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始有曆法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Julian記日法是由法國學者發明

2020-12-26 人人文學

中國曆法:

我國始有曆法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根據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證明殷代的曆法已具有相當的水平,這一頁甲骨歷是全人類最古老的曆書實物,這頁甲骨歷也就叫日曆。但真正的日曆產生,大約在1100多年前的唐順宗永貞元年,那時皇宮中就已經使用黃曆了。

最初一天一頁,記載國家、宮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黃曆分為十二冊,每冊的頁數和每月的天數一樣,每一頁都註明了天數和日期。發展到後來,就把月日、幹支、節令等內容事先寫在上面,下部空白處留待記事,和現在的「檯曆」相似。那時,服侍皇帝的太監在日曆空白處記下皇帝的言行,到了月終,皇帝審查證明無誤後,送交史官存檔,這在當時叫日曆,這些日曆以後就作為史官編寫《國史》的依據。

後來,朝廷大臣們紛紛仿效,編制自家使用的日曆。至於月曆以後又發展成掛曆、檯曆等各種形式,只是近一個世紀的事。隨著時代的發展,儘管日曆的品種增多、花樣也不斷翻新,但仍舊保持著古老日曆的格局。

西曆:

Julian 記日法是由法國學者 Joseph Justus Scaliger (1540-1609)發明的, 名稱可能是取自 Scaliger 的父親, 義大利學者Julius Caesar Scaliger (1484-1558)。 天文學家已經用 Julian 周期為自 4713 BC 一月一日以來的每一天賦予了一個唯一的數位。 這就是所謂的 Julian 記日法(JD)。 JD 0 指定為 4713 BC 一月一日正午 UTC 到 4713 BC 一月二日正午 UTC 的 24 小時。「Julian 日曆(julian Day)」 與「Julian 記日(Julian Date)」不同。 Julian 日曆是 Julius Caesar 在 45 BC 發明的。一直用到大約 1582 年, 這時各國開始使用羅馬曆法。在 Julian 日曆裡面, 一年是近似 365 1/4 天 = 365.25 天。

這樣大約每 128 年就有一天的誤差。 不斷積累的曆法錯誤促使教皇 Gregory XIII 按照與彌撒議會 ( Council of Trent)一致的精神改革了曆法。在羅馬曆法裡,一年是近似 365 + 97 / 400 天 = 365.2425 天。 因此對應於羅馬曆法,大約要 3300 年,才會積累一天的誤差。近似的 365+97/400 是通過利用下面的規則, 規定每 400 年有 97 個閏年實現的:每個可被 4 整除的年是一個閏年。不過,可被 100 整除的年不是閏年。但是,可以被 400 整除的年還是閏年。因此,1700,1800,1900,2100 和 2200 年都不是閏年。而1600,2000,和 2400年是閏年。 相比而言,舊式的 Julian 曆法裡面只有能被 4 整除的年是閏年。

1582 二月,羅馬教廷要求從 1582 年十月減去十天, 因此1852 年十月四日後面緊跟著就是十五日。 在義大利,波蘭,葡萄牙 和西班牙都這樣處理了。 其他天主教國家也很快跟著這麼做了,但是新教國家不願意修改, 而且希臘等東正教國家直到本世紀初才修改。 這個改革在英國及其殖民地(包括現在的 USA)在 1752年執行了。 這樣 1752 年九月二日後面跟著 1752 年九月十四日。

編輯:曹振峰

相關焦點

  • 中國人過了四千多年「元旦」,這個日子也曾幾經變化
    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傳統的新年。 事實上,早在中國古代,就開始過「元旦」了。不過那時的「元旦」,與今天有著很大的區別。在清朝消失以前,沒有把「過年」稱為「春節」的,而是大都將其稱為「元旦」。也就是說,這以前的「元旦」都不是陽曆一月一日。
  • 時間的實體|日曆,我們用了四千多年啦
    回到電子產品還未普及甚至發明的年代,那時的人們,又是怎樣確定哪天放假呢?(手動狗頭)古代的曆書起初是皇家的特權,從先秦至清朝,每一代都會設置專門掌管天文、天象、曆法的官員,用以判斷年節、兇吉等,以求國泰民安。他們編纂的曆法,也是撰寫國史的重要依據。
  • 從農曆到二十四節氣——兼收並蓄的中國古代曆法
    春秋時期,古人發明了土圭,用來觀測日影,確定冬至和夏至。當時農曆已經發展得非常完備,人們採用19年7閏的調整周期,這要比古希臘的冬周期早了一百多年。春秋時期人們已經知道兩分兩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存在,到了秦漢時期,又逐漸確定了其他節氣,這就是著名的二十四節氣。漢代以後,中國的天文學研究主要局限於曆法方面。古代曆法除了需要確定年月,還要推算日月食和行星的運動。
  • 中國的達文西,被嚴重低估的一位皇家學者
    把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以及變調的方法,也是這個有天才和技巧的國家發明的。」歐洲人在讚嘆並實踐朱載堉的發明,而在朱載堉的故鄉中國,他的創造被束之高閣。在沉睡了四百多年之後,儘管朱載堉被重新認識和研究,但他仍然躺在學者的書房裡。翻開任何一本歷史教科書,無論是小學的或是中學的,很容易看到李時珍、宋應星、徐光啟、徐霞客的成就,而卻難發現朱載堉的名字。
  • 大約三千年的春秋時代,我國進入了鐵器時代
    到了大約一萬年前,我們的祖先發明了陶器。到了夏代,我國在人類文明史上率先進入了青銅時代。到了距今大約三千年的春秋時代,我國進入了鐵器時代。鐵器的鍛造世界各國一般都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隕鐵鍛造鐵器時期,第二階段才是人工冶鐵鍛造鐵器時期,我國也不例外。應該承認,世界上有一些國家的隕鐵鍛造鐵器比我國居先。
  • 從新生兒屬相說我國曆法
    我們不急於揭曉答案,先從我國普遍存在的對曆法的四種稱呼說起:公曆、陰曆、陽曆、農曆。對曆法四種稱呼的解釋曆法,是根據天象變化的自然規律,計量較長的時間間隔,判斷氣候的變化,預示季節來臨的法則。先說公曆,公曆是現在國際通用的曆法,也是我國現在最普遍使用的曆法。它的標準名稱是格里高利曆,是一種源自於西方的曆法。
  • 撲克牌到底是哪個國家發明的?撲克是中國人發明的嗎?
    撲克牌也叫紙牌,它的歷史已經有八百多年,但是它是由誰發明的呢?這個問題頗有爭議,至今仍沒有定論。義大利人說撲克牌是早在1376年,由威尼斯人發明的,法國人說是1392年由他們發明的,而瑞士人說他們早在1377年就可以玩撲克牌了,並找到了相關的古文獻記載已證明,另外還有印度人說他們才是撲克牌的發源地。然而剛才說的這些國家的紙牌在時間上都晚於中國的葉子戲,所以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撲克牌的始祖是中國人發明的葉子戲。
  • 四千年前的喇家麵條如今怎樣了?
    考古隊員在喇家村發現了一個距今四千年左右齊家文化時期的大型聚落,並在此進行了四年的發掘。考古發掘和多學科的合作研究證明,大約四千年前,突如其來的地震和洪水襲擊了這裡,災難來臨時的狀態被完整「封存」,形成了世所罕見的大型災難遺址,喇家遺址的發現被評為「2001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 漫談公曆曆法演變中的奇聞軼事 可笑事 可敬事
    這裡面有曆法演變中的一些有趣故事。我國現在採用的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採用是曆法,叫做「公曆」,它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樣,都有一個產生、發展、完善的過程。它最先由埃及創製,後來傳入歐洲。公元前59年,儒略·凱撒成為羅馬的最高統治者,當時曆法混亂,嚴重影響國家管理和生活,就邀請埃及天文學家西澤尼幫助他改革曆法。在公元前46年,新曆法公布,後人稱作儒略曆。
  • 太陽神的日曆——伊朗古代的曆法
    大約4000年前,他們就根據地球繞太陽的周期制定了太陽曆,這一傳統一直延續至今。伊朗人將畢宿五、軒轅十四、心宿二和北落師門視為鎮守天空4個區域的皇家之星。這幾顆星可以為天文、曆法計算和導航提供指導,同時還掌管著世界大事。最初的伊朗歷將1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共360天,為了使曆法與季節保持同步,每6年設置1個閏月,平均1年為365天。
  • 曆法活化石——從蘇美爾、巴比倫到猶太歷
    大約5000年前,蘇美爾人創造了兩河流域,也可能是整個世界最早的成文曆法。之後的巴比倫曆法、希伯來曆法乃至穆斯林使用的回曆都深受蘇美爾曆法的影響。一個月的長度為29或30天,以符合大約29.53天的朔望月周期,每2到3年,蘇美爾人會增加一個閏月,以使月份符合四季的變化。不過它們的曆法比較原始,閏月的設置比較隨意,各城邦之間也沒有形成統一的月份名稱。通常來說,蘇美爾人將約30天的一個月劃分為2或4個大致相等的時段,這可能就是今天使用的星期的源頭。
  • 以日月星辰為鍾:以農業誕生的天文曆法,如何成為正統天文學
    太陽和天狼星的秘密公元前7000多年,古埃及人就已經開始在尼羅河下遊耕種,在歷經上千年的辛勤耕耘之後,他們終於在尼羅河畔開墾出了適合種植的田地,此後又是數千年的時光,尼羅河畔才有了最古老的帝國。古代及人很早就發現了尼羅河的規律,尼羅河水會在每年固定泛濫,等到洪水退去之後,古埃及人就可以在浸泡過的肥沃土地上耕種。為了能夠及時耕種,古代及人便開始對洪水的到來和退去進行預測。
  • 2000多年歷史的黃曆準不準?遵循著怎樣的奧秘?聽專家怎麼說
    萬年曆如果我們翻開一套漢朝的曆法來看,裡邊有各種各樣的標註;時至唐宋,曆法標註更加完善;再到清代乾隆時期,人們將神煞的種類分門別類,共計300多種,我們耳熟能詳的太歲、文曲、武曲、天罡、河魁等,便在其中。
  • 古埃及曆法:數千年前的輝煌傑作,成為現代公曆的發源之始
    引言無論在任何時代和任何國家,曆法都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具有指導生產生活、便於記錄歷史的重要作用。從古至今,人類歷史上使用過數以百計的曆法,比如我國當下最常用的公曆,乃是脫胎於儒略曆的格列高利歷,我國傳統農曆則是沿用1929年制定的紫金歷。
  • 談談曆法
    ——  學者薈  ——【學者薈讀書小組招募小夥伴】
  • 紙不是蔡倫發明的?
    大約5000年前,生活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開始使用黏土,他們先將信息刻在黏土薄片上,然後用火烤硬,它雖然比石頭輕了不少,但還是太重了,而且非常容易損壞。百度百科丨泥板文書大約3600年前,我國的祖先將信息記錄在龜甲或獸骨上,到了殷商時期,人們又發明了竹簡,但由於材料稀缺,只有上層社會的少數人掌握文字。
  • 法式舌吻不是法國人發明的?這些French開頭的英文,其實都不來自法國
    #1 French Kissing|法式舌吻其實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風潮不可否認,舌吻確實在法國特別普遍流行,不過,根據 PopSugar 所稱,法式舌吻(熱吻)並不是法國人發明的。照字面上解讀,你可能會覺得法式芥末醬是法國人發明的,不過, Mental Floss 表示,法式芥末醬其實是英國人發明的,它是英式芥末醬的「溫和版」。
  • 作為我國古代一個重大發明與獨特創造,「幹支紀法」的成因與流行
    古代曆法,用幹支紀法很流行,從公元五十四年(東漢建武三十年)開始,一直到現在沒有間斷過。我國古代最早用天幹地支記載年月日時,天幹有十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幹地支的先後,不僅有數的涵義,還包含萬物由隱伏.發生.少壯.繁盛.衰老.死亡而更始輪迴的氣化運行規律。《漢書.律曆志》形象地解釋了天幹在萬物生長收藏,少壯老滅的循環規律。