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實體|日曆,我們用了四千多年啦

2021-01-15 川A981

「如果我沒在上班/上學,根本記不起來今天星期幾。」

電子日曆,在如今可以說成為了不知今夕何夕群眾的救星。

回到電子產品還未普及甚至發明的年代,那時的人們,又是怎樣確定哪天放假呢?(手動狗頭)

古代的曆書起初是皇家的特權,從先秦至清朝,每一代都會設置專門掌管天文、天象、曆法的官員,用以判斷年節、兇吉等,以求國泰民安。

他們編纂的曆法,也是撰寫國史的重要依據。

記載著天文曆法的甲骨歷出土,讓考古學家推測,距今四千多年前,中國的曆法記載已經存在;

到了唐朝,順宗年間,出現了迄今已知最早最完整的曆書。

宋朝,官方開始發行曆書,以幫助非皇室成員進行生產生活,但價格過高,尋常百姓只能「違法」私印。

唐僖宗時期 我國目前最早雕版印刷曆書

這種情況直到清乾隆年間才有所改善——國家不再對曆書進行壟斷,商家販售合法化。

乾隆年間因避弘曆諱,將曆書改稱時憲書

由於這些曆法都由皇帝頒布,因此被稱為「皇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後,將「皇曆」改成「黃曆」。

古時候,黃曆的內容極為豐富繁瑣:陰曆陽曆、天文氣象、時令季節、日常宜忌……從皇帝的行為準則到百姓農作時節。時至今日,婚喪嫁娶、喬遷開業等要挑選的「良辰吉日」,黃曆也是重要參考。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中國的「陽曆」和如今「公曆」每年同有365天,都是太陽曆,但並非擁有同樣的歷史。

戰國時期,我國就有太陽曆的出現,將一年分為十個月,以天幹為名,每月三十六日;分三旬,旬以地支為名,如此十個月三百六十日,加上五至六天不入幹支的「廢日」,因此一年有365-366天。

彝族十月太陽曆

與黃曆相似但歷史更悠久、時間跨度更大的萬年曆,就是中國古代傳說中最早的太陽曆。

作為一種經驗總結,中國古代的日曆,或者說曆書,是中華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他們對天地敬畏的體現。

從一本書變成幾張紙,掛曆幾乎在上世紀成為家家戶戶的標配。

新中國成立後印著毛主席頭像的掛曆貼在一進門就能看到的牆上、改革開放後充滿活力與進取精神的畫報成為掛曆圖案首選,

時裝模特與專業的日曆模特也許是很多人小時候對「美」的第一印象、上世紀末這世紀初港星照片和掛曆一起風靡全國……

在掛曆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年一年的變化,更是不同時代的精神風貌、審美情趣的變化。

雖然它不像曆書那樣面面俱到,只能起到基礎的記時功能,但簡單明了——表示假期的紅色字體是每個人都期待著的,重要的日子用紅筆畫圈,每天都有倒計時的興奮感。

檯曆是另一種傳統的日曆形式。從恭賀新禧的紅紅火火,到商務人士的暗色奢華,它的風格百變,見證了不同身份、年代複雜多樣的美學觀念。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獨特和熱愛的追求愈演愈烈,代表著部分人喜好的日曆應運而生。

如果你喜歡看電影,手機裡一定有豆瓣/豆瓣電影,靠著文藝小資發家的豆瓣,也順勢推出了電影日曆。豆瓣高分電影、正版劇照與經典臺詞的搭配,讓你的工作日夜晚再也不片荒。

「這幅畫很眼熟,但不記得叫什麼名字。」

藝術薰陶第一步——世界藝術日曆。每天一幅世界名畫,以細節展示、詳細說明和掃碼音頻講解的方式印在日曆上,遇到喜歡的那幅,對當天的印象也會更深刻吧。

你一定在爺爺奶奶家裡見過老黃曆,如今,被稱為「新青年老黃曆」的單向歷出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書桌上。

「今日:宜社交恐懼」,用充滿時代特徵的話語填充宜忌,配以文學大師們的語錄,你的噹噹購物車永遠不會被清空。

和以上日曆的視覺主題不同,「聲音」是這種日曆的噱頭。

音樂日曆,從線上走向實體,它們的主題各有不同,一些主打「音樂史上的今天」,一些是單純的好歌推薦;專輯圖片與筆記區結合,今天這首歌又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觸呢?

日曆,從記時工具成為認真生活的細節,它的改變也是時代的改變。

當我們熟練地拿出手機查看日期,或許,一份日曆上留下的筆跡在回顧時會更有溫度。

相關焦點

  • 南構日曆體│時間與字體藝術的碰撞
    在字體藝術的這條道路上註定與時間相碰撞。據了解,中國曆法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就存在,而真正的日曆產生大約是在一千一百多年的唐順宗永貞元年,記載著國家、宮廷大事和皇帝言行,但時間也是較為久遠。今天的這款字體,它問世不久,卻結合了日曆的風格充滿個性,一起了來欣賞南構日曆體吧!
  • 我國始有曆法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Julian記日法是由法國學者發明
    中國曆法:我國始有曆法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根據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證明殷代的曆法已具有相當的水平,這一頁甲骨歷是全人類最古老的曆書實物,這頁甲骨歷也就叫日曆。但真正的日曆產生,大約在1100多年前的唐順宗永貞元年,那時皇宮中就已經使用黃曆了。最初一天一頁,記載國家、宮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黃曆分為十二冊,每冊的頁數和每月的天數一樣,每一頁都註明了天數和日期。發展到後來,就把月日、幹支、節令等內容事先寫在上面,下部空白處留待記事,和現在的「檯曆」相似。
  • 時間的實體|擁有這樣的日曆,你的2021一定很開心!
    在這個新年的第一個吉祥日期,用生活的好奇心去打開這些有趣的日曆,讓2021年充滿愛與希望。國家地理中文日曆在2020年底走紅的打工人梗中,有一位打工人朋友表示,我想把全世界的一年四季都看個遍。在這裡,你可實現這個願望!@打工人朋友。
  • 不起眼的日曆,是入門時間管理最好的選擇
    設計好、印刷在紙上的布局讓人快速上手,再加上實體物件的穩定感,不失為入門時間管理的正確選擇;看中數字工具的靈活和多樣的人,則會推薦 Fantastical、OmniFocus 這種功能強大的應用。它們基於實體的日曆或待辦清單,利用數位化的特性,不斷不斷自我革新,提供適合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用法。
  • 文創日曆受年輕人追捧文化+科技讓日曆更有活力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薛文靜 記者 王嘉)隨著手機的普及,查看日子變得「觸手可及」,傳統日曆越來越淡出人們的生活。2021年即將到來,今年的日曆市場銷售幾何?12月21日,記者走訪多家批發和零售店鋪發現,傳統日曆遇冷,但線上文創日曆卻頗受年輕人追捧。
  • 用了漱口水就可以免刷牙啦?| 健康闢謠日曆
    用了漱口水就可以免刷牙啦?| 健康闢謠日曆 2020-12-07 0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故宮日曆》推出典藏版
    近些年,每到歲末年初,很多人會買一本《故宮日曆》,作為問候親朋的文化之禮。《故宮日曆》不僅成為日曆產品市場的頭號爆品,甚至帶火了整個日曆產品市場,每年一本《故宮日曆》成為很多讀者的購買習慣和收藏習慣。因獨無可取代的獨特性,其開發價值和潛力巨大。
  • 我翻遍了 2019 年的日曆,發現最不重要的就是時間
    曾經最時興的送禮佳品掛曆、日曆,經歷電子化浪潮的衝擊,已經銷聲匿跡,而「改頭換臉」的文藝日曆,反而成了最受歡迎的營銷產品之一。故宮日曆、單向歷、丁香醫生、知乎日曆、即刻日曆、老樹日曆……在辦公室轉一圈,你可能會發現至少十多款「創意日曆」。想想小時候家裡紙張超薄、用縮印字體印著詳細吉兇的日曆,很難聯繫到它們被打上「文化創意」的標籤。
  • 日曆的由來:日曆最早出現在哪裡?為何陽曆2月只有28天?
    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歷是全人類最古老的曆書實物,這頁甲骨歷也就叫日曆。但真正的日曆產生,大約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順宗永貞元年,皇宮中就已經使用皇曆。那時,服侍皇帝的太監在日曆空白處記下皇帝的言行,到了月終,皇帝審查證明無誤後,送交史官存檔,這在當時叫日曆,這些日.歷以後就作為史官編寫《國史》的依據。
  • 2021年日曆和1971年長一樣?網友感嘆:時間沒變,我們變了
    近日,一張1971年和2021年的日曆對比圖在網上引起熱議。不少網友發現,兩張日曆的日期和星期完全相同,全年總長均為365天,1月1日開始於星期五,12月31日也都結束於星期五,沒有絲毫改變。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有網友發出感嘆 :「時間沒變,我們卻變了,多了50歲! 」「下次日曆留著,以後還可以用!」
  • 2018年日曆全年表A4列印版 1月至12月帶農曆excel表
    2018年日曆電子表格版excel表是一份2018年萬曆年1月至12月日曆excel表電子表格版列印版,可列印可編輯,日曆中包含農曆信息,節日提醒,支持自己修改,還可以列印到你需要的任何地方,可以下載列印使用。  2018年日曆簡介:  日曆是一種日常使用的出版物,用於記載日期等相關信息。
  • 【紫牛頭條】2021年日曆和1971年長一樣?網友:時間沒變,我們變了
    網友:時間沒變,我們變了 2021-01-14 0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小調查|大家買日曆真的用了嗎?
    對有的人來說,在交替的歲末年初,精緻的日曆書到手之時,仿佛明年的時間也掌握在了自己手裡,只等期待地翻開新年第一頁的那一天到來;而對另一些人來說,紙質日曆毫無用處,因為我們的生活已經不需要它。毋庸置疑,其實我們對於使用紙質日曆的需求已經降低了。近年日曆賣得這麼火,那些購買日曆的人,他們為什麼買日曆?他們真的用了嗎?
  • 時間沒有告訴你的故事,都在這本2018年的日曆裡
    習慣了用手機看時間,撕下日曆的感覺你還記得嗎?那些時間沒有告訴你的故事,都在這本獲得了紅點設計大獎的 2018 年日曆裡。
  • 2021年日曆和1971年一模一樣?網友熱議:時間沒變,我們變了
    近日,一張1971年和2021年的日曆對比圖在網上引起熱議。不少網友發現,兩張日曆的日期和星期完全相同,全年總長均為365天,1月1日開始於星期五,12月31日也都結束於星期五,沒有絲毫改變。有網友發出感嘆:「時間沒變,我們卻變了,多了50歲!」
  • 2019年最美的日曆
    ——《東邪西毒》不知你是否也有著關於日曆的記憶,從牆上漂亮的風景、明星掛曆,家中長輩用的手撕老黃曆,到各式各樣的萬年曆、月份牌、檯曆,小小的「歷」,寫滿今日宜忌,物候節氣,寄託著中國人對一年平安順遂的嚮往。一頁頁翻過,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人也一天天長大,那樣默默陪伴過中國人一年又一年的日曆,也仿佛成為了時代的記憶,慢慢被我們拋在了身後。
  • dm 2020聖誕日曆來咯!七款日曆開箱+測評+抽獎,提前帶你預熱聖誕!
    現在有個好消息告訴大家:dm德國官方微信公眾號dm德國購物指南現在開通上線啦!這個公眾號專為留德華們和遊客打造,每周都會為大家奉上最實用、最精彩的內容,幫大家找到最心儀、性價比最高的產品。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dm吧!此外,我們還趁dm聖誕日曆上市開售之際,給大家準備了驚喜哦。
  •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為什麼我們還需要一本紙質日曆?
    >但充滿了好奇,上學後才知道,原來父親在查看二十四節氣在移動網際網路如發達的今天,每個手機就是一部電子日曆那麼我們是否還需要一本紙質日曆?我想是需要的,因為紙質日曆有一種電子日曆給不了的感覺這也是手機沒有消滅掉手錶的原因也是在電子書如此方便的今天,紙質書依然大行其道的原因撕日曆、翻日曆、在日曆上塗塗畫畫,這也是很多人對紙質日曆仍然情有獨鐘的所在
  • 用孩子的畫,做一個日曆,原來,孩子比我們更懂家的樣子!
    9月15號,我發布了一篇以「我們家」為主題的日曆插畫徵集文章,那篇文章發出後,很多寶媽第一時間加了我們研發小夥伴的微信,提交了自己孩子的作品,也跟我們分享了一些孩子在創作過程中的感受。截止到10月10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們收到了396幅萌娃的畫。
  • 要想2021過得好,加油日曆少不了!
    昨天仿佛還在撕1月,今天……▲還有半個月時間就是2021年了如何讓新的一年,更有儀式感當然是需要一個美美的日曆這樣每一天才不會虛度小石頭精心挑選了12張大片做成美美的日曆送給你(別急,最後還有實體日曆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