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申報:如何撰寫研究假設

2020-12-21 永慶談教育

在課題申報書的申報論證環節,需要申報者撰寫研究假設。什麼是研究假設?它的基本特徵是什麼?為什麼要撰寫研究假設?假設的內容是怎麼形成的?研究假設表達方式是怎樣的?在此,筆者和老師們交流一下學習與實踐體會。供批判。

筆者最初想寫得簡單一些,但在行文中,發現有些問題要交待。於是寫得有些冗長了。讀者可以直接閱讀標題一、二、五。

一、什麼是研究假設

研究假設是研究者依據一定的科學理論、相關文獻、實踐經驗,對研究問題的規律、原因做出的一種推測性論斷和假定性解釋,是在研究之前的預先設想的、暫時的結論,是研究者所希望得到的某種結果。 

從這個概念中,我們可以找出這樣幾個關鍵性的短語,如推測性論斷、假定性解釋,預先設想的、暫時的結論,研究者希望的結果等。這些短語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研究假設的主要內涵。

我們舉個例子,稍做解釋:

《實踐性作業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科素養的研究》這個課題。研究者推測:實踐性作業可以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科素養。其中這個結論是預先設想的,暫時性的,是研究者希望的。至於最終能不能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科素養,那要通過研究與實踐來驗證。

研究和實踐後,可能會出現三類結果:「可以提升」、「不能提升」或者處於某個中間狀態。

二、研究假設有哪些特點呢

周曦老師在《關於課題研究中「研究假設」之探索與思考》一文中,詳細闡述了研究假設的幾個突出特點。筆者認為,有三個比較突出的特點。

(一)預見性

所謂預見性,就是在研究之前,要把解決問題的策略、路徑、方法等進行預測,反映研究結論與研究問題之間存在的因果關係或是相關性關係。

(二)科學性

所謂科學性,就是給出的假設判斷要有科學理論和實踐經驗的依託,或演繹或歸納而來,是合乎規律、合乎邏輯的。雖然結論是推測和預想的出來的,但絕不是胡亂捏造,憑空而來的。

(三)檢驗性

所謂的檢驗性,就是提出的結論是可以通過科學實驗或具體實踐來進行檢測。課題研究的過程就是檢驗假設正確與錯誤的過程。

三、課題論證中為什麼要撰寫研究假設

在選題論證或是研究方案設計中,有些教師往往忽視研究假設的撰寫,認為研究假設並不重要。其實不然,在整個科研活動過程中,研究假設有其獨特的價值。

特別要強調的是:課題研究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檢驗研究假設的過程,課題研究的目的就是為了驗證假設。

那麼研究假設在課題申報中有哪些具體的作用呢?

(一)研究假設可以保證研究方向一致性

因為課題研究的過程是圍繞研究假設開展的,所以研究假設寫的清晰明確,可以保證研究過程不跑偏。比如:《實踐性作業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科素養的研究》這個課題。課題研究假設的核心是「實踐性作業可以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科素養。」那麼研究過程就要圍繞實踐性作業這個大的方向進行,如果不重視這個大方向,研究工作就可能出現游離中心,迷失方向的問題。

(二)研究假設可以增強研究的成果意識

研究假設建立了自變量以因變量的邏輯關係,自變量最終可以轉化有效的成果,因變量是課題最終要達成的研究目的。研究過程就是要驗證這個自變量的是真是偽。所以,有了這個研究假設,可以使研究者時刻圍繞成果開展研究工作,提升成果意識。研究假設是通向成果的橋梁。如《實踐性作業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科素養的研究》這個課題。其自變量就是這個實踐性作業,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要把這個變量分解細化,建立各種專題、操作流程、操作規範和依據數學素養建立評價指標,這些最終要轉化成為成果。因變量就是那個研究目的,即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

四、研究假設是怎麼形成的?

研究假設是研究者對課題研究系統思考和反覆論證的結果。前文我們反覆強調,課題研究的過程就是驗證假設的過程。那麼,表述研究假設就要把解決問題的諸多可行性舉措、路徑、策略、方法擺出來,依據研究者的視野對這些自變量進行評估、遴選、歸類,建立起假設模型。

有的教師問:那些解決問題的諸多可行性的舉措、路徑、策略、方法等從哪裡來的?當然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研究者帶領研究團隊經過學習、思考、藉助相關理論、文獻資料、實踐經驗預先想出來的。

有的教師問:答案都想出來了,還用研究嗎?當然要研究,研究就是驗證你提出來的諸多答案是真還是偽,是不是能夠解決你工作中的問題。

其實,提出研究假設是需要一些方法的,最為常用的方法有演繹法、歸納法、類比法等。演繹法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思維方式,即基於理論或規則來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歸納法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思維方式,即基於研究者的自身的認知和經驗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類比法是從諸多解決問題的策略中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和優選的思維方式,從而確定解決問題的策略。

在操作層面,一般採取頭腦風暴方式和利用德爾菲法進行。頭腦風暴是組織課題組內部成員徵集解決問題的策略;德爾菲法則是聘請相關專家或有經驗人員徵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五、研究假設的表達方式是怎樣的

一線教師特別希望給個模板,這樣寫起來比較方便。當然有一般性的寫法,如:課題組認為,如果通過……的方法(策略、途徑、方式、工具等),就可以促進(解決、提高、改善等)……

《實踐性作業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科素養的研究》這個課題,研究假設可以這樣表述:

如果通過建立基於數學學科素養的實踐性作業專題系列,進行系統化地實施,並且建立起基於數學學科素養的實踐性作業的評價標準、規範學生實踐性作業的行為,可以提升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積累學習數學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經驗,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寫好研究假設要找準三個變量,並且處理好三者的關係。這三個變量為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三個變量之間的關係是這樣的:自變量與因變量是因果關係,或是具有相關性的關係;要把無關變量控制在常態範圍。

寫研究假設時,首先要把自變量的概念進行準確界定;然後分解自變量概念,找到其所包括的外延;隨後研判外延與因變量所存在是因果關係或是相關性關係;最後以開列小標題的方式逐一進行表述,表述的模板如前文給出的。

為什麼要把無關變量控制在常態範圍?主要是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做這樣一項研究,「利用歸因訓練提升學生學業成績的研究」,教師在開展歸因訓練的過程中,又超常規地給學生補課,增加課時,最後就無法判斷學業成績提升是補課造成的,還是歸因訓練造的。

此文闡述借鑑周曦老師的一些觀點,於此鳴謝。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課題申報:如何撰寫研究內容
    在課題申報書中,研究內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板塊。一些教師反映關於研究內容的撰寫還存在一些困惑,於此老師們交流一下心得體會。供批判。一、研究內容撰寫常見問題從外在形式看:有的寫得過於簡單,三言兩語;有的寫得過於冗長,抓不到重點。
  • 課題申報中的「技術路線」如何撰寫:我來幫你解苦惱
    在課題申報中,一線老師會遇到一些困難,其中技術路線的撰寫就是其中一個難點。那麼,什麼是技術路線?技術路線在課題申報中有什麼作用?技術路線的呈現方式是怎樣的?畫技術路線的策略是什麼?筆者就這幾個問題,和一線教師交流交流。供批判。
  • 課題申報中的「技術路線」如何撰寫:我來幫你解決苦惱
    在課題申報中,一線老師會遇到一些困難,其中技術路線的撰寫就是其中一個難點。那麼,什麼是技術路線?技術路線在課題申報中有什麼作用?技術路線的呈現方式是怎樣的?畫技術路線的策略是什麼?(一)第一個關鍵概念 「以研究假設為核心」「研究假設」也是課題申報書中需要撰寫的一個內容,「研究假設」要解決的問題是:預期成果的達成是有若干路徑的,這些路徑是我基於教育理論和科學方法框架下構想出來的,如果能夠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實施,就可以達成預期成果。
  • 【教師培訓】教育科研專家告訴你如何寫好課題申報書
    此舉旨在鼓勵研究者自選前瞻性、創新性問題進行申報和研究。在課題申報書中,活頁是課題論證的重點內容,其中的前三項即選題依據、研究內容、思路方法則是重中之重。 2.如何撰寫「選題依據」?
  • 一線教師課題申報:研究步驟怎樣寫
    在撰寫課題申報書時,其中有一項內容是:課題研究步驟。筆者瀏覽一線教師撰寫的研究步驟(亦稱「實施步驟」),發現有一些共性的問題。在這裡和教師交流一下,供批判。一、撰寫研究步驟中常見的問題在課題申報書中,研究步驟這一板塊是處於選題論證的結尾部分,從教師心態考慮,馬上就寫完了,於是一些教師套用一些模板,如「準備階段、研究階段、總結階段」,寫上「查閱文獻、組織教師培訓、開展聽評課活動、經驗交流、梳理成果」等,把時間安排一下,就草草收兵。
  • 正確理解申報要素之間的邏輯關係:課題申報不再苦惱
    凡是申報過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老師,都會有這樣的體會,除了填寫一些基礎信息外,在課題設計論證裡,總共需要論證的內容共有「十三項」之多。這對於一線教師來講真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情。為什麼要論證這麼多內容?這些內容都要解決什麼問題?他們之間有怎樣的邏輯關係?
  • 科學研究課題申報的實踐與思考
    一、了解形勢,把握趨勢,是申報課題的基本前提 形勢對我們科研課題的申報影響非常大,尤其是像新聞傳播這樣的人文社科類科研項目。因此,在申報課題以前,關注當下形勢非常重要,形勢首先是國家的形勢。研究形勢,就是要研究目前國家的宏觀現狀和本學科的發展需要,存在的問題和我們可能做的研究。
  • 一線教師課題申報:如何做文獻綜述
    一線老師在申報課題時,有一個環節繞不過去,就是查閱相關文獻。筆者看過一些老師申報書中的文獻綜述,發現存在一些問題,想和一線老師交流交流,僅是個人觀點,供批判。一、什麼是文獻綜述課題申報書中的文獻綜述與文獻綜述論文的撰寫,是有區別的。
  • 研究目的≠研究目標,課題申報時,研究目標怎樣寫?
    一線教師初次申報課題時,總會被申報書中的一些概念搞暈。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一線教師主業是教育教學,而非科學研究。有些概念把握不準,實在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在此,筆者拿出「研究目的」和「研究目標」這兩個易混概念,和一線教師一起辨析一下,為教師填寫課題申報書提供一些參考。
  • 老師評職稱的課題申報書怎麼寫
    申報課題,必須撰寫課題申報書,這是申報課題立項的書面資料,由課題主辦方提供模板。所以,想要申報課題的個人,必須要學會課題申報書。那麼,課題申報書怎麼寫?
  • 教師如何做課題研究
    (3)論證課題,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是否適宜作課題;是否有價值;是否可行。討論:下面題目是否適宜作課題,為什麼?例1:某某學校實施義務教育的現狀如何?例2:如何解決學生過重學業負擔?例3:重複練習對學習效果有什麼影響?例4:全省義務教育的現狀如何?例5:如何讓學生有效地參與學習活動?
  • 課題申報時:選題的意義和研究價值怎麼寫
    教師在課題申報論證時,需要撰寫「選題的意義」和「研究價值」,對此很多老師都非常犯難。什麼是選題的意義?什麼是研究價值?兩者有什麼區別?如何撰寫「選題的意義」和「研究價值」?在此,筆者結合個人的認識,和老師們交流一下,希望大家不再為此糾結。供批判。
  • 教師晉升職稱課題申報流程是什麼?
    教師晉升職稱課題,不是憑空而來,不經歷一番磨難怎麼體現課題的重要性。我們要知道難度越大的,往往地位也重要。如果課題人人戳手可得,就沒有了爭搶的意義。那麼,教師晉升職稱課題申報流程是什麼?如果你不知道怎麼申報職稱課題,就更要了解該問題,有助於提高自己申報課題的效率。
  • 課題立項後,開題報告寫什麼?怎麼寫?
    你能說一下你的課題有哪些創新的東西嗎?好,你打算怎麼研究?說說你的思路和方法,把你的研究框架模型給我看看。最後,請你把研究步驟給規劃一下。以上問題,申報者都想清楚、寫清楚。寫出來專家能夠看明白,立項的可能性就大增了。到了撰寫開題報告的時候,就要從申請立項的重心,轉移到研究的重心上來。那麼,研究的重心是什麼呢?
  • 成功申報課題應避免走入這些誤區
    另一個事實是:針對這些問題,各層面管理者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夠從有效管理的角度進行全面梳理與研究,也就不可能針對問題提出規範的應對策略來指導或服務於教學課題研究的實際工作。因此,廣大教師尤其是涉足課題研究領域不深、經驗不足的青年教師在教研課題研究過程中「捉襟見肘」或者困難重重。那麼,高校青年教師在教研課題立項申報中常見的問題有哪些? 如何走出其誤區?
  • 2020年民政部部級課題(專項業務類)申報指南
    為進一步深化民政重要理論、重大政策、重點工作和難點問題研究,為民政事業發展提供重要決策參考,依據《民政部部級課題管理辦法》,現發布2020年民政部部級課題(專項業務類)申報指南,歡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申報及研究。
  • 小課題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小課題研究,是需要靠合適的研究方法來解決研究問題的。那麼,小課題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小課題研究方法有很多,由負責人要根據選題需要,篩選有效的研究方法。一般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僅供參考。
  • 貴州省「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重大專項課題申報公告
    課題研究期間,須以「貴州省『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重大專項課題成果」名義,完成下列任務之一方可提請組織專家鑑定,否則,視為未完成課題研究任務,不予受理結項申請:①以課題名義在國家級權威刊物(《人民日報》《求是》《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和《新華文摘》等)或CSSCI來源期刊發表理論文章1篇以上(含);②課題研究成果獲得分管相關領域工作的省部級以上(含)領導同志肯定性批示;③課題研究成果提出的理論觀點
  • 課題研究的「成象之效」
    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政治教研員楊偉東編有《基礎教育教學課題研究十八問(案例篇)》一書,其中對基礎教育教學課題研究有許多精深的思考和獨到的見解。關於中小學一線教師能力建設的觀點,我曾與楊偉東有過交流,針對中小學一線教師專業成長編寫關於教育教學課題研究的著作是他的一個心願。近年來,關於教科研方法指導的著作一本接一本出版,但不少教師讀後仍一頭霧水。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書的撰寫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要求申報的範疇主要是基礎理論或應用基礎理論,圍繞科學問題展開的研究工作,是揭示自然界普遍規律、基本原理和自然現象運動本質的理論性工作。為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般不資助工程中具體的技術問題或工藝問題研究,不資助產品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