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文化修養差異巨大的黑人和白人能擦出什麼火花?

2021-01-10 易子邁音樂

從個人角度而言,我相當喜歡這部公路片,也讓我想起了曾經的《無法觸碰》,兩部電影雖然都是雙人組搭戲,但有趣的是在本片中黑白兩人身份互換。這次黑人雪利是優雅高尚的鋼琴師,而白人託尼則是貧困街區的市井小民,很顯然這樣的組合的確夠怪異但也夠深刻。本著隨便看看的想法,明明我也能猜出故事的劇情,但不經意間的一句臺詞,一個場景卻讓我深陷其中。

電影的整個劇情相當簡潔,在南方城市存在嚴重的膚色差別對待,但鋼琴大師雪利堅持想去南方巡演,便以高薪聘請到了經濟困難的白人託尼。故事講述兩人的態度,在這一路上遭遇各種不公平對待後的改變,兩人的人生觀價值觀都產生了激烈的碰撞。作為天才兼藝術家,雪利擁有優雅的品格,託尼則是外表淺薄其實胸懷熱情的好男人。兩人雖然經歷了一些摩擦,但也終於重新認識了對方,有了深深的羈絆。

起初我們可能認為這是一部抨擊膚色差異的嚴肅影片,但事實上它卻恰到好處的避開了這些尖銳點,而是以側面和細節鋪墊的方式更具體的表現出來。比如看起來友好無比的莊園主,轉眼就拒絕雪利借用衛生間。在明明在高檔餐廳裡表演備受尊敬的雪利,轉眼又被安排到小閣樓,這些刻板又讓人無奈的對待,真切的讓人感受到他們所遭遇的痛苦。連如此博雅多學的雪利難逃歧視,那其他黑人又當如何?

影片被定義為喜劇,觀影過程也難免有開懷大笑,但或多或少我們在面對那些飽含深意的笑點時,並沒有笑得那麼純粹,笑只是我們下意識的舉動,用它來掩蓋看到這些情節時內心複雜的情緒。雖然影片主題略顯沉重,但看完後卻讓人覺得這是一部溫暖而細膩的催淚片,在劇中有太多細節的場景,每一個片段都值得細緻品味。比如雪利教他寫情書被猜到的小事,本是習慣了粗言穢語的託尼突然變得溫雅有致,收到信的妻子也其實早就猜到了,但她依然開心的像個孩子,兩人溫馨又甜蜜的感情實在讓人羨慕感動。

也不得不說兩位主演對角色的詮釋相當完美,在片中兩人有數次精彩的對戲,讓們都能深切的感受到這兩個矛盾角色的深華和改變。雪利看似是名譽加身的高層人士,他高雅的氣質在外人看來完全是成功的典範。其實正相反,他的內心異常落寞,成功讓雪利在表面上擺脫了屬於「黑人」層面,但他在南部城市的遭遇又充分的證明了,他依然是歧視的對象。但西裝革履的他又無法融入其他黑人的群體,所以他才會在雨夜爆發出孤獨而無助的吶喊。

影片的配音也讓人記憶猶新,與溫暖而深刻的劇情融合,特別是那一段小酒館裡的合奏,濃烈的薩克斯加上鋼琴細膩又熱烈的旋律,那是能瞬間洞穿人心的美妙節奏。在眾人情不自禁扭動的身體還有完美配合的音樂聲中,「優雅高貴」的雪利毫無疑問也融入了這些黑人兄弟中,在兩人相視一笑時所有情緒瞬間被點燃。

一本綠皮書,一趟艱難的南部之旅,讓兩個身份性格迥異不同卻同樣懷著熱切的人成為了摯友,在旅途中的一點一滴都細膩柔和,讓觀影的我們不自覺融入其中,歌贊了友誼也升華了主題。這不僅是一部講述膚色歧視的影片,也是孤獨的靈魂與及時享樂主義的交互,人性膚色與善良都在皮囊之下的靈魂中。

相關焦點

  • 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高雅黑人和低俗白人的故事
    暴雨中你也能感覺到他臉上炙熱的淚,爆裂有聲。《綠皮書》絕對稱得上是一部四平八穩的片子,精緻的套路,一路都是能想到的通俗劇情,基本沒有什麼大的起伏,主要看演員,明知道是屢試不爽的美式套路,你還會微微感動,也許這就是好萊塢的能量所在,接下來就帶大家一同走進《綠皮書》的世界!
  • 《綠皮書》透過黑人指南,學會包容與接納
    與以往見到的黑人不同的是,鋼琴家(唐納德·謝利),博士既富有又優雅,為了家人的生計問題,託尼接下了這份工作。巡演出發前,妻子詢問託尼有沒有帶地圖,託尼說唱片公司給了一本綠皮書,上面列著當地黑人可以進入,吃飯睡覺的地方,綠皮書以外的很多旅館和餐廳,只限白人進入。沿途鋼琴家謝利教託尼,與人交談用詞要禮貌。
  • 《綠皮書》:從文化角度剖析,理解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夢想與妥協
    不少觀眾認為影片雖然客觀表達出對美國社會中種族歧視的職責和諷刺,但仍然是站在白人視角所敘述的「政治正確」,仍無法完全代表有色人種的心理感受。影片講述的是在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身為黑人鋼琴家的唐博士為衝擊黑白人種間的不平等而捨棄北方高薪工作,與義大利裔白種司機託尼合作去往歧視更為嚴重的美國南方進行巡演的故事。
  • 《綠皮書》一部溫暖電影,留給觀眾的是唇邊的微笑和心中的感動
    《綠皮書》始於1962年的美國,那是一個種族歧視嚴重的時代。故事講述的是一個粗俗暴力的白人男子託尼為世界著名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黑人鋼琴家唐從紐約開始了一場巡迴音樂會,他們之間開始了一段跨越種族和階級的友誼。相對老套的故事背景,展現的無數種族問題,讓很多人懷疑這部電影為何獲得奧斯卡三項大獎。
  • 黑人=窮人:美國黑人問題為何難解決
    ,還可以通過收入再分配進行調節,但如果和種族矛盾合二為一,情況就複雜了,膚色使得雙方的分別無法通過後天消除,而任何一個經濟上的差異都會被視為有意的種族歧視。南北戰爭結束後很多年,黑人依然是社會底層,而且依然遭到白人的歧視,他們不能和白人坐一個車廂,不能和白人一起用餐,這些在電影《綠皮書》中有鮮明體現,即使是才華橫溢的唐,白人也僅僅是讓他演奏音樂,而不允許他和白人一起用餐。
  • 《綠皮書》揭露的真理是什麼?
    個人覺得《綠皮書》所揭露的真理就是,平等不應該以種族的原因,來區別對待。每個人都應獲得公平、公正的相處。 這部電影發生在南北人種差別很大的時期。故事講述的是黑人音樂家雪莉南下巡演,僱用可靠的白人託尼作為司機和警衛,在南下旅行中他們發生了一系列衝突,相互融洽,超越種族觀念成為朋友的感人故事。
  • 電影《綠皮書》與美國60年代的風尚
    不過南北戰爭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雖然當時林肯總統頒布了《解放宣言》,廢除了南方的黑人奴隸制,但有色人種低人一等的觀念仍未得到有效轉變,黑人並沒有獲得和白人同等的權利,在南方仍一度遭受嚴重歧視。 所以在美國結束南北戰爭結束以後的一百多年來,在南方,白人和黑人之間,還存在一個難以逾越的鴻溝。這種現象體現在越往南方走,情況就越為惡劣。
  • 不夠黑人,不夠白人,不夠男人,請告訴我,我是算什麼人
    今天,我想為第91屆奧斯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綠皮書推薦一部榮獲託尼(維果莫騰森ViggoMortensen)是一個遊手好閒的人,在夜總會當服務員。俱樂部將關閉幾個月,但託尼的房租和生活費不會被取消,所以他優先考慮的是在這幾個月裡再找一份工作來填補空缺。此時,一個名為唐雪莉(馬赫沙拉AliMahershalaAli)的黑人鋼琴家的人提議僱用託尼。當時,對黑人的歧視非常嚴重,託尼成了唐雪莉的司機和保鏢。在這一過程中,由於他們的性格不同,他們之間有很多衝突。同時,南部唐雪莉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也讓託尼痛恨種族歧視。
  • 綠皮書有彩蛋嗎 綠皮書結尾彩蛋最後揭示什麼故事
    電影《綠皮書》司機託尼跟鋼琴家雪莉在為期兩個月的路途當中,充滿歡聲笑語,但也無時不刻不在受到不公平待遇。不允許雪莉去室內廁所,也不允許雪莉去餐廳吃飯。都在含沙射影的反應當時的社會情形,那麼結尾彩蛋是什麼?  這部電影的結尾沒有彩蛋,但是在結尾的最後卻說了這個故事是真實的,故事人物也是真實存在的。
  • 《綠皮書》,一部關於自我和友情的好電影
    電影《綠皮書》,講述了一個偉大而溫馨的故事,輕鬆詼諧,觀感極度舒適。1962年的美國,種族歧視浪潮宛如病毒一樣蔓延。黑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被區別對待。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一個黑人貴族和一個白人司機,他們一路相伴隨行,從最初的偏見,隔閡,最後互成為摯友。友情是什麼?
  • 《綠皮書》教會你如何雅俗共賞
    在一路開車南下的過程裡,截然不同的兩人矛盾不斷,引發了不少爭吵和笑料。但又在彼此最需要的時候,一起共渡難關。行程臨近結束,兩人也慢慢放下了偏見。綠皮書,是一本專為黑人而設的旅行指南,標註了各城市中允許黑人進入的旅店、餐館。電影由真實故事改編。」
  • 《綠皮書》:喧囂與孤獨的人生迷局
    說到歧視,大家第一部想到的電影是什麼?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討的關於歧視的一部電影就是大名鼎鼎的在2018年獲得奧斯卡五項提名的《綠皮書》。在此之前,我會簡單地介紹這篇文章的內容: 故事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一個失業的白人託尼遇到了黑人鋼琴家謝利,謝利正在為他在南部的巡迴演出招募司機。託尼在遇到謝利之前是個種族主義者。即使他不願意為一個黑人工作,然而他也沒有太多的選擇。
  • 如果你在《綠皮書》中只看到種族歧視,那這部電影將毫無意義
    2019年奧斯卡頒獎典禮星光熠熠,大家都覺得最佳影片得主會在最佳外國電影的《羅馬》和獲得最佳女主的《寵兒》裡產生,還有老將斯派克李的《黑色黨徒》,當然Lady Gaga的大銀幕首秀之作《一個明星的誕生》也有很高的熱度。沒想到最後斬獲這項大獎的竟然是《綠皮書》這匹黑馬。
  • 美國近日黑人的遭遇,讓我想到了一部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
    而前幾天白人警察暴力執法導致一名黑人的不幸喪生,成為了掀起黑人們反抗浪潮的導火索。美國如今一切的現實,我也曾在一部電影裡感受過。也許正是因為聚焦於現實問題,這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青睞,它就是《綠皮書》。
  • 全網近9分的美國電影《綠皮書》究竟有什麼吸引人的魔力
    2019年彼得·法拉利執導了一部傳記電影《Green Book》,中文名字綠皮書,很普通的名字,這和國內響亮的電影名字形成鮮明對比,但是評分接近9分,是什麼讓這部電影有這樣的吸引力?其實電影的精彩程度和主演多少沒關係,曾經的《Moon》只有一個演員依然精彩,今天的綠皮書主演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一個白人,一個黑人,一段簡單但精彩的故事。
  • 《綠皮書》偏見就像一座大山,改變和破除需要巨大勇氣
    美國白人對黑種人的歧視由來已久,經歷了多次變革,至今卻依然普遍存在,近期美國多地的抗議暴力執法的示威遊行,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綠皮書》這部影片至今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這是一種悲哀。因為他出色的身手和人際公關處理能力,他被推薦給唐博士當巡迴演出的司機,唐是一個頂尖的鋼琴家博士。託尼雖看不上黑人,但還是為了優厚的薪水而折腰。黑人未必低俗,白人未必高雅,這一點,在這段黑白二人旅途中處處展現著。唐雖是黑人,卻有著貴族階層的禮儀教養,穿著優雅,行為紳士,態度從容,見識廣博。
  • 電影《綠皮書》影評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根據事實改編,並且拿到了第91屆奧斯卡金獎的電影《綠皮書》,其實介紹這部電影,是因為影片中存在著,從17世紀到21世紀的今天,400多年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的種族摩擦問題。這部電影是以種族摩擦為主軸,講出了黑人與白人,不同種族之間的溫情故事。
  • 《綠皮書》:一場寂靜無聲的心靈解放
    「如果我不夠黑人,也不夠白人,甚至不夠男人,那麼告訴我,託尼,我到底算什麼?」——《綠皮書》這是一段並不和平的南下旅程,一場寂靜無聲的心靈解放。故事梗概託尼是一個生活在紐約底層社區的義大利裔美國白人,對黑人也有著深深的歧視。託尼所在的夜總會因故需要停業幾個月,他亟需一份新工作來維持一家四口這幾個月的生計。
  • 《綠皮書》為什麼是近十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原因讓人震撼
    《綠皮書》這部電影的主旋律是圍繞歧視來展開的,故事講述美國上世紀60年代的黑人歧視非常嚴重,在北方生活並且音樂上有很大成就的雪利需要往南方去開音樂巡演會,而南方的黑人歧視非常嚴重,為了保證雪利的安全,需要找一個既會社交又會打架的人保護,最佳人選就是白人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