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講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道德楷模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文明故事,弘揚社會正能量;
在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全市各地舉行「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傳統文化;
在日常生活中,普通市民助人為樂、誠實守信,做傳遞文明的接力者,彰顯著這座城市的溫度……
築牢精神高地,激發向善基因,鑄就「城市之魂」。貴陽市始終堅持與時俱進、實踐創新,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馳而不息地培育各類載體,推動公民道德建設,努力建設有溫度的道德高地和精神家園,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形成了人人參與、全民行動的道德自覺,推進城市文明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
創新載體 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思想凝聚發展共識,精神匯聚前進力量。近年來,貴陽市廣泛利用新聞媒體和戶外廣告、電子顯示屏、樓宇電視、建築工地圍擋等社會媒介,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將新時代貴州精神和貴陽城市精神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內容,融入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規範等教育實踐活動,融入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全過程。
貴陽市還著力在貫穿結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無所不在。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貴陽市深入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深化文化經典誦讀,開展「新時代好少年」評選表彰,做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舉辦一次次立足基層、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以「我參與、我共享、我快樂」為主題,大力開展文明城市應知應會知識進社區(小區)、進鄉鎮、進窗口、進校園、進家庭等宣傳活動。
舉辦貴陽市「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大賽,選取優秀作品在全市各大樓宇廣告牌滾動播放。
開設「文明隨手拍」「我為文明貴陽代言」等網絡話題33個,超過200萬人參與討論,有效推動網絡文明傳播;圍繞重要時間節點,開展網絡文明主題網上精神文明建設活動,開展「我們的節日」「新時代好少年」等各類網絡文明傳播活動1000餘次。
廣泛利用道德講堂、道德模範巡講巡演等載體,多角度、多渠道開展普及宣傳、教育引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潤物細無聲地送到百姓身邊,推動入腦入心。
貴陽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裡鄉親宣講團」開展宣講活動近5000場,受眾20多萬人次;目前全市共建有道德講堂2420個,道德講堂活動開展的觸角延伸到鄉村。
深化群眾性文化活動,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貴陽市深入挖掘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引導人們在濃厚的節日氛圍中傳承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清明節,向市民發出文明祭祀倡議書,倡導市民通過鮮花祭祀、網上祭祀、種植紀念樹等低碳、環保形式寄託哀思;
端午節,全市各地舉辦經典誦讀、傳統知識問答、包粽子比賽等,增強群眾的愛國意識;
將優秀傳統文化編成山歌,將反對濫辦酒席內容編成相聲小品,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晚會、才藝比拼等活動,在寓教於樂中讓文明知識深入人心……
在貴陽市新時代文明實踐雲平臺上,黨的十九大精神、黨的方針政策等各類信息「一點就通」,成為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的主陣地,成為貼近民生需求的掌上精神家園。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貴陽市一系列接地氣的舉措,加深了市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也讓更多人加入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動中。
模範引領 文明芳香飄遍築城
道德模範是文明的榜樣。貴陽市一向尊重和愛護道德模範,發揮道德模範的引領作用,將美德善行傳遞給這座城市的廣大市民。
近年來,貴陽通過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等評選活動,讓一個個如劉芳、毛臘生、李海江、雷月琴、馬金濤一樣的普通人,成為人們爭相學習的模範和榜樣。
中國大山裡的「海倫·凱勒」、「時代楷模」、「最美奮鬥者」劉芳,從教26年來一直紮根農村中學。2007年,她因為視網膜色素變性導致雙目失明,轉型做心理輔導老師,從此承擔起學校1300多名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至今。她還創作長篇小說《石榴青青》《花開十年》,用小說義賣的資金成立了「劉芳助學基金」,幫助貧困學生。
撿垃圾、勸阻釣魚者……如今,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83歲的耄耋老人雷月琴依然像36年前開始巡河時一樣,每天的頭等大事,就是前往南明河、金鐘河等貴陽市域水系巡河,阻止汙染河流、水庫、湖水的行為,用行動守護這座城市的碧水。
貴陽民警馬金濤在抓捕涉毒犯罪嫌疑人時,搏鬥中不幸被嫌疑人用利器刺傷,經醫院搶救無效,壯烈犧牲,年僅30歲。馬金濤將自己無限的熱情和精力全部奉獻給了警察事業,衝鋒在最危險的抓捕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人民警察的誓言,榮獲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第五屆貴陽市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
……
截至目前,貴陽市共有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獎獲得者13人、貴州省道德模範及提名獎獲得者49人、貴陽市道德模範197人。
大批的先進模範以點滴善舉不斷向社會傳遞正能量,點亮了文明之光,在全社會形成了善心湧動、善行如潮的道德風尚,助推貴陽市城市文明水平不斷提升。
與此同時,貴陽市大力弘揚愛國愛家傳統美德、倡導新時代文明新風,以文明家庭推薦宣傳活動為載體,不斷提升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2019年和2020年,兩屆近200個文明家庭湧現出來,成為全市家庭學習的好榜樣。
貴陽認真貫徹落實《貴州省獎勵、禮遇和幫扶道德模範實施辦法(試行)》,推動道德模範關愛幫扶常態化,在春節、端午等傳統節日期間,對歷屆全國、全省、全市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進行走訪慰問,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樹立「德者有得、好人好報」的價值導向。
創新宣傳形式,廣泛宣傳道德模範先進事跡。貴陽以現場交流會、巡講報告會、先進事跡巡演等為載體,大力宣傳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先進事跡,積極營造學習道德模範、崇敬道德模範、爭當道德模範的社會氛圍。今年以來,全市組織開展文明實踐活動齊參與公民道德建設樹新風——2020年貴陽市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文明家庭先進事跡巡演活動,分赴基層開展巡演活動10場,參與群眾超20萬人次。
讓社會主義道德的陽光溫暖人間,讓文明的雨露滋潤社會,為奮進新時代、共築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撐。貴陽市用身邊好人的嘉言懿行垂範鄉裡,用道德楷模的善行義舉傳遞弘揚社會正能量,在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
文明接力 凡人善舉彰顯城市溫度
凡人善舉,是有形的正能量、鮮活的價值觀,標註著社會文明的高度,更彰顯著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人文溫度。
貴陽是一座有愛的城市。道德的引領作用,讓貴陽的好人越來越多,也將誠信友善和愛心傳遞給這座城市的每一個人。
一張桌子,一個鞋盒製成的「投幣箱」,一塊寫著「投幣取報」的小紙板,一疊報紙……2011年,貴陽市旭東路上出現了一個無人看守的特殊報攤。在這裡,市民自覺「投幣取報」,從未差過錢。相反,有人取份5角錢的報紙,會往鞋盒放一元。周圍的人說,那是大家好意,體諒賣報人的辛苦。「你信別人,別人也信你,全在信義。」賣報人黃友翠說。
無人看守小報攤,折射出貴陽城市的大文明。
2017年8月,廣東衛視《你會怎麼做》欄目播出了一期在貴陽攝製的節目。節目中,一位喬裝成「背篼」(農民工)的演員在貴陽大街小巷的店鋪討要水喝。攝像機隱藏在街對面,如實記錄下了貴陽人的做法,他們之中沒有一個人拒絕「背篼」的請求。其中,一位水果店店員送上了一瓶未開封的瓶裝水,一位羊肉粉店的女老闆還送上了一碗熱米粉。
貴陽人的做法,讓全國網友紛紛點讚,國內各媒體關於這條新聞的點擊量超過3000萬次。「貴陽人善良直爽講義氣,貴陽是一座溫暖的城市。」節目組製片人及演員連連稱讚。
2018年,貴陽市75歲的張貴芬老人來到貴州省人民醫院,補繳26年前的醫藥費。1972年,張貴芬的兒子因痢疾拉肚子、高燒不退,家中卻湊不齊66.22元的住院費。貴州省人民醫院先治好了孩子的病,隨後將帳單寄到張貴芬家裡,因為當時家庭貧困,加上醫院沒有催繳,還錢的事情慢慢耽擱了。2018年,當張貴芬偶然翻出46年前的醫療費欠款單後,不僅堅持歸還,還加上幾倍的利息。張貴芬說:「人生在世,欠的帳應該還得清清楚楚。」
……
這座城市的普通人,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文明的內涵,也傳遞著這座城市的溫度。
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每一個人都具有向善和為善的本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轉化為絕大多數貴陽人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這也更加有力地說明,築城大地有著深厚的人文精神土壤,正直、勇敢、善良已成為貴陽人的內在氣質。
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新聞媒體、社會各界,都珍視和善待凡人善舉,共同培育和厚植「最美土壤」,激勵更多人傳遞愛心、傳承善良。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精神文明建設並非一朝一夕,需要持之以恆。如今,更加堅定的主流價值、更加高揚的道德旗幟、更加清朗的社會風氣,已聚合起四百餘萬貴陽兒女同心同德的磅礴偉力,為奮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爽爽貴陽新未來而不懈奮鬥。
來源丨貴陽日報
編輯丨姚自雨
編審丨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