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偶然看到一組照片,拍攝於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和現在朋友圈裡千篇一律,流水線般的美顏照片相比,這些幾十年前的老照片,沒有ps,沒有濾鏡。卻似乎更讓人震撼和心動不已!
民國女子,容貌和姿態倒是其次,氣質與優雅最令人深愛,眉目間的一縷溫婉和精緻,是我們這個時代再也找不回的大氣。正如胡蘭成所言:那「是從靜中養出來的。臨花照水,自有一種風韻。即便豔麗,亦是錦緞上開出的牡丹,底子裡還是一團靜氣。」
這些照片,在今天看來仍然是光彩照人。記錄下了上海歷史上一個特殊的時期。那個時代的魅力和風格,是無法再現的。
終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都是或多或少接受過教育的她們,即使在戰亂時期,也看得清局勢,或有同窗好友給予庇護。在那個年代教育確實是稀缺資源,但是如今社會你只要有學習的想法,接受教育是不難實現的,甚至是就讀在世界頂級學府。
愛上民國的人總會讚頌那是個好時代,兼容並蓄,人才輩出。卻更是因為在中國歷史時間軸上民國是一個十分微妙的銜接點:一頭是閉關鎖國的封建時代,一頭是西方世界陡然捲入被猛烈衝擊的時代,中間留下了一個相對平緩的過渡期,那就是民國。一戰期間國內的新文化運動為民國的風雅奠定下了良好基礎,傳統尚未被拋棄,新事物被溫和接納,完美的融在了一起,催生出了民國時期特有的女性時尚文化。
民國女學生的各式裝扮,清新淡雅,朝氣蓬勃。由於當時女學生代表著女性意識覺醒時代的典型新女性,這樣的造型很受歡迎,女學生們在課外也時常穿著校服款式的衣服。社會上的年輕女士在洋服行學樣裁製類似款式的衣裙來穿也是屢見不鮮。
社會上的女性穿著則花俏得多了,人家的時髦與精緻也絲毫不輸現在的我們。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有一本著名的淑女雜誌叫做《玲瓏》,中上層女性人手一本,現在的《ELLE》又有什麼了不起,人家1939年就已刊出叫做《摩登的腳》的文章教大家怎麼按摩足部去死皮,又出《怎樣使手美觀》教大家修完指甲後要塗修復膏!
民國時期的時尚收到西風東漸的影響,開始擯棄這些複雜的東西,而嘗試通過西式剪裁表現人體型的美,更加實用化、簡潔化(旗袍當然也是其中的一個發展結果)。Coco Chanel的小黑裙和極簡女士套裝在西方風靡起來的時代,正是中國的民國初期。在民國,巴黎就是時尚的風向標,巴黎的一切都被視為穿著打扮的重點參考對象,高跟鞋、各式大衣、絲襪、裘皮、香水,一樣不能少。
但切勿以為民國女性就兩眼一抹黑的盲目崇拜,女人的時尚心眼在什麼時候都不會少。民國時尚界十分寬容,且樂得推崇各色標新立異,不要都一樣,要百花齊放。說到底,民國的時尚風骨背後是剛剛崛起的女性意識在支撐的,照片裡年輕女孩們脫離了清朝女性的羸弱模樣,她們意氣風發的樣子讓人看了就心生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