能達到這麼高的菌落總數的;如果大腸菌群也超標就說明該企業的衛生狀況已經是極其之差了,如果致病菌出現了,那這家企業肯定出現了比較嚴重管理問題,顧客食物中毒的風險就更高了;
從我的工作經歷中,節目中的三家企業算是非常講究衛生的了,其實衛生狀況最差的是中餐企業,特別是涼菜,涼菜被我們列為夏季食品安全重點風險環節,每年的七月會組織轄區內的專項抽檢和現場檢查,冰塊、冷凍飲品一般也會安排在七八月份。
這次央視可能過於追求節目效果和噱頭了,這個採樣結果的可信度不高,而對企業造成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我覺得還是央視的話語霸權在作怪,很多該報導的沒有去報導。
打了這麼多字,很憤怒的是央視這種媒體竟然這麼不嚴謹的發布這種新聞,真心有造謠的嫌疑,而且死無對證,微生物指標是不復檢的,抽一次算一次。
上圖是國家現行冷凍飲品衛生標準GB 2759.1—2003. ,可以看到食用冰塊要求菌落總數<=100cfu/ml
上圖是國家現行生活飲用水標準(即水龍頭出的水)GB 5749—2006,菌落總數同樣是要求<= 100cfu/ml
上圖為國家現行室內空氣品質標準 GB/T 18883-2002, 生物性要求: 菌落總數小於 2500 cfu/m³
綜上,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1.水龍頭的水竟然跟食用冰塊衛生標準一樣皆為100cfu/ml!
2.室內空氣每立方米菌落達2500cfu/m³之多,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往身體裡吸入如此多的細菌!
3.馬桶水竟然如此乾淨,快達到飲用水標準哦親!
吐槽結束,上面的水質標準大概是無菌環境的標準吧,但事實上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呼吸著空氣,而空氣中的菌落遠高於水質標準。並且水只要不在密封條件下就會受到「汙染」,在之後的時間裡細菌指數會迅速超標,列如桶裝水開封第3天菌落數過百萬專家建議喝熱水。因此菌落超標是很正常的事情,你拿無菌條件下的標準來要求實際生活,何必如此為難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