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古時代,分別有九黎部落、姜姓部落和華夏部落三個有名的部落。九黎部落首領是蚩尤,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自主研發了各種銅鐵利器;炎帝是姜姓部落的首領,嘗百草、發明了刀耕火種。
黃帝則是華夏部落的首領,因統一華夏部落,以及徵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豐功偉績被載入了史冊。
在阪泉之戰,黃帝打敗炎帝後,兩個部落融合稱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後稱漢人),因此炎帝神農氏和黃帝有熊氏並稱為中華始祖,華夏民族(漢人)皆自稱為「炎黃子孫」。
另外《初學記》卷九引《歸藏·啟筮》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黃帝殺之於青丘。」黃帝在涿鹿之戰中又擊敗了蚩尤,蚩尤的首級則化為血楓林,之後黃帝尊蚩尤為「兵主」,即戰爭之神。
《封禪書》記齊祀八神,「三曰兵主,祀蚩尤」。炎黃部族與黎民融合後,中華文明的輝煌歷史從此拉開序幕。但倘若你是這4個姓氏,就可能不是純正的炎黃子孫,而是九黎蚩尤後代。
其一:「蚩」姓
蚩姓是我國最罕見的姓氏之一,如今很難再見到「蚩」姓的人,據不完全統計,「蚩」姓人約有千人,據《明倫彙編·氏族典》記載:「蚩氏,蚩尤氏之後也。」
其二:「鄒」姓
鄒氏在歷史上為戰將世家,出過不少戰將,在戰場上立下了顯赫戰功,而鄒氏的源流有多處,據研究發現,遠古時期有一鄒氏部落曾忠心耿耿的追隨過蚩尤,在九黎聯盟中擔任了「巫師」一職,負責祭祀,和看病等,身份地位還是很高的,中華一統後,蚩尤的後人繼續以「鄒」為姓。
其三:「屠」姓
屠氏是一個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其中一支便是出自蚩尤後代,《拾遺記》記載:「軒轅去蚩尤,遷其民善者於鄒屠之地,惡者於有北之鄉,其先以地命族,後分為鄒氏、屠氏。」
其四:「黎」姓
「黎」姓則是直接源於九黎,據記載:「蚩尤與同母弟八人,連其自己在內共是九人,均姓黎氏,號稱「九黎」,即黎貪(蚩尤)、黎巨、黎祿、黎文、黎廉、黎武、黎破、黎輔、黎弼,另族兄弟七十二人,共八十一人,即八十一個黎氏支系部族。」
很多人對「黎民百姓」的稱謂並不感到陌生,最初「黎民」、「百姓」是兩個稱呼,蚩尤戰敗後被俘的九黎人稱作「黎民」,「百姓」一稱指的是有一定社會性地位的貴族總稱。
《國語·楚語》記載:「民之徹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質能言能聽徹其官者,而物賜之姓,以監其官,是為百姓。」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宗族也逐漸被破壞,「百姓」一稱便失去了貴族的意思,之後「黎民百姓」指的便是普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