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很嚴重,不到最後一刻不會去做?5個方法幫你解決

2020-12-21 聚微錦囊

「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

「造成拖延症的原因」

Ⅰ.心理原因:

①需要完成任務過多

為緩解緊張焦慮,久而久之養成拖延的習慣。

②自我效能感低

害怕自己完成不好或者完不成相應任務,產生了逃避心理。

③過於自信

相信自己能夠在最後的一點時間很好做完事情。

‖.環境原因

①家庭溺愛

從小到大,父母無微不至照顧孩子,替他們完成了太多事情,導致孩子在獨立完成一些事情時形成了依賴他人甚至有些抵制的情緒。遇事就喜歡拖延

②學習工作環境過於安逸,所受誘惑太多

有人說,現在的年輕一代是電子網絡的試驗品

玩手機時大腦皮層的淺層次興奮遠比深度思考學習後的興奮來的容易。學習工作需要執行力,有一定難度,人的大腦傾向於做些更容易的事情。

「如何克服拖延症」

①切斷幹擾源

改變學習工作環境,遠離誘惑。儘量在辦公室完成工作,在圖書館或安靜學校氛圍好的教室學習

②給自己一個deadline,喚醒自己內心那隻恐慌的小怪獸

有拖延症的人一般會選擇在截止日期完成任務。而任務分為短期與長期的,短期的一般有個截止日期(deadline),你可選擇在這之前就設置一個deadline,而長期任務像學習一門樂器,一般是不會有截止日期的,而這時你就需要制定許多個小任務和deadline

③適當獎勵

在完成一周期任務時給予適當獎勵,有利於激發執行力。例如在連續背單詞一個星期後可以獎勵自己吃個自己喜歡吃的食物,看一場電影

④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

根據自己的能力適當地安排任務,給予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不要把任務堆在最後完成使得自己焦慮不安

⑤設置時間,勞逸結合

番茄學習法就是把25分鐘作為一個單位,化整為零的進行學習工作。有計劃有安排的去完成。

希望大家早日擺脫拖延症,成為一個可以自我控制的人

有任何想法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終結拖延症》:戰勝拖延症最好的方法,讓你不再為拖延而煩惱
    有嚴重拖延症,沒有自控能力,工作永遠幹不完,總是磨時間怎麼辦?《終結拖延症》這本書是拖延青年的福音,以行之有效的心理學方法,搞定拖延症!就是把重要的事情和有時間限制的事情,能拖則拖推到其他的時間去做。可是這個拖延的過程可能會造成一些不良的後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即將要去完成事情的時候,總是會有一種轉移注意力的衝動,最後用無關緊要的事情來代替,所以這個過程是伴隨著拖延的思維,例如:「晚點再做吧或者現在還沒準備好,等我準備好再做吧」。
  • 如何才能克服嚴重的拖延症?
    於是,這篇問答是我「構思」了一個星期,計劃用一個星期來寫,最後拖延到還剩3個小時匆匆完成。所以,關於拖延這個問題,深受其害呀。不過我想我不是一個人。上學的時候寫作業,拖到最後一刻才寫(抄)。工作的時候寫方案做到最後一刻才做。寫稿子的時候裡面有很多時間準備,拖到最後一兩個小時才寫。
  • 幾個有效的方法,幫你對付拖延症
    似乎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拖延心理,原本現在可以完成的事情非要拖到明天或以後。而明日復明日,拖著拖著就忘得一乾二淨,等再想起來時自己追悔莫及。我們可以想想自己有多少次明明計劃了大量的空餘時間,卻總要拖到最後一刻才行動。
  • 告訴你拖延症的6點危害,2種克服拖延症的特殊方法
    你有拖延症嗎?很多人可能都覺得自己或多或少會有拖延症,原來打算要做的事情,由於自己內心抗拒的想法,拖著拖著最後什麼都沒有做。什麼是拖延症?其實懶惰不等同於拖延症,但拖延症的一部分表現卻包含著懶惰,打個比方,你剛好肚子餓了,但是你不想自己走出去飯館吃飯,於是你就點了外賣,這能說明你懶,但這不能說明你有拖延症。
  • 如何治癒拖延症?
    ,不知在看的你是否有拖延症的現象呢?有拖延症現象,就想要解決掉,我在網上搜索了關於拖延症的問題,有此現象的人那是相當多,拖延症是一種醫學名詞,它是這樣解釋的: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 拖延症是如何悄無聲息地吞噬著我們的?這麼做幫你擺脫拖延症
    這些有意義的東西的集合,大概就叫做人生。如果我們真的認識到時間的價值,你會發現拖延症是一個偽命題。就像你不會在街上隨意撒錢一樣,又有什麼理由揮霍自己的時間呢?04如何規劃自己的時間,解決拖延症?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大前提:有價值的事情,哪怕再無聊,也值得我們花時間去做;沒有價值的事情,哪怕再有意思,也不要花過多時間在上面。如上文所說,拖延症的癥結有3點——計劃不合理,逃避困難的心理,注意力被分散問題。
  • 壹健康心理:拖延症嚴重的你,得知道拖延症是能被人群傳染的哦
    壹健康心理:拖延症嚴重的你,得知道拖延症是能被人群傳染的哦! 那麼有拖延症該怎麼辦呢? 寫下你花在寫報告或論文上的時間,把它們放在你的辦公桌上或者手機桌面上。提醒自己什麼時候做什麼。 2.對於特別重要的事情來說,在鬧鐘或日曆上設置一個提醒。給自己設定一個最後期限。而不是給領導或老師的最後期限。 3.分清工作的輕重緩急,先做一些重要的事情。否則,當大量的工作分散在你面前,你會不知道從哪裡開始。
  • 拖延症的應對策略④
    看清拖延行為是怎樣運作的,以及有效改變拖延思維(認知方法),幫你建立起你的忍耐力和持久性(情緒方法),取定你的方向,落實行動(行為方法)。(1)改變認識首先不要把自己稱為拖延症患者,自貼拖延症的標籤。我沒有拖延症,所以我現在要去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說我有拖延症,所以這個問題我沒法解決。
  • 計劃一拖再拖、深陷拖延症無法自拔?5招教你高效戰勝拖延症!
    01什麼是「拖延症」?「拖延」(procrastination)一詞拉丁字的解釋是「向前」加上「為明天」。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把重要的事情和有時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時間去做的不好行為。嚴重的拖延症甚至會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會使人不斷地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
  • 學生關於拖延症的日常生活是不是這樣的?
    最後,也許是迫於爸媽的壓力,或是自己覺得拖不下去了,才終於在午飯之前起床了。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是拖到下午或晚上才起的,這已經是拖延症晚期了,比較難救了。其實很多人已經放棄治療了。二、關於作業作業對於學生來說是比較頭疼的事。
  • 心理學:解決「拖延症」的最佳辦法,就是做好這件事
    你想下午兩點外出,結果磨磨唧唧地拖到了三點,最後乾脆不去了,心裡談了一口氣,明天去也是一樣的。你想等15分鐘後再去做一件事,結果,N個15分鐘過去了,你還是沒有去做,心裡想的是,在等最後15分鐘,我一定會去做。這就是拖延症的可怕之處,甚至,我也有拖延症,我給自己規定的寫文章時間是,上午11點開始,結果每次都拖延到了下午一點開始。
  • 孩子有嚴重拖延症怎麼辦?5個小妙招
    十個家長裡估計有八個會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明明一分鐘就能做好的事情總是要墨跡上半個小時,或是一邊玩這個一邊弄這個,最後什麼都做不好!有科學研究表明,嚴重的拖延症會給人帶來消極影響,對於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十分不利,甚至還可能會因此變得越來越焦慮,沉浸在自責中無法自拔。所以,家長應該予以重視,以免拖延症對孩子造成不利影響。
  • 幾種有效方法幫你治癒拖延症
    人們之所以拖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喜歡做簡單的不動腦子的運動,如果事情太過複雜,我們就很排斥,一直拖著不去做。所以如果能把一件複雜的事簡單化,降低它的難度,我們就比較容易開始了。這個方法就是把一個大的目標拆解成一個個的小任務,小的任務做起來相對比較容易,當你接二連三地完成它們之後,最終這個大目標也就被你完成了。
  • 孩子拖延症太嚴重,媽媽到底怎麼辦
    這兩天網上就流傳一段小視頻,一個小朋友到了學校,因為放假放了太久,找不到自己教室了。有學校的老師問他:「你上幾年級?」孩子帶著哭腔回答:」我很久以前上一年級……」除了找不到教室,補不完寒假作業也讓不少臨開學的孩子急得夠嗆。
  • 孩子有拖延症怎麼辦?拖延症不等於慢性子,父母要這樣引導
    文丨一更育兒說起來拖延症這個詞,很多人都不會覺得陌生。有人總是到最後一刻才完成工作,如果還沒有到deadline,就絕對不會想著早點做完,這真是妥妥的拖延症了。其實孩子也會有這樣的情況,甚至比成年人還要嚴重。
  • 克服拖延症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有一個回答很戳人:「記得以前,每次她叫我做點什麼事,我都說等一會兒等一會兒;時間一久,說的次數也越來越多,最後,我錯過了她。」為了不讓我們的人生錯過很多精彩,分享一個克服拖延症的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方法太難,我想也會拖延的)不想把作業留到最後一天的,不想總是鬧了鬧鐘不起來的,不想把心願留到2030年的,我們需要對拖延的習慣動手了。
  • 心理學:為什麼事業成功的人都有點拖延症?
    這其中超過七成的人拖延頻率為「經常」「一直」,近半數人往往「不拖到最後一刻,不會開始動手工作或學習」。顯然,拖延症正成為我們現代人的通病,甚至有人說,有拖延症的人和人群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更高職業地位。當然並不是拖延症使他們事業成功,而是事業成功的人更有壓力和追求完美的心態,而使他們容易患拖延症。
  • 五分鐘解決你的拖延症-這真的是乾貨
    拖延症需要多長時間可以改變?如果說5分鐘就行,你會相信嗎?很多朋友的第一反應應該是:小編是個騙子。給大家講個故事:一位女士很久沒打掃房間,面對髒亂的房間,這位女士設置了五分鐘的倒計時,然後在這五分鐘內迅速打掃了房間一遍,至少看上去整潔了很多。事實上,很多朋友靠「5分鐘法則」戰勝了拖延症。
  • 5個方法,讓你從拖延患者變成自律達人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你的時間就這樣被拖延症吞噬了,你的生活也在被拖延症漸漸毀掉。而患有拖延症的人有多少呢?中國社科院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中國有86%的職場人都患有拖延症。50%的人不到最後一刻,絕不開始工作。13%的人沒有人催,就不能完成工作。
  • 想要告別拖延症?試試這幾個高效工作方法
    如果拖延的時間一長,那麼大腦就會長時間地保持並記住這個狀態,漸漸地會將拖延變成一種習慣。」朋友小陳是個典型的拖延症患者,有一次,項目需要做ppt給客戶提案,公司領導非常重視這個項目,安排小陳完成這個項目的PPT。小陳雖然嘴上說好,可是遲遲卻不肯行動,並且嘴上還念念有詞:「提案需要靈感,等靈感來了再去做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