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大米白面,一直是中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兩大主食。
如果主食出了問題,那可是大事。
最近,雲南鎮雄縣就公開銷毀了99.425噸不合格大米。其中,重金屬超標案(主要是鎘超標)13起,沒收大米77350公斤。
那麼,現在市場上的重金屬大米多不多?是怎麼產生的?普通消費者又該如何辨別重金屬大米,規避重金屬大米的風險?
市場上這種大米多嗎?
——超標大米很少,監管很嚴格
新聞剛出來時,嚇得不少網友趕緊去看自家的米袋子,看看哪裡出產的。
「其實不必過於擔心。」業內專家表示,目前對大米安全標準的監管很嚴格,正規市場買的預包裝大米很少出現這種問題,問題多發生在散裝或其他用途大米上。
據報導,鎮雄縣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是在對米線的抽檢中發現米線重金屬超標情況,經過溯源,查到生產米線所用的一批大米重金屬超標。
可以看到,問題大米是從米線中查出來的。
此外,據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僅有這批大米出現問題,其餘大米並無質量問題。
目前,大米的國家標準比較嚴格,對問題大米的查處力度也足夠大,每次涉案人員都被問責判刑。
這種大米從哪來的?
——汙染土壤導致重金屬超標
十多年前,有關重金屬大米尤其是鎘大米的事件,曾陸續出現。這些問題大米從哪來的呢?
一句話概括:基本是種出來的。
此前,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毅曾撰文介紹,「鎘大米」的產生是含鎘汙水灌溉、大氣乾濕沉降、進口磷肥中的鎘、土壤酸鹼度,以及水稻品種等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
就是說,先是土壤被重金屬鎘汙染,然後被汙染土地上長出了鎘超標的大米。
目前來看,檢出了「鎘大米」的地區,一方面與工業生產汙水排放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與當地多礦、富產有色金屬相關。
據專家介紹,我國對大米設定的鎘標準是0.2毫克/公斤。如果長期食用鎘超標的大米,會影響人身對鈣的吸收,容易引發骨折和骨質疏鬆以及其他健康風險。
超標大米怎麼規避?
——吃百家米是好辦法
普通消費者如何辨別大米有沒有重金屬超標呢?
重金屬超標的大米,並不像為了改變品相而進行非法添加的大米一樣,通過觸摸、浸泡等方法可以輕鬆識別。
這種大米從外形上很難分辨出來,但是可以掌握兩個方法:
1、最好購買來源可靠的大米,一般正規市場買的預包裝大米很少出現重金屬超標問題。
2、避免長期食用同一產地和品牌的大米,吃百家米是規避風險的好辦法。
要躲開重金屬大米,還不能光靠消費者。
確保入口之物安全,不僅要在流通和銷售端把控好,首要的是不能讓「重金屬大米」種出來。有敢違反的,一定要嚴懲不貸!
(經濟日報記者 吉蕾蕾 經濟日報視點工作室 孟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