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湖南省益陽市委宣傳部獲悉,針對媒體關於「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銷毀一批來自湖南益陽的重金屬超標大米」的報導,益陽市通過調查核實相關情況,決定對7家涉事企業予以立案調查。經鎮雄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反饋,本次共銷毀大米99425公斤,涉及15起案件。其中,重金屬超標案(主要是鎘超標)13起,沒收大米77350公斤,查處時間為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涉及生產企業7家。大米包裝袋上標註名稱顯示,7家企業均屬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7家涉事企業已被立案調查。同時,益陽市相關部門部署下一步工作,進一步明確全市大米生產企業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要求強化產品質量管理;加大監督抽檢力度和執法辦案力度,切實把住糧食流向市場的「出口關」。
其實,早在2002年,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就曾對全國市場稻米進行了安全性抽檢,結果顯示,稻米中超標最嚴重的重金屬是鉛,超標率28.4%;其次就是鎘,超標率10.3%。究竟鎘汙染鎘超標危害有多大呢?
鎘是什麼?
鎘(Cd)是對人體有害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態存在,含量很低,大氣中含鎘量一般不超過0.003μg/m3,水中不超過10μg/L,每千克土壤 中不超過0.5mg。這樣低的濃度,不會影響人體健康。鎘常與鋅、鉛等共生。環境受到鎘汙染後,鎘可在生物體內富集,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引起慢性中毒。
鎘不是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新生嬰兒體內幾乎無鎘,人體中鎘全部是出生後通過外界環境(例如飲水、食物、香菸)進入人體的。鎘中毒症狀主要表現為動脈硬化、腎萎縮、腎炎等。鎘可取代骨骼中部分鈣,引起骨骼疏鬆軟化而痙攣,嚴重者引起自然骨折,另外鎘還被發現有致癌和致畸作用。鎘還能導致高血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破壞骨骼和肝腎,並能引起腎功能衰竭。
幾千年來,大米一直都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主食,但是,最近幾年卻接連出現毒大米、假米等安全事件,大米質量令人堪憂。
2002年,廣東、廣西等地查出「毒大米」數百噸,黃麴黴毒素的含量嚴重超標。過量食用被黃麴黴毒素汙染的食品,嚴重者可在2至3周內出現肺水腫、昏迷等症。
2010年7月12日, 央視披露,市場鼎鼎大名的黑龍江「五常香米」,絕大部分竟然是「雜牌米+香精」燻出來的。
2013年2月27日, 《南方日報》報導了湖南鎘超標大米進入廣東市場的消息,引發鎘大米事件。
2015年4月17日, 央視《焦點訪談》曝光,遼寧、吉林兩省存在以陳糧頂新糧,惡意套取價差補貼等問題。市場上新米陳米「勾兌米」普遍,散裝大米幾乎沒新米。
2017年5月12日,雲南玉溪市某糧油店的大米在運輸、裝卸過程中不慎混入塑料顆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