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告訴你,擁有一顆「好心臟」,有時候真的可以保命

2020-12-21 睿汐ghy

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

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集儒、釋、道三家之大成的陽明心學,成為500年來中國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

陽明心學智慧源源相傳,潤澤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

張居正、曾國藩、孫中山、蔣介石、蔣經國、黃宗羲、章太炎、梁啓超、李宗吾等,都奉陽明心學為精神導師。

王陽明說,人為了生存,難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東西,比如,金錢、名利、地位。

不過,有的人是在「良知」的指導下追尋這些,有的人卻只是一門心思地追求外物。

人為物所累,為心則輕,如果我們的內心永遠盯著外物,必然會累得死去活來。

而心學的最大妙處在於:我們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況下追逐外物,只要能以良知為指引,追求什麼都是可以的。

因此,王陽明心學不僅是我們身心修行的法寶,還是我們人生問題的靈丹妙藥。

01修心煉膽,百病不侵

日本英雄西鄉隆盛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縱觀王陽明的一生,歷經坎坷,遭遇的磨難是常人所難以想像的。他的成長經歷,也為我們指出了人類心靈的無限可能性,甚至包括身體健康和改變命運。

王陽明在龍場謫居期間,寫下了一篇千年傳誦的《瘞旅文》,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有一個從京師來的小官,帶著兒子和一個僕人,從龍場路過去上任,陰雨天黑,投宿於一苗民家。

沒想到,第二天中午,有人從那條路過來,說這個小官已死在路上。

下午他的兒子又死了,第三天連僕人也死在山坡之下。

聽到此訊,王陽明悲傷之餘,感慨地說:

我早知道你肯定會死,因為前兩天我隔著籬笆望見你愁容滿面,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

如果你實在貪戀這五鬥米的俸祿,就應該高高興興地去上任,為什麼要這麼不開心呢?

要知道,在遙遠的路途中,餐風宿露,攀越崖壁,行走於高山野嶺之頂,經常是饑渴勞累,筋骨疲憊不堪,而又有瘴厲之氣,時時侵擾著身體,

如果這時又有憂鬱哀愁積於內心,內外夾攻,豈有不死之理?

而我離開故鄉來到這裡,已有兩年了,同樣也經歷了瘴毒之氣的侵害,但卻能安然無恙,

就是因為我始終保持著豁達愉悅之心,沒有一天是像你這樣悲悲切切、憂鬱哀愁的。

正因為王陽明在任何時候,都能保持一份愉悅、快樂的心情,被貶謫到龍場那個環境十分惡劣的地方時,跟隨他來的僕人都病倒了,唯獨他一個人無事,

這充分證明了一個人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神佳悅己的重要性。

02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

「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這是王陽明特別打動人的一句話。

陸澄問王陽明:「清靜時,便覺得心境泰然,但一遇事便感覺不一樣了,怎麼辦呢?」

王陽明說:「這是只知道靜養,不知道做克除私心雜念工夫的緣故。這樣來對待事情,心境便會反反覆覆。人必須在事上磨練自己,這樣才能夠最終處變不驚,遇事泰然處之。」

現實中,在事上磨的功夫,是很多人的瓶頸。

很多事情想想蠻好,說起來也一套一套的,但往往最後卻成了「心高命薄」、「心比天高」、「小姐心丫鬟命」。

想的不去做,想做做不了,越做不了越想得多,最後只能靠想像撫慰自己了,把自己給打了個死結。

王陽明當年經常被質問,他的學說和佛家的禪宗有什麼區別?

王陽明用一句話就堵住了這些人的嘴:我尤其主張的是要去事上磨練,而不是像木雞一樣只是坐在那裡想。

王陽明24歲時,在會試中,再度名落孫山。

有人在發榜現場未見到自己的名字而號啕大哭,王陽明卻無動於衷。

大家以為他是傷心過度,都來安慰他。

王陽明臉上略過一絲滄桑的笑,說:「你們都以落第為恥,我卻以落第動心為恥。」

人生中會遇到很多的艱難困苦,越是在這種時候,越能體現人的心性修養。

尋常人往往慌亂悲戚,唯有修養深厚者,能做到泰然處之。

後來,王陽明又提出「知行合一」——知道的事情必須要到做事中檢驗,只有做事才能證明你是不是真的知道了,「知而不能行,只是不知」。最終又提出了「致良知」,也就是憑良知去做事,一個有良知的人,肯定是個能做事的人。

總之,王陽明主張,做事是最靠譜的修煉,入世做事才是人生最好的修行法門。

在當今一切價值被貨幣化的商業社會,心為物役。

無論是貧是富,總覺得自己活得很累,不斷追求更高、更強、更快、更多,如同與自己的影子賽跑,永無止境。

王陽明心學告示世人,在紅塵的生活工作中,通過誠意淨心,事上磨練心境,提升心性,就能獲得「動亦定,靜亦定」的力量與智慧。

心若安定,萬事從容……

03光照進來,看清自己內心需要什麼

五百年前,王陽明歷經生死劫難,在貴州龍場悟道歸來,

行到洞庭湖時,他的學生冀元亨請教老師,何謂「心即理」。

王陽明笑而不答,喚書童取來一本《戰國策》,翻開第一頁,是一本戰國詳細地圖。

陽明把地圖扯下來,撕成一張一張的紙片,然後遞給冀元亨,讓他重新拼接起來。

這是一張戰國初年的地圖,除了我們熟知的七國之外,還有中山、魯、鄒、外加一些少數民族小國。

冀元亨搜腸刮肚,動用一切知識,也只拼出了山東六國,最後無奈地望著老師。

陽明微微一笑,把紙片交給了書童。

冀元亨內心不以為然,以為書童肯定拼不起來。

不料,書童全然不看戰國地圖,而是把紙片翻了過來,那是一幅劉向(《戰國策》作者)的畫像。

書童笑著對冀元亨說,只要把人(畫像)拼起來,這地圖自然也就拼好了。

冀元亨頓時領悟。

人對了,世界就對了,世間所有事情不必外求,都在自己心裡。

不是世界如何人便如何,而是人如何,世界便如何。

心裡光明,世界便不黑暗,心裡光明,世界便清晰透亮,心裡光明,世界便溫暖如春。

定期審視自己的人生,才發現,有那麼多佔據自己精力的東西,其實都沒有任何價值。

人生從來不是加法,而是減法。不斷選擇拋棄那些不必要的東西,內心才不會被遮蔽;

光照進來,才能看清自己內心需要的是什麼。

王陽明有詩曰:「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

針對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很多人的內心深處愈感孤獨、苦悶、煩躁、失落、不安等問題,王明陽全書給出了一張張神奇的心靈藥方。

在名利場中奔波、與世浮沉的現代人,是到了找找自己定盤針的時候了。

願我們,讀懂陽明心學,強大自我內心,洞悉世事人心,掙脫生命束縛,開啟終極成功智慧吧~~

相關焦點

  • 王陽明:好的人生,從來不是獨善其身
    王陽明在龍崗頓悟後,體察到,獨善其身之外,更重要的兼善天下。好的人生,從來不是憑藉獨善其身就能抵達的。01 《文心雕龍》:「昭昭若日月之明,離離如星辰之行」。當一個人擁有如同星河長明的不滅品德時,他的光芒就如同日月昭昭。
  • 王陽明心學:「處世,先明心」,與人交往是要保持一顆善良的心
    我國明朝歷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他就是王陽明,他潛心領悟儒家學說,終於在被貶龍場時悟出了其中奧義,做人應「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王陽明是「心學」學派的創始人,他是我國古代主觀唯心主義的代表人之一。他的「心學」思想也可以運用到為人處世當中。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所講的幾點處世之道。
  • 王陽明: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世界都為你讓步
    王陽明一生都在強調修心,他認為只有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不但百事可成,甚至連疾病都遠你而去!王陽明的心學主張「知行合一」,從人性出發,主張一切向內求,順其自然,從而修煉一顆強大內心,不假外求!王陽明自從掌握心學這麼利器,在政治上、軍事上都是百戰百勝,從未失敗!
  • 王陽明:你這輩子最大的弱點就是,做人太老實,猜不透人心!
    王陽明心學真的是一門值得學習的學問,每個人都希望讓自己的生活與眾不同,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社會上有很多苦惱的人在思考怎麼做,怎麼做。這些陽明心學都能給我們答案。只要我們能做到。王陽明一生為官,經歷了波折,但還是挺過來了,把心學智慧運用到了戰鬥中。
  • 運動前喝咖啡真的好嗎?減脂和保命哪個重要?
    之前有篇報導說:運動前飲用一杯咖啡,可以幫助運動過程中多消耗15%的卡路裡。
  • 王陽明告訴你,想要做成一件事,以下3點很重要
    想必生活在這個現實社會中的很多人都明白諸多道理,但是就是總過不好自己生活,有時候人們會在想,難道是因為自己知道的不夠多,還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事實上並非一個人知道的不夠多,而是因為之於人生而言,僅僅是知道,還遠遠不夠的,在知道與實現夢想和人生價值之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做到。
  • 王陽明:相由心生,你的外表藏著你的人生之道,你的臉亦是你的命
    我們與人初次見面,在不了解他人品行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觀察他的外貌神情來判斷他的為人。王陽明說:相由心生,你的外表藏著你的人生之道,你的臉就是你的命。王陽明有個痴心於道教的好友官員叫雲谷。所以,真正的富貴之人,擁有充足的精氣神,免於勞累。這也告誡我們,少一些操勞,才能頤養天年,做到真正的富貴。
  • 搭建一顆基於物理的計算仿真心臟
    「 一顆會跳動的仿真心臟」
  • 為什麼王陽明在今天這麼受推崇——《王陽明傳》
    有人說王陽明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中的兩個半聖人之一,另外一個是孔子,半個是曾國藩。這種評價對於王陽明來說,真的非常高。不過對很多人來說,他們或許知道孔子,知道曾國藩,甚至知道更多在歷史中不是很出名的人,也未必知道王陽明,更不要說他的陽明心學了。
  • 王陽明:一個人最大的本事,就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4句話告訴你
    而心學的最大妙處在於:我們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況下追逐外物,只要能以良知為指引,追求什麼都是可以的。而現在社會的人,仿佛戾氣都頗厚,已有不合心的,輕則怨天尤人,重則想不開而做出傷害自己甚至他人的行為。因此,王陽明心學不僅是我們身心修行的法寶,還是我們人生問題的靈丹妙藥。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人脈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修煉好12個字
    但王陽明告誡我們,男人慾成大器,人脈次之,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他自己。這12個字是王陽明提出的6個2字「心學」,如果我們能修煉好「心學」這兩字,我們可以避免許多彎路。一、 修心一個有堅強內心的人可以大有作為。相由心生,情隨心遷,世界上的各種爭鬥和需求,本質上都是內心的追求。男人想要成大器,他的人脈和資源就是外力的加持,強大內心,修煉自身,才是根本。
  • 王陽明:「有本事,沒脾氣」,4句話告訴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情緒是智力殺手,你有多大情緒,就會失去多少智商。拿破崙說過:「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傳說清代名臣林則徐,年輕的時候脾氣非常火爆。每個人都有情緒,但不論你能力有多強,你有多大情緒,就會失去多少智商,情緒是智力殺手。而王陽明心學的最大妙處在於:我們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況下追逐外物,只要能以良知為指引,追求什麼都是可以的。
  • 56歲的王陽明用一生告訴你:沒有意義的人生,空活百歲,又有何用
    王陽明也叫王守仁,子號陽明先生,出生於明憲宗成化八年,於明世宗嘉靖七年去世了。王陽明用自己56歲的一生告訴世人: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即便是短暫的,也是閃耀的,沒有意義的人生,即便是長久的,也是沒有用處的。
  • 人安裝了心臟支架,身體會受到哪些影響呢?外科醫生來告訴你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心腦血管疾病,現在的醫療技術非常發達,一旦心臟出現了什麼問題的話,就會安裝心臟支架,這樣可以拯救很多生命,不過很多人也許不是很清楚,心臟支架被裝上後,自己的身體會受到哪些影響呢?今天外科醫生就來告訴你。首先你要知道究竟什麼是心臟支架?
  • 王陽明:能成大事之人,落魄時懂得這樣改變,讓自己的內心更強大
    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內心變得更加強大,那麼建議大家嘗試了解一下王陽明的思想,學著去改變自己。王陽明的智慧不但可以幫助我們走出迷茫,還能幫助我們生活得更輕鬆。擁有一顆寬容的內心才能夠體會到生活中的快樂,反之,擁有一顆浮躁的內心則會讓人痛苦不堪,迷失自己。如果我們想應對生活中突如其來的狀況都能應對自如,不被攪亂心情,就要有足夠的底蘊。日日自省,實時更新內心的想法,不斷淨化自己內心的汙垢。生活中所有的事情其實都是中性的, 好與壞,都在心念之間 。
  • 知行合一王陽明7:摒棄弱點,光明本心,才能無所畏懼
    知行合一王陽明7:摒棄弱點,光明本心,才能無所畏懼讀書投資大腦,思維改變人生, 大家好,歡迎繼續關注老牟的讀書圈,我們繼續講知行合一王陽明的第二部。昨天我們講到了,知行合一擁有巨大的威力,可以撬動天地萬物。
  • 王陽明:修心可以百病不侵,也可以扭轉命運 靜心靈覺 前天
    — 01 —修好自己這顆心可以百病不侵在虔州時,陳九川病倒了。王陽明說:「關於病這個東西,格也很困難,你感覺如何?」陳九川說:「功夫的確很難。」而我離開故鄉來到這裡,已有兩年了,同樣也經歷了瘴毒之氣的侵害,但卻能安然無恙,就是因為我始終保持著豁達愉悅之心,沒有一天是像你這樣悲悲切切、憂鬱哀愁的。正因為王陽明在任何時候,都能保持一份愉悅、快樂的心情,被貶謫到龍場那個環境十分惡劣的地方時,跟隨他來的僕人都病倒了,唯獨他一個人無事,這正證明了擁有好心情的重要性。
  • 「跟學王陽明」我們跟王陽明學什麼
    9月8日,《中國青年作家報》刊發的《王陽明的六堂人生課》,作者張坤回答了上述問題,告訴今天的青少年應該從500年前的王陽明身上學些什麼,希望青少年同王陽明一樣擁有文化自信。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儒家有兩個半聖人:孔子、王陽明和曾國藩,曾國藩算那半個。
  • 王陽明:「男人心軟一世窮」,為人處事,要對這3種人「心狠」
    三、對總是為自己找理由開脫的自己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你所有的失敗不是因為你的對手有強大,而是因為你總是為自己找理由開脫,你總是自欺欺人,總是對自己太好了,總是毫無理由的原諒自己,卻不知道,那些對自己心狠的人,最後都贏了。
  • 張萌不小心曬「保命」面膜,孫儷:比SK2好用,李佳琦:告別美顏
    張萌不小心曬「保命」面膜,孫儷:比SK2好用,李佳琦:告別美顏夏天快要到了,作為一個典型的黃皮仙女真的是瑟瑟發抖,最近看到李佳琦多次推薦一款面膜,說是補水亮白效果特別好,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每一個女生都渴望擁有一副白白嫩嫩的肌膚。對於女人來說真的太重要了,比如,有時候我們在評價一個漂亮女生的時候,經常會說白富美,白可是放在最前面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