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民國新時代女性的時尚新標

2020-12-15 狂熱歷史

清末民初,中國徹底解除封建,隨著大門的打開,越來越多的西洋文化開始湧入中國這片文化沃土,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開始出現了潛移默化的演變,風靡全國的旗袍就此誕生

旗袍最早出現在上海,民國初年的上海是中國最大的通商口岸城市,也是全國的金融商業中心。正如歌曲所唱,上海是一座不夜城,作為娛樂產業最為發達的城市,上海也吸收了很多來自歐美的時尚氣息,在保留相對傳統的造型元素的同時,民國旗袍應運而生

上世紀20年代,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不斷交融薈萃,旗袍的樣式、工藝、材質等方面都在發生著改變,逐漸擺脫了舊時代的影子,開始成為了新時代女性性感時尚的象徵

民國旗袍的誕生

旗袍,顧名思義,它擁有長袍的式樣,而並非純現代的衣服褲子。1920年前後,在上海這座東方大都市裡出現了一群身著長袍的女子,她們都是上層社會的一些追求時髦的女性。然而時尚就是這樣慢慢流行起來,越來越多的上海女性開始嘗試這種長袍,由於此長袍和清代旗女的便袍非常相似,從而得名「旗袍」。

原本漢族女性的著裝多為上襖下裙,只有滿族女性才習慣穿袍,因此在當時,人們對於上海出現穿「旗袍」的女性感到非常不解,眼看都進入民國了,怎麼反倒走復古路線了?

關於旗袍的起源,也有很多持不同觀點的人,比如作家張愛玲,她本人對民國時裝頗有研究,她曾在《更衣記》一文中明確表達了對旗袍的起源分析,她認為旗袍正式誕生於 1921 年,是當時女性對男裝樣式仿效的一種新服飾,而並非模仿滿族的旗裝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全新的觀點認為,旗袍純粹就是上海女性們對女裝的大膽嘗試與創新,不存在模仿任何服裝。民國初期的女子普遍的服裝是上襖下裙,到了春秋兩季氣溫降低時,她們會選擇在裙外套上一件長馬甲,以此抵禦乍暖還寒時節的微風。慢慢的,人們為了穿脫行走更加方便,又嘗試著把短襖和馬甲合併一件,就成了流傳至今的旗袍。

旗袍的發展史

在旗袍誕生之初,並沒有像現在的旗袍這樣看起來非常簡潔明了,將女性的氣質之美展露無疑。它經過了漫長的演變史,從設計風格到布料選擇再到外觀樣式,都變得越來越貼合現代的審美

上世紀20年代初期 ,旗袍的式樣依舊帶有濃濃的古風,但沒過多久,它就完全從傳統觀念的束縛中脫胎換骨,變得時尚而現代化。

從民國時期旗袍女子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出,前期的旗袍一般比較寬鬆,衣袖偏大且不束腰袍長至腳踝,袖長到小臂。到了20年代中期,旗袍的袖長和袍長都有所縮短,而且腰間略有收縮之態,但總體感覺仍然比較保守。到了1928年往後,旗袍才真正開始收袖口提下擺,也預示著中國女性終於從傳統思想中解放了出來。

穿旗袍的風潮逐漸開始席捲整個上海灘,並向著全國各地蔓延。穿旗袍的女性越來越多,國民政府決定將旗袍正式列入女性禮服,那個時候,旗袍才真正成為了國民時尚女裝的風向標。

旗袍的演變史

旗袍產生之初,上層社會的女性旗袍多為絲綢製品,而普通百姓家的衣袍大多都是以棉麻織物為主。隨著中外交流越來越深入,西方國家的各種精細的紡織面料開始流入上海,這讓近代工業本身就很發達的上海成為了主要的服裝輸出地。

大量的物料選擇讓旗袍的發展變得如魚得水,面料選擇變得空前的自由,不再局限於絲綢與棉布,還有呢絨、蕾絲以及一些化學工業生產的人造紡織原料

民國時期旗袍使用最多的面料還是綢緞,而綢緞的品種是非常豐富的,有傳統絲綢改良的,有進口綢緞的,還有仿製纖維的,甚至幾種纖維混合織在一起的。民國旗袍之所以會使用到多品種的綢緞,一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消費得起,二是絲綢廠家為了迎合新興的現代消費文化。

除了綢緞之外,旗袍面料第二多的就是棉布,不過此時並不是傳統的土布,而是機織布,其成色和舒適度遠遠強過傳統土布。

其次就是呢絨和針織物了,這兩種面料在當時都依靠進口。當時的一些高檔旗袍會採用薄型呢絨,加上印花處理,給人一種不一樣的洋派風格。而所謂的針織面料,主要就是人們常說的蕾絲蕾絲旗袍絕對是民國時期最性感最女性化的旗袍種類了。當時的蕾絲全部依賴進口,因此能穿到蕾絲旗袍的女性,不僅需要勇氣,也一定有權勢。

在面料不斷推陳出新的同時,旗袍的紋樣也在發生著很多變化。最初人們繪在衣服的紋樣大多都來自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正所謂「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但作為日常的著裝,完全沒必要承載如此多的美好願景,這樣反而容易陷入條框中,失去了時尚的意義。

於是,人們在不丟失傳統的同時,開始追求純粹的審美,旗袍上的紋樣便有了更多的題材,不會再局限於「龍鳳雙喜」、「四季富貴」等傳統圖案了。

西方服飾最先被男士們所接受,其中流行的條格圓點幾何、抽象紋樣也漸漸進入了女性們的眼界,相比於傳統的大花紋大圖案,清晰明了的幾何花紋能給人一種更直觀的秩序之美

隨著中國的印花工藝逐漸成熟,旗袍的紋樣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越來越多的色彩搭配,讓民國旗袍變得更具色彩審美和現代感。再配合上一些細膩手工的精緻處理,讓旗袍的紋樣表現手法變得新穎別致

旗袍為何能成為民國女性的最愛

上世紀30年代,旗袍成為了民國時期女性的日常著裝,上至總統夫人,下至普通百姓。那麼旗袍是如何發展成為國民女裝的呢?

首先,從旗袍本身來看。根據面料、做工以及紋樣的不同,可穿出富貴、淡雅、風情、素樸的多種風格,還可以在炎熱夏天感覺透薄涼爽,又可以在寒冷冬季保持風姿綽約。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時間,什麼樣的場合,不同的旗袍都能完全勝任。

在著裝搭配方面,旗袍可搭西裝、針織開衫、西式大衣,既保留了中式美女的端莊典雅,又結合了西式的女性的氣質美感,完美呈現出民國女性的魅力。

其次,從時代環境來看。旗袍起源於傳播媒介發達、娛樂業的繁榮大都市上海,相對成熟的商業文明和開放寬容的社會本質,讓這裡的女性成為了時尚的風向標

各種宣傳招牌上的旗袍美女,定義了新時代女性的形象,她們紅潤、性感、時尚,被人們廣泛喜愛和模仿。上海這座不夜城的娛樂產業更是將旗袍美女推向了社會各界,各種名媛、歌舞明星等,都成為了人們追隨的偶像。

民國時期的上層女性以宋美齡為代表,影視明星以胡蝶為代表,她們都將旗袍穿出了氣場,穿出了風情,再加上媒體的大作宣傳,讓旗袍迅速風靡,成為了民國女裝的主流。

相關焦點

  • 民國女裝往事,隨著新女性出場的,是玲瓏的旗袍,和時尚大波浪
    民國時期,服裝的西式剪裁方式傳入中國,人們大膽地運用服裝的造型來展現自身天然的形體美。隨著洋裝、交誼舞、電影等西方生活方式的湧入,傳統的裝束已經不再符合當時女性的新口味。當時,短髮、燙髮、手袋、眼鏡、手錶、高跟鞋等已經成為了很多女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 馬伊琍新劇演的應該是民國時尚博主吧?看她的旗袍造型,太嫵媚了
    說起來旗袍一直是東方女性特有的服飾類型,能夠展現出女性曼妙的身材,和高雅的氣質尤其是在民國時期,旗袍更是盛行,幾乎每個女性都會有幾件旗袍那時候的女性雜誌也是以精美的旗袍為主,很多雜誌上都出現過女性穿著旗袍出現的畫報
  • 旗袍,在民國婚禮中,承載了女性對自由、美好的嚮往
    在短短的二十多年裡,使眾多新時代女性,在未完全接受西式婚紗,與迫切擺脫傳統婚禮的束縛之下,找到了自己對新式婚禮的追求。民國旗袍,本就是一場精彩絕倫的大戲,而婚禮旗袍的出現,則完全成為了這場大戲中的戲中戲。民國,顛覆了中國近兩千年的傳統封建文化,這場歷史上罕見的顛覆,也打通了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橋梁,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服飾文化。
  • 民國婚禮禮服的變遷,是新與舊的碰撞,是時尚與傳統的對話
    民國的婚禮也正在中西合璧的趨勢下,變得更加開明,婚禮的服裝也從傳統的鳳冠霞帔,演變成旗袍、婚紗等融合了近代時尚元素的服裝。直到1926年,第一批改良旗袍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裡,人們驚奇的發現,女性穿上這樣的服裝,其柔美的特性被展示得淋漓盡致,於是一大批思想進步的女性,紛紛穿上經過改良的旗袍走上街頭,成為一道時代的亮麗風景。
  • 展示東方女性美的旗袍,也在跟著時代在變遷!西瓜視頻看旗袍之美
    旗袍作為最能代表東方女性的服飾,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旗袍款式大方,端莊典雅,無論是青蔥少女還是韻味少婦,都能找到適合她們氣質品味的旗袍。其實如今旗袍呈現出的樣子是經過多次改良的,那麼旗袍在最開始是什麼樣子?民國時期旗袍大興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旗袍在世界時尚史上又佔據著怎樣的地位?讓我們一起跟著西瓜視頻創作人青史說一起去探索旗袍之美吧。
  • 歷史之碎:民國女性旗袍服飾
    隨著洋布、洋酒、西餐等西方生活方式的湧入,傳統的裝束已經不再符合當時女性的新口味。當時,燙髮、手鐲、洋菸、絲襪、高跟鞋、乳罩等已經成為很多女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民國的服裝文化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旗袍」了。張愛玲曾說:「對於不會說話的人,衣服是一種語音,隨身帶著的是袖珍戲劇。」而旗袍就是民國女性的語言,時而溫婉、時而性感、時而革新、時而古典。
  • 民國︱時尚風骨背後是剛剛崛起的女性意識
    卻更是因為在中國歷史時間軸上民國是一個十分微妙的銜接點:一頭是閉關鎖國的封建時代,一頭是西方世界陡然捲入被猛烈衝擊的時代,中間留下了一個相對平緩的過渡期,那就是民國。一戰期間國內的新文化運動為民國的風雅奠定下了良好基礎,傳統尚未被拋棄,新事物被溫和接納,完美的融在了一起,催生出了民國時期特有的女性時尚文化。
  • 從《旗袍美探》種追尋民國的旗袍風情
    經過時代的發展,這種服飾在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並且在1929年由中華民國政府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但是總的來說,清朝年間,旗袍款式的變化還是不大的。清末到辛亥革命期間,女性的旗袍依然非常保守。
  • 馮提莫搭配新風格,民國旗袍秀身姿,網友:身材太好了!
    最近流行了一股新潮流,民國時期的旗袍裝再次出現在大家的視線中,不得不說旗袍裝已經成為了歷史,象徵那一個時代的潮流,如今在教科書上才能夠看見旗袍的真實樣貌,不過綜藝平臺又將旗袍裝推了出來。楊穎和關曉彤身穿旗袍裝在舞臺上施展才華,身穿旗袍露出非常美的身姿。其實在主播界也有嘗試過旗袍的主播,馮提莫穿旗袍獲得了獨特的關注,一起來看看這三人穿旗袍的特點。馮提莫穿旗袍已不止一次,穿旗袍不僅僅是為了粉絲的喜愛,只是馮提莫勇於創新的另一個證明。這很符合她在直播界的風格,主播的風格一直在變,但馮提莫的顏值一直沒變。
  • 民國之後,該穿什麼衣服才能符合新潮流?旗袍和中山裝由此而生!
    民國之後,該穿什麼衣服才能符合新潮流?旗袍和中山裝由此而生!在民國時期,風俗的轉變帶來的是很多觀念以及生活上的變化,除了剪辮子還有廢止纏足等陋習之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有了極大的改善,也是讓中國逐漸步入一個現代化社會的步調。
  • 民國旗袍的時尚之路:從歡場的時尚先鋒到女學生的「文明新裝」
    民國之後,新派改良旗袍興起以前,仍穿旗裝的確多是些較為老派的女性,所穿旗袍也多沿襲清代的寬闊式樣,因為連身保暖,故而也被稱為「暖袍」。於是從功能實用的角度考慮,上海一到秋風轉寒的時候,很多女性都穿起夾棉、襯絨或毛皮的旗袍,而面子用豔麗的綢緞,既很美觀又可禦寒。徐鬱文在《衣服的進步》中說:「到了民國十年(1921),我們女界多風行旗袍,旗袍一行,我們女界到了冬天可便宜得多了。
  • 時尚是個圈——民國海派旗袍的時髦摩登
    這回不再是我們本國人對這個時尚聚集地的關注,那些像走秀般的街拍視頻火到了外網,瞬間許多外國友人也紛紛感嘆中國人的fashion天賦。20世紀的時尚潮流又標新立異又復古摩登,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下有數不勝數的時尚公眾號,美妝博主,穿搭紅人等等。
  • 時尚是個圈——民國海派旗袍的時髦摩登
    這回不再是我們本國人對這個時尚聚集地的關注,那些像走秀般的街拍視頻火到了外網,瞬間許多外國友人也紛紛感嘆中國人的fashion天賦。20世紀的時尚潮流又標新立異又復古摩登,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下有數不勝數的時尚公眾號,美妝博主,穿搭紅人等等。
  • 春風拂柳婀娜姿,風華絕代民國風——復古旗袍,不一樣的新視界
    說起民國時期的服裝,不得不提旗袍了,說它是中國服裝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也不為過。旗袍在領口、袖口、盤扣、長短等等方面的變化,不斷演化出了當時的時尚潮流。如今,依舊有很多人喜歡旗袍,包括年輕人。改良旗袍,可謂是秀出旗袍新視界,讓更多人愛上了它。
  • 現代旗袍和民國旗袍的區別
    西方立體裁剪的審美觀和法國時尚元素的融入,突破了中國服裝忽視女性曲線的審美觀念,開始進入立體造型時代,此時的旗袍衣片上出現了省的利用,來更加準確的描述女性的曲線;使用了裝袖,一改原來袖身一體的樣式;裙長,袖長也有變化,腰身越為合體。
  • 旗袍與中國女性的淵源,是驚豔時代的記憶
    影視明星胡蝶、阮玲玉、周旋等也是旗袍的愛好者,她們不僅將旗袍穿出自己的風格,在她們的帶動之下,旗袍也成為了風靡一時的時尚,尤其是在上海、南京等城市,旗袍甚至成為富太太、千金小姐們華貴的禮服。民國建立初期,由於西方文化與思想的大量湧入,思想先進的年輕人積極學習西方,女子為尋求思想的獨立和女權的解放,開始效仿男子穿長袍。可以說「旗袍」是中國女性在追求男女平等道路上的一種產物。
  • 民國風旗袍造型,baby、關曉彤為你演繹東方女性特有的優雅和嫵媚
    每天會為你們帶來不一樣的時尚見解(哈哈,僅代表我個人觀點~),有不到之處還需要多多指教。說起旗袍風尚的初始時間,很多人通常都認為是20世紀民國時期。鄭逸梅先生就曾說過「原來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國後始御之」 由此看來,這一說法還是有些道理可言的。但是,說實話,旗袍究竟是在什麼時候開始廣泛流行的,也說不上個非常具體的年份。
  • 民國的封面女郎,那個年代的時尚!
    什麼是民國時尚範兒?我們或許可以從民國時期的雜誌封面略窺一斑。  1926年2月,被譽為「中國版的《生活》雜誌」——《良友》畫報創刊。  《良友》畫報們利用封面人物,為我們呈現了民國時期最潮的範兒——名媛。她們顧盼生輝,富有韻味,有一種柔和的女人味和內斂的性感。即便不是出身名門世家的明星,也有一種新女性的風情。
  • 樂善緣旗袍走進:民國事城圖
    環球獨家視角:由世界文化導演艾文創意策劃;中國發展研究院對外合作部、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城市文奧世界華人文化藝術專委會、上海攝氏25度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新視野國際、上海琅玥珠寶玉器有限公司支持協辦的「上海樂善緣時尚藝術團走進《廖真武「民國事城圖」馬利美術館》暨時尚旗袍風釆主題活動」今天在上海閔行區延安西路3300號上海馬利美術館成功舉行
  • 民國風:旗袍的魅力,你get到了嗎?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特殊的時代,民國在飲食、服飾等諸多方面深受清朝和西方文化的影響,其中服飾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男裝逐漸從長袍馬褂轉變為中山裝和中山裝,而女裝開始從傳統的中國服裝向旗袍傳播,民國時期的許多女裝風格為後人所津津樂道。近年來,民國影視劇逐漸成為熱點,包括、趙麗穎、劉詩詩、在內的許多當紅女演員都參與了類似題材的影視劇創作。這些女演員穿著民族旗袍,身材優雅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