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喝多了傷身體」、「不能空腹喝咖啡」、「喝咖啡會心悸」、「腸胃不強壯的人不能喝咖啡」、「喝咖啡影響睡眠」還有「咖啡好苦!」
自從認識許多烘焙師後,明白十分鐘上下烘烤與出豆時間的掌控,關乎這批農產品當季的含水量與產地土壤質量,每一批都不同,必須恰好提煉出香氣,卻又不能壓榨出咖啡因,以及必須在熱水萃取時才能出現的油脂,絕對影響了咖啡上癮症的健康指數。我開始了每天空腹喝咖啡的歲月,再也不必擔心咖啡因造成的心悸問題。因為淺烘焙莊園豆,香氣足咖啡因少,既能過癮又不傷害身體,還能打掃食道與腸胃常年累積的粘黏廢棄物,好處絕對大於副作用,除非你體質真的特別脆弱。
有人每天起床必喝咖啡才能醒,好幾杯重烘焙下肚,才有辦法工作,是一般東方白領階級與西方藍領階級的癖好。老實說,如果你有每天醒來喝熱水的習慣,效果一樣,不會有任何顯著的差異,除非你體質太弱,又不講究咖啡豆來源,長期被咖啡因滲透,造成內部器官如食道腸胃的損傷,需要五穀雜糧熬粥糜的補綴。
美式咖啡Coffee與歐式Café,最大的不同,是萃取方式,前者大量水煮,後者則單杯極速壓縮而浮現油脂,前者熬煮時間較長,雖淡卻含大量咖啡因,而後者看似濃稠,僅止萃取咖啡豆前段而不容易榨出後段才會出現的咖啡因。
因此,我若在美國喝咖啡,只敢選擇早餐時間,吃完肥膩豐盛的早餐,大杯豪飲無限續杯咖啡,比較不容易有違和感。若在歐洲,尤其是法國和義大利,一杯小小的Café 或Espresso,路邊站著一兩歐元隨時一口燜,解乏,不擾人,飯前或飯後,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伊索比亞Ethiopia是咖啡豆原產地,由於非洲土壤、海拔與氣候變化,和中南美洲與亞洲大不同,因此世界各產區移植後的咖啡豆亦南轅北轍,口感氣味各有千秋,義大利人利用這樣的特點,製作出Espresso綜合豆,搭配各產區偏花香、果香或堅果香的特質,讓極速萃取濃縮咖啡,呈現立體的多面風味。
家裡有義式濃縮咖啡機的人,可自行搭配莊園單品豆,製作出獨特的選擇。懶惰又不想買機器的,可簡便手衝壺或杯,勤快又重口味的,用義式摩卡壺熬煮。在家裡喝杯現衝現煮咖啡,無論如何都是善待自己的最佳方式。
左:歐洲貴族的早餐禮儀;右:朝鮮首位女咖啡烹飪師
我曾經用義式摩卡壺煮咖啡,倒在馬克杯裡,放入一球香草冰淇淋,溫度與潤滑度恰好舒緩,若正巧室外飄雪,這杯奶香濃烈的咖啡,便是人間極品。我也曾聽從朋友建議,裝滿一杯冰塊,將手衝熱咖啡直接淋下,水火澆溶出香氣奔放的冰咖啡,芬芳遠甚熱咖啡,應該是夏季最解渴又沒有卡路裡的飲品。若遇上特別嘴饞的客人,我會用濃度較高的咖啡,熱熱地打溶紅糖成漿,再衝入滾燙的熱水,瞬間便是激烈熱情的好咖啡,特別療愈。
而最最讓我自己得意的,便是用熱咖啡熬煮巧克力,裡面加入肉豆蔻、丁香、肉桂與草荳蔻,濃稠稠地抹麵包,一口咬下,彷彿就能上天堂。
至於所謂的健康與否,吃的人清楚,不是嗎?你對自己有多關心?吃得開心,最營養健康,這是我的養生道理,信不信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