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良渚文化玉器是中國古玉歷史上的第一個高峰,那麼,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應該是實至名歸的中國古玉歷史上的第二個輝煌。
春秋時期,候國玉器數量驚人,其玉質上乘,並且新創了不少優美器型,線條運用更臻嫻,紋飾的審美含量急劇增加,刀工秀逸遒勁,風格清新瀟灑。短短的五百年間,給歷史留下了無數玉器珍品。
春秋晚期 / 龍形玉飾
春秋晚期 雙龍首環新創「春秋龍首」紋。這種由勾連雲紋組成的「陰線淺浮雕」龍首,不論是絞絲紋舌形還是S紋舌形,都是「現首不現尾」。
玉璧
春秋「春秋谷」紋。春秋古紋有陰線雕和乳突狀兩種。乳突狀谷紋為淺浮雕,鼓勵圓鼓、體型較大,手感園鈍;春秋谷紋部分有陰刻「芽彎」,部分與勾連雲紋混合構圖。春秋谷紋大多排列稀鬆,布局不夠規整。
新創「斜地子」紋、「虎皮」紋、「矩形魚鱗」、「內勾捲雲」紋。
春秋S紋玉璜 扁平圓弧形,兩端琢成對稱的變體夔龍,背中部鑽一小孔,兩面均以雙線陰刻手法琢相互勾連的「S」紋,線條流暢,形制規整。
4、新創螭紋。螭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楚辭.刀歌.河伯》:「駕兩龍兮驂螭。」螭紋是個巨大的紋飾體系,春秋創製的螭紋,經過戰國和兩漢的發揚光大,和龍紋一樣,成立我國藝術史上光彩奪目的紋飾標杆。
武漢博物館春秋蟠虺紋玉玦
蟠虺紋玉環 春秋新創螭虺紋。虺是一種毒蛇。 屬吳國貴族佩飾。玉色茶綠,有白色沁斑。兩面分別淺浮雕粗,細蟠虺紋,填以羽狀細劃紋。《詩.小雅.正月》「哀今之人,胡為虺蜴。」《楚辭.天問》「雄虺九首。」虺,又是一種將發未震的雷聲。《詩.邶風.終風》:「虺虺其雷。」春秋虺紋大多為圓首、尖嘴、小圓眼、短蛇形身。
6、春秋脊牙。西周時流行的突齒到春秋時,大多演變成整齊劃一的方形脊牙。脊牙的製作,需要綜合勾撤、平凸、隱起等技法,難度遠在齒牙之上。
春秋雲龍紋玉珩
淺浮雕蟠虺紋玉璧 春秋 屬吳國貴族佩飾。玉色黃褐有紫斑,局部有白沁,兩面均飾減地法淺浮雕與陰刻相結合的蟠虺紋,填細密的羽狀紋。孔壁與周緣經過兩次加工修磨,十分圓整。
雲紋龍首形玉璜 春秋 高4.6、寬10.9釐米 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蟠虺紋玉飾 春秋 長9.4、寬2.8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春秋,勾雲紋玉璜,現藏山西省博物院
春秋,方形獸面紋玉飾
河南省淅川縣下寺1號楚墓出土
春秋,(楚國) 龍紋玉琥
春秋早期遺存出土玉器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古器與新器雜出,傳統器物多於創新器物。到了春秋中期以後,由於多國並存的政治局面的存在,春秋玉器走向分區發展的道路,秦式玉器、楚式玉器、夷式玉器、中原式玉器以及越式玉器漸成各地玉器發展的主流。崇龍和尚玉,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兩個基本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