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專訪:麵塑藝人高志和

2021-01-14 武漢廣電掌上武漢

麵塑,俗稱捏麵人。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是作為儀禮、歲時等民俗節日中饋贈、喜慶、裝飾的信物或標誌。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經營,可謂是歷史源遠流長,早已是中國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部分。

如今武漢麵塑藝術已被列入武漢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曾經街頭的傳統小玩意兒備受重視,也走入了藝術殿堂。而在武漢有這麼一位技藝精湛的麵塑藝人,高志和雅號「面人高」。

高志和作品

高志和作品

民間街頭麵塑藝人

高志和接受採訪

「天下麵塑出穆李」,而這穆李說的正是距離高志和老家山東菏澤城西南十多公裡的穆李村,近代麵塑之鄉,菏澤麵塑的發源地。在麵塑藝術的發展過程中,菏澤麵塑藝人走南闖北。高志和從小跟隨父親來到武漢,10歲時便開始向叔叔學習捏麵人。

高志和喜歡做古典人物和年畫人物,《紅樓夢》中的大家閨秀,《水滸傳》裡的梁山好漢,正史野記裡的帝王將相,還有福祿壽三星,在高志和靈巧的指尖活靈活現。然而看似小巧的面人,製作的過程是紛繁複雜的。一件完整的作品需要經歷構思設計、和面、蒸熟、揉面、配色、捏塑、幹化、包裝等過程。以麵粉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揉、捏、壓、搓等多種技法,配合加單的工具,塑造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高志和跟隨師傅學習後,手藝越來越成熟與精湛。但在他進入長江航運集團武漢航運公司工作後,不得不將這門手藝暫時放一放了。

高志和製作麵塑

街頭麵塑火爆

高志和作品

高志和家裡陳列櫃

舊時代的麵塑藝人都是挑擔提盒,走街串巷,簡易的工具箱往面前一擱,就可以開始在街頭做起面人來,攤子前面總是擠滿了小孩,爭相購買。

高志和就是這麼利用業餘的時間,從最開始五分錢一個的面人做到了現在小的一個可以賣十塊二十塊,大的可以賣到上千。2007年退休後,更是全身心投入麵塑創作中。人物的造型動作、服飾花紋,甚至鬢角眉邊,每個細節都要考慮周全。做到纖毫畢現。在家裡專門存放面人的柜子裡,擺放了上百件面人作品,近幾年他曾數次代表中國民間藝人到美國、德國、法國、韓國等國家進行藝術展覽和交流。

高志和作品

彩色麵團

做麵塑的工具

退休至今的幾年間,高志和的面人也是越做越大,越做越精。這座穆桂英與楊宗保正是他最滿意的作品。人物的妝容與服飾都極為考究,相互對視的眼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含情脈脈。但這座將近1尺高的作品需要花費20天左右的時間才能完成。

傳統街頭麵塑

傳統街頭麵塑

高志和的徒弟

儘管在大街小巷中也很少看見麵塑藝人的身影,但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麵塑卻成為了承載著民俗精神的文化遺產。而高志和卻認為現在其實是麵塑藝術的鼎盛期。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藝人的扶持也讓麵塑藝術逐漸回到我們的身邊,麵塑藝人的經營方式也從挑著擔子走南闖北逐漸變成了集中一個地方進行擺攤設點,然而高志和也開始讓更多的人能接觸甚至親手製作面人。慕名來求學的人也能讓高志和的退休生活變得豐富起來。

高志和的作品

高志和的作品

高志和的作品

高志和的作品

高志和的作品

麵塑藝術雖依託民俗而生,卻要順應時代而變。麵塑絕不僅僅是個玩賞品。對於藝術教育和藝術創作,民間藝術總會帶來莫大的驚喜。

就在距離高志和家不遠的新村街黑泥湖社區,高志和正在給社區的孩子們上這個暑假的最後一堂手工課。

教小朋友做麵塑

教小朋友做麵塑

教小朋友做麵塑

相關焦點

  • 麵塑藝人張新芳傳授技藝
    10月18日上午,麵塑藝人張新芳應邀來到駐馬店職業技術學院,為參加全市美術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學員們講述麵塑文化歷史,傳授面人製作技藝。2015年,第十八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期間,他的麵塑作品被駐馬店市非遺保護中心收藏;2017年,洛陽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期間,他的作品被評為「最佳非遺項目獎」;2019年以來,張新芳精心創作的《八零後的童年》、《打鐵花人物場景》、《傳統釀酒文化場景》等作品,分別被駐馬店市文化館、確山縣文化館收藏。
  • 濟寧麵塑:小小麵團有乾坤
    作為一門傳承了千年的老手藝,濟寧麵塑和其他流派不同點就在於側重紀實性內容的創作。用作品向奮戰在一線的英雄致敬,也是「非遺」麵塑實現自身價值的難得機遇。中國的麵塑藝術早在漢代就有文字記載,過去以麵粉、糯米粉為主要原料,加上鹽、蜂蜜、甘油、防腐劑等成分,經過高溫蒸製後作揉制醒面處理,最後加上色彩,製成柔軟的各色麵團。麵塑藝人根據不同的材料,在手中揉、捏、按、搓,再用工具靈巧地切、壓、刻、劃,頃刻之間,一個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
  • 河西區掛甲寺街新城小區開展非遺進社區——麵塑手工體驗活動
    為了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傳播,增強居民對傳統民俗藝術的了解,掛甲寺街於11月26日下午在新城小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舉辦了「非遺進社區-麵塑手工體驗活動」,邀請了非遺技藝——麵塑的指導老師向掛甲寺街的老人朋友們進行麵塑的介紹和教學。
  • 全國技能大賽上,副省長戴柏華「點讚」漯河「非遺」麵塑!
    來自漯河技師學院師生們的非遺麵塑作品,在該比賽上驚豔亮相。 其中,色彩豔麗、人物栩栩如生的麵塑作品畫面頓時讓人眼前一亮,而這些麵塑作品則來自於漯河技師學院師生們的創作。
  • 巧手做紙盤貼畫,曼城家園社區開展非遺手工麵塑活動
    近年來國風盛行,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技藝除了剪紙和刺繡,還有這樣一個好玩的非遺技藝——麵塑。捏麵塑 傳承民間藝術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強居民間的互動交流。近日,曼城家園社區開展非遺手工麵塑製作活動。
  • 巧手做紙盤貼畫,通州區曼城家園社區開展非遺手工麵塑活動
    近年來國風盛行,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技藝除了剪紙和刺繡還有這樣一個好玩的非遺技藝——麵塑。 捏麵塑 傳承民間藝術 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強居民間的互動交流。近日,曼城家園社區開展非遺手工麵塑製作活動。
  • 麵塑之花在校園悄然綻放——記開封宋都麵塑傳承人邢勝男
    中國法治河南訊(張峰 通訊員 王水田)近年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開封市禹王臺區宋都麵塑第七代代表性傳承人邢勝男,積極響應上級號召,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活動,讓非遺文化走進生活,融入生活,用藝術家般的雙手和人民教師的身份,潛心鑽研和傳承古老、悠久的麵塑文化。
  • 非遺故事 | 麵塑大師——董鳳岐
    董鳳岐從事麵塑工作59年整,現為山東省工藝美術學院副教授,山東省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山東省傳統技藝大師,山東省省級濟南麵塑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湯)第二代傳人,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其麵塑作品曾榮獲山東省泰山文藝獎(省級最高獎項)民俗類二等獎、法國世界農業博覽會——華人麵塑捏塑個人表演金獎、北京工藝美術國際博覽會國家級金獎等獎項。
  • 與潮流同行的麵塑手藝人
    第二天下午五六點,侯德強真的開始跟隨學習麵塑,從和面到塑形,老手藝人現場演示步驟,侯德強觀察模仿。剛上手時,麵團總是不合格,要麼過軟,要麼太硬,捏出的東西也是千奇百怪,不成形狀,但他沒打過退堂鼓,不懂就問,調整修改,逐漸開竅。
  • 錢翠芳:金陵「麵塑大師」面裡藏真
    【人物檔案】姓名:錢翠芳性別:女年齡:保密職業:麵塑非遺傳承人一雙巧手,捏出萬變造型,捏出世間百態,她就是被人們稱為「麵塑大師」的非遺文化傳承人錢翠芳。她的作品以其獨有的「原汁原味」深受大家的喜愛。
  • 準旗麵塑藝人楊二先,小小「麵人兒」開啟致富路!
    楊二先展示捏好的面人捏麵人又叫麵塑藝術,是傳統的民間手工藝藝術,在我國已傳承了數千年。開始的麵塑只是家庭主婦們用糯米粉,塑成果實模樣,以祈求吉祥、幸福。後來經過藝人們的精心揣摸,才逐步發展到用麵粉加糯米粉及各種彩色顏料,捏製成各種人物、動物,由於製作精巧,形象逼真,富有鮮活的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深受廣大群眾特別是孩子們的喜愛。小時候,每逢農曆的七月十五,老輩人都要捏麵人,一個個小面人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讓每一個孩子都愛不釋手,最終這些被把玩過的面人,在被爐火烤乾之後,都成為了孩子們口中的美食。
  • 漯河麵塑亮相全國扶貧職業技能大賽 栩栩如生引人駐足點讚
    在技能展示區,來自河南代表隊的漯河技師學院師生帶來了非遺麵塑製作的項目展示,栩栩如生的麵塑作品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欣賞。「千裡走單騎」「武財神趙公明」「騰飛中國」......展示現場擺放了多件惟妙惟肖、活靈活現的麵塑作品。人物神態的逼真、色彩的豐富、細節的雕琢讓人忍不住讚嘆:「這是真正的手工工藝啊。」
  • 馬靜的麵塑
    那天一行人去雄縣十里舖,完全是因為聽說了馬靜是剪紙非遺傳承人,慕名登門拜訪,想求幾幅剪紙。誰知,一進她家門,正好趕上她家有人過生日,她專門做的麵塑剛剛出鍋,正在用釉彩點染。看著琳琅滿目的麵塑,沒聊幾句剪紙,話題自然就轉到了麵塑上。麵塑是個文詞,實際我們都叫它花糕、面人、花餑餑。
  • 面揉心聲——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之青城麵塑
    一些身背工具箱,四處奔波的麵塑藝人出現在繁華鬧市,以此為生計,藝術水平進一步提高。近代,受文人藝術的影響,麵塑的內容和形式不斷出新,人們不惜重金訂購,或作賀禮饋贈親朋,或作陳設擺放自家案頭。麵塑從此身價大漲,整體水平有了質的飛躍,表現手段和表現技巧日臻成熟。到了現代,麵塑的形式已經多種多樣,不僅有花饃、花果饃、禮饃、饃玩具等,更有各式各樣的面人。
  • 非遺展示走進西安經開區校園
    中國青年網西安1月8日電 1月4日,西安經開區第三小學「傳承非遺文化之美,助力文明校園創建——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正式啟幕,多位民俗藝人走進校園,與學生面對面進行非遺展示交流。西安經開區第三小學舉辦「傳承非遺文化之美,助力文明校園創建——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
  • 東營市圖書館麵塑手工課走進安寧社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帥為弘揚傳統民俗文化,讓更多的少年兒童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麵塑的傳統技藝魅力,11月29日下午,東營市圖書館麵塑手工課走進安寧社區,為轄區的少年兒童傳授傳統民俗文化藝術。「老師,麵塑讓我的小手變靈活了耶!」「老師,小兔子的眼睛安這個位置行嗎?」「老師,我想讓小兔子穿上花裙子。」安寧社區的活動室內氣氛十分活躍、暖意洋洋。活動中,麵塑老師介紹了麵塑的製作方法,詳細地講解了麵塑的技巧。在孩子們的提問中,老師逐一回答孩子們的問題,並手把手教學。
  • 95後「非遺」傳承人郎佳子彧:小麵團捏出新面孔
    「而我所最愛的,還是一小組一小組的舊北京街頭小景……」作家冰心曾在《「面人郎」訪問記》中誇讚「面人郎」郎紹安惟妙惟肖的麵塑作品。郎紹安是郎佳子彧的爺爺,郎佳子彧則是這項技藝的第三代傳承人。直播、短視頻、跨界合作……作為一名95後非遺傳承人,郎佳子彧利用新潮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並愛上這項古老的藝術。
  • 漯河麵塑作品亮相全國職業技能大賽
    其中,色彩豔麗、人物栩栩如生的麵塑作品畫面讓人眼前一亮。這些麵塑作品出自漯河技師學院師生之手。  當天上午,備受矚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在廣州琶洲國際會展中心開賽。在技能展示區的河南省展區,來自河南代表隊的漯河技師學院師生帶來了非遺麵塑製作的項目展示,「貴妃醉酒」「關公提刀」等麵塑作品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欣賞。
  • 非遺「面人郎」傳承人: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
    「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講述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 郎佳子彧【實踐者說】  我的豐富經歷帶給我許多「角色」,所以媒體總愛用「95後非遺傳承人」「《最強大腦》選手」「北大學霸」「網紅」等名號來指代我。
  • 麵塑的種類和產地分布
    麵塑的種類和產地分布麵塑的種類按照製作工藝和使用功能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以食用的麵塑,另一類是用來收藏的麵塑工藝品。(一)山東麵塑山東麵塑歷史悠久,以菏澤麵塑為代表。位於黃河下遊的菏澤,古稱曹州,常年因為黃河決口水災不斷。老百姓為了能生活下去,只好供奉神靈,祈求風調雨順,就用面捏成豬羊,代替宰殺的牲畜作為供品。這就是最早的山東麵塑的形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