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書君記得有段相聲裡說過一句話:如果一周工作兩天,休息五天那該多好呀!
聽得時候,我們也就是娛樂一下,誰也沒敢當真。但在人工智慧大力發展的今天,這樣的工作頻率,有沒有可能實現?
那麼,如果每周只工作四小時的話,你敢不敢奢望一下呢?
當有書君看到《每周工作四小時》這本書時,首先就被書名吸引。
每周工作四小時,這真是夢寐以求的事情啊!同時也讓有書君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了好奇心。
此書的作者名為蒂莫西•費裡斯,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在書中,費裡斯詳盡闡述了自己如何從一個每天工作12小時,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狂,蛻變為每周僅工作4個小時的有閒人士。
與此同時,他的月收入也上升到5-10萬美元。因為蒂莫西•費裡斯是在網上經營生意,比較便利,所以他還擁有很多閒暇時間用來旅旅遊,潛潛水,學學射箭,悠哉遊哉。
人比人真得是能氣死人啊,為什麼這個作者能夠享受這麼豐富的生活,而我們卻只能每天在辦公室的小隔間裡累死累活的工作呢?
別著急,咱們馬上來看書中的內容,有書君看完之後總結出了兩個要點。
第一點就是這本書其實是想讓讀者明白對自己來說,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千萬不要為了工作而工作。
而第二點就是,大家一定要明白每天做什麼,才是對自己最重要的,不要把精力花在沒用的瑣事上。
書裡有一個笑話,有書君覺得可以講給大家聽聽。
說有一位美國商人,工作壓力特別的大,在醫生的建議下,他跑到墨西哥的某個海邊度假。
在散步時,他看到一名漁夫正在清點船艙裡的金槍魚,便大讚金槍魚的質量。
「您花了多長時間才捕到這些魚?」美國人問。
「只要一會兒。」墨西哥人以好得驚人英語回答。
「您為什麼不多呆一會捕更多的魚呢?」美國人又問。
「這些魚已經足夠養家,還能送一些給朋友。」墨西哥人回答。
「但是……您接下來的時間用來幹什麼呢?」
墨西哥人抬起頭笑著說:「我睡到很晚起來,花一點時間捕魚,和我的孩子玩耍,和妻子睡午覺,然後傍晚去村莊散步,和那裡的朋友一起喝葡萄酒,彈一會兒吉他。
美國商人笑了:「先生,我是哈佛的工商管理碩士,我認為您可以花更多的時間捕魚,然後就可以買一艘更大的船,很快,通過捕更多的魚,你就可以再買幾艘船,最終您可以擁有一支漁船艦隊了。」
美國人繼續說:「而且,您不用把魚賣給任何中間商,可以直接賣給消費者,最終可以創建自己的罐頭廠,您可以控制產量、加工和銷售,到時候您就可以離開這裡,搬到大城市去,從現在開始,您應該正確地管理和經營自己的時間。」
「但是先生,這要花多長時間呢?」
美國人這樣回答:「15-20年,最多25年。」
「但是然後呢?」
「時機合適時,您可以宣布掛牌上市,把自己的股票賣給大眾,成為非常富有的人,您可以賺幾百萬美元。」
「幾百萬?先生,然後呢?」
「然後您可以退休,睡到很晚起來,花一點時間捕魚,和您的孩子玩耍,和您的妻子睡午覺,然後每天傍晚去村莊散步,在那裡和朋友們一起喝葡萄酒,彈一會兒吉他……」
怎麼樣,看完故事,你有明白些什麼道理嗎?
一些勤勤勉勉、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或許應該好好思考下,如何享受當下的樂趣,而不是一味的期待到退休之後再享受生活。
書中有書君得到的第二點提示,就是要用更少的時間,獲得更好的工作結果。
想每周只工作四小時,可能並不意味著你要減少工作量,而是要提高工作效率。
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如何正確的取捨。每天要完成的重要事情永遠不能超過兩件。
只要你的精力更高度集中,短時限內做出的最終產品通常不比長時間做出來的差,甚至質量更高。
費裡斯在書中提出的反傳統的觀點之一是:知道的少一些反而有助於增加生產力。
他認為,如今我們接觸的信息是越來越多,網絡信息的泛濫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我們總是處在被動接收而不是主動思考的狀態。
所以,要有意識地降低自己每天的信息接收量。懂得利用速讀技巧,只接收那些對緊急或重要的事情有用的信息。
有的人會說,那麼多事情必須要做,怎麼可能每天只做最有用的東西呢?
這時,你就要學會書中提到的另一個觀點,那就是解放自己。
你要明白,即使某件事情,沒有人比你做的更好,也不意味著所有細節你都要參與,要學會外包,不讓那些糾纏不休的瑣碎事打斷自己。
人生只有一次,我們都希望活得能夠更好,所以,千萬不要讓自己陷入一個又一個無休止的忙碌之中,適當停下來,哪怕什麼都不想,不用去思考如何規劃未來,只需好好享受眼下這一刻,就足夠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