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歧視?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高雅黑人和低俗白人的故事

2020-12-07 舞娛人

「世界上孤獨的人,都害怕邁出第一步」

「我們無法選擇出生,但是可以選擇朋友!」

「如果我不夠白、又不夠黑、又不夠男人,那麼我到底是誰呢?」暴雨中你也能感覺到他臉上炙熱的淚,爆裂有聲。《綠皮書》絕對稱得上是一部四平八穩的片子,精緻的套路,一路都是能想到的通俗劇情,基本沒有什麼大的起伏,主要看演員,明知道是屢試不爽的美式套路,你還會微微感動,也許這就是好萊塢的能量所在,接下來就帶大家一同走進《綠皮書》的世界!

選材標新立異

與通常的種族歧視電影不同,沒有局限在對歷史事件縱向的回溯或對個人事跡橫向的展示,而是指向一個人生而孤獨的至暗時刻,並通過黑人與白人、富人與窮人的身份置換讓本已僵化的主題呈現出張弛有度的戲劇感。不論何種膚色、何種性取向、何種階級,孤獨才是每個人需要畢生攻克的難題。

在劇中,一個活得像黑人的白人,一個活得像白人的黑人,比膚色更嚴苛的是階級。金錢,教養,藝術薰陶,口音,儀態,你克服了所有一切,卻克服不了膚色。你可以為上流社會演奏,享受掌聲和白宮,卻必須在雜物間更衣,在樹叢中如廁,在黑人中吃飯。為什麼要去自取其辱?

因為他想去了解他的同胞所真正經歷的,去承受他不應該卻本來會承受的,這從北部向南部的旅程,是一個小型的耶穌受難路。最觸動我的,一個有尊嚴的人在被羞辱的時候,怎麼保持尊嚴。看著對方,背脊挺直,輕輕地說,I see ,就夠了。

取材非常妙,Dr. Shirley這個人物是黑人皮、白人心,他不夠「黑」 不夠「白」 也不夠「Man」,他是孤獨而又堅定的;Tony雖是白人,但骨子裡卻有一種市井圓滑。這個劇本巧妙就巧妙在這裡:兩方均脫離原本族群關係,身份地位對調,一路上又放置在最種族歧視的南方來製造戲劇衝突。非常精巧、十分學院派的作品。那些美籍華裔ABC應該是最能理解這片的,他們「黃人皮、白人心」,既不夠「黃」也不夠「白」還不夠「自信」。

鮮為人知的是,這部作品居然是真人真事改編的。黑人高雅嚴肅略帶一點古板,其實他只是凡事講求原則,以自己的方式抗爭;白人舉止輕浮,體壯如牛,粗中有細,有點打抱不平,最終變得有勇有謀,而古典派的黑人也終於放下對通俗流行音樂的抗拒,親自演奏了一段,大家其樂融融。影雖然還不夠震撼心靈,但是深度尚有。

黑與白,雅俗共賞

互補是人與人相處中很重要的一環,無論是朋友還是戀人、同性還是異性,兩個互補的人總能擦出不一樣的火花。就像託尼和唐,他們從內到外都是完全不一樣的人,但他們各自的優點與缺點能夠互補,這也就為他們能夠拋開一切偏見成為一生摯友打下了基礎。

片子是一次有趣的文化輸出,但又不僅僅是簡單的政治正確。片中對於人權與平等的主題探討很能引起共鳴,確實是近幾年最為親民的奧斯卡BP,全場觀眾的爆笑不斷也很能證明這一點;整體來講無論是節奏、轉場、情節設置還是內核表達都很標準整齊,甚至有些標準的流俗了,但這最「俗」的情感輸出往往也最動人,看著兩位摯友的有愛互動確實忍不住鼻頭一酸、為之感動。

黑與白,雅與俗,把本身世人對其刻板固有形象的身份調轉,還加插了階級、同性等等兩面對立的設定到兩人身上,在被捆綁在一起的一個無形困局裡面互相調和滲透,淡化控訴,直到最後相互感染達到平衡,這是美國民族大融合的一個縮影。劇本能把這一大堆菜一鍋端,但撈出來卻還是一件一件完整無缺的,劇本編排方面的技巧實在出彩。以至於它是那麼的政治正確,而觀影過後都不自覺。

和旅行一樣,公路片最容易陷入虛無和乏味,因此這一類型中正確建立人物關係的發展脈絡尤為重要。這方面,《綠皮書》做得很不錯,歧視、服從、認可、矛盾、理解,隨深入南方的巡演城市一個個拋出小高潮。司機對老闆哀其不幸,黑人對白人怒其不爭,最終,階層和族群都完美共度聖誕好時光了。

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於,義大利老司機的(黑)社會關係那條線實在多餘或至少過於冗長。似在對好人覺醒積蓄阻撓力量,卻最終消失的莫名其妙。另外,既然每個人都有多面性,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我也就非常想看到白人在1960年代可能的尷尬處境和糾結心理,迄今卻沒有任何一部電影作品給予呈現。

影片帶來的現實意義

《綠皮書》看似平淡的白開水,但是靜水深流,暗潮洶湧,一個擁有財富和學識修養的黑人,一個擁有力氣和街頭智慧的混混,兩個人從偶然的交集開始,一趟從對立到和解的旅程,從格格不入到生活彼此滲透,是一段歷史的縮影。《綠皮書》獲得奧斯卡大獎,靠的並不只是政治正確,有典型代表性的黑白故事,睿智而不乏幽默的處世方式,不動聲色默默流淌的溫情和彼此順理成章的改變。

《綠皮書》最大的優點是懂得發力的技巧,把歧視觀念批判地體無完膚,卻又舉重若輕;優雅的黑人和粗俗的白人,反差鮮明又能統一步調,偶爾有點小分歧,也看起來可愛地不行,輕鬆的氛圍讓人像按摩一樣舒服。公路片都是在找尋些什麼,片中的兩個男人完成了鋼琴巡演,實則是找到了尊重的位置。

當然,更離不開兩位主角的出色演繹。 尊嚴是自己爭來的,靠智慧、靠勇氣,靠彼此打開的心扉。60年代,離現在似乎並沒多久,然而對於黑人來說,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漫長和屈辱,喜歡義大利那熱熱鬧鬧的一大家子,充滿了家的溫暖。喜歡末尾處唐開車送託尼回家的那段,用身份的翻轉表達了人性的暖意。

我始終覺得,人類世界從古至今萬年曆程,決定歧視與不歧視的實質,是由文化經濟科技文明的綜合實力決定的,當一方強過另一方太多,歧視排斥必然產生,這個從來都不是膚色問題。今天你覺得A歧視B是個問題,也許數年後,就是B歧視A,或者C歧視A和B,誰又知道呢?人類大道本不平坦,都不過是浩瀚宇宙時間長河中一粟而已。

小結

感覺類似於很多出國的人都會存在的問題,既不算中國人也不算美國人德國人,在尋找認同中迷茫。要麼拼命融入西方去中國化,要麼徹底反過來。其實,沒有必要非要尋找國族認同。

因為天不會因為你成為中國人就是黑的,月亮不會因為你是美國人就是圓的。只有丟下國族認同的枷鎖才能獲得感知世界原貌真正的自由,成為一名因特納雄耐爾。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謝謝觀賞!

相關焦點

  • 美國近日黑人的遭遇,讓我想到了一部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
    而前幾天白人警察暴力執法導致一名黑人的不幸喪生,成為了掀起黑人們反抗浪潮的導火索。美國如今一切的現實,我也曾在一部電影裡感受過。也許正是因為聚焦於現實問題,這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青睞,它就是《綠皮書》。
  • 《綠皮書》為什麼是近十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原因讓人震撼
    但是也有很多電影不用特效,只講故事,通過簡單樸素的敘事就能夠直擊觀眾的心靈,每次觀看這種電影都能夠獲得很多人生啟發與感想,這樣的電影能夠成為永恆的經典,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一部獲得2019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綠皮書》,這部電影也被評為近10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 2019年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走進黑白膚色的世界
    馬赫沙拉·阿里飾 唐上映時間:2019年3月1日(中國)獲得2019年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獎項《綠皮書》簡述在當年種族歧視十分嚴重的美國南部,一位出身高貴的黑人鋼琴家唐為了他的南方巡演而招聘司機,託尼因夜總會的倒閉而逼迫去面試這份工作,當黑人與白人的組合,在當年的社會環境下,可謂是困難重重,一路上的磕磕絆絆,矛盾摩擦,到最後互為好友,消除各自的偏見。
  • 《綠皮書》教會你如何雅俗共賞
    2019年2月25日,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綠皮書》這部電影獲得了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以及最佳影片三項大獎。衝著奧斯卡金像獎,以及豆瓣8.9的高評分,特地看了這部電影,還專門上網查了劇情介紹:「一名黑人鋼琴家,為前往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巡演,找了一個粗暴的白人混混做司機。
  • 這部感人的奧斯卡獲獎影片,深度分析之下,究竟欺騙了多少觀眾
    《綠皮書》這部電影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與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劇情片,2018年9月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2019年打敗巨作《羅馬》,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等多項奧斯卡獲獎稱號,可謂風頭正盛,頗具殊榮。不僅如此,該部電影還成為近十年來中國票房最高的奧斯卡影片。
  • 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縱知荊棘叢生,依然忍痛前行
    剛剛在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獲得最佳影片的「綠皮書」是我喜歡的那類電影。它節奏流暢、攝影考究、配樂完美。最重要的,它是一部能給人帶來很大啟迪的電影。這部電影深入地展現了曾經在美國非常普遍的種族歧視現象。但這不是我關心的問題。
  • 如果你在《綠皮書》中只看到種族歧視,那這部電影將毫無意義
    2019年奧斯卡頒獎典禮星光熠熠,大家都覺得最佳影片得主會在最佳外國電影的《羅馬》和獲得最佳女主的《寵兒》裡產生,還有老將斯派克李的《黑色黨徒》,當然Lady Gaga的大銀幕首秀之作《一個明星的誕生》也有很高的熱度。沒想到最後斬獲這項大獎的竟然是《綠皮書》這匹黑馬。
  • 《綠皮書》:從文化角度剖析,理解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夢想與妥協
    「藝術來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綠皮書》便是一部來源於20世紀60年代美國真實事件的影片。該片以上世紀中期美國社會中種族歧視依舊根深蒂固為背景,憑藉五個奧斯卡獎提名成為2019年奧斯卡獎最大贏家,影片上映至今,雖然在各大電影節和比賽上好評無數,但各地觀眾卻對影片褒貶不一。
  • 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中出現過美國哪些音樂廳堂?
    華東院聲學所聲學/劇場/舞臺/設計星標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綠皮書》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溫馨的喜劇故事。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說的是上世紀60年代,美國一名黑人鋼琴家唐·雪利博士,為了消弭種族歧視執意前往南部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巡演,為安全起見,請了一位義大利白人混混託尼·利普做司機兼保鏢,一路上麻煩、衝突及笑料不斷,兩人也由排斥到消除偏見,以至相互理解,最終收穫珍貴友誼。一本專為黑人旅行而用的綠皮書,一輛豪華綠皮車以及兩位性格經歷迥異的主人公,大約可以笑稱作「白龍馬、沙僧和孫悟空」的配置。
  • 《綠皮書》透過黑人指南,學會包容與接納
    與以往見到的黑人不同的是,鋼琴家(唐納德·謝利),博士既富有又優雅,為了家人的生計問題,託尼接下了這份工作。巡演出發前,妻子詢問託尼有沒有帶地圖,託尼說唱片公司給了一本綠皮書,上面列著當地黑人可以進入,吃飯睡覺的地方,綠皮書以外的很多旅館和餐廳,只限白人進入。沿途鋼琴家謝利教託尼,與人交談用詞要禮貌。
  • 19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有笑點,有感動,讓人深思的片子
    2019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當時就吸引了很多人去觀看和評價,剛好有時間有幸得以觀看。故事的背景是關於種族歧視問題,同時,也夾雜著關於勇氣、孤獨、偏見、固化思維、品質、友誼等的不同見解。作為世界著名的爵士鋼琴家雪利博士,將準備去美國南部做巡迴演出,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南部的種族歧視問題非常嚴重,所以,雪利想要僱一位白人司機,最好是混過社會可以幫他解決困難的。託尼的出現非常符合他的需求,託尼原本是夜總會的保安,最近面臨著失業,他是家裡的頂梁柱,所以非常需要錢。
  • 《綠皮書》一部溫暖電影,留給觀眾的是唇邊的微笑和心中的感動
    《綠皮書》始於1962年的美國,那是一個種族歧視嚴重的時代。故事講述的是一個粗俗暴力的白人男子託尼為世界著名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黑人鋼琴家唐從紐約開始了一場巡迴音樂會,他們之間開始了一段跨越種族和階級的友誼。相對老套的故事背景,展現的無數種族問題,讓很多人懷疑這部電影為何獲得奧斯卡三項大獎。
  • 電影《綠皮書》影評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根據事實改編,並且拿到了第91屆奧斯卡金獎的電影《綠皮書》,其實介紹這部電影,是因為影片中存在著,從17世紀到21世紀的今天,400多年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的種族摩擦問題。這部電影是以種族摩擦為主軸,講出了黑人與白人,不同種族之間的溫情故事。
  • 豆瓣評分8.9,看懂了《綠皮書》,也就看懂了當下的美國
    放眼歷史長河,種族歧視問題一直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幾百年來,這個備受爭議的話題成為了幾乎是無法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而此類問題也被導演們搬上了熒幕。2019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影片《綠皮書》脫穎而出,成了最大的贏家,在掌聲與榮譽籠罩的光環之下,很多觀眾也被其所打動。
  • 種族矛盾下的好萊塢「黑人電影人」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
    回望那一刻,也就是1619年,英國海盜船「白獅」號搭載著約20位黑奴駛入康福特港,黑人身影開始出現在美洲大陸,種族問題也便從這裡開始醞釀。即使早在1865年林肯就廢除了奴隸制,從法律上給予了黑人自由,但種族歧視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這種歧視還延伸到電影行業。1940年,《亂世佳人》中女傭的飾演者哈蒂·麥克丹尼爾在奧斯卡拿下最佳女配角,成為歷史上第一位獲得奧斯卡獎的黑人演員。
  • 《綠皮書》——文化修養差異巨大的黑人和白人能擦出什麼火花?
    這次黑人雪利是優雅高尚的鋼琴師,而白人託尼則是貧困街區的市井小民,很顯然這樣的組合的確夠怪異但也夠深刻。本著隨便看看的想法,明明我也能猜出故事的劇情,但不經意間的一句臺詞,一個場景卻讓我深陷其中。電影的整個劇情相當簡潔,在南方城市存在嚴重的膚色差別對待,但鋼琴大師雪利堅持想去南方巡演,便以高薪聘請到了經濟困難的白人託尼。
  • 《綠皮書》:喧囂與孤獨的人生迷局
    你受到過歧視嗎? 說到歧視,大家第一部想到的電影是什麼?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討的關於歧視的一部電影就是大名鼎鼎的在2018年獲得奧斯卡五項提名的《綠皮書》。在此之前,我會簡單地介紹這篇文章的內容: 故事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
  • 《綠皮書》偏見就像一座大山,改變和破除需要巨大勇氣
    美國白人對黑種人的歧視由來已久,經歷了多次變革,至今卻依然普遍存在,近期美國多地的抗議暴力執法的示威遊行,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綠皮書》這部影片至今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這是一種悲哀。01無處不在的種族歧視影片白人主人公託尼雖生活貧苦,每天需要為生計奔波,可他依然從骨子裡有著白人的優越感,這在影片一開始就通過一個小細節深刻揭露了。
  • 奧斯卡再遭群嘲:到底是誰在濫用「政治正確」?
    在本文中,我們試圖從奧斯卡的種族議題出發,討論三個問題:種族歧視真的和電影質量無關嗎?強調多元性就意味著奧斯卡在迷失方向嗎?當我們指責奧斯卡的「政治正確」時,我們究竟在指責什麼?種族歧視真的和電影質量無關嗎?2015年,黑人活動家April Reign在看到奧斯卡提名名單都是白人後,首次在社交網絡上發起了#OscarsSoWhite標籤。
  • 解讀《綠皮書》!雪利博士總共被歧視了幾次?都發生了什麼事情?
    《綠皮書》劇照 在2018年,有這麼一部電影,講述的是種族歧視嚴重的1962年,大鋼琴家雪利博士(黑人)為改變人們的觀念,和託尼(白人)一起進行世界巡迴演出,在此期間發生一系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