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黃渤還沒從北電畢業,該劇上映後幾乎所有人都以為是紀錄片,然而15年過去了豆瓣評分依舊高達9.5分,它就是《生存之民工》。
要說《生存之民工》為什麼是另類的存在,當時的那個年代流行的是《流星花園》《仙劍奇俠傳》,但是民工他的出現比同期的《亮劍》還能痛擊心靈,就是因為它毫不遮掩、不浮誇、講真話、拍事實,《八佰》《金剛川》算什麼?《生存之民工》才是管虎的代表作。
它不需要花7億建68棟建築,不需要人工開鑿蘇州河,更不需要2400臺照明燈,他僅僅需要一批最樸實的農民工。導演對演員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別讓我看出你是演員」,別管你是《走向共和》孫中山,還是《渴望》中的王滬生,還是《黑洞》裡的劉振江,在這兒你就是一農民。
為了讓他們陶冶情操,管虎從當地的建築工地找了40多個農民工,讓十幾個演員和他們同吃同住生活了兩個月。當兩個月後大家都接受了現在的身份之後,管虎卻推翻了之前的劇本,理由只有一個字「假」。他絲毫不避諱不躲閃,他坐下來和農民工兄弟們一起打磨劇本,說這部劇是真實事件,一點也不假,大家都把親身經歷的事情一一描述進了劇本。
這部劇沒有高到離譜的投資,更沒有一線流量明星,他唯一的資本就是40多位實實在在的農民工兄弟。管虎也沒有採用正常的拍攝方式,而是全程肩扛攝像機拍攝。儘管畫面抖動,沒有柔光,更別提濾鏡,卻把民工的粗糙表達的相當精緻。
演員們為了跟民工兄弟拼顏值,孫松常常到樓頂去曬黑,結果被保安誤以為要跳樓自殺。陶澤如不僅要把農民工演好,經常的澡堂洗,還成為了最好的搓澡工。
其實戲中每個小人物都有自己的心酸,陶澤如飾演的夫妻兩人為了兒子的前途斷送了今生的婚姻,然而衣錦還鄉的兒子卻為了自己的婚姻,讓二老繼續扮演小丑。
馬少華飾演的謝老大雖說是個厲害的老江湖,可是身患絕症的兒子就是個無底洞,在剝削自己的同時還剋扣了大夥的夥食,
當農民工第一次踏足城市誰沒有被鄙視過?當農民工第一次踏進商場誰沒遭受過白眼,當初還是小配角的黃渤在拍戲空檔上街購物被當成了民工遭人嫌棄。剛進手機店時服務員還聚在一起聊天,一問手機價格,給他的回答只有兩個字「很貴」,黃渤當時就樂了,看來自己已經是稱職的農民工了。
馬少樺拿著錢上街買東西人家硬是不賣,理由是100元整錢就是價錢。孫松和農民工打籃球也遭到對方的白眼,農民工就是這樣成了弱勢群體,他們不敢逛街,如果真要買東西還的叫上一幫朋友打氣,是什麼讓他們活的如此的卑微?而卑微的背後又是他們內心的強大卻超乎所有人想像。所以演員們拍戲忍不住掉眼淚的時候管虎都讓他們憋著,在農民工這裡眼淚代表不了什麼。
就是這樣一部劇每一個演員都竭盡全力要把他演好,而黃渤最初也只是配角的一條感情線,但是主演在片場待幾個月,他也就在片場守幾個月,沒事就自己給自己找戲,常常自己給自己「加戲」,然後遞紙條的方式傳給導演,沒想到每一條都讓管虎大為欣賞,就這樣加著加著從一個打醬油的成了主角。
這部劇改變了很多人多民工的看法,而戲裡這40多位民工卻從此愛上了演戲,只要沒活幹就蹲在北京電影製片廠門口當群演,或許這也是他們的另一條出路吧。論場面《生存之民工》與《八佰》相差太遠,論口碑與《老炮兒》也相差甚遠,但是就是這樣一部沒有藝術加工的作品,讓人民感受到了活著的力量,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這種硬如磐石的堅韌,卻是雜草最貴的品質。
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