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農產品分銷服務平臺——易賣貨貨主版,農產品銷售不再難!

2020-12-26 康銘泰克COMTECK

長期以來,上遊產地農產品銷售一直是困擾「三農」的老大難問題。農產品滯銷問題很大程度上是農產品流通過程中信息不對稱和銷售渠道單一所導致的。近年來,許多產地種植農戶的銷貨思維方式也在悄悄轉變,開始自發尋求一些農批市場檔口老闆合作,讓其幫忙代賣,即農產品代賣。但是代賣行業漏洞層出不窮,讓不少農戶吃了大虧,這也是為什麼易賣貨貨主版這個專業的產地農產品分銷服務平臺一經發布,就收穫了眾多「產地貨主」好評的原因所在。

(一)傳統農產品代賣行業存在哪些問題?

對於許多產地貨主來說,一般都會種植較多的農產品品類。尤其是產地代辦,主要是通過收購當地農戶的產品再銷售給下遊商戶,涉及的品類更廣,體量更大。這就需要產地貨主前期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農批市場「物色」合適的農批檔口老闆,而且每賣一次貨都得跑一趟市場,對於貨主來說成本過於高昂。

此外,巨大的代賣風險也是讓產地貨主對代賣業務「望而卻步」的重要原因。因為農產品代賣的本質是委託農批檔口商戶幫自己賣貨,如果選擇的商戶不「靠譜」,容易出現傳遞虛假行情和謊報價格的情況。而貨主除非自己在現場待著,不然也無法監控商戶整個代賣環節。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貨主即時用了一些產地農產品分銷服務平臺還是賣不好的原因,因為很多平臺無法像易賣貨貨主版一樣為貨主提供全程的代賣數據。

另一方面,貨源是貨主自己的,商戶對於賣貨時價格高低不會像貨主自己賣的時候那麼在意,也很難做到像貨主一樣盡心盡力地銷貨。同時,許多貨主和檔口商戶在貨款結算時,因容易產生貨款扯皮的情況,有些甚至長時間都無法收到檔口商戶的貨款。

(二)易賣貨貨主版,好貨無憂賣全國!

易賣貨貨主版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產地農產品分銷服務平臺,已經在優勢產地及主力消費市場,建立起覆蓋全國的採銷網絡。在全國50+一級農批市場,約有7000+農批檔口商戶入駐易賣貨貨主版平臺。每一位農批檔口商戶都是經過尋農在線市場經理在農批市場現場考察、走訪而篩選出的優質商戶。

今年不少產地農戶因疫情不可抗力因素,出現了大量農產品滯銷問題,讓農戶對於「足不出戶」賣貨的需求也愈發強烈。而易賣貨貨主版這個產地農產品分銷服務平臺是架構在小程序上的,操作簡單易上手,貨主足不出戶也能把貨賣全國。不僅能解決產地貨主農產品滯銷的燃眉之急,還能為他們帶來長期的銷售渠道。

最重要的是,通過易賣貨貨主版產地農產品分銷服務平臺,產地貨主不但能好貨輕鬆買全國而且還不用擔心「錢袋子」問題。

貨主完成註冊後,即可查看當日全國各地批發市場各個品類的市場價格行情,一鍵免費發布賣貨需求,不用親臨市場也能及時抓住銷售黃金期。平臺接單大廳界面,更是匯集了全國各地檔口商戶發布的10萬+要貨訂單,所有訂單的做貨標準明確可查,可以供產地貨主隨心挑選,對標接單,有效提升交易效率。從發車到結算的全代賣過程都可以通過易賣貨貨主版產地農產品分銷服務平臺追蹤數據,售後24小時內平臺極速回款,賣貨無憂。

讓越來越多優質的農產品能夠賣向全國,越來越多的產地貨主豐產也豐收,是易賣貨貨主版——產地農產品分銷服務平臺的重要使命也是最大價值所在。

相關焦點

  • 關於使用《食用農產品銷售憑證》的指導意見(試行)
    各縣(市)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高新區市場監管局:  為規範落實《食品安全法》《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山東省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及濟南市《關於實施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的意見》對食用農產品銷售的要求,統一我市《食用農產品銷售憑證》(即食用農產品一票通,下同),建立流通環節食用農產品追溯體系
  • 田間果農變身帶貨主播:農產品從滯銷到暢銷的電商流轉路
    去年她曾跟隨周邊農戶一起嘗試過直播賣貨,為此還專門請了一位年輕小姑娘做主播。但那次嘗試並不算成功。小姑娘對農產品不了解,銷售意圖太強,客戶來了直播間停留片刻就撤,更別提下單購物。王霞還是更加信賴合作多年的批發商,簡單直接,有多少賣多少,價錢雙方談好了就可以。不過,王霞沒有想到,這一次她不得不重拾直播。疫情防控帶來生產銷售多個環節的不利。
  • 赤城縣消費扶貧路徑探析:副縣長帶貨打通有機農產品銷售瓶頸
    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產品雖好,如果沒有品牌知名度,自然也難有人問津。直播帶貨的種子已經漸漸在赤城發芽。赤城本地企業御久糧,在嘗到縣長直播帶貨的甜頭後,正著力打造自己的直播隊伍,在工廠打造專門的直播區,招募農民親自上陣賣自家產品。
  • 農產品網絡直播實操手冊 帶貨方法都在這了
    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淘寶愛心助農項目成功銷售了10萬噸滯銷農產品。京東、拼多多、蘇寧易購等平臺也都有助農銷售項目。與此同時,網絡直播賣貨,成為了疫情期間銷售產品,尤其是農產品的絕好辦法。開個直播間,就能直接走到消費者面前。
  • 從黔貨出山看貴州農產品產銷...
    隨著產銷對接的更加緊密,種植戶們對市場也越發「懂行」,哪些單品屬於緊俏貨能賣好價錢,大家早已摸出了門道。今年以來,得益於省內外市場並駕齊驅,貴州農產品也源源不斷湧入了大市場。農民工在榕江縣蔬菜採選場分揀彩椒近年來,流通企業一直在我省農產品銷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更好更快提升市場銷售份額,目前省商務廳推動91家國有平臺公司轉型流通企業,86家已開展農產品流通業務,實現88個縣(區、市)全覆蓋,現代物流集團、貴州蔬菜集團、貴陽農投集團等「龍頭」在產銷對接上不斷發力。
  • 康定舍聯村第一書記直播帶貨成「網紅」:想把農產品賣到全國
    朋友圈幫貧苦戶賣貨:價格好不愁賣「婆婆,最近青花椒賣得咋樣啊,有啥問題隨時跟我們說啊!」四川康定市魚通鎮舍聯村第一書記康鑫挽著老人的手,開始拉起了家常。關於當地農產品種植、銷路等問題,她已經輕車熟路,兩年前,她這個「門外漢」吃了不少「閉門羹」。
  • 普通人幫助普通人,淘小鋪掌柜們幫全國產地賣千萬斤農產品
    「沒想到這麼好吃,也沒想到這麼好賣。」   9月21日,在掌柜們的強力帶貨幫助下,阿里巴巴旗下淘小鋪豐收節活動1天賣出10萬斤酥梨,15萬斤蜜柚。    今年年初受疫情的影響,部分地區的農產品出現滯銷的情況,淘小鋪發起愛心助農項目,組織各地滯銷農產品上線平臺,通過百萬掌柜幫助農民進行銷售。海南的芒果、河南的紅薯、陝西的酥梨、雲南的火龍果。
  • 為何直播農產品銷售火得一塌糊塗
    我們閱讀從紙媒→電視→移動,我們的消費習慣也從傳統購物→電視購物→電商購物,到如今隨著短視頻的流行,人們的消費習慣再次發生改變,「直播賣貨」成為主流也就不足為奇。而這也給農產品的銷售帶來了新的思路和商機。農產品的銷售一直存在難點和困點,比如生長周期長、售賣周期短、銷售渠道難拓寬、與消費者無法建立直接關聯等等。
  • 難啃的農產品電商,拼多多如何做成一門規模千億的生意?
    是真正的田間農人,還是農產品經銷商?實際的農人小而散,經營電商平臺且要形成優勢,個體農人的規模體量都是問題,量一上來,自然而然地會從個人變成經銷商,一個農戶賣得好,往往會去收購周邊農戶的產品,不可能只賣自己家的貨。
  • 珠海澳門新媒體聯合行動,直播帶貨賣怒江農產品
    南都訊 今年以來,公眾消費需求更多從線下轉到線上平臺,各地領導幹部紛紛化身「帶貨主播」,通過電商、媒體、短視頻等平臺為農產品代言。6月27日晚8時,珠海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市工商聯結合珠海各大新媒體平臺,開展新媒體助力怒江帶貨直播,呈現珠海扶貧助農新品牌。同時在奧園廣場、來魅力酒店等多個戶外LED屏,以及公交巴士宣傳本次活動。此次活動旨在積極引導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扶貧濟困活動,推動「以購代捐」,助推消費扶貧深入開展。
  • 安徽界首:貧困戶農產品滯銷 紀檢幹部「硬核」帶貨
    「泉陽鎮的鴿子6隻100元,靳寨鄉的萵苣4個10塊錢,代橋鎮的蘆花雞1隻60元……有需要購買滯銷農產品的,可以到辦公室登記。」近日,安徽省界首市紀委監委微信群裡發出這樣一條倡議。 南瓜、小蔥、鴿子、紅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界首市部分農副產品遇到滯銷難題,為幫助解決問題,界首市紀委監委積極開展「消費扶貧」活動,匯總幹部職工需求的農產品種類及數量,主動與出現問題的鄉鎮對接,切實解決銷售難、難銷售等問題。 倡議發出後,不一會兒功夫,大家就購買了32隻雞、鵝,44隻鴿子,紅薯200餘斤。
  • 農產品直播帶貨參差不齊,新規讓消費者吃下定心丸
    農產品電商帶貨參差不齊,新規讓消費者吃下定心丸雙十一前後,很多直播帶貨平臺異常火爆,這種帶貨方式讓消費者看得見,所以很多消費者借著打折優惠之時,都在瘋狂買買買,尤其是很多農產品銷量非常可觀。因為對產品沒有保障,也導致很多直播平臺明星「帶貨主播」受到不少質疑,有些甚至被消費者協會親自「點名」,這也反映出,火爆的消費模式正在逐步降溫!比如,近日曝光的知名主播辛巴推廣銷售的即食燕窩被質疑實為糖水,這讓粉絲們心裡添堵。主播辛巴提出6000多萬元的先行賠付方案,並設立專項基金完善選品標準。人們也希望,這種亡羊補牢的行為能帶來直播領域的變化。
  • 七大垂直農產品電商平臺,哪個你最常用?
    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一下七大國內優質的垂直農產品電商平臺。NO.5:易果生鮮易果生鮮從2005年起開始致力於向注重生活品質的都市中高端家庭提供精品生鮮食材,主要經營水果、蔬菜、水產、肉類、禽蛋、食品飲料、甜點、酒類、禮品禮券8大品類共3200種產品,以「常溫、冰鮮、凍鮮、活鮮」4種形式,全程冷鏈運輸,全年無休鮮活配送,包括常溫產品在內的配送服務覆蓋達367個城市。
  • 「飛鴿找貨」 APP上線 一畝田聚焦產地一手貨買賣
    (原標題:「飛鴿找貨」 APP上線 一畝田聚焦產地一手貨買賣) 近日
  • 3個「臭皮匠」駐村故事:賣火烏諾村綠色農產品
    「你這漁場人放天養,野生魚和小笨雞賣得賊火,我們特意來學習學習。」12月1日,在克爾臺鄉哈布塔南泡邊,劉健等人裹得嚴嚴實實,一會鑽進雞窩,一會跑進冷庫,一會又到湖面瞧瞧,不停地和大慶市當奈溼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討教著漁場農副產品賣得火的原因。劉健說,同樣是小笨雞,漁場的就比農戶散養的更能賣上價。
  • 重塑農產品流通價值鏈,蘇寧開闢農產品上行「新航路」
    對電商來說,隨著電商助農,產品上行的推進,農產品銷路不再是村民面臨的唯一難題。完善農業產業化,與進口農產品拼成本和品質溢價,讓農民勞有所獲,更加考驗電商的供應鏈操盤能力。2020年蘇寧雙12提交的年終"作業",其實就是深耕供應鏈的結果——2018年,蘇寧啟動了"上山下海"行動,源頭直採團隊深入全國各大農產品產地和工業品產業帶,尋求與生產者的直接合作。
  • 他是殘疾人 也是貧困戶 他在直播間帶貨幫助社區銷售農產品1萬餘...
    原標題:他是殘疾人,也是貧困戶,他在直播間帶貨幫助社區銷售農產品1萬餘公斤——六旬老漢變「直播達人」   能張口亮嗓,也會擠眉弄眼,還時不時地利用抖音上帶美女的時空特效背景拍攝音樂短視頻
  • 賣賣賣!買買買!為了特殊時期下的玉林農產品,他們做了這麼多!
    「產銷不暢」這道難題,玉林市通過「線下牽線搭橋,線上搭臺吆喝」,暢通銷售渠道,解決扶貧農產品「賣難」問題,包菜、香蒜、桑葚等滯銷農產品成了「搶手貨」。 玉林積極主動對接產、銷、需三方主體,黨員幹部深入田間地頭為我市扶貧產品代言帶貨,通過線上發布、線上銷售、線上結算以及直播推銷等方式,大力發展電商銷售渠道,積極搭建農產品線上平臺。
  • 河北赤城蹚出特色脫貧路_全國農產品商務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這是當地特色農產品面臨的普遍問題。直播帶貨則為大家提供了一個新途徑。赤城本地企業御久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在嘗到直播帶貨甜頭後,開始著力打造自己的直播隊伍,在工廠打造專門的直播區,招募農民親自售賣自家產品。
  • 未來5年農產品電商人才缺口將逐年上升至350萬青年創業者搭上「新...
    產地直發拓銷路36歲的楊道林每天一大早就趕到位於安徽省阜陽市的辦公室,他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通過監控系統查看2000公裡外的昆明鮮花種植基地,登錄網店了解前一天的鮮花銷售情況。2019年8月,楊道林的第一個網上店鋪上線。僅僅一周後,他的鮮花網店單日鮮花銷量就超過了1000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